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女医-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琰站在房门口看了一眼,这里对堆的b超机足有几十台了,平南是人口大省,重男轻女的思想又很严重,她本身也算是个受害者了,
“市场需求大,自然有人铤而走险了,何况咱们计生上,除了收缴跟罚款,也没有更多的办法了,”
“可不是嘛,”说起这个计生办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们每年为了查这个,都要从各单位抽调专干来帮忙。”
薛琰推开隔壁的屋门,“这里头是什么?”
“哈,这都是堆的一些不要的旧东西,没啥可看的,”李主任嘴里发苦,想拦,薛琰已经推门而入了。
可不是老东西嘛,薛琰看着满满一屋子的计生用品,哑然回头,“于主任,你们的卫计用品,”
她后半句话“难道没有按时发到各单位?”还没出口,就感觉自己被一座小山给重重的拍在地上,然后什么也不知道了!
薛琰睁开眼,迅速活动了下四肢,发现都听指挥,心就放下了,看来她只是被砸晕了,并没有伤着骨头。
可这病房怎么这么暗呢?
薛琰正准备喊护士,转头就感到一阵晕眩,等她缓过神的时候,却发现她脑子里多了许多东西:
她叫许静昭,是洛平城许家二房独女,今年十六岁,前几天才从汴城女子师范放暑假回来,因为路上赶的急,中了暑气到家之后就一直卧床
再看看眼前的大床,身上的丝被跟垂下的罗帐,还有从帐外透进来的烛光,薛琰已经完全明白自己的处境了,她应该是里电视上说的穿越了,而且还成了她自己的亲奶奶许静昭!
薛琰不由抚额,不知道大的里,有没有人是被几十箱计生用品给砸到百年前的?
想到那整整一面墙的保险套,薛琰后悔的肠子都断了,她怎么就那么不听劝,非要那幢该死的小楼里查什么仓库?
将来她的追悼词会怎么写?
检查工作时不幸被套套砸中光荣殉职?
饶是她已经活了三十多岁,依然替百年后的自己窘的两颊发烧。
洛平计生办到底有没有按规章制度给各单位还有社区育龄妇女发放计生用品有那么重要吗?
有!
可真的就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吗?
没有!
但没有也晚了啊!
薛琰恨不得两手挠墙,她不想回到百年前!
她不想成为许静昭!
她不想嫁给爷爷蔡幼文!
不想生七个孩子!
不想被批,斗!
l不想!
一点也不想!
“妇产楼,妇产楼,我为什么要看什么妇产楼!?”
薛琰还没骂完,赫然发现自己居然坐在砸穿自己的那间计生库房里!
薛琰站起身,呆呆的看着自己光光的脚丫跟身上的绸缎睡衣,再看看面前那摞的整整齐齐的保险套箱子,想不通发生了什么?
她茫然的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儿,撒腿就往屋外跑。
她得出去,哪怕是以十几岁的身体出去,哪怕是穿着睡衣光着脚丫出去,哪怕是回到在现代社会一切重来呢,她也不要活在一百年前那个乱世!
这下郭太太的眼睛有些绷不住了,她忙侧身拿帕子沾了沾眼角,强笑道,“刚才胡婶子过来说有春上窖的香椿,晚上腌了叫您尝尝,还有些地皮儿菜,叫拌了鸡蛋炒上?”
说实在的,姜老太太前三十年日子过的都挺辛苦的,这什么香椿,榆钱儿,灰灰菜的,在大户人家是野味,尝个鲜,对她来说,以前都是糊口的东西,如今偶尔尝尝她乐意,一直吃可就受不了了,“嗯,我看中午的时候你跟静昭都喜欢,就叫她们做好端来的,”
至于她嘛,姜老太太可怜巴巴的看着薛琰,“静昭,你不知道,咱们前头的水塘里啊,螃蟹挺好的,要不叫人捉几只咱们尝尝?”
薛琰被老太太想吃肉的心给逗的差点儿没笑出来,“螃蟹这会儿一点儿也不肥呢,这样吧,叫厨上捉几只来做个河蟹毛豆汤吧?有蟹肯定有也虾,再炒个虾仁怎么样?”
第118章()
此为防盗章
“奶奶;您看,等着痂一掉啊;您的腿就彻底好了,您可是答应过我的,腿好了要带我去乡下庄子上避暑的,”
听说许在水泉的庄子里有条河,薛琰有游泳的习惯;这会儿又正酷暑;她想出去都快想疯了。
“放心;奶奶记着呢!”
姜老太太看着结痂的腿;想想以前这条腿肿的起明发亮,伤口周围都看不出肤色;感觉就跟做了场梦一样,“我已经叫你老胡伯去安排了;你说你会凫水?到底是真的假的?”
就算是在乡下,会凫水的也都是乡下男娃娃;哪有小姑娘家家会凫水的?“以前你可不会,跟谁学的?”
这个薛琰也想好了;反正姜老太太一辈子也没有出过洛平城;最远的地方就是乡下庄子,“就是跟汴城的修女们;那两个修女姐姐都是外国人;高鼻子蓝眼睛;我不但跟她们学护理;还跟她们学英语,她们的英语,比学堂里教洋文的先生说的还好呢!”
姜老太太想起来郭氏说女儿的成绩一直很优异,她原本觉得这都是应该的,可这会儿她听出来了,许静昭学习好是因为下了苦功的,还跟着外头福音堂的修女学说话,还给人干活,她抚着薛琰柔嫩的手,“你是女孩子,咱家最不缺的就是银洋,等开学了你去汴城,想念书就念,不想念就玩,不用那么用功。”
“我跟你说,将来奶奶给你准备全洛平最多的嫁妆,保管你一辈子吃穿不愁,奶奶还听说现在省城跟京都的年轻人还去什么法兰西英吉利的,你现在还小不能去那么远,等你嫁人了,就叫姑爷陪着你,你爱去哪儿玩去哪玩,”姜老太太从来都是人对自己一分好,她就努力还十分的,何况这还是自己的亲孙女?
这还是薛琰两辈子头回听人这么跟自己说呢,上辈子不论是母亲,还是她自己,都是拼尽全力往前冲的,为的就是不被人看轻,但如今这看似太平的局势也不过是乱世中短暂的繁华罢了,再过两年,仗打起来,再多的银洋跟店面,也经不住炮火的洗礼。
“奶奶,我读书为了自己长本事,自己的本事了,就算是没有嫁妆,也照样能活的很好,”薛琰倚在姜老太太的圈椅旁,“就像奶奶您,就算是爷爷去了,您不照样把许家给撑起来了?”
这个是姜老太太最得意的就是这个了,“你说的也没错,以前啊,说女人得柔,要以柔克刚,我看啊,如今这世道女人还是强一些的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如果她不强势,恐怕手下的管事跟掌柜都压不服,许家早就像块肉骨头一样被人给分完了。
“这人从书里乖,奶奶啊就是读书太少,这看账本打算盘还都是后来跟人学的,”说起这个,姜老太太也是满心的遗憾,也是因为这个,她才给二儿子挑了郭家的女儿为妻,郭氏当初要送许静昭去汴城上洋学堂,她虽然嫌远,但到底没有反对。
薛琰陪着姜老太太说了会儿话,有掌柜过来报账,姜老太太也没有让薛琰回去,而是把她留在身边,听布庄的掌柜汇报这个月的收入情况。
“五月连着下了半个月,这山东的印花布都堵在船上了,六月头上正是做夏衣呢,那铺子里那点存货都不够几家老主顾分的,”
许家布坊的掌柜姓梁,是许老太爷起家时的老伙计了,在姜老太太这里也不拘谨,敲了敲烟袋锅子,“叫我说,当初东家你就不该给陕西那边做军装!”
姜老太太白了梁掌柜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你真是好日子过久了,忘了咱们许家是怎么在洛平城站稳脚跟的,我不给马旅长那边做军服,你以为他还会像这些年这样照拂许家?”
当初囤下的布都给西北军做成了衣裳,只收了个本钱,偏又碰上今年棉布奇缺,一里一外的,许家可算是狠赔了一笔。
梁掌柜没吭声,站起身儿道,“这月的账都在这儿了,东家您闲了看看吧,有啥纰漏,您叫伙计跟我说。”
“奶奶,这梁掌柜,”薛琰没做过生意,更不知道以前这生意人家是个什么规矩,这梁掌柜对姜老太太的态度可不怎么恭敬啊?
姜老太太一笑,拍了拍薛琰,“这人啊,不能光看表面的态度,你老梁伯跟着咱们几十年了,脾气是差点儿,但没有外心更没有外心,最可靠不过。”
薛琰点点头,她初来乍到,许静昭也没有对老梁特别的记忆,“那西北马旅长是怎么回事?奶奶能跟我说么?”
姜老太太虽然读书不多,但常年经营使得她比一般人都要开明,“马旅长当年还只是个团长的时候,奶奶就认识他了,”
“当初他跟山西那边打仗,没饷,就求到咱们洛平地界儿上了,”她得意的指了指自己那双布满皱纹的眼睛,“奶奶这双眼啊,毒着呢,一眼就看出来马国栋是个人物,就带头把咱们许家各庄子上一年的存粮全都给捐出去了,”
姜老太太伸出两根手指,“还给了他们两千两银子。”
薛琰惊讶的合不拢嘴,自己这位老祖宗还真够有胆色的,“结果马旅长不但仗打赢了,后来还一路高升,现在做了旅长了?”
姜老太太得意的点点头,“别看他现在人在陕西,可谁不知道马国栋见我了要喊声婶子的?每年我做大寿,他都会派人过来给我送寿礼。”
只是孙女以前从来不在这上头留心罢了,“有一次来的还是他的长子,也是个有出息的,小小年纪就跟着马旅长东征西战的,就是样子长的凶了点,你那个时候还小,看见人家,还吓哭了呢!”
还有这样的事?薛琰脑子里闪过一个高高的身影,不过她更有兴趣的是这位西北军的旅长。
她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许家在这样的世道底下,没有了顶门立户的男人,依然越来越好的根本原因了,这年头,谁手里有枪,谁就是爷爷啊!
就听姜老太太又道,“可惜你老梁伯看不透这一点,成天就想着眼皮子底下的块儿八毛的,唉,我也懒得跟他讲道理,反正我是东家,他是掌柜的,这许家还是老太太我说了算,”
她看着凝眉沉思的薛琰,觉得孙女挺好笑的,她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连鸡蛋都不知道多少钱一个的娇小姐,还能听得懂这些?
她之所以跟孙女讲这个,也就是希望孙女知道她们许家背后的靠山是谁罢了。
却听薛琰道,“奶奶说的是,这相交情都是处出来的,你来我往的,才能越来越亲近,别说马旅长管奶奶您叫‘婶子’,咱们一家人不能计较金银,就是当成卖买做,长远来看,咱们这笔生意也不亏。”
可惜薛琰学医出身,历史太渣,实在想不出陕西的马旅长是哪位,也不知道他未来的前程如何,不过他是眼前许家唯一能抱住,而且一直在抱的大腿,还是得抱紧的好,“就算是军服上咱们赔一些,只要许家平平安安的,自然能在别处挣回来。”
“好好好,没想到我们静昭最像我,”
薛琰的一番见解完全出乎姜老太太的意料,她乐得哈哈大笑,“早知道我孙女这么争气,刚才就不叫老梁走了,也叫好好听听,别一把年纪了,见识还不如一个小孩子呢!”
姜老太太心里高兴,加上腿上的伤日渐恢复,便也耍起了小孩儿脾气,也借口孙女长身体,狠狠的叫厨上给做了几道硬菜奉上来。
她的饮食都是薛琰在张罗,除了中午可以见些荤腥,到了晚上,鱼虾还行,牛羊大肉是一点儿也见不着的,可把她给馋坏了。
老还小老还小,薛琰怎么会不知道姜老太太的小算盘,不过这些日子她十分配合治疗,恢复的也快,薛琰也乐意给姜老太太开开禁解解馋,便睁只眼闭只眼的当没听见,由着厨上往正院里送菜。
郭太太听厨上报了正院的菜单子,知道这是老太太的病好多了,心里也高兴,干脆跑正院来,笑说自己闻着正院的菜香味,跟着凑凑热闹沾沾福庇儿。
她一过来,姜老太太就更高兴了,以前她们婆媳两个一主外一主内,都忙的很,所以相处的时候并不多,这会儿大家凑到一起,她吃饭就更有胃口了。
“娘啊,您真是的,吃饭也不喊上媳妇,”徐氏听说今天郭氏跟许静昭留在正院里吃饭,慌的也不顾自己的饭菜已经送来了,直接跑到姜老太太这里来了。
姜老太太看着结痂的腿,想想以前这条腿肿的起明发亮,伤口周围都看不出肤色,感觉就跟做了场梦一样,“我已经叫你老胡伯去安排了,你说你会凫水?到底是真的假的?”
就算是在乡下,会凫水的也都是乡下男娃娃,哪有小姑娘家家会凫水的?“以前你可不会,跟谁学的?”
这个薛琰也想好了,反正姜老太太一辈子也没有出过洛平城,最远的地方就是乡下庄子,“就是跟汴城的修女们,那两个修女姐姐都是外国人,高鼻子蓝眼睛,我不但跟她们学护理,还跟她们学英语,她们的英语,比学堂里教洋文的先生说的还好呢!”
姜老太太想起来郭氏说女儿的成绩一直很优异,她原本觉得这都是应该的,可这会儿她听出来了,许静昭学习好是因为下了苦功的,还跟着外头福音堂的修女学说话,还给人干活,她抚着薛琰柔嫩的手,“你是女孩子,咱家最不缺的就是银洋,等开学了你去汴城,想念书就念,不想念就玩,不用那么用功。”
“我跟你说,将来奶奶给你准备全洛平最多的嫁妆,保管你一辈子吃穿不愁,奶奶还听说现在省城跟京都的年轻人还去什么法兰西英吉利的,你现在还小不能去那么远,等你嫁人了,就叫姑爷陪着你,你爱去哪儿玩去哪玩,”姜老太太从来都是人对自己一分好,她就努力还十分的,何况这还是自己的亲孙女?
这还是薛琰两辈子头回听人这么跟自己说呢,上辈子不论是母亲,还是她自己,都是拼尽全力往前冲的,为的就是不被人看轻,但如今这看似太平的局势也不过是乱世中短暂的繁华罢了,再过两年,仗打起来,再多的银洋跟店面,也经不住炮火的洗礼。
“奶奶,我读书为了自己长本事,自己的本事了,就算是没有嫁妆,也照样能活的很好,”薛琰倚在姜老太太的圈椅旁,“就像奶奶您,就算是爷爷去了,您不照样把许家给撑起来了?”
这个是姜老太太最得意的就是这个了,“你说的也没错,以前啊,说女人得柔,要以柔克刚,我看啊,如今这世道女人还是强一些的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如果她不强势,恐怕手下的管事跟掌柜都压不服,许家早就像块肉骨头一样被人给分完了。
“这人从书里乖,奶奶啊就是读书太少,这看账本打算盘还都是后来跟人学的,”说起这个,姜老太太也是满心的遗憾,也是因为这个,她才给二儿子挑了郭家的女儿为妻,郭氏当初要送许静昭去汴城上洋学堂,她虽然嫌远,但到底没有反对。
薛琰陪着姜老太太说了会儿话,有掌柜过来报账,姜老太太也没有让薛琰回去,而是把她留在身边,听布庄的掌柜汇报这个月的收入情况。
“五月连着下了半个月,这山东的印花布都堵在船上了,六月头上正是做夏衣呢,那铺子里那点存货都不够几家老主顾分的,”
许家布坊的掌柜姓梁,是许老太爷起家时的老伙计了,在姜老太太这里也不拘谨,敲了敲烟袋锅子,“叫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