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作者和女配皆大欢喜才是真结局-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伯跟随她父亲多年,杨瑞是可以相信他的。

    她尽量控制自己声音不再颤抖:“那刘伯,我父亲他为什么会……”

    “你还小,不懂得豪门里那些阴私事,你母亲的死,就是杨家造成的,”刘伯下意识一顿,看向杨瑞的神『色』复杂,“杨家这些年失了少爷,生意也不景气……家主这两年早后悔了,一再想要『逼』迫少爷回去,少爷不肯,家主便觉得只有让少爷死了对李小姐的心,才……”

    “才让人杀我母亲?”杨瑞已是一脸怒意,尖锐地打断刘伯的话。

    为什么!

    印象中的杨家家主,她的爷爷,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难道这也是虚假的伪装?

    而她爷爷为了『逼』父亲回家,不远千里派人南下,竟是要杀她母亲!

    有什么遮羞的东西被剥离,『露』出了里头的丑陋,杨瑞心头难受,这样的亲人,她是下意识排斥和拒绝的……

    ——为达目的就能够不择手段草菅人命?他怎么可以!是谁赋予他剥夺的权力?

    ——为什么不行!他成功了不是吗?李茉死了,从此杨家就再也没有什么污点了。

    ——不,他输了,输得很惨呢,输掉了自己最优秀的儿子。

    杨瑞心理上的正反两方激烈博弈着,其实,她对杨家的那群人怀着极其复杂的情感。

    之前还曾怀有感激,但现在……她想她大概是很恨的,因为曾经她有一个梦想,却被杨家的人亲手撕碎了。

    她只是期望自己能够一直紧紧抓住父母的手在公园草地上嬉戏奔跑,一直的,紧紧的。

    上天却连这个小小的梦想都无法满足她。

    “刘伯,那三个凶手抓到了吗?”短暂的沉默后,杨瑞拉回自己的思绪,问出了心头的疑『惑』。

    “抓到了,在少爷去世之前那个下午就投/案/自/首/了,案子也结了。” 可刘伯又是一顿,才迟疑道:“咦?三个?警/方不是说只有一个吗?小姐你会不会看错了?”

    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

    “对,是我看错了。”

    分明是三个人怎么可能看错!强权当道,是她瞎了眼,相信了所谓的正义,也错看了人心。

    很显然又是杨家在案/件的调查上『插』了一脚,至于投/案/自/首?

    鬼才相信!那分明是刘伯在保护她杨瑞眼中仅有的光明,试图让肮脏的内/幕变得洁白些罢了。

    杨家的手已经伸到z市了吗?又是派人对付她母亲又是『插』足这个案子的……

    那她自己不是身处危险中?随时随地就会被……毕竟她也算是半个杨家的污点啊,杨瑞有些自嘲地想。

    杨瑞并不笨,很多事一点就通,之前是她被保护家人得太好,心思干净到有些想当然,之后经历了三两件阴暗事,也就慢慢适应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瑞的接受能力也是极强的。

    如果有人问杨瑞为什么不去马上跑去报仇,而是仅仅接受现实,那么她一定会对你说:呵呵。

    报仇?且不说她连凶手姓甚名谁现在何方都不知道,更何况即使找到了另外几名凶手她也不可能杀死他们。

    就她那一米二的小身板,还是个八岁的小学生,就算凶手站着不动她拿把刀也够不着他的心脏。

    退一万步就算真把人杀死了还要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躲避警/察的追捕。甚至让她北上去找杨家家主?哪来的钱?哪来的机票?怎么过安检?简直天方夜谭。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各方面变得强大起来,以后想要做什么事再徐徐图之。

    仇恨是必须记住的,她现在能做的,唯蛰伏而已,然后静待时机。

    至于伤心?最初的那一两个月确实是会悲痛欲绝,但在发现悲伤根本没有任何用处也绝无可能改变现状后,杨瑞就早已把悲伤深深埋葬。

    至于开朗健谈阳光微笑?那是什么鬼?在经历了丧失至亲等一连串打击后,还能对周围的一切报以乐观的态度并积极回报外界的,那是傻蛋。

    从此,某个乐观主义者变成了悲观主义者,凡事都从最坏的结果考虑,她认为这样才能提早有个心理准备,不容易使自己受伤。

    某个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人变成了利益至上者,时时刻刻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为好人死得早,祸害遗千年,现实就是这样的。

    某个总是以最真实最纯粹的一面面向别人的人学会了伪装,把所有对人的基本信任全都收回,并且会时刻警惕,即使在给予的时候也会小心翼翼,因为她害怕被背叛。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大概是命运的捉弄和安排吧……

    杨瑞知道,这样活着很累,但却能让自己的安全最大化。

    就像乌龟和刺猬,外在有一层无懈可击的保护壳和尖锐,即使内在敏感脆弱,即使也会向往所谓的光明,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光与暗的薄膜被撕裂得粉碎,现在的她身处深渊之中如履薄冰,本就应该适应黑暗才能继续前行。

    光明么?对于杨瑞这样的人来说,或许从一出生权贵人家的那一刹就注定那是她穷极一生也无法得到的吧。

    于是杨瑞就在暑假的两个月内完成了她的第一次成长。

    想要改变些什么,就得放弃些什么,即使那些有温度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好,即使那些东西即将失去她也在所不惜。

    这便是杨瑞的答案。

    那年,杨瑞八岁。

第3章 (大修)转变可好?() 
转眼间,杨瑞上了小学三年级,只是在人前她好像变一个人似的,很突然的,她整个人在其他人眼中变得面部表情僵硬,瞪直着眼,少言寡语。

    她温暖的笑容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木僵的脸,热情的言语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孤僻和冷淡。

    偶尔有人跟她说话时,她只会应:“嗯”、“知道了”等等的简单字节,声音低沉颓废,很少说出超过五个字的话。

    所有人见她如此也兴致缺缺,渐渐就不大搭理她,所以她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少。

    “喂,你们听说了吗……杨瑞的父母死了。”

    某天早上的第二节下课,杨瑞拿着水杯独自一人去水房装水,在返回教室走到门口的时候,这句话十分突兀地飘入耳内,飘进她的心底,撩动起某根沉寂已久的心弦。

    心湖泛起涟漪,她一言不发地站在门边。

    “早听说了,而且这件事年级里好多人都知道了,”男生凑近话题发起者,捂着嘴一脸神秘道:“我还听说她母亲是被人强/『奸』/杀/害而死的,而她父亲,大概是受不了打击跳海死了。”

    另一人立刻被勾起了兴趣,好奇地问道:“咦,你是怎么知道的?”

    “啊,我爸在警/局上班呢,我和她是同个……同个辖/区的嘛。”说起这句话时他的脸上颇为自豪。

    一个女孩嘟嘟嘴道:“那杨瑞不是成了孤儿?她好可怜,怪不得这学期看起来怪怪的。”

    “对呀!老师不是说了要关爱弱势群体吗?”男孩一拍脑门,暗想这学期大伙都冷落了杨瑞,这么做可不太好。

    看向杨瑞空空无人的座位,女孩道:“对,等她回来,我们就去关心她!”

    几个孩子相互对视着,眼中难得闪过同样的默契。

    杨瑞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教室的,她径直走到那名说自己父亲是警/察的同学面前,面无表情地问:“强/『奸』是什么?”

    同学:“……”

    等了几秒见对方没有回答,杨瑞拿着水杯走回自己的座位,然后在心里默默地记住这个词,准备回家百度百科。

    去年刚买的电脑,父亲不肯她过度沉『迷』,没想到这就用上了

    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笑话,是同学们下课后的玩笑,是办公室老师无聊时的八卦,是警/局里警/察们闲暇时的谈资。

    但是无所谓。

    痛过了,习惯了就好了。

    既然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那么就只能放眼未来,走好接下来的路才最要紧。

    她要进步,要变强,要复仇,要到杨家质问那些人……而知识就是力量。

    终于,未来的某个学霸迈出她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杨瑞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开始百科。

    有些生疏地使用着键盘,杨瑞觉得自己的指尖正在颤抖,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让她莫名恐慌。

    度秒如年,终于等到网页跳转,那词条的解释直直映入她的眼。

    【强/『奸』,又叫『性』/暴/力、『性』/侵/犯或强制『性』/交,是一种违背被害人的意愿,使用暴/力、威胁或伤害等手段,强迫被害人进行『性』/行为的一种行为。】

    某些专有词汇对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杨瑞来说晦涩难懂,她又分别查了一下其它词汇的意思,然后她十分偏激地得出一个结论:恶心的男人,下半身思考的动物。

    自从被勾起往事,查了词条后她又开始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午夜辗转,心跳加剧,满头大汗,第二天起床顶着两个黑眼圈,像只熊猫。

    那时候她还不知道,她得了ptsd,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不久后,杨瑞恢复过来,用的是“精神胜利法”,学到阿q精神精髓的她,让自己变得更加麻木,自卑又自大着。

    重塑后的扭曲心灵,也渐渐破土而出长出萌芽,悄然成长。

    下定决心的杨瑞开始了她的学习生涯,以下是杨瑞往后几年生活的小结,可见她自律得有些可怕,每天的日子过得一成不变,比住宿生更加规律:

    早上5:20,起床,洗漱,绕着小区外圈跑步。

    早上6:20,回家陪刘伯吃早饭。

    早上6:45,洗碗。

    早上7:05,陪着刘伯去小卖部顺路去上学。

    早上8:00,上课。

    中午12:00,去学校食堂吃午饭。

    中午12:30,趴在教室课桌上午休。

    下午1:20,看会课外书。

    下午2:20,上课。

    下午4:30,放学回家。

    下午5:00,写作业,等刘伯回来做晚饭。

    晚上7:00,吃晚饭。

    晚上7:25,洗碗。

    晚上7:40,洗澡。

    晚上8:00,写作业,复习。

    晚上10:30,看会课外书,写写感悟。

    晚上11:30,睡觉。

    周末几乎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平静的日子就这样一路下去,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同龄的少男少女们的“春天”悄然来临,整个班级被粉红泡泡填满。

    下课休息时间,同学们都在谈论自己的偶像那样有气质,发型多么帅气,或者悄悄谈个恋爱,拉个小手什么的。

    而杨瑞呢,如果有人细看,一定会发现坐在角落里的她拿着一本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正看的津津有味呢。

    只可惜大家选择『性』忽视她这个不合群的怪胎,和她没有一个话题可以交流,即使说上话了,也无法产生共鸣,因此没有人理会她,更不想在她身上找没趣。

    至于她本人怎么想:许多书都还没时间看呢,其它无聊琐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也可以这么说,其实杨瑞一直在逃避,逃避着与人交流,逃避着给予他人信任与感情,逃避着内心疯狂滋长的阴暗情绪。

    或许对于她来说,只有尽可能避免与人接触,才能避免被其他人看穿她最真实的一面,毕竟她才十一岁,伪装技术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至于她总是看课外书或者把时间排的满满的事,一方面是为了扩充知识面,比如说读心理学的书籍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自己,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使自己忙碌起来,这样才没有闲心想其他一些别的事情。

    因为类似于复仇这样的事情在正常人看来是危险而可怕的,那是只有所谓的“罪犯”或者丧心病狂的疯子才会做的事。

    可以说,杨瑞一直在压抑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她害怕有一天自己会变得疯狂,变得丧失理智。

    现在的杨瑞,已经变成一个外表纯良行为有些古怪内在阴暗疯狂三观不正的女孩。

    转眼间六年级毕业考试快要到了,班主任为了让紧张备考的同学们放松身心,特地在某节班会课上让同学们在一张纸上填写自己最喜欢的三个偶像,并注明偶像的优点以及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写得好的同学还可以在讲台上演讲。

    许多同学写的都是某些偶像派演员歌手,某些体育明星,优点不外呼:演技好,长得帅,会打球,唱歌好听……

    那张写满其他同学偶像名字和优点的纸传到杨瑞那里时,杨瑞颇为严肃地大致扫了一眼,然后她呵呵了。

    那些名字都很耳熟的样子,天天听班上的同学提及,至于长相,她并不关注,当然一个也不知道。

    杨瑞沉思片刻,提笔写下三行字:

    始皇嬴政,不破不立,旷世千古的皇帝第一人,首创许多制度被后世沿用。

    阿尔贝加缪,荒诞派存在主义杰出代表人物,人生虽坎坷,但作品内涵深刻,勉励世人。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英国着名博物学家,进化论的杰出代表,其不可知理论深得我心。

    之后那张纸又传了大半个班级,大家看不懂杨瑞写的是什么,都认为杨瑞是在通过装/『逼』以显示自己的高端格调,心里酸酸的。

    殊不知杨瑞是真的很冤枉,她本人是真没有什么偶像,她的兴趣也很广泛,涵盖很多领域。

    让她写自己的偶像是谁还不如让她默写《唐诗三百首》来得实在,她能想到的就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作品与其作者或者国内外的名人,但这些人并不是偶像。

    她只是出于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去了解这些人,对他们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然后或弃或扬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自己的三观和逻辑。

    她的脑海中只有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或者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等,但杨瑞对他们却没有什么崇拜情绪,顶多是欣赏文学。

    从某一点上,她不搞个人崇拜。

    目前为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瑞是一个自信到有些自恋的人,当把阿q精神演绎到极致的时候,她在精神上获得了“虚假”的胜利,竟胜过了现实。

    有时候她看向别人时的目光总不自觉带上俯视和审视,因为她对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嗤之以鼻。

    虽然那是她一直奢望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没有纷争矛盾与阶级的对立。

    如果人人平等,没有人对她施加恶意,或许有些不幸就不会发生在她父母身上了,如果人人平等,那还要领导者做什么呢,群龙无首更能体现平等不是吗。

    很多普世准则和规矩都是人类为了把事件合理化、为了让大部分的人去遵守、为了维/稳而编写的。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陆陆续续才有人敢吃螃蟹。

    连鲁迅先生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但杨瑞却能够准确地定位自己,为了在世上更好地活下去,她会遵守世人编写好的行为准则。

    但在她眼里,这个世界是很浑浊的,由于每个人的标准和参照有所出入,也就没有绝对的黑白是非,这世上界限不明的灰『色』地带也有很多处,包括情与理,道德与律法。

    而她只谈论成功与失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