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君总是想杀我-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偏偏,姜劲秋被姜度支走了,领了二十万大军去援助秦钧。

    没有姜劲秋在身边,姜度行事再无顾及,战胜蛮夷之后,便做蛮夷打扮混在了蛮夷里。

    如今她手里拿着的书信是姜度的副将姜世忠写的,要她不要担心,说蜀地无忧,少府在行事之前,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而少府的行动轨迹,更是用姜家特有的东西留下的,他们必能随着少府留下的提示,找到蛮夷的藏身之地。

    若三月之后,少府仍不回转,便由他带领蜀军,深入大山,荡平蛮夷,为国尽忠。

    放下书信,杜云彤揉了揉眉心。

    她怎么不担心?

    蛮夷与夏人的长相并不相同,蛮夷的长相粗狂多胡须,夏人长相多俊美,姜度的面容更是潇洒俊逸,剑眉星目,行动之间,有着身为武将的气宇轩昂,又有着世家子弟的儒雅风流,怎么看,怎么与丑陋粗鄙的蛮夷格格不入。

    只怕刚混迹蛮夷之中,就被人察觉了。

    退一万步讲,姜度隐藏得非常好,没有被蛮夷发现,可广宁公主哪里是个好相与的角色?

    与广宁公主合作,不异于与虎谋皮,前几个试图与广宁公主合作的皇子,坟头上的草都三丈高了。

    最后一个与广宁公主合作的人名叫李昙,虽然尸体没凉,但这会儿还在秦钧暗卫的关押之中,活得也不大如意。

    前车之鉴这么多,姜度是以怎么的胸襟要去和广宁公主合作呢?

    杜云彤颓然坐在椅上。

    千雁从她手里拿过信,看完之后轻声道:“少府不恨公主?”

    姜皇后和两位太子都死在广宁公主手里,姜度竟然能心无旁骛毫无芥蒂与广宁公主谈合作?

    杜云彤道:“二叔事事以国事为重。况皇子夺嫡,本就残忍异常,没有广宁公主,也有其他人。”

    更何况,姜皇后的性子,本就不适合宫廷。

    鲜活善良对爱情抱有期望的人,是与冰冷残酷的皇城格格不入的。

    严格来讲,姜皇后是死在出身姜家身上。

    若她不是姜家女,她可以自由自在的,嫁一个她喜欢的男子,相夫教子度一生。

    可惜她是姜家女。

    姜家女必须为后,不为后,天家寝食难安。

    姜家一族,从来不是自由的,为了天下,为了李氏王朝,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曾经的姜度的兄长与姐姐,如今姜度与姜劲秋,他们时代相承,担起守护大夏的重任。

    杜云彤松开手指,双眼缓缓睁开,道:“我想去蜀地。”

    千雁百灵一惊,手里的东西也顾不得了,连忙劝道:“姑娘,万万不可。”

    “侯爷不在,马大人也走了,偌大天启城,全部要靠您一个人盯着,您若是去了蜀地,这天启城可就乱了套了!”

    “先不说七殿下有没有坐镇京中的本事,单是一个虎视眈眈的太子殿下,就已经让七殿下难以应对了,更别提金銮殿中的朝臣,和各大世家的琐事了。”

第 108 章() 
千雁也点头;道:“您但心少府;我们都能理解;可是您纵然去了蜀地;也无济于事的。”

    “少府已经混在蛮夷之中;蛮夷尚未察觉;若姑娘现在去蜀地;消息传到蛮夷处,蛮夷必然警觉,察觉蜀地出了意外。到那时;反倒是对少府不好。不若姑娘仍留守天启,静观其变。”

    “再说了,少府征战蛮夷数十年;对蛮夷了若指掌;又有姜家英灵在九天之上保佑,必然会平安归来。”

    杜云彤复又坐下;脊背抵在坚硬的花梨木椅子上;隔着薄薄不了;硌得背上有些疼。

    “是我冲动了。”

    杜云彤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姜度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的亲人。

    姜度比杜砚更像是一个父亲;在她初来大夏;举目无亲深陷险境之时,是姜度从天而降救了她,带给她感动和安心。

    “你们说的对。”

    她现在去蜀地;反倒是害了姜度。

    她去蜀地的消息一旦传开;蛮夷必然会警觉,警觉之后若是再盘查山上的蛮夷,才是真正把姜度推到了死路。

    她不能去蜀地,她只能留在天启。

    皇城里的李易,被暗卫看守的李昙,无论哪一个,都离不开她。

    现在只能祈祷姜度一切顺利,广宁公主能被姜度说服,与姜度一同把蛮夷们送进地狱。

    她不担心广宁对大夏朝的忠心,她只担心一旦遇到危险,广宁公主必然会推出姜度保全自己。

    她太了解广宁公主了。

    广宁公主有生于天家的尊严与责任感,但同时也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在利益相同的情况下,广宁公主会与姜度合作,可若是遇到了困难,广宁公主绝对不是一个能够同舟共济的人。

    她会毫不犹豫牺牲姜度,而姜度,为了让计划顺利执行,也会义无反顾走上广宁公主铺好的死路。

    姜家人满胸腔的热血酬社稷,根本不会在意自己的死活。

    杜云彤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铺开一张宣纸,杜云彤道:“磨墨。”

    百灵上前,给杜云彤磨着墨,问道:“姑娘要给姜副将去信吗?”

    “不。”

    杜云彤摇头,道:“给齐夫人。”

    她不敢让秦钧取阳谷三城的时间拖得太久,拖一分钟,姜度就多了一分的危险。

    秦钧善于千里奔袭,麾下府兵更有万夫不当之勇,擅长各种山峰峡谷作战,由秦钧带领麾下府兵去山上剿灭蛮夷,她心里才更踏实。

    不是说她不信任姜世忠,而是她不敢让姜度冒这个险。

    上一世她没有亲人,这一世她好不容易有了亲人,可一句母亲还没有叫熟练,许如清便撒手西去了。

    她已经失去许如清了,不想再失去亲人了。

    信写完封好,交给暗卫,让暗卫带给齐文心。

    秦钧来信说取了阳谷,其他两城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只盼齐文心莫再出什么幺蛾子,尽快拿下昌平济阴,拿下之后,秦钧才有精力去蜀地援助姜度。

    暗卫取信离去,杜云彤抿了一口茶。

    本来她更担心秦钧的。

    秦钧作战速来兵行险着,远不如姜度行事稳妥,哪曾想,一直让她悬心不下秦钧倒没让她操心,反倒是姜度让她悬心不下。

    当真是世事无常,人生的跌宕起伏远比某绿江的精彩得多。

    咽下茶之后,杜云彤又写了一封信。

    算一算时间,姜劲秋的兵马已经出蜀地了,以姜度对姜劲秋的嘱咐,姜劲秋大抵会留十万兵驻守琅琊附近,威慑颜家不敢出兵相助齐家,另领剩下的十万府兵去帮助秦钧拿下三城。

    秦钧在北地与赤狄们作战多年,是无坚不摧的矛,姜家驻守蜀地,是抵抗一切的盾,在守城方面上,姜家人有自己独特的本领。

    等姜劲秋与秦钧会师,可以让姜劲秋驻守三城,秦钧领兵帮助姜度。

    想了想,杜云彤又给秦钧写了一封信,写好之后交给暗卫,让暗卫用信鸽传递给秦钧。

    给齐文心送信要掩人耳目,只能用暗卫送,而给秦钧送信,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信纸是特质的,只有秦钧才能知晓怎么才能让字迹显现,别人纵然截了信鸽,也不知晓里面写了什么。

    信鸽吃饱之后,盘旋升空,很快消失在天启城上方。

    杜云彤远望着信鸽消失的方向,双手合十祈祷。

    但她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祈祷。

    齐家送给太子李晃的女儿齐明烟有了身孕,太后找她商议如何处理。

    太后的意思是一碗药下去算了,干净利落,省得日后麻烦。

    可李晃不是李易,齐明烟也不是温柔贤良的齐明嘉,哪里会这般容易受太后摆布?

    齐明烟与李晃的孩子又关系到李晃和齐家的合作,李晃不会那么容易就让太后如意的。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杜云彤换了衣服,梳洗完毕,坐上了去皇城的轿子。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个斩草除根,太后有意不留齐家满门,为了永绝后患,自然不会让齐家女生下天家的孩子,来给齐家报仇。

    杜云彤与太后的想法不大相同。

    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位千古一帝,不仅没有斩草除根,反而纳了前朝隋炀帝之女做妃子,还生了一个儿子叫李恪,颇为宠爱。

    李恪身上流着杨家人的血,并没有想要替隋炀帝报仇,恪守本分,做着自己的皇子。

    就是最后的结局不大好,李世民死后,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

    李恪的例子摆在那,杜云彤并不认为齐家女生的儿子一定会为齐家报仇,只要教养得到,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事事以天家为先的皇子。

    重重宫门越来越近,杜云彤拂了拂鬓间的发。

    信鸽划过天空,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白点,最后落在阳古城,暗卫取下绑在信鸽上的书信,进屋递交给秦钧。

    秦钧素有洁癖,此事刚刚沐浴完毕,头发尚未干,半散着披在肩上。

    带着淡淡的发香。

    宫七鼻翼动了动。

    跟杜姑娘身上的味道有点相似,不知是不是杜姑娘给准备的皂角。

    秦钧看完书信,眉头轻蹙,嘴角微微下撇,原本面无表情的脸色显得有些阴沉。

    “昌平几日能拿下?”

    秦钧问宫七。

    瞧这个神情,怕是杜家姑娘那里出了意外,需要侯爷尽快赶回去。

    女人呐,就是麻烦。

    宫七想了一会儿,道:“最快也要一月。”

    昌平与阳谷不同。

    他们早就混迹阳谷,且阳谷的兵马大半去营救王少斌,兵力空虚,这才被他们钻了空子,不到一日便控制了阳谷。

    昌平那里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昌平的守备军有十万之众,王宏为防备秦钧,还在源源不断往昌平增兵,彼时昌平究竟有多少兵马,只怕只有昌平的守军才知晓。

    但可以确定的是,昌平的兵马绝对不低于十万。

    攻城不同于山间会战,要比守城军多三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拿下城池,而秦钧彼时的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足三十万。

    秦钧来阳谷带了五万,北地为大夏门户,有戍守城防之责,此地的兵力不能随意调动,秦钧斟酌再三,只从北地调了十五万过来,加在一起,才有二十五万。

    这二十五万兵马,在与青州兵作战时又伤亡了不少,根本不可能以三倍兵力去攻打昌平。

    若是不然,秦钧也不会颇为难得地动了一下脑子,让问徽截了去帮助王守仁的兵马,乔装打扮混入昌平城。

    可尽管如此,昌平仍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

    昌平与济阴互为掎角之势,昌平有难,济阴必会来援助,济阴有着不少于昌平的兵马,两城兵马汇集在一处,秦钧想取昌平,只会更加困难。

    思来想去,宫七道:“昌平济阴乃是重中之重,侯爷重视,齐氏亦是颇为重视,想要取昌平,只怕要费些功夫。”

    “一月时间,只怕也未必能拿下昌平。”

    秦钧笔尖蘸墨,漠然道:“十日。”

    “十日之内,本侯取昌平。”

    “侯爷——”

    宫七脸色如吞了耗子药一般的惨烈,他知道他家侯爷善战,但昌平济阴,并非悍勇善战就能够解决的。

    秦钧不抬头,只是专注写着信。

    原本笔走龙蛇的字迹此时写的颇为小心,一笔一划都极为工整认真:

    一月之后,我领兵入蜀。

    宫七分析敌我利弊的声音在此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聒噪得很。

    扰得他字都写不成像她那般好看的小楷了。

    “闭嘴。”

    秦钧不胜其烦。

    世界安静了。

    秦钧认真地写完信,写完之后,又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想了一会儿,秦钧又添上一句:一切有我。

    他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蜀地的那些南蛮们,他不爽很久了,只是北地之事没有料理完,青州的齐氏又在蹦跶,他脱不开身去解决南蛮。

    不过现在既然她开口了,脱不开身,也要脱开身了。

    秦钧把信整齐叠好,交给暗卫,让暗卫放飞信鸽。

    宫七在一旁虽不开口,但努力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好让秦钧尽快打消十日取昌平的念头。

    秦钧目送信鸽消失在空中,这才缓缓收回视线,落在宫七身上。

    “说吧。”

    秦钧拿起束发之物,斯条慢理地散着的发高高竖起。

    原本染血的盔甲被随侍的暗卫擦得一尘不染,在阳光的照射下透着让人心生寒意的冷光。

    宫七跟在秦钧身后絮絮叨叨:“侯爷心念杜家姑娘,树下都能理解,可取昌平并非儿戏,况青州兵又不同于北地赤狄,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侯爷与他们交战,想来也是知道的。。。”

    秦钧手指盔甲,暗卫们上前伺候秦钧穿上盔甲。

    穿好盔甲,秦钧面无表情地擦拭着陌刀。

    阳光洒下,陌刀闪着幽光。

    秦钧漠然道:“留两万人守城,剩余之人虽本侯出战。”

    宫七大张着嘴巴:“两。。。两万?”

    ”这样不行!“

    回过神来,宫七连忙摇头,斩钉截铁道:“青州兵守城尚留十万之众,侯爷不可只留两万人马。”

    秦钧专注擦着陌刀,道:“莫把本侯麾下精锐与青州兵相提并论。”

    “本侯为战而生,无人可敌。”

第 109 章() 
第一百零九章

    秦钧征战多年;从无败绩;大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有人叫他杀神;有人叫他修罗左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两个称号;都肯定了他在战场上的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对于这两个称号,秦钧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听得多了;心里就有点埋汰了,其实他内心隐约希望着,世人能唤他一声常胜将军。

    当然;能唤一声战神;那就更不错了。

    他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匡扶天下的将军,而不是嗜血好杀且残暴的杀神和修罗。

    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久而久之;他自己都忘了曾对世人有过这种期许。

    不切实际的事情;就不应该去想。

    黑云压日;秦钧翻身上马。

    马蹄声如雷阵;刺激着人的耳膜;烈风如刀割,荡起了秦字大旗。

    昌平离阳谷颇近,不过一日的日程罢了;秦钧马快;半日便到了。

    秦钧勒马停足,眯眼看着昌平。

    青州之地不同于北地,有险可受,四处都是高耸入云的山隘,青州地势平坦,利于百姓生存,也更利于经济的发展。

    经济与人口一旦发展上来,各大城池的防守也就跟了上来。

    坚硬的花岗岩修成连绵不断的外墙,巍峨高耸,外墙之外还有护城河,又宽又阔,从远处来看,屹然就是一个小型的天启城。

    城墙之上,架起了炮弩,守城将士们十人为一队,往来巡逻驻足,身上的镜面盔甲在阳光下折射着寒光。

    当真是一个守备森严,装备精良的城池。

    想要攻下这样的一座城池,在装备相同的情况下,兵力必须是守城士兵的三倍之上,才有可能在一月的时间里拿下城池。

    但秦钧彼时只领了十万兵马前来攻城。

    他原本凑在一起有二十万的兵马,与王守仁作战时虽大获全胜,但也伤亡不少,如今有作战能力的,远远不足二十万。

    秦钧留了两万兵马守阳谷城,派遣三万去截杀济阴前来支援昌平的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