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暴君刘璋-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拉提亚靠在刘璋怀里,慢慢调节着自己体力,黄月英站在一旁,她听了拉提亚给刘璋治病的过程,叫拉提亚先挖那金黄倒钩周围,当然是出于拉提亚的身体考虑,先挖出重要的部分就够了。
不过现在黄月英也没必要说自己的心思,指着那片被毒蝎挖出来的地方,对刘璋道:“夫君你看,那里真的王宫。”
刘璋点点头,和所有人一起,都看见了那王宫,还有许多碎的泥土,但是大概形状已经清晰无比。。
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王宫,那些建筑材料经过数千年也没被破坏多少,几千年前的海头城,肯定有过一次文明。
后世考古出了文献,证明海头城是古名,不是现在的海头城的名字,而是更远古这个地方的名字,虽然没有解释。
但是从字面意思,海头,海的尽头,那这里很明显是一座沿海城市。
可是现在海头城距离牢兰海几十里路,这里的海洋萎缩实在太大。
不过作为一个辉煌的沿海城市,里面肯定有许多文明遗留。
湛海蓝和刘璋各派了一些人下去探查地形,回报安全后,刘璋在亲随护卫下,下到底部,来到了被挖开的王宫。
到处是泥土混合的蝎子粪便,阴臭弥漫在空气中,拉提亚和木鹿大王拿出一些防毒的药物,下来的人各自服下。
当进入王宫里面,一座很大的宫殿出现在眼前,两只金鹤,金色王座,玉阶两旁的玉石栏杆,精美的浮雕,一一呈现在眼前,那些进来的楼兰人几乎疯狂了,冲向那些古物。
“制止他们。”刘璋对湛海蓝和兀突骨同时喊道,这里常年不见阳光,又是毒蝎生活的地方,乱触摸,就算不死也会得皮肤病。
川军士兵和楼兰士兵同时上前制止,可是还是晚了一步,一个老眼昏花的老大臣摸到了那金光闪闪的金鹤,手上立刻血红一片,冒出无数红疹。
“砍手,抬出去。”刘璋道,但没让川军动,看向湛海蓝。
那位老大臣是楼兰三朝元老,忠心耿耿,为楼兰殚精竭虑,也是因为知道老大臣一生都想看看古城样子,湛海蓝才允许他老年之躯下地下城来。
可是湛海蓝还是下令士兵按照刘璋的话做。
老大臣被砍断双手,其他楼兰人再也不敢动作。
刘璋走过正殿,进入偏殿,从偏殿进入后花园,走完右边的偏殿,来到左边的偏殿,一路上无不是金银玉器,那些镶嵌的珠子都算价值连城。
以前的牢兰海沿岸,该是多么富饶和物产丰富的地方啊。
“主公,如果我们把这些拿回去卖掉换粮食,几百年的粮食都有了。”好厉害说道,其他几个将领也摩拳擦掌。
刘璋什么也没说,进入了左边偏殿,当进入左边偏殿时,无论是楼兰人还是川军都大失所望,里面一件金银玉器也没有,一个个封装的陶罐被排得整整齐齐,陶罐粗糙不堪,一点艺术价值也没有。
一名楼兰人服了药物后,带着手套揭开一个陶罐,即使戴了面罩,刘璋也觉得一股腐烂味道传来。
“是小麦子,保存很完好。”楼兰人说道。
又揭开几个罐子,有水稻,有山芋,还有许多楼兰人没见过的蔬菜菜籽,但是川军的人见过,那是一些阔叶蔬菜,楼兰缺水,几百年都没种过这些蔬菜了。
所有都因为密封和地下城不见天日,保存大致完好,可是没什么价值,不过这也证明昔日的海头城环境非常好,至少水汽充足。
“这是什么种子,我都没见过。”突然一个川军士兵喊道。
那个罐子是楼兰人打开的,楼兰人不认识就找川军士兵来看,川军士兵换了两个都不认识,直到第三个,第三个可是富农出身,家里地多,但是又雇不了几个佃户长工,基本是自己种植,所以对农产品很熟悉。
但是这种子,他完全没见过。
黄月英忍不住好奇上前观看,她比那富农士兵还要对农事熟悉,又看了那么多古籍,以为自己一定识得,可是走过去一看,也傻眼了。
刘璋不经意的瞥了一眼,突然大惊,三个字脱口而出:“南瓜子?”
“什么是南瓜?”黄月英问道,心里纳闷,主公不是皇族出身吗?怎么会懂农事,就算懂,怎么可能比自己厉害?
刘璋戴上手套,接过种子仔细观看,再次确认的确是南瓜子,几千年前的海头城竟然有南瓜,南瓜不是美洲的吗?怎么可能漂洋过海跑到这里来了?几千年里没有大陆漂移吧?
可是刘璋马上想起了南瓜起源的另一个理论,一个没有什么证据,但是无论《辞海》《中国大百科辞典》都说南瓜起源于亚洲。
这个理论没有一点考古作证,只有一些县志和乡志说南瓜是起源亚洲的,那图形模糊,历史久远的册子,根本没什么说服力,所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南瓜起源于美洲。
起源亚洲理论,只在一些老农家庭口口相传。
没想到自己竟然在这地下城看到了南瓜子,说明起源亚洲理论不是没有道理,或者是南瓜同时在美洲和亚洲野生,然后被驯化,也没什么不可能。
南瓜可是一种高产作物,亩产三千多斤,如果一年多种,可达到六千到九千斤,要知道杂交水稻亩产才几百到两千斤,还需要大量水源,南瓜比杂交水稻厉害多了。
而现在的水稻完全无法和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比不了,占城稻更比不了,说占城稻耐旱,那有南瓜耐旱吗?
虽然刘璋讨厌吃南瓜,可是现在这个时代,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南瓜能做菜能做主食,如果广泛栽种,一定能多养活很多人口,老百姓日子也会好过许多,当然,川军军粮也会多很多。
“封存,决不允许坏了。”刘璋看到这一罐子南瓜子,比看到那些金银玉器还要高兴,很害怕这些种子年代久远,不能种出东西。
川军士兵连忙将罐子包了起来,楼兰人都有点不解,刘璋开始逛了几个富丽堂皇的大殿,都没动过声色,这时竟然对这一罐子种子感兴趣,要不是刘璋是大汉蜀王,他们都会想:“这丫哪来的土包子。”
“主公,还有一坛南瓜子。”一名川兵欣喜地道。
接着又发现了一坛,一共三坛南瓜子,刘璋全部命人妥善封存,这是要带回长安的。
“恩?这又是什么?”一个士兵拿出一个灰黄灰黄的东西,大约一分米长手臂粗的块茎,仔细观察:“芋魁(芋头)吗?不像啊,芋魁比这圆。”
黄月英上前看了一眼,沮丧地发现自己再次孤陋寡闻,一名士兵连忙道:“叫主公看看。”(未完待续。)
第828章 宝山里抱走几个破坛子
在温饱制约人口的古代,刘璋对于农事很上心,接过了块茎仔细察看,瞪大了眼睛:“红苕?这不可能吧?”
“红苕?”黄月英一看刘璋脸色,就知道刘璋好像又认识,真是丢脸啊,自己也号称对农事娴熟,还帮着出了新的农法,杂种,间隔,提高了农业产量,可是现在却输给了皇族出身,好像根本没下过田的刘璋。
刘璋仔细观察着块茎,要说是红苕,刘璋绝不会相信,红苕又名番薯,甘薯,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从美洲带回来的。
红苕抗病能力,耐旱能力,适应土壤能力极强,明朝之所以能从几千万人口膨胀到两亿人口,与红苕,马铃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有莫大关系。
红苕来自美洲是公认的,这红苕哪来的?不对,这好像不是红苕。
刘璋用手抠开了外层,里面露出暗灰色的果实,刘璋皱眉,红苕果实是白色的,可是自己拿的块茎玩意,虽然不是白色的,但是鬼知道是不是放太久的原因。
刘璋突然想起一个典故,以前自己看过一本植物图册,上面列举古代文献中的植物,其中有一种物种引起了刘璋兴趣,不因为其他,因为那种植物就叫甘薯,与欧洲传进来的番薯同名。
而实际上,甘薯之名,根本就是来自于那个文献。
那文献名叫《南方草木状》,上面记载了一种农作物。
甘,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
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贮之,以充粮糗,是名粮。
这里就说了一种叫“甘薯”的作物,里面记载的味甘,性平,无毒,都与红苕吻合,里面记载种植之法破为随便,也附和红苕的简陋种植。
能够作为主粮,不用怎么管理,都是红苕的特征。
唯独对茎叶的描述,与红苕有出入,但是大致相差不多,只是说这种甘薯更接近芋的形状,但是绝不是芋。
大多数特征都与红苕吻合,只有少部分与红苕出入,所以当初红苕传入中国,本叫番薯,但是一些地方改成了甘薯,不止是红苕味道甘甜。
《南方草木状》成书于晋朝,远远早于明朝。
刘璋推测《南方草木状》描述的“甘薯”,或许是类似于红苕的作物,上面也说是“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种植的。
“旧”说明是以前,很可能在《南方草木状》成书前,甚至很久前就已经消失了,只是作者了解到有这么一种作物而已。
而海中之人,海头古城的年代,海头不也是海城吗?珠崖之人能种植这种“甘薯”,海头的人为什么不能种植?
很可能这种“甘薯”就是消失了几千年的一种古老作物,最后只剩下一些残言碎片,不能考证。
如果这个坛子里的块茎真的是《南方草木状》记载的“甘薯”,那它至少具备了几个特征,第一是容易种植,具体是耐旱抗涝,还是两者皆抗,不确定。
第二是产量大,可以做主粮。
就这两个特征,不管是不是红苕,不管是不是《南方草木状》描述的甘薯,刘璋都觉得值得一试,如果试成功了,那绝对是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
杂交水稻平均亩产千斤,南瓜亩产三千斤,红苕亩产四千到六千斤,一般的地方都能达到五千斤。
这样庞大的亩产量,就是自从红苕引进后,养猪开始盛行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农村都拿红苕给猪养膘的原因,即使是八十年代食物很不丰盛的时期也是如此。
如果种植成功,这一坛子块茎,比一坛金子还要值钱万倍,刘璋不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也不知道能不能种活,立刻让士兵封了,并且直接取名红苕。
接着又在殿中发现了一些种子,不过没有什么惊喜,胡豆,冬瓜都已经开始种植,只有花生,现在大汉的花生都是灰皮的,颗粒也小,这里的花生米却是暗红色,说明在很久以前应该是红色的,颗粒也大。
刘璋命人将南瓜子坛子和红苕坛子,还有花生坛子全部小心带走。
逛到后殿,除了一些住房,只有一个殿中摆放着许多灵位,黄月英认识上面的文字,竟然是三苗文字,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三苗文字,不是刘璋胡诌的“三苗数字”“三苗科学”。
从这些灵位和一旁的卦语,湛海蓝等楼兰人才知道他们竟然也是三苗后裔,是以前从中原迁徙过来的。
王宫虽然很辉煌,但是毕竟只是一个小国,和中原宫殿没法比,很快就逛完了,刘璋带着人走到前殿。
好厉害看着辛苦这么大一趟,竟然只抱走了几个坛子,大是不忿,对刘璋道:“主公,我看我们把这些金银珠宝都搬走吧,大不了给楼兰人留一点,可以买好多粮食呢。”
“你以为有金银就有粮食吗?”刘璋问道。
“难道不是吗?别的不说,这里那些塑像待的金面具,按照现在我们大汉的最高价,一个金面具可以换几千担粮食,这还是碎了卖,我看那金面具艺术成分很高,指不定可以值几十万石粮食。”
刘璋诧异地看了好厉害一眼,这丫的还懂艺术成分。笑了一下道:“粮食的市价是根据供求关系决定的,人家农民就产了那么多粮食,之所以现在价格是那样,那是因为黄金白银没有泛滥,而且没有全部涌入粮食市场。
如果我们把这些金面具全部拿去熔了买粮食,那金银就泛滥了,而且全部涌入了粮食市场,不说那些粮食价格会急剧推高,人家自己都不够吃,会卖给你多少?”
“这……”好厉害愣了,一旁的黄月英却惊讶地看着刘璋,自己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自己这个主公才真的是无所不能啊,皇族出身,怎么会懂这么多三教九流的东西?
刘璋摇摇头道:“我们川军本来就是钱多粮少,现在我们大量购买曹孙的粮食,就已经推高了价格,而且两方已经控制粮食出售。
要是我们再拿出更多金银买粮,那对我们没有半点好处,只能是钱打水漂,白白送给了曹操孙权。”
“哦。”好厉害摸摸头,惭愧不已。
“算了吧,这些塑像,面具,金鹤,玉阶,浮雕,玉石,全部是古人留下的东西,保存下来吧,也给我们子孙留个念想。”
“哦。”不能换粮食,好厉害也不知道这些金银珠宝拿来干嘛了。
刘璋走向湛海蓝,对湛海蓝道:“女王陛下,这里的东西都珍稀异常,都是你楼兰祖先留给你们,也是留给整个中华民族的财富,除了左殿的库存金银,其余东西由你们楼兰人保管。”
狭义的华夏,是炎黄子孙,但是只要有点常识都该知道蚩尤也应该归入华夏,所以三苗人自然是华夏人,那楼兰祖先留下的财富,也算是华夏人共同的财富。
湛海蓝听了刘璋的话,松了一口气,从看到这些金银玉器,湛海蓝就担心刘璋会据为己有,没想到刘璋竟然愿意将这些交给他们楼兰人,湛海蓝很感激刘璋。
至于那些库存金银,湛海蓝当然也想要,可是汉军先是为楼兰复国,又在这次地陷中救下那么多楼兰人,这里也是拉提亚开出来的,就算是因为大汉现在是楼兰完全宗主国,也不可能不分好处给大汉。
总不能真的只给人家几个破坛子吧。
楼兰人更在乎的是祖先遗物,那些库存的金银只能相当于货币,也没那么在意。刘璋的条件,湛海蓝可以接受。
可是湛海蓝旋即又犯起难来,这么多价值连城的遗物,楼兰人怎么保护?别看现在西域被刘璋安定了,可是要是楼兰人据有这么多财富的消息传出去,十年不亡国,一百年都必会亡国。
而且现在楼兰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可以肯定国力会越来越衰弱,就算没人打楼兰主意,楼兰也会自己消灭,到时候这些财富又怎么办?
看到湛海蓝皱眉不语,刘璋对湛海蓝道:“女王陛下是不是担心楼兰人看不好这些财富?或者是楼兰即将消亡?”
对于楼兰的消亡,这里没人比刘璋更能清楚意识到,就算现在那些挣扎在缺水边缘的楼兰人,也想不到他们现在生活的城市,几百年后会变成万里黄沙。
楼兰是必然消亡的,刘璋记得在晋朝的时候,楼兰就需要大汉和北方的高昌给他们援助水源了,而且人口急剧减少。
湛海蓝点了点头。
刘璋道:“西域很多国家因为沙化,搬迁了国家,这次莎车也因为战乱搬迁到了轮台,我听说楼兰人一直生活在这里,是因为你们要寻找古城,现在古城找到了,你们还有什么使命吗?”
“啊?”湛海蓝看着刘璋,摇了摇头,突然想到,是啊,现在古城找到了,可是除了多一大堆珍贵艺术品,楼兰人多了什么?
第829章 孙权得道飞升
艺术品不能拿来吃,这个缺食物的年代,中原都难买到吃的,更别说西域,何况卖这些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