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书生别撩我-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苕就等同于地里头的泥土疙瘩的那种想法。
还有人写诗称赞,说是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藏秀于内而不外『露』之类之类,周掌柜拿来给柳穗儿看时,让柳穗儿窃笑不已。
红苕低贱的观点已经在镇上渐渐更改了。
谁敢说红苕低贱,没看到镇上最好吃的知味食铺一盘子凉拌玉粉就要二十几文嘛。没看到有那有才的学子特意写诗称赞那玉粉如同人之品『性』嘛。
镇上稍有两个钱的人可趋之若鹜呢。而且这玉粉还每日限量,先到先得,来晚了,哪怕你加价,掌柜的也不给你做,那当然得是绝好的东西才能拿得起这个乔!
周掌柜的规矩传开了。
玉粉火了。
知味食铺也火了。
食铺里每天来尝玉粉的人络绎不绝,周掌柜整天笑得乐乐呵呵,小二们跑起堂来都步步生风。
工资涨了,福利好了,连平常打招呼得到的笑脸都多了,谁不高兴?
柳穗儿听着林有说镇上的动静,再次咋舌不已。这里头到底有多少造势,多少炒作,暗中使了多少托儿才能有如今这种盛况啊。
真是无『奸』不商啊。
柳穗儿服了。
现在摆在她面前的问题是,玉粉的原材料被爆出来,红苕肯定要涨价了。
怎么办呢?
第30章 试验新做法()
不过柳穗儿还没想好具体要做些什么。
脑子里转过一张张的菜谱,柳穗儿在凳子上坐得腿发麻,龇牙咧嘴了半天,才慢慢缓过来,像个半残一样走出房门,看向院内。
她的工作间里,武大叔和武大娘忙忙碌碌地正在磨粉,而今日休沐的柳杨也站在一旁,正在认真的帮忙。
林有也没闲着,最近红苕的价格飞涨,他已经有意识地减少了大肆收购。知味食铺那边虽然催个不停,但成本太过高昂,对他们来说就是赔本生意,那哪能继续下去?
不过目前来说,红苕的价格还没有涨到他们没有赚头的程度,因而林有还是收购了一些品质好些的。反正这东西不容易坏,多搁一阵也可以。
柳穗儿冲看过来的柳杨笑了笑,她脑子里还在飞快转动,也没多说话,手里下意识捡了一个堆在墙边的红苕,在手里摩挲着,转动着,想着做出什么样的东西来最好。
其实他们的玉粉已经往知味食铺送了将近十多次了,多数时候送得多打数十篓子,分摊下来的钱已经够林有和武大叔他们笑开花了。
而柳穗儿还不太满意,就她的观察,大兴这个朝代的饮食文化并不是很发达,有许多种菜的烹煮方法还很原始,尤其是平头百姓家里,一般只是熟了也就满足了,很少就『色』香味形各方面做更深的要求。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每日在地里辛苦劳作,也不过混个温饱而已,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计较这些呢。
而知味食铺,就柳穗儿的了解,周掌柜并不是铺子的老板,其背后的真正东家,是个相当有钱的大户,而知味食铺只是他们手头一个很小的铺子而已。
而周掌柜本人会被分派到这儿来,也是没收到上头重视的缘故,但还能一直待在铺子里当他的掌柜,自然也是因为他时常给东家的小少爷送些山林里的野物。
就是这样的知味食铺,承袭了县城中上一等民众味觉的周掌柜,在铺子中推出的食物的烹煮方法,也是不算丰富。
要知道当初柳穗儿把粉丝卖给他的时候,还以为这位精明有见识的掌柜能把粉丝玩出花来呢。结果也只是多卖了卖关子,再加上饥饿营销,哄抬物价的那一套,至今为止,其最高层次的受众还局限在周边村镇过来的书生和小富户,没有真正将这“玉粉”推上去。
柳穗儿也能理解周掌柜的行事,也许是在镇子上困守一方太久了,不敢做这样的孤注一掷,将宝都压在这一篓篓的透明之物上,又或许是真的没意识到玉粉潜在的商业价值,而忽视了向更大区域的推广。
不论如何,柳穗儿觉得这件事情上的运作其实还存在很大空间。君不见现代的市场营销『操』作,手段何等多样,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受了安利,掉了大坑。
以为产品是真的,其实是假的;以为告诉自己产品是假的的人是好心,其实又是新一轮套路;以为产品被黑,商家吵得不可开交,是同行相轻,实际上不过是人家想搏点关注度而已。
很可能标题完全相反的两条软文,正是同一个人写出来的。
柳穗儿不想骗人,但她觉得把那么好吃的粉丝,就给几个村镇的人吃,也太暴殄天物了。
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她也不能冲到周掌柜面前去,鼓动人家去堵了这一回吧。
柳穗儿幽幽叹口气,举起手里的红苕对着太阳看。
太阳照过红薯,在柳穗儿脸上映下一片阴影。
知味食铺的贫乏让柳穗儿可以发挥的空间还有很多,比如种拔丝地瓜啦,红薯糯米团啦,芝麻红薯饼啦,红薯粉圆啦,薯圆红豆汤啦,红薯『奶』酥之类的,如果材料合适的话,还可以做红薯曲奇,红薯面包等等。
周掌柜努力用了粉丝,可却忽视了回归事物本身了。既然红薯已经在百姓心中升值了,还愁红薯做出来的东西没人吃嘛。
柳穗儿又一屁股坐下了,身上武大娘帮忙新作的棉袄非常厚实暖和,虽然面子不大好看,但柳穗儿还挺喜欢的,这布料颜『色』可还是她自己强烈要求的。
武大娘可是很想柳穗儿穿得粉粉嫩嫩的呢,但柳穗儿觉得吧,冬天还是穿个耐脏『色』的更好,粉『色』多难洗啊。有没有洗衣机,伸个手都要折磨死人了。
要不是料子耐脏,她这会儿也不能这么不拘小节,直接在门口的石墩子上坐下了。
不过她想了想,自己方才考虑的红薯吃法竟然都是甜品糕点一类的,估计是太想念现代的那些甜甜蜜蜜的美食了。
抛开这几样,柳穗儿又想了些能速食的。说起来,她好想吃汉堡和薯条啊。
什么低卡,什么养生,对柳穗儿这个已经离开现代投奔古代的人来说,已经入天边浮云了。
哎,做起来倒也不难,佐料手边没有的,也可以用别的代替。
柳穗儿想了想,干脆拿着手里的红苕进灶房了。
身后原本一直专心工作的人都朝她看过来,望着她的背影的武大娘不由担忧,“穗儿这不是魔怔了吧?”
自从知道红苕成本突然上涨,武大娘也有些焦心,但她也不失望。毕竟实在不行他们不做了就行了,种地的手艺还在,回到地里头去,顶多也就失落几天,过一阵就适应了。
但柳穗儿却是那之后一直在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不爱理人了,饭都吃得少了。
柳杨跟着柳穗儿走进了灶房,见柳穗儿在把红苕切条,问道:“做什么?”
柳穗儿笑,“杨杨,你来得正好,今天我给你做些新的东西吃。”
“用红苕?”
“嗯,就用红苕。”
因为炸薯条前期工作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的,所以柳穗儿先做准备。
又拿了一个红苕,两个红苕一起洗干净,去皮,再次洗干净,这个过程要小心红苕上泥土的残留不要直接接触去皮的红苕,不然到时候所用的薯条就会留着一股子土气,影响口感。
把红苕切成小手指粗的一条一条,多冲洗几遍,再泡一会儿。然后烧水,将薯条丢进里面煮。
柳杨熟练地烧了灶,通红的火光把灶房里熏得又亮堂又温暖。
第31章 柳穗儿有些膨胀了()
薯条渐渐变了染『色』,柳穗儿看着又煮了一两分钟,就赶紧捞了上来。放在纱布里头包好,封口,然后挂到院子的通风口。纱布有利于控干水分,而冬日的寒风则迅速将薯条冷冻,留下了干爽的薯条。
这个悬挂要等上两个小时也就是一个时辰,柳穗儿也不管了,回灶房又洗了个小些的红苕,洗干净削皮,切片再切丝,她家的刀虽然切破过她的手,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锋利,切红苕十分得费劲。
总算是把红苕丝弄出来放在碗里头,柳穗儿又在碗里打了一个鸡蛋,搁了一些面粉。
加水搅拌,搅拌要均匀。
把锅里的水舀出来,又用干布把锅里的水渍擦干净,柳穗儿放入油,再放入搅拌好的红苕丝鸡蛋,仔细在锅里铺平,让柳杨烧小火。
这个过程以前柳穗儿一般用平底锅,但目前灶上也就只有深深的铁锅,也就算了,只要下油的时候用勺子抹过锅底一圈,然后煎的时候慢慢挪动,让底面充分受热就够了。
一面煎黄之后利索地反面,这时候锅底形成的是一个柳穗儿特意用锅铲圈出来的圆形。香味已经窜出来了,柳杨抬着头看。
两面都呈现些微焦黄,锅铲一挑,盘子往前,一块煎好的红薯饼已经进了盘子中央。
柳穗儿闻着这味道,有些馋了,稍微撒了一点点糖在表面,就切了一块递给灶前的柳杨。柳杨擦了手接过来,闻了闻,香味扑鼻,在柳穗儿期待的视线中咬了一口。
忍不住呵哧呵哧了两声,刚出锅,烫得很。等舌头适应那温度,第一感觉是微甜,可能是柳穗儿放了一点点白糖的缘故,再要下去,红薯本身的脆和软伴随着油的那股子焦香,瞬间安抚了人的心,齿间有咬开时清脆的碎裂声,被锁住的热度不断窜出来,倾入口腔的每一处。
柳杨抬头,看着正等着的柳穗儿,突然一笑,“好吃。”
柳穗儿瞪了瞪眼,无比的成就感淹没了她,她家弟弟竟然冲着她嫣然一笑了!
就冲着手里头那简陋的一口吃的!
就她那普普通通的手艺!
艾玛,受宠若惊又觉得莫名心虚是怎么回事?!
柳穗儿也拿起一块,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一边嚼一边想,嗯,甜度对她来说正好,对杨杨可能过了。但这软脆的感觉倒是恰到好处,而且饼子里头倒是软糯,和谐而又美妙。
感觉她的厨艺大有长进啊,柳穗儿有些膨胀了。
刚想继续嚼,就感觉几道视线正紧紧落在她脸上,手上,转头一看,嚯,武大叔、武大娘和林有三个人正扒在门上,看着这边呢,看那一脸的想吃,简直太显眼了。
可惜柳穗儿只做了一块,三人也就勉强分了剩下的一块。一边吃,一边笑呵呵地点头。
柳穗儿还在想,这油不好,肥肉炸出来的,不合这个饼子全本还算清爽的口感。
几人都没吃过瘾,柳穗儿想着外头挂着的薯条还早着呢,干脆又煎了好几块,给几人吃了个开心,林有还不忘打包送回去给在家忙碌的媳『妇』儿,让她也尝尝鲜。
柳穗儿看着几人吃,武大叔凑过来问,“丫头,咱以后做这个生意?”
柳穗儿『摸』了『摸』下巴,摇头,“我倒是想,其实红苕能做出来的好吃的多了,而且就现在的红苕价格来说,盈利的空间依旧很大,但是吧,真的要捣鼓这些东西,咱可能要挪到镇上去开个门店了。”
武大叔想想也是,这红苕饼看着就不能久放,而且冷了也就不如现在好吃了,指望像现在这样继续在村里加工肯定是不行的。
武大叔没吭声,柳穗儿看他一脸的郁结,笑了,“我再想想吧。”
武大叔点头,转移力又回到手里的红苕饼,“这饼子可挺好吃的,就是太甜了些。”
“嘿嘿,本就有点点甜味,我还加了糖呢。”柳穗儿乐。
武大叔摇头,“还是咸一些好吃。”
“不不不,我觉得现在这样甜的就不错。”武大娘看过来,不赞同。
哟,这是古早时期的甜咸党之争嘛。
柳穗儿想起微博上曾经沸沸扬扬的经久不息的那场争端,倒真是有些怀念了。其实她是中立党,觉得甜的也不错,咸的也可口,既可以吃甜豆花,也爱极了咸豆花。
至于饼子嘛,糖饼豆沙饼都好吃得叫人流口水,但是酱香饼馅饼之类的也让人回味无穷啊。
酱香饼……
酱……
酱?!
对呀,她干嘛不做酱呢!
她刚才还准备做薯条呢,现在想想,光有薯条,没有番茄酱怎么行?!
不过貌似现在也没番茄了,这个季节,天寒地冻了,古代有没有反季种植技术……
不对不对,得先问问现在的酱做到啥样了再说!
第32章 传授农业知识与未来计划()
酱,在我国古代早期是最先发明的调味品。不过,一开始酱是作为食品的,由肉加工做成。张岱说:“成汤做醢。”其实也就是说的做酱的过程。
周朝时期,肉酱发展的很繁盛。宫廷之中有专门为王室做酱的人,称作醢人。而由此又衍生除了许多酱的种类,包括鱼酱、鸡酱、青蛙酱、蜗牛酱、还有蚂蚁蛋制成的酱,这些在周礼中都有记载。
贵族喜欢吃酱,而周天子尤甚,甚至将这种吃酱用到了重要的宴会上,并且以分酱作为一种礼制,并且沿袭了下来。
但这些酱的名字,就柳穗儿在现代人广泛的食谱前提上看来,其取材也是挺诡异的,不知道是个什么味道。不过就柳穗儿看过的那些穿越小说来看,有许多的穿越主角都曾吐槽过早期古代的饮食水平,估『摸』着……不会好吃吧。
而且早期的肉酱还是烧干牛粪熟制,其风味估计也是别具一格。
到汉代时,人们开始用大豆作为原料来做酱,《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十二月、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用不津瓮……用春种乌豆……于大甑中燥烫之。气馏半日出,复贮出更装之,回在上者居下,不尔,则生熟不多调均也。……”
其做法描述极其详细,此法还有详细的作肉酱法,鱼酱法,麦酱法,鱼子酱法,虾酱法,蟹酱法等等,可以说一本齐民要术就将人们当时对微生物在生物酿造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了解展现了出来。
而柳穗儿也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为古代劳动人民在食品制作与保存上的技巧和工艺大为震撼与感动,详详细细地将能找到的原着看了许多遍,还做了笔记,对于她一个中文学生来说,看看古文字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这么一想,柳穗儿又忆起书中关注蔬菜长期保存,以及防冻的技术,这在现在这么冷的天应该是很用得上的。
柳穗儿一面想着一面手握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这些农业技术,就柳穗儿的观察,目前这个朝代的民众,似乎并没有运用自如。
她脑中突兀的一个念头闪过,莫非……穿越大神就让她到这儿来发展古代农业的?!
这么想着,还有些小激动呢。
柳穗儿想了想还是问武大叔,她先问了制酱的事,武大叔告诉她还是贵人家中食肉酱居多,而平民百姓大多直接食盐调味,用酱较少。倒是也有做豆酱的,只是做得不好,也没多少人吃。
相比较,还是肉酱比较普及。至于唐代的甜面酱以及之后的甜酱、芝麻酱,以及八宝酱等等,那就是听都没听说过了。
武大叔听着柳穗儿的问题还只是疑『惑』,但柳杨眼中已经闪过了一抹复杂。
只不过柳穗儿没注意,她在想做酱这事儿的可行『性』。豆瓣酱已经有人试着做了,看来她这会儿整出个方子来,也正是时候。只是做酱的周期非常的长,从如今的十一月开始,很可能要做上四五个月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