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拳破诸天万界-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明朝第一任掌印大太监发出了尖锐的声音。

    怎么可能无事,实际上大朝会中要决断的事情都是在内阁中初步确认过要处理的问题,大朝会只是走一个流程而已。

    掌印太监的话音刚落,刑部尚书就站了出来,说道:

    “如今天下虽然初定,但是各色匪盗依旧未绝,还请皇上派精锐往天下镇压,杜绝各路匪患。”

    端坐在金銮殿龙椅中的朱元璋轻轻吐了一个字:

    “准。”

    紧随刑部尚书之后,又有两三个分量极重的官员说了大大小小的事情。

    这些都是早已商量过的,朱元璋按照内阁讨论的办法,每个都照章处理。

    就在此时,大将军徐达凝重的说道:

    “皇上,天下虽定,但是中原武林未靖,多有江湖侠客以武犯禁,不把朝廷的法度放在眼里,更有江湖门派,大肆圈地,如此下去国不将国,后果不堪设想。”

    侠以武犯禁,这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老大难。

    江湖中的侠客往往独身一人,了无牵挂,秉持着碰到不平事就铲,遇到不顺眼的人就除的原则,眼中丝毫没有律法一说。

    由于有着武功伴身,往往地方的官府捕快还拿江湖侠客没有办法,人家都是高来高去的,捕快只是混口饭吃,哪里是那些江湖侠客的对手。

    而江湖门派则更不用说,那是真正江湖高手的聚集地,每个江湖门派的影响力都远远大于世家,影响力辐射着周围的地域。

    平民百姓的眼中,首先不能得罪的就是这些江湖门派,然后才是朝廷。

    毕竟朝廷偶尔还会与你讲讲道理,说说法律,江湖门派可从来都是用刀子说话的。

    不然也不会有盛世无江湖,乱世有英豪这一说。

    朱元璋作为开辟一个朝代的太祖,自然不会容忍江湖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对付江湖已经是迫在眉睫。

    历史就是如此的相似,无论哪个朝代,王朝的鼎盛时期,就是江湖倒霉的时候,朝廷毕竟是掌握着天下,以天下人之力对付一个江湖自然不在话下。

    而每逢乱世,当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弱的时候,就是江湖中大侠辈出之时。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威严的说道: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实际上这次大朝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商量出江湖事改如何解决。

    金銮殿中的文武官员一个个眉头紧锁,显然这事情可不好处理。

    派兵镇压是文武官员的第一个想法,毕竟天下就是这么打下来的,可转念一想就知道行不通。

    江湖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一句话就能平的。

    江湖与天下是相融的,他就在天下之中,然而又独立在王朝之外。

    处理江湖事可不像打天下那么简单,谁的兵力强,士气盛,民心所向谁就比较牛逼。

    你怕一万个人去追一个江湖侠客,人家高来高去,不跟你打,两分钟就没影了,结果就是事情只会越来越糟。

    朱元璋看着大朝会中的官员一个个沉默不语,也是感觉棘手。

    江湖就在天下间,不说别的,就大朝会上的这些官员自己都或多或少与江湖有着联系,清官还难断家务事,让他们处理江湖事,自然很难。

    问题就摆在那,总归是要处理的,总不能放那不管吧,见大家都不说话,朱元璋点名问道:

    “善长,你可有应对之策。”

    李善长支支吾吾的说道:

    “臣并无他法,还请求教伯温军师。”

    此时天下初定,虽然已经分了官职,可是打天下时的习惯还没改过来。朱元璋对于亲近的人还是习惯了直呼其名或者打天下时的称呼。

    “伯温军师,你可有主意。”

    如今的刘伯温已经不是在李伯阳手下当学生的时候了,行动举止间自有一番谋主气势,缓缓的站出身子,低沉的说道:

    “臣无他法,此时恐怕要请老师出山。”

    上次拜访老师的时候,老师就隐约提到过这个问题,如今想来,老师早就预料到朱元璋迟早要处理江湖事务,然后又会碰到无人可以解决的问题。

    一想到此,只觉得老师果然是莫测高深,什么事情都跟未卜先知一样,太可怕了。

    “左柱国的老师可是那伯阳先生?”

    左柱国是刘伯温如今的勋爵,也是文官的最高品阶。

    一听刘伯温说道他的老师,大小的官员立刻想起了李伯阳。

    李伯阳虽然就在金陵中,但是这些官员都是只闻其名,却不见其人,他们可没有资格去拜访,完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物。

    孤身杀入大元国都,取走皇帝首级,李伯阳的事迹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头。

    “伯阳先生么。”

    “可是他似乎不愿意入朝为官。”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他又何尝不想请李伯阳出山,事实上半年前他就已经向沈府连下了三道招贤令,不过都被李伯阳以时机未至的理由拒绝了。

    刘伯温不急不慢的说道:

    “皇上,此一时彼一时也,依臣之见,不妨在试一试,说不定老师就同意了。”

    “好,就依爱卿,马上草拟一道圣旨,征召李伯阳入朝。”

    朱元璋一说完李伯阳就摇了摇头。

    朱元璋疑惑道:

    “怎么,伯温军师,此举有什么问题么?”

    刘伯温铿锵有力的说道:

    “老师一代奇人,一道圣旨是招不来的,还需皇上亲自走一趟,不如此的话看不到诚意。”

    朱元璋犹豫了,毕竟如今身份不同了,他已经是天下共主,不在是皇觉寺中那个小沙弥了。

    让他再向打江山时那样亲自上门求取贤才感觉有些掉了自己的身份。

    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犹豫,补了一句:“皇上,古有刘玄德三顾茅庐,这才有了蜀汉天下,老师一代奇人,名传天下,皇上亲自去请必为一桩美谈。”

    半响后,朱元璋缓缓吐道:

    “就依爱卿之见,明日我亲自上门求见伯阳先生。”

第151章 出山() 
翌日一早。

    朱元璋就在刘伯温的陪伴下来到了沈府外。

    朱元璋穿着一身的便衣,头上戴带着个帽子将头部都遮住了半边,显然不是想让人认出来。

    都当了皇帝了,还亲自上门请人,他始终感觉有些丢脸。

    不过一想到江湖的事情,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登门了。

    “皇上来沈府了,快去通知老爷。”

    很不巧,沈府守门的小厮都见过朱元璋,朱元璋一到沈府外就被认了出来。

    守门的小厮立刻大吼出声,皇帝驾到沈府,这在他这种平民小厮看来,简直是无上的光荣,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

    小厮没有注意到,朱元璋在他嘶吼的时候脸色有些难看,本来上门来请人就够丢人了,这小厮还巴不得人尽皆知,他能痛快才怪。

    皇帝来沈府了。

    很快,整个沈府就人尽皆知了。

    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跑出来迎接,对于他们来说一睹天颜的机会一辈子都可能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可就少了一个吹牛逼的事件了。

    “皇上驾到,鄙人沈万三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不一会儿,沈万三就将朱元璋迎进看沈府中。

    朱元璋可没功夫跟沈万三废话,直接问道:

    “伯阳先生可在府中?”

    “皇上是来找伯阳先生的?”

    沈万三恍然大悟,他还在想怎么皇帝来沈府都没提前告知一声就直接来了,原来弄了半天不是来找他的。

    “我这就去找伯阳先生,皇上可先去客厅稍后。”

    朱元璋平静的说道:“不用了,你直接带我去。”

    反正都已经上门了,他又不傻,干嘛还要到客厅中让李伯阳来见自己,肯定一条龙工作做足了啊,不然前面的功夫不就白做了,前功尽弃。

    而此时沈府李伯阳居住的小院中。

    李伯阳已在院中泡上一壶茶了,只等着客人登门。

    沈府闹出那么大动静,他不可能不知道。

    一想到朱元璋登门的目的,嘴角闪过一撇诡异的笑容,自己的第二个心愿有着落了。

    果然茶刚沸腾,沈万三就带着朱元璋来到了小院中。

    李伯阳丝毫没有站起来拜见的意思,坐在石凳上,拿起茶壶倒了两杯茶水,淡然说道:

    “原来是当今圣上驾到,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哪里敢让伯阳先生来迎接,今日朕可是专程来拜访先生的。”

    朱元璋满脸的笑容,很随意的走到李伯阳身旁坐下,直接喝了一杯,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多年的老友,实际上两人总共也没见过几次面。

    “哦,圣上已经坐拥四海,不知道什么事情还需要我这闲人帮忙呢。”

    虽然心里跟明镜一样,知道朱元璋来找自己一准是为了肃清江湖一事,不过样子改装还是要装的。

    朱元璋没有直接说出来意,而是先说到:

    “伯阳先生可还记得朕在未夺取天下前,曾来邀请先生出山相助,先生告诉朕时机未至?”

    “自然记得。”

    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可能会忘记,其实李伯阳那时就已经算计到朱元璋今日会碰到的麻烦,所以先给了个暗示而已。

    朱元璋顺其自然的问道:

    “那此时时机是否到了?”

    李伯阳点点头说到:

    “时机已至。”

    该矫情的时候要矫情,不该矫情的时候千万不能装高人,等了那么久,如今终于把朱元璋给钓来了,自然不能装矜持。

    朱元璋脸上露出喜色,刘伯温果然没有骗他,急切的说道:

    “还请先生出山助朕一臂之力。”

    李伯阳神秘的说道:“既然早已答应时机至时,出山相助,我自然不会拒绝,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朱元璋从头到尾都没告诉李伯阳要请他出山做什么,而李伯阳也不问,仿佛两个人都心知肚明一样。

    “先生有何条件但说无妨。”

    对于一个坐拥四海的天子来说,有条件怕什么,只管提好了,就怕无欲则刚。

    李伯阳能提出条件,说明他不在像之前那样是个无欲无求的奇人了,朱元璋巴不得李伯阳多说几个条件,最好到最后把命都卖给他。

    之前朱元璋面对李伯阳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李伯阳从朱元璋身上索取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无欲则刚。

    李伯阳缓缓说道:“我要一个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指的是科举的三场考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的第一名叫做会元,殿试的第一名叫做状元,在一次科举内,连续拿到三个第一就是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是李伯阳早就计划好的条件了,第二个心愿在他看来有两种方法完成,一种就是老老实实的参加科考,然后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连中三元。

    不过这不太现实,李伯阳书虽然读了不少,可是真让他跟老夫子一样去考科举,都不用说状元,能不能中举都两说。

    这时候的科举考试的内容可是一板一眼的,他可考不过那些在科举一道上钻研了十几年的学子。

    既然常规途径做不到,那就只能作弊了,科举本来就是皇帝选才的手段,打通了皇帝就是打通了通天之路,别说是连中三元,连中三十元都轻轻松松,谁让裁判就是皇帝的人呢。

    朱元璋一脸惊愕的看着李伯阳,傻傻的问道:“先生你确定没有说错?你的条件是要去考科举然后三元及第?”

    李伯阳的这个要求一提,朱元璋直接蒙圈了,一脸怪异的看着李伯阳,好像想要把对方看出朵花来。

    这个条件实在是太奇葩了,简直从逻辑思维都说不过去。

    想一想参加科举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学的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科举考试就是奔着当官去的。

    所以他才不能理解李伯阳的要求,居然提出要中三元的条件,实在是太奇怪了。

    他如今都求着上门请李伯阳出山当官了,还考科举那玩意干什么,相当多大的官直接告诉他,他封不就完了。

    “圣上自然没有听错,很简单的要求对吧,只要圣上答应,我就为圣上除掉心头的病症。”

    朱元璋的心头病症自然指的是江湖事了。

    李伯阳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怪,别人都是先考试然后去当官,到自己这里反过来了,先当官再去考试。

    不过他不可能告诉朱元璋,因为这是个死鬼的心愿,完成不了的多我就没办法回到现实世界了。

    朱元璋暗道奇人就是奇人,提的要求都让人无法理解,不过管它呢,这个要求太简单了,动动嘴皮子就搞定了,哪有不答应的道理,生怕李伯阳反悔,赶紧应道:

    “好,先生只要出山助我,朕可以为先生随时准备一次恩科,先生想什么时候三元及第,就什么时候三元及第。”

第152章 肃清江湖() 
几日后。

    金陵的西北角中,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悄然成立了一个衙门。

    衙门的牌匾的写着三个大字:六扇门。

    这自然是李伯阳的手笔。

    朱元璋给了李伯阳极大的权利,赋予了六扇门自由调动地方军队与先斩后奏之权。

    六扇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衙门,不归属三法司统辖,自成一派,专门处理江湖事务,只要与江湖有关的事务,六扇门有优先处理权。

    六扇门的权利非常可怕,不过李伯阳一看就知道,这只是因为六扇门现在有他在所以才会如此。

    等他肃清完江湖,多半还是要归属到三法司手下,而且要加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如今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为什么说六扇门的权利可怕,因为自由裁量权掌握在六扇门的手中,六扇门几乎可以插手所有的事情。

    江湖本来就是与天下相融的,六扇门说你是江湖人,你就是江湖人,说一件事是江湖事,那就是江湖事。

    而不管人与事一定被定性到江湖范围内,六扇门就拥有最高决策权,朱元璋都无法过问,只有知情权,这是李伯阳出山后与朱元璋商量好了的。

    而在李伯阳出山后,新生的明朝又增设了一个官职,六扇门总指挥使,由李伯阳亲自担任。

    六扇门总指挥使位列一品,这是朱元璋为了让李伯阳便宜行事,专门定的。

    如何帮助朱元璋肃清江湖,早在朱元璋一统天下后李伯阳就开始谋划了。

    肃清江湖不是将江湖给灭了,那是不可能的,而是要让江湖与朝廷不在对立。

    要做到如此,归根结底就是三个字:立规矩。

    为什么每当王朝盛世降临时,都会对江湖动手,一来是通常能做盛世之主的都是控制欲极强的雄主,不允许任何事情逃脱自己的掌控。

    二来就是江湖从来都不是讲规矩的地方。

    而李伯阳要做的事情就是帮江湖立下几条规矩,这些规矩不在明面上,而是在暗处,要让所有江湖人在行走江湖的时候都记得他定下的规矩,不要去触碰。

    达到这一点时,肃清江湖的使命就算完成了,江湖将不在与朝廷对立。

    至于为江湖定下什么规矩,李伯阳的心里早有考量。

    第一:江湖事,江湖了,不能将牵连到江湖之外或者遗祸到江湖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