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清末当土匪-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面临的压力已经快要超出他说能承受的临界点。而这时候,新组建的第四师不是去锦州-新民一线增援第一师,而是去朝鲜,这让他们都接受不了。
在欧阳天等人认为,朝鲜可以说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化外之地,没有重要的战略要低,没有可以大规模的繁华地带,何况朝鲜的地形还是属于那种山地地形。可以说对于东北军来说是一无是处的地方,只要在鸭绿江上守住了,任凭清军的那几千淮军已经起不了什么发的风浪。
说实话,连陈冬生自己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想要打朝鲜,难道是真的担心那只有几千人的淮军吗?还是其他。
难道是日本,当陈冬生心理面冒出日本这个词的时候,心一震。陈冬生一向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愤青,但对于日本人,他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绝对没有好感。日本的和俄国是我们永远的敌人,这一点,陈冬生是深以为然。
但是现在,陈冬生并不是一个愤青,所以说他并不会为了所谓的后世日本人的所作所为而在现在这个时候用几万将士的生命去弄那些,何况,现在的日本并不想前世的那样,是中国的威胁,现在的日本还只是一个小岛国。
现在他做的,占领朝鲜,不是为了清军,也不是为了日本。那是为了什么?
欧阳天他们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理由来,而陈冬生同样也没有理由,这是一种很莫名其妙的感觉,在陈冬生的潜意识里,朝鲜是一定要拿下,不管是为了什么,都一定要拿下。
然,迷茫的陈冬生不会为了一个迷茫的的理由而去一件事,所以,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绝对够分量的理由。那就是稳定东北军的后方,同时限制日本的发展,要限制日本的发展,就要限制日本登上陆地,这是一个很合乎民族大义的理由,相信很多人都会喜欢这个理由。
而关键的是,限制外加打日本,这并不需要理由。
所以陈冬生并没有想他们解释攻打朝鲜的举动,作为东北军的唯一首领,在东北军那几乎洗脑化的训练当中,服从命令,忠于陈冬生。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准则。所以陈冬生决定打,那是没有人能够反对。
这种一人说了算的感觉真的非常的好,好到让陈冬生有些飘票然然,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谁。怪不得这么多人想要当一个权势熏天的人,尤其的皇帝。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不是一般人能够抵抗。
第二卷 展翅 第三十四章 为什么会败?
更新时间:2008…12…8 19:17:24 本章字数:2742
不管陈冬生因为什么原因决定攻打朝鲜,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东北军的两万大军的的确确跨过了鸭绿江,一路上杀气腾腾的朝汉城扑了过去。
因为这个时候的交通问题实在太让人心寒,加上此时已经是初夏时节,天气虽然说比寒冬时期要好的多,但是行军期间那下了几场雨却让包俞有想骂娘的冲动,从丹东跨国鸭绿江后,东北军就顺路占领了鸭绿江口的义州,随后一路南下。可是那场雨却把原本都是土黄路的官道给弄的不成样子,一个个东北军士兵的草绿色的军衣都变成了黄色,严重影响了包俞所部的行军速度,本来打算来个突然南下,希望在朝鲜汉城的清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拿下平壤,以平壤为支撑,先占据有利形势后在攻打汉城的清军。
可是这个让包俞想要骂娘的天气却让东北军的动作迟缓了好几天,等到第四师的前锋看到平壤的时候,平壤上面已经是驻扎着从汉城急急忙忙赶来的袁世凯所部了。
第四师的前锋是有一个营的部队,当下也不敢强攻,只好等东北军主力赶到。可是出乎第四师这个前锋营的营长意外的是,平壤内的清军没有说加紧备战,而是几千的淮军,一涌而出,企图消灭这一千多的第四师前锋营。
而这担任前锋营的第四师一团下属的这个营的营长确是以前第一师的人,作为曾经在东北军主力部队待过的他,心中对淮军的反应完全没有一丝丝的害怕。
看到淮军的几千人要扑过来后,他下的命令不是马上撤走,而是就地抵抗,期待援军,他想的其实也不错,已自己的这营为诱饵,吸引住平壤的淮军,只要东北军的主力一到,那么这出城的淮军就已经可以决定他们的命运。何况,出了城的淮军总比缩在平壤城内要好打的多。
可是,在第一师待久了的他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他带领的并不是原来的第一师,甚至都还不是一支老兵部队,而是一支新组建的队伍。他们的战斗力并没有这个营长中想象的那么大。
虽然第四师一团的这个营快速的按照他们营长的命令构筑阵地,但是可以看的出来,这些年轻的士兵们即使在老兵的带领下,在看到大队大队的淮军士兵操着整齐的队列向东北军的阵地冲击的时候,子弹不断的掠过自己的脸庞,甚至可以听到子弹掠过是带起的嘶嘶声。就一个个吓的脸色苍白,腿脚发软。
如果说这一场战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其中很大原因都是之前的东北军胜利的实在太简单,以致东北军的老士兵军官们对于淮军的实力有点看小了。
当淮军进入到双方的射程时,场面就开始变的混乱起来,好在这出城的淮军并没有火炮,也许是他们认为,三千多人的淮军去收拾只有一千人的叛军,即使在没有炮火的支持下也是能够轻松完成。
在淮军靠近东北军阵地五十米以前,带队出来的淮军将领甚至已经可以看到胜利后,袁督军给他许诺的那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了。
可是当他们靠近五十米后,在后面督军的淮军将领听到了前面阵地上发出的一声声爆炸声的时候,就有点感觉不妙。他很清楚,这不可能是自己这边的火炮,在朝鲜的淮军中一共也就不到十门的火炮,这还是不久前袁督军花费了大量的银子才从水师那里弄来的,现在那些火炮都好好的待在平壤,根本就不能出现在这里。
可是那爆炸的声音却实实在在的不断传到耳边,猛然,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同僚说过。东北叛军有一种很奇怪的东西,黑黑的,东北军一把它们丢出来,落地后就会爆炸,这玩意,不比火炮差上多少。
现在的他已经很肯定,东北军用的就是这个东西,现在的他想逃,可是想起那袁世凯许诺的那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他就心定了下来。全力攻击!
手榴弹,而且还是假冒伪劣的手榴弹的确给淮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但是人数上的优势,加上士兵的素质,使得五十米的距离并没有阻挡淮军的步伐,当付出了重大伤亡后的淮军终于攻进东北军阵地的时候,东北军的阵地终于崩溃了。
东北军的新兵们即使面对长官的枪口也不愿意调转头和淮军战斗。肉搏发生后,局面就更加控制不住了,一千多装备和和淮军相差无几的枪支,而且还有着手榴弹(即使是伪劣手榴弹)东北军新兵,面对着三千多人的淮军,连淮军的第一次冲击都没有抵抗住。这不能说是一个悲哀,因为同样的,淮军的战斗力也高不到那里去,至于为什么会遭受如此惨败,原因实在太多了。连陈冬生事后都说,这是一场错误的战斗。
战争的胜败是没有必然的结果,偶然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战争。
一千多人的东北军士兵溃散后,只逃回去了三百多人,其余不是战死或被俘就是逃跑当良民去了。
当包俞见到那个带着三百多人逃回来的前锋营的副营长的时候,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一中耻辱的感觉,当初在三河镇的时候,他带的那个营也只剩下了几百人,而这次,同样的,也只剩下了几百人,难道自己就不能胜利吗?就算胜利也要惨胜吗?
气急之极的包俞下令全军加急赶路,他手下的部队遭受了如此的惨败,身为主官的他不单单是面子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自己以后在东北军中的未来,只有在下面的战斗中取得重大的胜利,才能洗刷他的耻辱。
第四师和暂时归为第四师所属的第二师三团在全军加速的情况下,终于在半天后赶到了平壤城外。
包俞并没有看到这次的淮军和之前的面对东北军前锋一样出城迎击,而是只看到了平壤城墙上旗帜招展,一幅据城死守的样子,尽管包俞心中的怒火很大,但身为一个东北军中的一个高级将领,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在一开始,他只是派出了小股部队前去试探一下,试探淮军的真正实力。
而大队人马都在休息备战,准备即将到来的攻城战。现在的东北军攻城战可以说已经打了还很多次了,基本上在没有大炮支持的情况下,都是火力支援外加炸药包。当看到平壤那并不高大的城墙的时候,包俞相信,只要淮军的实力没有突然增大,那么自己拿下这平壤不过是几天的事,而那下平壤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平壤城内的淮军。他们才是重点。
可是就在包俞策划着等下怎么攻城的时候,前去试探的那个营队却报信说,他们已经拿下了平壤,城内的淮军已经那个离去,只剩下了那些朝鲜军队,而那些拿着大刀长枪的朝鲜军队看到杀气腾腾的东北军的时候,连抵挡片刻的勇气都没有,直接做了面子上的抵抗后,就打开城门投降。
这下,让包俞郁闷吐血的同时,也看到了这次所面对的淮军并不想以前遇到的那些一样。看来这场的朝鲜争战会很有意思。
第二卷 展翅 第三十五章 人口问题
更新时间:2008…12…8 19:17:24 本章字数:2701
在认识到面对的淮军并不像以前的那些清军一样的时候,包俞就显得有些谨慎了,在占据了平壤以后,连续扫平了平壤周围的地区,并极力稳定了后路,以确保从东北支援来的后勤供应。
在继续进军的这一点上,包俞派出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稳打稳算的已平壤为中心,构筑起一道战略防御线。
对于这点,不但第四师的其他官兵不理解,就算是袁世凯也是理解不了,原本以为激怒之下的东北军在拿下没有防御的平壤后就会一路南下追击而来的他,就已经做好了埋伏,就等着给急忙南下的东北军一个迎头痛击。可是包俞的这番谨慎的举动让袁世凯的计划流产了,不得已,袁世凯是淮军有放弃了打算打东北军埋伏的打算,而是直接回到了汉城,一方面继续想北洋,朝廷求援,一方面也做好了坚守汉城的打算。
目前可以说,朝鲜的局势已经僵持不下,而包俞这样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失败,已经失败了几次的他再也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这次他领军南下,可以说是陈冬生给他的一次机会,一次唯一个机会,如果胜利了,那么他在东北军中的前程就会变的光明无比,但是如果失败了,那么他不但失去了继续上升的机会,说不定,暴怒之下的陈冬生会直接撤了他的职,任何一个得到了权力的人,总会特别珍惜手中的权力,并想办法继续增大权力,失去权力,这是对于任何一个身处高位的人都不能接受的。而他包俞就不能接受。
所以,包俞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未来,他必须谨慎。在稳定了平壤之后,他才的挥军南下。而这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突袭的先机,变成了和淮军的硬拼。
就在东北军在朝鲜和淮军僵持不下的时候,东北却又发生了一件让陈冬生头痛无比的事情。东北境内的满人动乱。
东北在满清入关以后就禁止汉人入关,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东北中满人可以说已经占的非常的大,虽然东北军并没有采取对满人的特别措施,但是满人从东北军占据盛京后,就开始变的不安分起来。
原因有很多,主要的还是因为现在的东北军要做的是推翻满人在东北的统治,而身为满人的他们就自然会反对。
一连几场的小规模动乱就发生在东北的各地,而东北军也是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措施,对于反对者,从来都是大刀加子弹。所以,虽然有动乱,但是也没有造成很大的麻烦。
虽然没有很大的麻烦,但是当陈冬生得知的时候,却引起了陈冬生的注意,现在的东北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处境,如果满人的动乱加剧的话,面对内忧外患的东北军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
为此,他找到了欧阳天他们商量,军队的说法很简单,坚决镇压,绝不手软,对于叛乱者律杀之。而欧阳天的话就比较缓和,对于坚决叛乱的和头领人物采取坚决手段,如果是下面的普通满人百姓,则愿意服从东北军的就不管他们。对于这一点,陈冬生都不以为然,这些建议可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东西。现在问题的根本在于怎么防止满人的动乱,而不是说满人动乱后采取的方法。
就在陈冬生失望之极,还很少参加这种会议的郭丰台却说了一个让陈冬生非常动心的一个建议:那就是人口
郭丰台的想法就是:通过从关内迁入大量的人口,来增大东北地区的满人与汉人之间的比列。同时把满清皇族的土地都分给下面的普通旗人。
这一个可以说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案从郭丰台一说出来,陈冬生就意识到了这个建议的重要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陈冬生都没有注意到人口的问题,现在的东北人数可以说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指数。方圆百里的地方经常件不到人,东北的人口少,也造成了东北军士兵的招收困难,也导致了东北军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征兵。而这样的话,对于东北的本地农业可以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很多的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人口。所以当郭丰台说出这个不是很详细的方案后,陈冬生就决定采取人口策略。同时,也让陈冬生对于郭丰台的感觉好上一层。
经过详细讨论后,东北军的人口策略终于出台:
一、大力从关内的河北,山东等地吸引无敌农民来东北。
二、对于来东北的农民免费赠送土地,不过,这都是要他们自己扩荒的土地。
三、对于有能力的外来人才,通过考核后,将可以担任东北各地的公职。
四、对于本地的农民,部分满汉,一律容许他们开荒扩大耕种面积。
五、把满族皇庄土地分发给普通旗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决定为辖地内的农民免征收两年的税收。同时外来东北的农民将可以获得五年的免税的条件。其实这免税的措施对于东北军来说损失并不是很大,因为这个时候的东北的农业并不是说很发达,简直就是一个北大荒,真正成为粮仓乃是东北开发后。
对于这些人口的措施,陈冬生可以说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移民的部门。
但是这些措施实施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由于中国人的那种根生蒂固的乡土思想,想要让他们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北荒大地生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稍微有点能力的人,甚至说还没有到要饿死人的地步,他们都不会轻易的离开家乡。即使他们想去东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要出关的话,由于东北军正在和清军在锦州一带地区对持,战乱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何况还有清军的封锁,要想突破封锁到达东北军控制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即使是这样困难,陈冬生还是严令移民部要不惜代价做好移民的工作。
同时,也为了能让移民能够避开清军的封锁,东北特地把要移民的人从山东,江浙等地装船运往东北。当然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