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唐盛世-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看到了道!”吴君一沉声道。
孙思邈手捋长须,笑道:“孺子可教也!吴小友,请坐,接下来听我说说这天地道法可好?”
吴君一没有说话,落座后,全神贯注地看向孙思邈。
“道乃是天地法则最重要的一支,自伏羲、周公、孔圣创立道法至今,我道统已历经数千年,到如今道法已趋近大成。何为道?道是顺应天理循环,却又破除五行束缚之修行法则,修道之人最重心性,却不刻意改变心性,逍遥自在,随心而动便是道法根本!”孙思邈说道,“修道之人首先要修行的便是先天罡气。先天罡气随着人的出生便藏于体内,与道法有缘之人会引动先天罡气运转,只要稍加引导便可成为一名修道者。”
孙思邈抿了一口清茶,继续说道:“道法修行可分为五个阶段,青羽、黄庭、紫府、天师、金仙。每一个阶段对于修道者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提升,这提升不仅仅是道法修为,同时也是与天地自然的契合,而最终的金仙境便是传说中的羽化登仙!”
说到这里,孙思邈轻挥道袍衣袖,只见凉亭外的微风急速汇集,眨眼间便形成了一个小型的飓风,其中暗雷涌动,再然后飓风散去,地上出现一个极深的八卦图案。孙思邈手指轻点,八卦周围的土地震动,下一瞬,八卦消失,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刚刚发生的事情颠覆了吴君一的想象,之前梦中的宏伟场景,毕竟是梦境,而刚刚眼前发生的事情,比起梦中的场景更为震撼!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存在道法!
孙思邈接着说道:“道法修行不仅仅是本体与自然沟通,通过五行八卦使出道法或幻术,其中的门道非常深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齐醮法事、习经布道、养气炼丹、奇门八卦、九字真言、符箓之术、观星相算。每一项的修行都极为艰难,但任何一项修到大成均可沟通天地,白日飞升。”
飞升?难道真有人成仙了?吴君一想到这里,不禁张嘴问道:“孙老先生,有人达到过金仙境界,羽化登仙吗?”
孙思邈点头道:“我道家自道法出现以来,相传只有一位大天师踏入金仙境,那便是正一道龙虎山首代天师,张道陵!”
吴君一自然知道张道陵是谁,这位在中国道教历史上赫赫扬名的大家居然羽化登仙了?但是后代历史上也记载过许多有名的道士,比如和张道陵齐名的葛玄、许逊、萨守坚,还有三国时期著名的左慈、于吉,更有创立易经的伏羲、周文王、孔子等人也算道教中人,难道他们都没有踏入金仙境?
孙思邈仿佛看出了吴君一的疑问,捋须道:“开创道法的诸位先贤本就是金仙转世,并没有再次羽化之说,我道统内记载平地飞升的只有张天师一人而已。至于其余天师,大都停留在大天师之位再难进一步。”
“大天师?是指踏入天师境的修道者吗?”吴君一问道。
孙思邈先是点头,后又摇头道:“修道之人,只要进入天师境便会被称作天师,然心境修行与道法修行到达天师境顶峰之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大天师。数千年来,道家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惊艳之才,譬如东汉末年的武侯诸葛孔明,留下道家绝学太平要术的南华老仙,还有与张道陵天师齐名的葛玄天师等等,这些道法大家均踏入了大天师境界,然而金仙境看似触手可及,却咫尺天涯,最终未能羽化登仙。”
孙思邈的话,给吴君一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些道家辛秘历史文献中少有记载,但是在这里却真真实实发生了,更让吴君一感兴趣的,是刚刚孙思邈施展出来的道术。
“道家发展到如今也分化出了不同的派别,其中流传较为广泛的有修习上清经法的茅山宗、修习三洞符箓的楼观派、修习正一经的龙虎山。几大派别虽然主修的经典不同,但这些经典均是从三玄三经中引申出来的。”孙思邈说道。
“三玄?可是指老子、周易、庄子三经?”吴君一问道。
孙思邈点头道:“正是这三部著作,不过现如今已无人再这样称呼了。道家六大宝典分为三玄三经,分别是三玄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周易,三经洞灵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
吴君一点点头,道德真经是老子,南华真经即是庄子,历史上有记载,吴君一是知道的,然而他所熟知的历史上,道教经典分为四大经典和四子真经,孙思邈提到的道家宝典中少了参同契和阴符经,不知道这两部宝典是仍未出世,还是因为其它原因消散在了历史长河中,毕竟这个世界和吴君一熟悉的历史有太多出入了。
第3章 三教诸事()
“孙老先生,小子斗胆问一句,不知您属于道家何派?”吴君一此时像一个好学的书童,遇到不懂的想了解的,张嘴便问。
孙思邈望向远处,轻捋胡须道:“老朽本属楼观派,只不过隐居多年,不问世事,又悟通了道家宝典中的少许,现在就算普通道家中人。”
“普通道家中人?如今天下,除了道家三派之外还有其他修道者?”吴君一从孙思邈的话中听出了差别,急忙问道。
孙思邈点头道:“吴小友的悟性极高,你说的没错,凡是修习道家宝典的均可算做道家中人,除了道家三派,天下还有大量无派的修道者,不过你可不要小瞧无派道士,这其中可有不少佼佼者,就连天师也有好几位呢。”
天师的道行到底有多高,吴君一心中并没有什么概念,不过从孙思邈的话中和刘神威羡慕的表情中可以得知,天师境在修道者心中一定是一个极高的存在!
孙思邈喝完杯中的清茶,刘神威急忙提壶填满,孙思邈伸手示意吴君一也尝尝这茶的味道。
吴君一平时喝茶甚少,对于茶的好坏也不太了解,可是端起石桌上的茶杯,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便扑入鼻中,吴君一惊讶至极,茶杯放于桌上,没有任何味道,端起却有如此浓郁清香,真是奇妙!
孙思邈笑道:“此茶是老朽自己种植的,名为‘道茶’,其香气浓而不腻,郁而清香,聚拢杯前,久不散去,不仅能调理人之体脉,还能引导先天罡气的运转,可谓茶之精品,吴小友不妨多喝几杯,对你的身体大有益处。”
吴君一拜谢一声,将茶送入口中,果不其然,入口浓郁,入腹清爽,一杯下肚,通体暖洋洋的,甚至吴君一能感觉到自己丹田之处,有一团气正跃跃欲试,想冲破束缚,游荡全身。
“神威,你也别站着了,来坐下喝杯茶。”孙思邈笑着对刘神威说道。
刘神威摇头道:“多谢师傅,我还是站着吧,能聆听师傅讲道已是天恩,徒儿敢过多奢求。”
孙思邈看着吴君一笑道:“我这儿徒弟,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教条,比我这老头子还古板。”
说罢,孙思邈也没有再要求刘神威入座,而是与吴君一对座慢慢品茗。吴君一心中一动,孙思邈的道便是如此,自己逍遥,亦不强求别人,万法随缘,此番道理看似简单,实则难如登天。
喝了几盏茶,孙思邈放下茶杯,问吴君一道:“吴小友,通过给你诊脉,我发现你体内的先天罡气与常人大不相同,老朽还是第一次遇到,但是从你种种表现来看,又好似没有接触过道法,难不成吴小友从小生长在道家的环境中,却未闻道法?”
吴君一摸摸头,不好意思道:“孙老先生,其实我从小就没有接触过任何道家相关事物,就连天下之事也闻之甚少,若不是您今日为我答疑解惑,恐怕小子我跟白痴没什么两样。”
吴君一的回答好像全在孙思邈的掌握之中,只见他笑道:“未闻道法却呈先天八卦,吴小友道缘匪浅,注定是我道门中人,原本老朽早已不问世事,但今日定要替诸位祖师引你入门。”
吴君一没反应过来,刘神威面带喜色说道:“师弟,还不赶快拜见恩师?”
吴君一顿时惊喜过望,能拜入药王孙思邈的门下,何其幸哉!吴君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拜道:“吴君一拜谢尊师!”
孙思邈亦是心情大好,遥遥抬手道:“入我门下,不必在乎这些繁文缛节,莫要学你师兄才好。”
吴君一站起身来笑道:“谢师傅,师兄尊师重道,本是我效仿之榜样,然师傅教诲更为重要,弟子就领命了。”
“师弟你”刘神威没想到自己这个刚刚入门的便宜师弟居然如此伶牙俐齿,不禁苦笑无语。
“坐下坐下。”孙思邈笑道,“神威,这次君一不再是客,你可以入座了吧。”
刘神威拱手施礼,不再推辞,坐在了吴君一的上手边。
孙思邈拿起茶壶,给刘神威和吴君一各自倒了一杯茶,轻言道:“我修道一生,算上君一只收过三名弟子,然而你们三人皆有道缘,也算了了我师傅的遗愿。”
刘神威和吴君一相视一眼没有说话,孙思邈接下来要说的事肯定很是重要,这个节骨眼自然不敢打断。
“我师傅临终之前只留下两个字,三劫。”孙思邈缓缓道,“何为三劫?在我看来,道家之劫也是道家之缘,你们三人便是我的道缘,或许你们师公临终前所说的三劫,也将在你们身上应验。”
说到这里,孙思邈盯着刘神威和吴君一,问道:“怕吗?”
“不怕!”二人异口同声道。
孙思邈笑道:“不怕,也该怕。我师傅道法修为高深,虽然没有羽化登仙却也只是一步之遥。既然他临终留下三劫之言,定然这三劫非是小事。想来这三劫与这天下大势有关,也与道释儒三教之争有关。三分归元,九九归真,我年事已高恐怕无力破劫,你们就替为师接下这重担吧。”
“谨遵恩师教诲。”刘神威和吴君一再次异口同声道。
“君一,你说你对天下之事知之甚少,你对道释儒三教可有所了解?”孙思邈问吴君一道。
吴君一自然知道道家、佛门和儒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有争端,尤其是在隋唐时代,道佛并重,儒家势弱,道佛二教的争端最为激烈,刚才恩师讲解了吴君一闻所未闻的道家之事,想来佛儒二家也有许多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东西。
吴君一摇头道:“不太清楚。”
孙思邈点点头,为吴君一讲解道:“道释儒三教之争久亦,在千年的争斗中,三家均有压制其余两家的时候,但是却从未使之消失,这不仅仅是因为三家各有拥者千万,最重要的是三家的底蕴均深厚异常。”
孙思邈喝了口茶,继续道:“儒家自不用说,孔孟圣人之伟业世人皆知,就连我道教根本周易相传也是由孔圣撰写,说起来,道儒两家渊源颇深,追溯千年前,甚至可以称之为一家。儒家传承年代最久,惊艳绝伦之辈也最多,荀圣、董圣更是飞升上仙,若论根基,道佛二教也只能乖乖退后。”
吴君一没想到,儒家居然也能飞升成仙?怎么飞升?读书写字?
想到这里,吴君一不禁问道:“儒家之人如何飞升?”
“天地万物皆有灵气,飞禽走兽亦可得道成仙,更何况人也。妖有妖气,鬼有鬼气,道家有先天罡气,儒家有浩然正气,佛门有禅灵宝气,只要修行到一定境界,便可踏破虚空,白日飞升。”孙思邈道。
好家伙!还有妖鬼之流!这个世界真够精彩的!吴君一听到居然妖鬼也可修炼,不禁打了个冷战。
“原本佛儒两家没有境界的划分,但是自从我道家开了这个先河,他们也就随我们来了,只不过只有前三境界一样,到了第四境,我道家称为天师,儒家称为居士,佛门则称之为禅师。至于第五境界,道家为金仙,儒家为天仙,佛门则是罗汉。”
吴君一点点头,孙思邈的解答非常详尽,几乎解除了吴君一大部分的疑问,看来史书记载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只有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才能体会中华历史的璀璨,不过这种事情恐怕也只有吴君一有幸遇到了。
“师傅,您不是说有三个弟子吗?除了刘师兄外,另外一个师兄呢?”吴君一问道。
孙思邈笑道:“他下山历练去了,什么时候回来还要看他在山下有没有收获。说来也有趣,我的三个弟子,与三教皆有舍不掉的缘分,大弟子儒家出身后投入我门下,二弟子刘神威本是一个小沙弥,后来患重病来到我这里,才转而入了道门,君一你天生与道法缘重,说是一个天生的道士也不为过。”
“或许这正应了师公所说的三劫,是吧师傅。”吴君一笑道。
刘神威点点头,说道:“君一师弟天性豁达,与大师兄性格相仿,等你二人相见,定会一见如故。”
孙思邈站起身来,笑道:“你大师兄虽然生性颇为豁达,但是对炼丹痴迷成性,什么时候他能舍弃了这份执念,说不定将来成就在为师之上。神威、君一。”
“弟子在!”刘神威和吴君一急忙站起来。
“今日你们去采些稀缺草药,明日为师要去钦州问诊,切记多采一些赤芍、黄芩、甘草,那边最近妖鬼作祟,死了不少人,为师担心流传瘟疫。”孙思邈说道。
“师傅放心,我们这就去。”刘神威说完,拉起吴君一就走。
吴君一其实更想跟随孙思邈去看看妖鬼长什么样子,但是刘神威看出了他的小心思,低声道:“你刚刚入道,连基本的护身法决都不会,跟着师傅去不是累赘吗?想看妖怪,杏林中有大黄,你可以看个够。”
“师兄,师傅什么时候能教我道法啊。”刘神威手上的力气真大,吴君一感觉自己都快被他提起来了,难道这古代人个个都这么身强体壮吗?
还没等刘神威回答,孙思邈的声音在两人耳边响起,“神威,为师不在的这些时日,你先教君一基本药理和九字真言。”
“神威领命。”刘神威遥遥拜礼。
“师兄,你先放开我,我跟你走就是,在这样我都被你掐死了!”吴君一双手扯着衣领,对刘神威说道。
刘神威这才发现自己一直提着吴君一,急忙松口手,“师弟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师兄好力气!”吴君一赶紧深吸几口气,“采药的地方远吗?我见咱们窑洞前有药圃啊。”
刘神威边走边说道:“那药圃中只种植一些炼丹的药材,太白崖上有的是治病之药,你跟我来就是。”
“远吗?”
“不远,五十里而已。”
“”
第4章 九字真言()
孙思邈下山了,从太白山到钦州何止千里,本来吴君一以为孙思邈会准备一些应用织物,最起码也要准备一辆马车,可道法的神妙再次颠覆了吴君一的三观。吴君一和刘神威跑了几十里路,采了不少草药,加上原本磨粉或成丸的药物,看起来最少也需要装几大箱,可孙思邈大袖一挥,这些东西就消失了,在嘱咐他们几句后,孙思邈迈步前行,空气中一阵水波荡漾的纹路后,消失于原地。
看着发愣的吴君一,刘神威笑道:“发什么呆,刚刚师傅展示的乃道家的袖里乾坤和咫尺天涯,你以为师傅凭什么能济世天下?没有深厚的道行可不行。”
“师兄,什么时候我也能施展这么厉害的道法?”吴君一问道。
刘神威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等你踏入紫府境以后自然能施展出来,不过做人可不能好高骛远,师傅临走前可吩咐了,这段时间你要跟着我学习基本的药理和道家的九字真言,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