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聊斋龙蛇-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抄写完毕,看时间差不多到中午,常晋并没有急于查看试帖诗,而是从竹篮中拿出糕点,又让旁边的衙役帮自己打了一碗水,就着在考案上吃了起来。
这动静引起旁边考生的注意,不少人看红日运行到中天,也纷纷掏出准备好的吃食用餐。
吃饱喝足,常晋才重新打开试卷,题目是“阴阴夏木啭黄鹂”。
在前世地球上,这首诗乃是唐朝王维所做,只是在这方世界,却变成了前朝太守王祖的一首名诗。全诗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试帖诗和时文一样,同样也是八股。每韵上、下两句为一联,首联“破题”,次联“承题”,三联“起股”,四、五联“中股”,六、七联“后股”,结联“束股”。
每联一股,合成八股,正如文章的起、承、转、合。
写试帖诗时,应试者须能背诵平声各韵之字,而且诗内一般不许有重字现象;题目之字,应该在首次两联点出。
这些要求看似很严格,其实却非常简单,只要做出的诗句与原诗意境相匹配即可。
常晋思索了一炷香时间,心中已有计较。提起毛笔在草稿上刷刷写起来。
长夏千章木,浓阴百啭鹂;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
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
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
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写完通读一遍,自觉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就重新抄写在答题卷上。
至此,答题全部结束。
这方世界中的县试和地球上高考不同之处甚多,比较流行提前交卷。
这样说明考生才思敏捷,能力过人,因此提前交卷会得到不少的印象分,而且一般还能够得到与县令面试的机会。
当然,前提是考生的确有真材实料,如果考生交了张白卷,那另当别论。
面试一旦通过,县令大都会直接取中,这样第二第三场就不用再考,倒是轻松了许多。
常晋不想出风头,却也不愿耽搁太长时间,因为首场能够得到县令面试的也不过寥寥十几人,所以这个时间必须把握好。
没等太长时间,便看到衙役领着宋介川朝考棚后方的面阅卷所走去,负责本次县试的县令赵守仁就在里边端坐。
第一个交卷自然引人注目,宋介川一路走来,引得不少考生扭头看去。若非考试中禁止交头接耳,恐怕大家现在已经议论开了。
等宋介川交了试卷后,常晋又等了片刻,终于等到第二个考生捧着试卷从面前经过。
至此,他也将自己所有的草稿纸和试卷按照顺序整理好,举手通知附近巡查的衙役,说自己要交卷。
等进入房内,常晋先将试卷递上去,接着对赵知县行了个礼,后退几步毕恭毕敬站在那里。
“常允升呀,字写的很好”赵守仁对他点点头,手持朱笔细看起来。阅读中不时用朱笔在时文上圈点,以示该句出色。
等待时间不长,便见到赵知县抬起头,面带笑意道:“允升,你已经取中,名字必定在榜上,暂且先下去吧。”
说完,他又提笔在手中的试卷上写了个“可”字。
虽然常晋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轻松,如今心头也不由吁了口气。这一关……总算过去了。
“学生遵命。”常晋再次施礼,而后退回考棚等开门。
按照县试规则,没十人开门一次。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终于凑齐十个交卷的考生,守门的衙役这才放行。
只在考棚内待了半日,此刻走出门来,常晋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门口围堵着上百人,正是各位学子陪考的家人。常晋先前叮嘱过小小和邢苏儿,再加上两人并没有想到他会这么早交卷,因此没有在外边等候。
王启年的书童小松也在门口等待,见到常晋急忙打招呼,接着预祝他考试得中。
看时间还早,常晋就和小松一起等王启年出考棚。
约莫在外边等了半个时辰,在他不耐烦之际,见王启年从大门内走出。
王启年见到常晋也很是兴奋,急冲冲过来揽住他的脖子,兴奋地叫道:“允升,你怎么知道……”
“清远兄,慎言!”没等他说完,常晋急忙阻拦住话茬。
“哦……哦……”王启年这才醒的自己得意忘形了,转移话题道:“在考棚里憋了大半天,饭都没吃好。允升,咱们去老董那里喝一杯吧。”
“也好”常晋点点头。
怕妹妹担心,常晋特意派小松去家里报信。
〖
第七十四章县试(3)()
“允升,这杯酒愚兄要敬你。如果不是你让我背诵那几篇时文,今天怎么会如此轻松。”等老董送上酒菜退下后,王启年满满倒了杯酒,话语中带着几分试探。
“呵呵,我也不知道会如此巧合”常晋对此早有准备,直说幸运,没曾想竟然真的猜中。接着他又对王启年叮嘱一番,让他不要说于他人知晓。
王启年自然晓得,如果两人猜中考题的事情传出去,肯定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那些县试中落榜的学子。
县试闹榜之事,他们不是没听过。因为此时弄得灰头灰脸的学子大有人在。
两人又喝了几杯酒,看天色不早,这才分开。
接下来几天,陆续有不少学子看到县里公布的名单,而后去参加初复、再复。
常晋却省了不少事情,每日只在家中读书练剑,静待面复,也就是提堂试的到来。
这场面试极为简单,其实前三场考过,县令已经定下名次。如今进行面试,只是想看看录取的考生里边是否有滥竽充数之辈存在。
只要腹中有几分才学,大都不可能在这关被刷掉。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这一关很是轻松。
通衢县本就是大县,此番县试入选的有近百名童生,比他县要高出不少。不过想起此前近千人的基数,却又不算什么,不过是十选一的比例罢了。
作为县试前最引人注目的一人,宋介川自然领头。至于常晋和王启年,则随着大流进入县衙内。
书吏一路将他们带进后花园内,此刻虽然是冬寒刚过,但县衙内已经有了几丝碧透嫩绿,遥望远处草色青青,只是一路走来,细看入目仍然是枯黄。
不过倒是池塘边的几株垂柳吐出嫩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亭子周围摆放着十几张长桌,上边笔墨纸砚俱全。
那书吏将他们引到书桌前,一拱手开口道:“诸位稍等,我去请县尊大人过来。”
片刻,就看到赵知县身着官服,款款走来。
待众人行过恩师礼后,赵守仁才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众位学子都是人中龙凤,来日必能成为我大燕栋梁,为我儒门增添色彩。
今日我便不多说废话了,面试很简单,你们只要以这院内的春光为题,在一炷香内写首诗词即可。”
为给众人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赵县令说完后又离开后院。
写诗……许多考生闻言一怔,随即又恍然。这面试也就走走过场,看样子县尊大人不愿耽搁太多时间将考生一一询问。
尤其是县令刚才只说让以院内春光为题,并没有规定格律,这样以来,众人就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以春光为题做一首诗词,这个自然也难不倒常晋。他只略加思索,脑海中便浮现出一首在古代地球广为流传的名诗。
说起来这方世界虽然也有儒释道,但朝代却和地球上大不相同,无有魏晋南北朝,更别说唐宋元明清。
因此常晋“借鉴”起诗词来,却是得心应手。肚里有货,他不用着急,优哉游哉看起院中的景致来。
哪知他迟迟不去案前,让王启年着急起来,悄悄凑过来低声道:“允升是不是没思路,我刚想了两首,念一首给你听?”
“呵呵,清远兄,我早已经想好,你就安心吧。”常晋在他的肩头一拍,见其中一条书桌前无人,当即走过去,提笔沾墨唰唰写起来。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写完,常晋搁下毛笔,冲着王启年一笑道:“清远兄,你看我写的怎么样?”
“好诗,好诗!”王启年读罢,立刻大声称赞起来。
他这一嗓子不要紧,将周围学子纷纷吸引过来,都想看看常晋到底写的什么诗句。
当然也有不屑之人,就是那宋介川,他冷哼一声,只当二人哗众取宠,想要借机吸引赵县令的注意力罢了。
“允升这首《咏柳》的确很妙,尤其是一个裁字,实在用得妙。”又一个相熟的学子读完,开口称赞道。
待这首诗被人大声念出,一时间院内议论纷纷。
赵县令本在厅内端坐,听到后院乱糟糟一片,不由得皱了皱眉眉头,伸手招来书吏:“你去问问是怎么回事儿,外边为何如此喧哗?”
那书吏急忙出门,片刻碰着一页纸张归来,略带着兴奋的禀报:“恭喜县尊,贺喜县尊。这群学子中有一人名叫常晋常允升,他做出了一首《咏柳》,引得大家交口称赞。”
“哦,诗文在何处?”赵守仁面上也露出几分喜色。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能够得到大家交口称赞,这首诗一定做得相当不错。如果能够广为流传,不失为通衢县试的一桩佳话。
“大人请看”那书吏急忙将诗稿奉上。
“碧玉妆成一树高……”赵守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读完,心中惊诧不已。先前看他的时文虽然觉得才华超出常人,但也只是中上之姿。不曾想这常晋胆色过人,文气也如此了得。
这首诗清新脱俗,让人读罢久久不能忘怀,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佳篇,足以流传千古。
常晋和宋介川两人的时文各有妙处,可以说不分秋色。
不过宋介川背后有人,他原本暗中已经将此人点为案首,只是此诗一出,赵守仁却犹豫起来。
思索再三,赵守仁终于下定决心。
很快一炷香烧完,考生们纷纷交卷。
有常晋的诗文在前面,后边这些学子所做诗句赵守仁只是草草看过,合辙押韵语句通顺即可,根本没有过多为难。
接着赵县令在县衙内举办一场宴会,招待各位考生。
席间不提,等酒后分别时,赵守仁特意将常晋留到最后叮嘱了几句。
***
转眼小白已经降临月余,小家伙原本灰白的毛色一天比一天鲜亮。尤其是头顶气运,现在已经三分赤色,更显出是应运而生的妖物。
不过这家伙一如既往的调皮捣蛋,很是讨人喜爱。
今日县试放榜,王启年一大早便找上门来,没曾想看到常晋正手里拿跟肉骨头,在院角落和小白逗乐,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
小家伙口中呜呜叫着,围着常晋上蹿下跳,甚是凶猛。
王启年并不知道白虎的来历,只当它是一只不明的大猫,因此并不在意。
“允升,我真佩服你,县试榜单马上就要贴出来了,你还有闲心在这里招猫逗狗,赶紧随愚兄一起去看榜!去的晚了,估计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
常晋放下肉骨,笑着在小白脑袋上一拍,开口道:“有什么好看的,中就是中,不中现在即使去的再早又能改变什么?”
这场考试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坦然接受。
“你呀你……”王启年摇摇头,拉着常晋便要往外走。刚走两步,看到小松发疯般的跑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口中大嚷:“公子,常公子,你们都考中了……”
“真的?小松你可曾看准?!”相对于常晋的平淡反应,王启年要激动很多,一把抓住小松,急切的问道。
虽然自己通过县试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如今听到放榜的消息,他还是兴奋不已。
“小松,我哥哥真的考中了?!”这个时候,小小和邢苏儿也得到消息,急忙赶过来。
“绝对没错,小松识字不多,不过少爷的名字还不会看错。还有常公子,我特意问了看榜的读书人,常公子名字也在上边。你们都在三等以内……”
除了榜首外,县试榜单上还分为一二三四五几个等级。其中只有三等以里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府试。
常晋和王启年才加过面复,自然属于通过县试的。
〖
第七十五章一举成名天下知()
“小松,可看清楚你家少爷我中的第几名?”王启年又问。
“这个小的倒不知,总归是中了,知道少爷和常公子的名字在三等以里,我就赶紧跑回来报喜,具体名次根本没有问。少爷,有赏钱吧?”
“回头再给你赏钱”听小松确认,王启年再也忍不住,直接拽着常晋往外拖:“允升,咱们也赶紧过去看看吧。”
两个人快步赶到衙前街道上,远远就看到县衙照壁墙外围着好几百人,不住有人高声呼喊:“中了,xx中了!”
人头太多,完全将榜单遮挡住。
王启年和常晋两人刚要往里边挤,碰巧一个相熟的同窗回过头,看到他们二人高声呼喊道:“大家让一让,常案首来看榜了……”
听到此人的呼喊,周围人纷纷扭过头,其中自有不少认识常晋之人,齐齐喊道:“常案首来了,大家让一让!!”
“快让开,让常案首看榜单!!”
听到对方的呼喊,常晋哪里还不明白自己中了案首,心中也不由升起几分欢喜。
先前由于宋介川的事情,常晋对于案首不抱什么期待,自然不悲不喜。如今却没有想到,赵县令居然会选取自己做案首。先前面复时,赵县令将自己留在最后,常晋只当是因为诗文做的较好,并未多想。盖因大燕王朝科举取士,从来只重八股时文。诗词虽然是宴会必备,却是小道,不被科举认可。
不知道赵县令心中到底是何想法,虽然先前他只求县试通过,但谁又没有争夺第一之心!
能得案首,自然是好事,至少自己这秀才功名少不了了。
“允升,愚兄在这里恭喜了”王启年反应也不慢,已经抢先道贺。
看众人分开道路,两人前后走到照壁墙前。只见墙上贴着一张大红纸,上边密密麻麻写满名字。
和府试、乡试不同,县试并没有将人名排列成整整齐齐的方砖模式,而是按照顺时针次序写成,姓氏在外,名字朝里,一圈绕一圈。
这种写法又被称为轮榜,意思是入榜者只是功名身份的候选人,并非最后取中,只有后面通过府试和院试才能当上秀才。
常晋走到前方,抬头朝红纸上看去,圆圈正中写着几个大字,正是“案首常晋”。
在他之下才是第一等,其次是二三四五等。
王启年的名字在二等第十三名,自然也在录取之列,可以参加两个月后万山府试。
“恭喜允升高中案首!”
“恭喜常兄……”
一时间,自认为和常晋相熟的学子纷纷凑过来道贺,显得无比亲热。这其中有很多以前从未和他说过话,或者曾经讥讽过自己的同窗。
对此常晋心中不喜,面上倒不愿失了礼节,始终挂着淡淡的笑意。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