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扬明-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回到和丰村,苏粗腿就觉得气氛大不一样。

    以往村民们面容枯槁,死气沉沉,大家碰面话都不想多说一句,也难怪,被生存的压力折磨,每天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饿死,大家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哪有心思笑脸迎人。而现在,村民们虽然还是脸带菜色,但是精气神明显不一样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有记性好的还认识他,大声打着招呼:“这不是苏家老大吗?几年不见长这么高了。”

    回他家的途中要经过村里的祠堂,到了祠堂门口他吓了一跳,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祠堂里面喧闹嘈杂,像菜市场一样。

    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祠堂是个严肃的地方,但凡村里有大事都在这里商议。而到了苟大富时代,这里慢慢变成了村里人最害怕的地方——凡是缴不上税粮和租子的佃户,就会被苟大富的家丁打手带到这里私设刑堂严加拷打,因为他家财大气粗,又是里长,加上有个县衙做书办的弟弟,村里人都敢怒不敢言。

    眼下这样的场景让苏粗腿糊涂了,这里还是那个记忆中的祠堂吗?苏二弟比较机灵,看出了他的疑虑,告诉他:“新东家派来的人就在祠堂里,现在村里人家家户户都来了人,恳求再多租几亩地,所以这里热闹的很。”

    正在他们张望之际,他们家老子苏老倌出来了,喜滋滋地拿着一张纸看了又看。苏粗腿迎上去叫他:“阿爸,你又不识字,这看什么呢?”

    “老大回来了啊,老二也在,正好,你认识几个字,给我看看这田亩数字对不对?”苏老倌与儿子简短地打过招呼,把手里的纸递给苏二弟看。

    苏二弟自小喜欢念书,因为家里穷没法念书,但经常跑去村里唯一的私塾偷听,倒也认识了一些字。他接过一看,却是写明自家租种十五亩的条子,还注明了每年共缴三十石粮食的租子。

    苏老倌的手指在纸上点点戳戳:“看清没,写的是多少亩?”

    苏二弟告诉他是十五亩。苏老倌乐呵呵地反问一句:“没看错吧,肯定是十五亩?”再次得到肯定的答复,笑得脸上的褶子都散开了。

    苏粗腿沉不住气,问道:“阿爸,新东家到底靠不靠谱啊?以前佃种几亩地可没这纸条子,会不会骗咱们啊?”

    “你懂什么,骗什么,我们有什么能让东家骗的?若是想多收租子,学苟大富用鞭子、板子就行,还用得着这样拐弯抹角地来骗?”苏老倌虽然不识字,但是有农民式的智慧,思路很清楚,一句话堵得苏粗腿无话可说。

    “大家都在恳求新东家多佃给几亩地,新东家派来的人说了,可以多佃,但是要按家中劳力多寡计算,家中劳力多的可以多佃,劳力少的就少佃。我们家三个男丁,就可以佃种十五亩,可惜老幺不是带把的,不然我们可以佃二十亩。”

    苏老倌乐观的情绪感染了两个儿子,父子三人乐呵呵地往家中走去,家里还有母亲和妹妹在等他们的好消息呢!

    回到家,母亲苏刘氏和苏小妹迎了上来。母女两人都眼角湿润。苏刘氏哽咽着说:“老大回来了啊?回来好……”

    苏粗腿自小离家,东家给的假又少,往往过年才能回趟家,苏刘氏很是想念大儿子,可是生计所迫,没有办法。眼下换了新东家,似乎有了出路,老大有了回家的可能,苏刘氏比苏老倌更开开心。看见母亲这样,苏粗腿也很感概,叫了句阿妈,眼角也有些湿润了。金窝银窝还是不如自己的狗窝啊,能跟家里人呆在一起,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明天就去县城把铁匠铺的工钱结了,然后辞工回家种田,苏粗腿终于下了决心。

    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和丰村,临高各地皆是如此。谭山一路过来,也没想到老爷的新规矩这么受欢迎,佃户们纷纷请求增加租佃的面积。

    谭山不敢做主,赶紧派人回去请示老爷,得到的回答是,可以多租,但是按家中劳力计算,平均一个成年男丁可以算五亩,多了不给。凡是增加租佃面积的佃户还领到了一张注明耕种面积和缴租数量的纸条,双方画押,白纸黑字让佃户们更加安心。

    崇祯四年四月,黎人作乱引起的动荡如同湖面的涟漪无声无息的散去,除了丧命的大户家人,普通百姓已经淡忘了这件事,更多的人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比如苏家父子。

    重新更换东家的佃户们被新的分配方式点燃了生产积极性,全家齐上阵,起早摸黑在田间地头忙碌。间或有幸存的大户家人向县衙告发自家的田产被人侵吞,结果无一例外都是石沉大海。

第九十八章 竹筋混凝土() 
好吧,我承认我受到打击了,今天是排位的日子,我一如既往的裸了。加上下周,发书快2个月了,总共就一个新书必有的试水推,然后一直裸着,和我同期的新书都连续几个后,我很困惑,也很惶恐,我的书居然这么差?

    虽然我有稳定的工作,码字的出发点是出于兴趣,不靠这个为生,但是写作毕竟是个主观性的东西,会受情绪影响,丢在角落无人问津的遭遇让人很难受,会影响码字的心情和速度……水字数我也能做到,每天水上一万字都可以,但是那样做不尊重看文的书友,更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对不起,在保证不断更、不太监的前提下,明天起暂时可能只会单更。

    ——————————————————————————————

    五月,按常例要征收夏税了,往年这时候临高县令吴明晋就开始头疼了。每年的夏税和秋粮,是他必须要面对的难关,因为每年都没法足额收齐,年年都有积欠,虽然他无法晋升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自从被夏天南变相软禁之后,他茫然过一阵,不知该如何做。按文官的气节,落入贼人之手,他应该自行了断才是,可是他又不甘心,因为夏天南虽然居心叵测、行事跋扈,可是并没有公然造反,临高县还是大明的临高县。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至于是夏天南造反还是奇迹发生,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到了夏税时节,本应头疼的吴大县令反倒比往年安逸的多。反正努力征缴也收不齐税赋,眼下失去人身自由反而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心安理得躲在县衙。

    虽然被软禁,但是并没有阻止他了解外界的消息。黎人作乱,杀害大户他也听闻,不用说是夏天南的手笔,又是把黄猛甲推到台前做幌子吸引仇恨这套把戏,攻打县城已经用过一次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夏天南摇身一变成为临高最大的地主之后,居然主动提出向县衙缴税。

    临高全县夏税要征缴粮食七千石、秋粮要八千石,全年还要征缴辽饷八千两。这还只是正额,还有粮食征收、起运环节的种种耗费,不算经手人员的好处,光夏税怎么着都要将近一万石糙米,折合银两也是一万多两白银,当然这只是理想数字,真实情况每年夏税能收上两三千石糙米就谢天谢地了。夏天南在县衙更改田契的总数是一千多亩,他愿意缴一千五百两现银——当然这也不是足额的数字。

    一千五百两现银,不管是换购一部分糙米还是直接缴纳折色银,加上散户多少能收些粮食上来,两下一凑,居然还超过往年的平均水准。

    吴明晋有点看不懂夏天南了,怎么看都很有反贼的潜质,怎么会主动缴税?不过这个结果客观上帮助了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夏税的大半任务,按官场潜规则,这已经算基本完成了,因为人人都知道足额完成是不可能的任务,拖欠赋税是哪个地方都有的现象。

    一想到不必应付户房的本地胥吏欺上瞒下的手腕,也不必面对地主士绅层出不穷的拒缴、漏缴的手段,就能度过夏税的难关,吴明晋突然觉得夏天南也有可爱的一面。

    夏天南不知道吴大县令如何想的,他只知道自己最后一块短板补上了,可以放开手脚大展身手了。此次夏税,谭山等人收上来三千多石粮食,初步解决了粮食问题。至于主动提出缴税,是因为暂时需要官府这张皮来稳定人心,夏天南并不想过于激进地推翻一切旧秩序。

    崇祯四年五月,安静了一段时间的马袅村训练场又开始热闹起来了,被派出去完成不能说的任务的黎族土兵们归队,在护卫队的带领下训练。

    眼下夏天南的重心已经开始往护卫队倾斜了,其他事项都走上了正轨,是时候抓队伍建设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夏天南手下的战斗人员分为两部分:一是核心力量——以马袅村三百青壮组成的护卫队员,他们对夏天南最忠诚,战斗力也最强,目前只有他们配发了琼海式步枪;二是黄猛甲麾下斩脚峒三百土兵,在老护卫队手中连败三仗后,彻底被收服,肉搏能力较强,战斗经验非常丰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土兵们与汉族护卫队员民族不同,生活习性也不相同,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汉人的地方,时间长了心里总会有疙瘩。让土兵们产生归属感,夏天南决定,先从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入手。

    早有计划但一直被耽搁的训练场改建工程启动了。因为之前的事情太多太急,无论是开发铁矿、制造枪炮还是夺田行动,都是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后来又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计划中的工程就这么搁置下来。

    改建训练场是林伟业改良后的水泥第一次使用。自从用石灰石、粘土烧制出第一窑水泥后,林伟业觉得还有改进空间,并没有投入使用,在开发田独铁矿自己开始冶炼生铁之后,把炼铁产生的矿渣掺入原来的材料中,就得到了非常接近于现代标准的水泥,冷却之后用水泥窑工人的话说,就是“远看如石,坚硬如铁”。

    光有水泥还不够,林伟业尝试着用竹筋代替钢筋,用竹筋混凝土建房。水泥本身抗压强度不错,但是抗拉强度较低。掺入砂石搅拌成原始的混凝土,加入竹筋,能大大提升抗拉强度,这样的结构就有点接近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了。如果尝试成功,不光是训练场,以后其他地方的房屋、码头都可以推广。

    夏天南把基建工程的任务交给了谭二,反正这任务也不需要什么高深学问,也就一明朝版包工头而已。林伟业在现场对谭二进行指导他掌握整个流程,将来就可以交给他去做。

    其实流程非常简单,就是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加入砂、石,掺水搅拌,再灌入事先用木板做好的空心模具,中间固定几根竹筋,等凝结硬化后拆掉木板就行了。至于竹筋的制作更简单,把毛竹削成条状,保留竹青,经过简单的反腐处理就行,讲究点的话,可以在竹筋表面刻痕,增加水泥的附着力。

    单论纵向抗拉强度,竹子是中碳钢的5倍。由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墙壁由红砖砌成,这样建造出来的建筑牢固程度远远超出本时空的砖木混合建筑,更别提全木结构建筑了,而且建设过程更简单,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优势,用上了竹筋混凝土,建筑物可以往高层发展了。不过,这种砖混结构的建筑理论上不能超过7层,因为承重构件还是墙,传力方式是楼板传力给墙,墙以线荷载的形式传给基础。再高就只能发展框架结构了。

    ;

第九十九章 兵营() 
林伟业毕竟只懂冶金专业,隔行如隔山,建筑专业他只能在本时空工匠的帮助下摸索尝试,第一座兵营的高度比较保守,暂定为三层。

    “就是丑了点。”夏天南如此评价第一栋竹筋混凝土的兵营宿舍。此时简陋的砖混结构建筑自然不能和旧时空专业设计师设计、现代建筑工艺条件下的产物媲美,也不如本时空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不过不加装饰的红砖墙壁看上去有一种旧时空七八十年代建筑的怀旧感,也别有一番风味。

    林伟业嘿嘿笑了几声,搓了搓手:“我只是冶金专业的,建筑设计只是临时客串,所以……”

    “所以就弄这么个大火柴盒?”

    夏天南看着这栋长方形的物体,就是一个火柴盒竖立的放大版,中间开了门洞,墙上开了窗户——还没有玻璃窗户,毫无美感可言。

    林伟业不无遗憾地说:“可惜以目前的能力,弄不了框架结构,否则起码能弄个十层楼试试,现在只能这样了。”

    谭二亲眼见证了一栋生平所见最高的建筑诞生了,兴奋不已。他不觉得这房子丑,对于之前只能住夯土茅屋的他而言,这高达三层的楼房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估计京城里的皇上都住不了这样的大楼房。

    这红砖房子方方正正,高大威武,大气上档次,四周开窗,通透明亮,抵御风雨自然不成问题,而且通体以砖为主体,水泥作为粘合剂,代替了昂贵的糯米灰浆和廉价版的夯土,不仅经济划算,坚固程度也堪称完美。

    他越看这房子越喜欢,不由自主地说,“老爷,要是村里人都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好了。”

    夏天南听了,心中一动,对啊,将来包括马袅村在内,可以都建成混凝土建筑,再造一个临高新城,以水泥铺设路面,再完善配套的排水和其他市政设施,除了没有自来水和电,不就是一个现代化城镇了吗?

    作为现代人,虽然时常叫嚷着逃离城市由钢筋水泥构建的森林,可是真的完全脱离了文明世界,又觉得失落。将来住在这样一个新城里,多少可以找找旧时空的感觉。

    他把心中所想和林伟业一说,没想到林伟业也举双手赞成:“其实我早就这么想过,可怕你说我矫情,一直不好意思说。”

    “既然咱俩意见一致,那么就这么定了。等到局势稳定,就大兴土木,建造一个临高新城。”

    林伟业点点头:“这个我赞同。不过这样一来,水泥的产量就必须提高,水泥作坊就要升格为水泥厂了。另外砖的产量可能跟不上,眼下只是建造兵营临时建了个砖窑……”

    夏天南不解地问:“水泥厂我理解,不过砖难道不比水泥更容易烧制吗?砖不就是粘土烧制的吗,成分更简单,扩充产能也更容易吧?”

    林伟业鄙视的看了他一眼:“资本家就是上下嘴皮子一碰的事,我们打工的就得跑断腿。这年头,用砖建房子的人少,能用上砖的都是家境富裕的人家,而且都用青砖,大部分还是木结构建筑,贫苦百姓就直接用夯土。我们用的是红砖。”

    夏天南不耻下问:“青砖红砖不都是砖吗,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低价铁则呈青色,即青砖。红砖是自然冷却,操作简单一些,青砖是水冷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在我们那个时空生产红砖多。青砖和红砖的硬度是差不多的,但是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优于红砖。所以很多民国甚至明清的青砖建筑几百年下来都完好无损,而几十年的红砖房却破旧不堪……”

    夏天南一听就作了决定:“那就弄红砖,我们现在一穷二白,平地起高楼,效率第一!”

    “墙体材料用红砖没问题,楼板咱们只能用木楼板了——钢筋混凝土楼板咱们是没法指望了,就算能做出来,咱们也没有起吊设备来——木楼板自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