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扬明-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嗣昌连忙低下头:“陛下恕罪。臣也是碰巧今天才从方一藻的奏折中得知,还没来得及禀报。”
崇祯挥了挥手,有了好消息,些许枝节也就不在意了。
“赶紧替朕拟旨:赐吴三桂平西伯,加右都督,仍为宁远团练总兵,兼辽东镇副将,即刻启程,入京勤王!”
副将相当于副总兵,以宁远团练总兵兼辽东镇副将,这个看似怪异的任命其实暗藏心机:宁远团练总兵是一个杂牌总兵,品级上去了,但是论影响力和实际地位,肯定远不如九大边镇之首的辽东镇。让吴三桂兼任聊辽东镇副将,用旧时空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部门二级机构负责人兼任该部门副职,增加其影响力和话语权,而且理论上可以扶正,换掉部门一把手。这样一来,既鼓励了吴三桂,又不动声色敲打了祖大寿。
杨嗣昌细细品味一番,领悟了其中奥妙,对崇祯日益成熟的手腕甚为佩服,赞道:“陛下这一着闲子甚妙。”这个任命如果是祖大寿等人为吴三桂争取的,那意义就大不一样。而由朝廷任命,祖大寿即便是吴三桂亲舅舅,也免不了腹中猜忌。
一道圣旨就此新鲜出炉,八百里加急送往宁远。原本八年之后才出现的平西伯,因为夏天南的存在,提前面世了,吴三桂的命运,也被生生往前推进了八年。等待他的,究竟是半辈子的荣华富贵,还是无底深渊,谁也不知道。
第六百八十七章 历史重演?()
随着大顺军数十万大军压境,京城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虽然京城周围也有十几万从河南等地抽调而来的兵马,京城内还有京营,但是能否挡住一路势如破竹的大顺军,从朝廷大佬到民间百姓心里都没有底。
宫城内,司礼监衙署,灯火通明,虽然早过了当值的时间,但是无人敢在这个时候溜去偷懒,个个精神抖擞。兵部乃至内阁的各种奏折、前线的军情,除非特别十万火急直呈到御前,否则都要经过这个衙门传递给皇帝。兵临城下,事关京城安危、大明国运,不管是真忙还是瞎忙,反正大小太监们都不敢懈怠。
方正化已经荣升为秉笔太监,从一个潜力股正式跃升为宫内最红火的人物之一,而且掌握了奏折的批红大权,正是春风得意之际。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于李自成的到来惴惴不安,但他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只要琼海军一到,数十万大顺军立刻就会作鸟兽散,不堪一击,而自己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这晚,他正襟危坐,翻阅着厚厚一叠奏折,忽然一名随堂太监匆匆走进来,递上一本墨迹未干透的折子,说:“方公公,这是兵部刚刚递过来的,据说是杨部堂亲手拟的,指明要立即批红,呈交万岁爷。”
方正化知道杨嗣昌和夏天南的过节,因为同盟关系,连带着对这位圣眷仍浓的兵部尚书印象也不好,而且听这话似乎有指挥司礼监的嫌疑,更是让人不爽。他有些不悦地接过折子,“这里的奏折堆积如山,连阁老的折子也要分轻重缓急,凭什么他的就要优先批红?”
随堂太监附到耳边,低声提醒:“方公公履新不久,有所不知,有些奏折是万岁爷示意的,走一遍流程,以堵住朝臣之口,免得说万岁爷滥发中旨,以此为借口对旨意阳奉阴违。这份奏折,听说就是杨部堂按照万岁爷的意思写的……”
方正化心中一跳,没坐上这个位置前,倒也隐约知道这些潜规则,但是没想到刚坐上秉笔太监的位置没几天,就被自己碰上了。他不敢怠慢,展开奏折匆匆看了看,竟然是奏请调吴三桂入京勤王,并封平西伯、加右都督。
他并不知道,征召吴三桂的秘旨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去了宁远,而给吴三桂加官进爵的操作同时启动,由杨嗣昌提出来,崇祯再装模作样在朝会上交由群臣廷议,最后形成正式决定,这样就变成了集体意见,而不是崇祯一人的刚愎自用。
不过这样一来,勤王的功劳不就被关宁军得去了?这并不是方正化愿意看到的,他更希望这个擎天保驾的功劳全部落在自己的盟友手中,而不是与自己没有一文钱关系的吴三桂。
方正化回过神后,稳定了情绪,挥挥手让随堂太监下去。等左右无人后,他提笔写了一张两指宽的纸条,吹干墨汁,卷成筒,然后叫来自己的心腹小太监,命其出宫设法送给首辅温体仁。
小太监接到任务后匆匆出宫,在一处僻静的角落换上了一身便装,然后趁着夜色的掩护从后门进了温府。
一盏茶的功夫后,温体仁在自己的书房吩咐:“速将此消息通知平南侯留在京城的人手,然后让神枢营沈副将安排护送从永定门出城。”他贵为首辅,虽然不直接掌握兵权,但是在京营中也有自己的人脉和亲信,此时京城戒严,九城紧闭,要出城必须动用军中人脉了。
黑夜中,永定门一处城墙,几个人被放在筐中,缒下了城,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几日后,夏天南接到了这个消息。送信的是派驻在京城的黄龙,前闯王高迎祥的部将。他知道这个消息事关重大,为了邀功,亲自出城跑一趟。
“除了我们琼海军,崇祯还要调吴三桂入京?而且封平西伯,加右都督?”
读完纸条,夏天南忍不住和林伟业对视了一眼,历史的走向已经被搅得稀烂了,吴三桂这个平西伯居然还是出现了。而且同样是为了抵御李自成,除了时间提前了好几年,其余好像和原本的历史一模一样。
“你辛苦了,这个功劳,我会记住的。”夏天南摆摆手,示意黄龙退下。黄龙得了这句话,心里高兴得紧,连连说:“为侯爷效力是属下该做的。”然后恭恭敬敬倒退着出了大帐。
等黄龙一走,林伟业忍不住问:“历史的惯性如此强大吗?那么陈圆圆会不会作为吴三桂的姘头出现在京城,吴三桂会不会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我们是不是要面对更复杂的局势,敌人会不会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
“淡定,淡定。”夏天南安抚道,“清军入关、一片石大战,都是有前提的,而现在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李自成是被我们赶鸭子上架的,他原本的智囊、军师已经只剩下一个宋献策,身边还有我们的暗桩;吴三桂现在还不是辽东总兵,只是宁远团练总兵,山海关的话事人还轮不到他;皇太极没死,多尔衮还不是摄政王,而且清军的注意力被我们牵制在辽南。”
林伟业的焦虑并没有减轻多少,他有些紧张地说:“可是情况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李自成的兵力比原本的历史上并没有少多少;吴三桂有我们卖给他的琼海式步枪,背后还有强大的关宁铁骑;皇太极的谋略只会在多尔衮之上,威胁只会更大……如果吴三桂应召入京勤王,那么我们控制京城就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而且边关也会关宁军的入关而空虚,皇太极是否会放弃辽南的纠缠,孤注一掷乘虚而入,入关搅局,都很难说……”
夏天南闭上眼想了想,回答:“你假设的情形中,除了吴三桂勤王,其余都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在京城同时面对李自成、吴三桂和皇太极的可能性不会比我们穿越回去更大……不过小心无大错,再说京城多了个吴三桂也够我们手忙脚乱了,必须想好应对的策略。”
他对大帐外下令:“来人,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开会。”
第六百八十八章 棋局()
“吴三桂?关宁军也要来插一脚?”
听说了这个最新的情报后,司马德连连摇头,“虽然咱们不惧关宁军,但是要对付李自成、收拾京城烂摊子,只怕腾不出手来对付吴三桂。”
“没错,如果三方一起混战,把京城的局势弄个稀巴烂,就与我们之前的计划背道而驰了。”夏天南说,“我们要用尽一切手段,避免关宁军与大顺军同时出现在京城,甚至要避免他们在接近紫禁城前相遇。”
军机参谋处的一个参谋在夏天南的示意下,挂起了一幅顺天府周边的地图。
年轻的参谋在大佬们的注视下,紧张地舔了舔嘴唇,指着京城东边一个地点,说:“如果想要把关宁军排斥在京城之外,那么至少要在通州以东挡住吴三桂……”
“通州只怕不行。”司马德一口否定了这个地点,“离京城太近,很容易与李自成纠缠上。李自成可是几十万大军,不是小股山贼,队伍展开围困京城之后,外围部队及斥候很容易与关宁军接触。”
黄汉生、魏连横等人也点头赞同:“要挡就挡远一点,通州是近了点。”
究竟选在哪里合适呢?司马德仔细搜寻着地图上的位置,皱眉道:“太近不行,太远了也不行,总不能堵到永平去——都到了山海关了,哪有把人家赌家门口的道理,这样一来,难免会给人打压援兵、谋权纂位的印象……”
夏天南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虽然本朝的行政区域与旧时空完全不一样,但是大致轮廓还是能看出来,他走到地图前,手点在了一个地方。
“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那就这里吧——你们觉得香河县如何?”
众人目光聚焦在这个小小的地方,心里默默估算着距离。
夏天南一边回忆旧时空自驾游时的印象,一边解释道:“香河县离通州大概三十公里……六十里左右,通州距离紫禁城大约是四十里左右,也就是说,离咱们和李自成将要干仗的地方百来里地。这个距离应该很理想了……”
司马德连连点头:“将军选的这个地方很合适,不近不远。”
被特邀参与会议的林伟业提出了疑问:“咱们以什么名义去阻拦前来勤王的关宁军?总不能直接告诉他,咱们是跟在李自成后面摘桃子的,识相的话就不要阻扰我们做掉崇祯?”
夏天南笑道:“哪会这么傻?派一支人马过去,直接告诉吴三桂,老子也是勤王的,比你先到,要想相安无事就乖乖地不要踏入京城一步,要想抢功劳,就问问我们手中的枪炮答不答应!只要他敢动手,琼海军就和关宁军死磕到底。”
司马德抚须笑道:“这倒是很符合朝野上下对咱们琼海军的印象——飞扬跋扈、目空一切。只是派多少人去,派谁领军呢?”
“吴三桂在山东见识过我们的战斗力,那时候我们还是琼州营,只有两千主力,照样打得叛军满地找牙,现在军力扩编后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只要他不傻,就应该不会和咱们真动手。”夏天南分析,“咱们的主要精力是对付李自成。这样,第一军和第二军、独立炮兵团以及特战队和近卫营留在京畿对付李自成,香河那边交给第三军,我相信粗腿是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
苏粗腿拍了拍胸脯,承诺道:“属下保证,不让吴三桂踏过香河县一步。人在防线在!”
“我自然信得过你。”夏天南拍着他的肩膀,“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你不要和吴三桂真的打起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咱不干,能够吓唬住他就行了。”
第二日,苏粗腿领着第三军与大部队分开,往东面而去。至此,琼海军的军事行动全部部署完毕:辽东半岛是海军部分舰队配合陆战队牵制多尔衮、豪格的大军;第三军奔赴香河县阻挡即将到来的吴三桂;其余主力尾随大顺军逼近京城,准备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崇祯、李自成、皇太极、吴三桂,所有的对手都在夏天南的算计中,棋子已经落下,整个棋局的输赢就看京城这一把了。
这些安排,直接关系到大顺军甚至大明朝的未来,但是当事人崇祯和李自成都被蒙在鼓里,崇祯还在等着吴三桂脚踏七色彩云前来救驾——如果可以选择,他真心不希望勤王救驾的人是夏天南——李自成揣着做皇帝的美梦,开始了围困京城的军事动作。
围城之前,首先得拔掉挡在前方的钉子和绊脚石。
代新顺王出征的倡义提营首总将军刘宗敏得到前锋将领禀报,知道朝廷的襄城伯李国桢率领三大营(注)的部分兵马防守沙河。襄城伯李国桢是京营总督,本是纨袴子弟,毫无军事经验,只会夸夸其谈,与力战刘宗敏的保定总兵刘国柱不可同日而语。刘宗敏吃过亏之后,不敢再孤军深入,带领大军平推过去,在沙河与李国桢发生了遭遇战。
崇祯九年腊月二十日,襄城伯李国桢率领通过新招募士兵重建后的部分京营部队开到沙河布防——京营原主力在夏天南伙同宣府、山西两镇兵马发动“兵谏”时已经被打残了,不得已要重建,而新兵大部分是市井之徒,论战斗力比起以前没有最渣只有更渣。在望见大顺军来到后,看到了漫山遍野的人流,吓破了胆,不战自溃,调头就逃回北京。刘宗敏领兵追击了十几里地,京营死伤无数,沿途丢下了一地尸体。
京营脆弱无能到这个地步,着实让朝野震惊了一把。杨嗣昌不得已接连以兵部名义下令,调集整个永平府和京畿一带的部队全部集中,准备在吴三桂到达之前尽可能抵御大顺军几天时间。
不过在士气如虹的大顺军面前,不管是河南来的营兵,还是京畿附近的军队,都无法阻挡太久,刘宗敏携击溃李国桢之威,又相继打了几次胜仗,几天功夫就击溃这些留守部队,直接推进到了京城之外。
————————————————
注:三大营就是指京营的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是京营的别称。
第六百八十九章 亡国之际()
崇祯九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午,当大顺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北京城外的时候,按照之前的部署,为了隔断京城与援兵的联系,刘宗敏率领大军首包围的是北边的德胜门和安定门,西边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内城的东边城门和外城各门是直到二十四日下午才被大顺军包围的,并有骑兵在外城的近郊巡逻。从此,北京城与外边的消息完全隔断。
恐慌的情绪从城头向城内蔓延,一直到了皇宫内院。君臣和百姓对于大顺军围城的恐惧心理,甚至超过了当年鞑子兵临城下之时:因为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后者的根基在关外,入关只为劫掠,不会死磕坚城高墙,抢够了自会离去,而前者打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明显是奔着改朝换代而来,绝不会轻易放弃。而大军入城之后,就意味着灾难的降临——皇亲贵胄担心被清算,百姓担心在兵乱中遭殃。
当大顺军由刘宗敏率领的两三万先锋步骑兵毫不费力气击溃了在沙河市防的京营兵,长驱来到德胜门外时,驻节永平的蓟辽总督王永吉派人送来的十万火急的军情密奏侥幸送进正待关闭的朝阳门,直送到通政司。通政习堂上官一看是六百里塘马送来的军情密奏,不敢拆封,不敢耽误,立刻送进乾清宫中。
焦虑不安的崇祯立刻打开了密奏。上面写着,吴三桂已于二十二日到达山海关,随同进关来的十万宁远各地百姓和将士眷属暂时安置在关内附近各地,他本人将率领两万精锐边兵星夜驰援京师,恳求皇上务必使北京坚守数日,以待援兵到来。王永吉的这一密奏,使崇祯觉得是绝处逢生,一时不禁狂喜,以掌拍案,大声说道:“吴三桂果是忠臣!”
一旁伺候的王承恩小心问道:“万岁爷,为何事惊喜?”
崇祯高兴地回答:“吴三桂已率领数万精兵从宁远前来勤王,前日已经到了山海关!”
王承恩说:“我朝三百年江山,国基永固。从英宗皇爷以来,北京几次被围,都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