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录完李青林的命令,小六子问道:“其他两个大队要是跟不上怎么办?”
李青林笑道:“要相信友军,他们会跟得上的。”
张二苟在一边道:“他们能跟得上才怪呢,那些人都是老爷兵。”
大个子问道:“那咱们是不是一直要慢慢等他们?”
李青林微笑道:“实在要是到了那时候,咱们大队见机行事,毕竟是完成第一战区的命令才是最重要的。”
大个子有点m不着头脑,接着问道:“老大,怎么个见机行事?”
张二苟拍了一下他的头,嘿嘿笑道:“见机行事就是见机行事,到了时候再说呗真笨”
对于其他两个大队的战斗力,在上一次战斗中李青林早就了解了,李青林还真的生怕这两个大队拖累了自己的三大队,但是这话又不能明说,只好说了个见机行事。张二苟这个老兵油子,他从军时间长,在军队里的事情见识得多了,因此对于李青林的话意自然就心领神会。
简短的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大家各回部队去安排开拔的事宜。小六子第一次指挥这么多人,他心里没底,还不时地跑来向李青林请示。
李青林骂道:“给你机会了你还不知道怎么办,以后真的带这么多人你也事事都请示?我不是下了命令吗?你指挥,重大事项三个人共同商定。我上午还不走,你先去安排,做得不对的我会指出来的。”
小六子走了,李青林也开始整理起自己需要携带的物品,准备午饭后立即就走。即将到达的新地区并没有什么基础,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李青林还让小六子准备了一些钱物,让丁狗蛋随身带上。
午饭之后,李青林还是有点不放心,他亲自下到各中队去走了一圈。
各部队都在井井有条的准备。三大队所有人员都被收拢回营,全体人员都在紧张地整理装具;驮运的骡马都被收拢回来,有士兵在检查修理骡马的蹄铁和装具,驮架和必须带上的枪支弹yào和补给物资都捆扎完好,部队行动时只需要上了骡马的背就行了;多余的物资也整理好摆在一边,第八支队的人员也在紧张有序地jiāo接物资。
见各项事情都在有序进行,和第八支队jiāo接事宜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李青林笑着对小六子道:“你这不都做得很好吗?看来你做个大队长还是绰绰有余的”
小六子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他伸手抓抓头,红着脸说道:“哥,这些都是平时和你学的呢”
下午两点钟,李青林骑上马,带着董昭、丁狗蛋等人,率领警卫班和两个骑兵班,这一票人马急急忙忙往豫北方向赶去。
二六三章 豫北惊雷1()
第九支队下发的行军路线图终于在下午由支队的参谋送来了,李青林是在拿到路线图后才立刻动身的。
和李青林同行的是丁狗蛋的警卫排一班以及董昭的骑兵排一班、二班,这一行人共有人马四十二骑。说的是骑马,其实这四十二骑不完全是马匹,里面还有相当数量的大骡子。四十二骑人马同时在大路上奔跑起来,那声势也是相当的惊人。
李青林的出发很突然,骑兵的速度也够快。虽然重要的村镇和交通要道上都有日军或者伪军驻扎,但是广大的乡村还是有很多的空隙,再加上李青林选择小路行军,并且行军速度够快,往往在敌人还没有做出反应时就绝尘而过。李青林他们这一路行军倒也是很顺利,到了第四天头上,李青林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万林县的桑榆镇。
桑榆镇离万安县和万林县的交界处并不远,镇子也不大,满打满算也就百十户人家,算是一个山间小镇。
桑榆镇两边都是山,中间有一条大路通过。这条大路自古就是是一条商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久而久之,这两山之间形成了一个这样一个小集镇,以便过路的行商旅客歇脚休息。
李青林的这四十二骑到达桑榆镇以后,他们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购买骡马急需的饲草和精料,因为这几天一直都是连续行军,他们随身携带的草料已经消耗完毕。为了不让这些骡马的体能下降,董昭他们当前第一的任务就是给这些长途跋涉的骡马补充体能。
李青林的三大队直属中队现在有骑兵排一个排,警卫排里的一班和专门负责通讯的二班也是骑兵编制,再加上辎重排运送辎重的骡马,目前拥有的骡子和马匹已经达到一百多头。在一个一百多人的中队里,有这么多的运输和骑乘的畜力,这已经达到了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另外,各中队为了增强自身的运输能力,他们也各自配备了一些骡马,因此,整个三大队所拥有的骡马的总数量已接近两百头。
马匹和骡子的增多,自然带来了部队战斗力和运输能力的提升,但是也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为了让这些役畜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这些骡马不仅需要足够的饲草,还需要豆类、谷麦等精料,甚至每天还需要补充一些食盐,因此,维持一头军用役畜的经费几乎是三名普通士兵的费用。
在**现役部队里边,骡马的数量也是有编制的。骡马虽然不象士兵那样需要月月拿军饷,但是它们装具以及食用草料所需的经费也是按编制由上级拨来。
三大队的现役牲畜数量明显超标。虽然目前正是夏季,漫山遍野都有牲畜可食用的鲜草,但是如果入秋以后干草成为主要饲草时,这么
大量的饲草来源就成了个问题。李青林以前在家饲养过两头骡子,对这个问题早就有准备,因此他一直让金眀均注意解决好这个问题。
桑榆镇的大车店不少,李青林他们选择了其中一个店名为“顺福”的大车店住下。桑榆镇专门提供牲畜草料的商户也有不少,李青林他们所需要的草料很快就准备好了。
桑榆镇原来是自李福和的第三游击纵队的驻地。自从他公开宣布当伪军以后,他的部队就有很多人逃亡,此地百姓也对他恨之入骨。李福和自认为在此地无法立足,因此逃到水治日军的地盘,一直在日军的羽翼下过日子。日军的兵力不足,曾经也派兵来桑榆镇扫荡了一两回,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了水治,桑榆镇目前基本上是个空白地带。
安顿下来以后,李青林让董昭在镇子外边派了哨兵,然后找人问了问以前地方政权的情况。经过询问,李青林他们得到的答复是,原来的那些乡长保长基本都逃走了,目前当地能做主的就是一些大户和大村寨的族长们。
李青林提前来到桑榆镇,并没有立即建立防区的任务,在简单问了此地情况之后,李青林他们就在这个大车店就餐。
为了尽快赶到桑榆镇,李青林一行风餐露宿。虽然是骑马行军,但一行人都是连日跋涉,人马都是相当的劳累,李青林决定全体人员快点吃饭,下午就在大车店好好休息一下午。
当李青林一行人几十个人端着大碗,蹲在大车店的院子里狼吞虎咽吃饭的时候,哨兵突然带来了三个牵着马的**士兵。这三个人又黑又瘦,军装破破烂烂,枪械、马具也很陈旧,连牵来的三匹马也没养好,这三匹马身上连一点膘都没有。
经他们自我介绍,这三个人都是原李福和第三游击纵队的士兵,并且还都是骑兵。李福和公开投敌之后,这三人不甘心当汉奸,他们于是在李福和退回水治的半道上逃亡了。三人当中有个领头的,他还是个上士班长,名字叫韩有志。
此地已经无**部队,也没有基层政权,这三个人自脱离李福和的队伍之后,弹药、军饷、粮食全无着落,他们这几个月来全靠当地的老百姓接济,才没有被饿死。今天听到有人说镇上来了一队**,他们于是中饭都没吃就立刻赶来了。
刚来此地就有人投奔,这三个人会不会是敌人派来的奸细呢?
李青林边听他们的讲述,边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情。他发现这三个人神情平静,眼光透彻,丝毫没有说谎的痕迹,李青林对这三个人有了一半的信任。
见三人还没吃午饭,李青林忙让自己的士兵将三人的马匹牵到马厩去饮水喂料,再让大车店的伙计端来三大碗饭。
这三
个人大概也是饿坏了,他们端起碗就大吃特吃起来。趁着三人狼吞虎咽的机会,李青林悄悄将董昭喊到一边,他让董昭到镇子上去打听一下,这三人所说的情况是不是真实的。
不一会儿董昭就回来了,他附在李青林的耳边小声说道:“他们说的是真的,这三个人真的是从李福和那里逃出来的。据百姓们说,这镇子周围还有不少李福和部队逃亡的士兵,他们现在有的在打临工糊口,有的跑到大户人家去看家护院了。”
这些人宁愿干活挨饿也不愿意当汉奸,那么这些人必定都是铁了心抗日的勇士,这样的人可正是李青林目前所急需要的。
想到这里,李青林不禁心中一动。他转头对董昭道:“你马上找三套军装来。”
董昭答应了一声,马上就去里屋去找士兵们要军装去了。
李青林接着对韩有志等三人道:“你们马上去洗个澡,然后再换上新军装。等一会你们带着董排长到各村去贴一些告示。”
三人被带走去洗澡了,李青林叫丁狗蛋买来笔墨纸砚,李青林就在大车店的长条桌子上写了十几张告示,内容就是第一战区独立挺进支队第三大队即日已接管本防区,欢迎已脱离伪军的抗日志士加入抗日队伍第三大队。
李青林的布告还没写好,大车店里又来了两个穿便装的年轻人,这两个人竟然也是脱离李福和队伍的士兵,这二人现在正在本镇的店铺里做小伙计为生。
这些人当然得留下,李青林让丁狗蛋和一班长郭子林来全权负责这件事。这两个散兵的人虽来了,可原来的军装和枪支还藏在店铺里,丁狗蛋跟上他们回去去取枪支和军装。李青林特意让丁狗蛋顺便带了些钱,以感谢收留了这两名士兵的店铺老板们。
韩有志三人洗好了澡换了新军装,面貌果然是焕然一新。董昭带上几个人,拿着李青林刚写好的布告,由三人带着去各村去贴布告了。
李青林见短时间内无事可干,便准备去房间内休息。就在他准备进屋的时候,大车店来了一批人,这一批人拿着酒肉抬着粮米,由丁狗蛋带着来找李青林了。这些人都是桑榆镇的商户,他们自发的带着物品来劳军。
李福和的第三游击纵队驻扎此地时,他们接着抗日的名头摊捐摊税,谁要是不给,他的士兵马上就去商户家封门,那段时间弄得这些商户苦不堪言。后来李福和又带着日本人来扫荡过两次,虽然日军在桑榆镇没怎么杀人,但这些强盗将那几家大店抢劫一空,因此商户们对李福和和日军都恨之入骨。
李青林他们来了之后并没有惊动地方,士兵们买东西都是公平交易,特别是丁狗蛋带着钱去感谢两家收留逃亡士兵的店家,这些
都深深感动了这些普通的中国人。他们一致认为,李青林所带来的第三大队是军纪严明的队伍,也是抗日的队伍。经过商业协会会长的倡议,几家商户联合起来带上物品来劳军,他们真诚希望李青林的三大队常驻此地,保一方平安。
这些人都是地方上的代表,军队手里虽然有枪,但是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这一点李青林深有体会。李青林连忙将这些人让进屋里,让丁狗蛋给各位泡上茶,军民之间说了许多场面话、客气话,李青林和地方人士的第一次会面就这样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
其实,在这种和平的状态之下,李青林心中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人。
那天下午第九支队参谋送来路线图的时候,顺便还带来了一封一战区的绝密电报。电报明确指示李青林必须按时到达桑榆镇,并且必须在桑榆镇的“顺福”大车店住下,只要李青林在此亮出独立支队第九支队的名号,随时就会有人来和他联系。
今天已经来了好几拨人,其中有脱离伪军的散兵,有地方上的士绅商户,但是没有一个人说是来和他接头的。
那这个接头的人在哪里呢?他会是谁呢?他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李青林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
更多到,地址
二六四章 豫北惊雷2()
到了傍晚的时候,董昭他们回来了。李青林的告示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从下午开始,大车店里陆陆续续来了七八名原第三游击纵队的逃跑官兵。这些人脱离李福和的部队后,都是在桑榆镇附近安身,下午见到李青林的布告之后,又都携枪回归了。
回来的人自然受到了李青林的欢迎,安排他们洗澡吃晚饭之后,李青林将这些人编成一队,并任命韩有志为临时负责人,在丁狗蛋的监督之下对这些人进行暂时集中管理。
夜色来临,华灯初上的时候,哨兵又带来了两个个客人,这两个人指名要见第三大队的大队长李立功,并且说他们的任务就是来接应第九支队。
这二人进屋的时候,李青林正在洗脸。灯光之下,只见这二人身穿夏季便服,脚穿布鞋,头戴草帽,一副普通打扮。这二人中的其中一个满脸络腮胡子,李青林觉得这此人有些眼熟,但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什么时候见过此人。
络腮胡子一进门就拱手道:“青林老弟,咱们又见面了”
这声音如此的熟悉,李青林再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方,他终于认出了来人,这个络腮胡子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熟人——潘可为。
李青林连忙将手中的毛巾丢在了脸盆中,他一把抓住潘可为的手,道:“原来是潘大哥到了,恕我眼拙,一下子都没认出来。快请坐,快请坐”
李青林然后对丁狗蛋道:“快上茶,快上茶”
他接着又问道:“潘大哥,晚饭还没吃吧?”
潘可为道:“你们这次来得真快,我下午接到报告,说你们已经来了,于是就一路赶了过来,晚饭还真的没吃呢。”
“狗蛋,快快快把茶放桌子上,快到对面的酒馆里叫一桌子菜来,晚上我要和潘大哥好好喝几杯。”
丁狗蛋应了一声,将手中泡好的两杯茶放到桌子上,立马跑了出去。
潘可为和来人坐了下来,他摘下头上的草帽,仔细打量了一下李青林,笑道:“青林老弟,果然是人中俊杰啊,这刚过一年时间,少校军衔都戴上了啊。”
李青林道:“惭愧惭愧,我这个少校还是有水分的,现在也不过是挺进纵队的军衔,比不上正规军的有含金量啊。”
潘可为笑道:“管他是什么部队,它总是**的编制吧?你这军衔也是军令部承认的,这个少校还是响当当的嘛。”
李青林抓抓头,道:“本来只混了个上尉,是这次进入挺进纵队时一战区突击升上来的,我自己也觉得受之有愧啊。”
潘可为笑眯眯地说道:“你可别这么说,亏得你现在是少校,不然我还真的没办法找到你。”
李青林道:“此话怎讲?”
潘可为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道:“老弟,这次通过一战区将你们调来,就是是为了办一件大事。因为这次任务的特殊性,我需要一个对本地特别熟悉的人带兵,所以我向一战区发电报寻找这样的部队。正巧,你们支队长是本省人,你这个少校大队长也是本地人,你们驻扎的地方离这里也不远,战斗力也很不错,所以我们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