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第三帝国-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来也真是巧的很,之前刘曜为了确保马场的安稳。

    他在延熹五年的二月初,派镖局送了两套淋浴和马桶,给陇西郡当地豪强董卓。

    三月中旬,董卓收到了淋浴和马桶。

    对于马桶和淋浴这种新鲜事物,三十岁出头的董卓也十分好奇。

    他按照“说明书”命人组装了一套淋浴、一套马桶。

    “贴心!”

    “真贴心!”

    “非常贴心!”

    董卓使用之后,惊叹不已!

    如此巧妙的东西,自然价值非凡。

    他知道朝中大宦官贪财,于是在四月上旬命人送把剩下的一套淋浴、一套马桶送给了中常侍徐璜。

    徐璜使用之后,立即召董卓入京,并向皇帝刘志讨一个羽林郎的职位赐给董卓,并追问两样设备的来路!

    董卓不敢隐瞒,一五一十道出了淋浴、马桶的来龙去脉。

    徐璜认为这等巧妙设备,若运到洛阳,一定非常受贵族富豪的欢迎。

    他决定命人走一趟益州,按照董卓提供的线索,去找刘传喜索要能工巧匠。

    紧接着,四月底皇普规从西北平叛归来,因不愿贿赂徐璜,而被徐璜诬陷下罪。

    随后就发生了太学生运动。

    徐璜正一门心思琢磨着靠淋浴、马桶发财的事,被太学生一闹,也没了心情。

    天下间没有不透风的墙,众太学生很快得知徐璜收了两样“巧物”。

    多方打探之后,他们获知了巧物来自于益州郡滇池县的线索。

    有十三名侠气过重的太学生,纷纷自带干粮,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了滇池县。

    他们打算干掉生产淋浴、马桶这两样“败坏人心”的工匠,以正人心!

    结果,当他们来到滇池县城之后,吓了一大跳!

    他们发现脚下踩着的县城主干道,坚硬如石、平坦如镜、又宽又长!

    道路中间放着一种很长很长的隔档物,将路上的行人分成了左右两边。

    行人皆靠右行走,道路上每间隔约六百步,隔档物中间就会断出一个缺口,供行人换道。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涵盖日用百货、时蔬、各类禽肉、水鲜、服装、陶器等成百上千中商品的综合大商铺!

    同时,他们惊讶的发现,城中的百姓个个精神饱满,忙忙碌碌,各有事可做。

    街道上还有十二三岁的少年,身穿统一制服,维持秩序。

    他们还看见了神奇的两轮自行车!

    “仙术?还是幻术?亦或者这里是仙境?幻境?”

    他们印象中的益州郡,那是汉夷混居的边境,应该是脏乱差、民不聊生的代表。

    然而,眼前看见的和身体触碰到的,正告诉他们这一切并非是虚幻,而是真实存在的事实!

    “‘百姓集团’是什么?”众太学生皆心生疑惑。

    他们看见街上巡逻的保安所穿制服,与少年保安穿的样式一模一样,胸前都绘了“百姓集团”四个字。

    至于综合大商铺的名字里也带着“百姓集团”四个字,乃至县城之中的许多面馆、旅馆、餐馆、酒馆的名字上也带着“百姓集团”的字样。

    当他们这些太学生游览县城的时候,看守北城门的守卫,早在发现他们之后,就已经立即向上级进行了汇报。

    刘曜很快得知有群外来的士人进入了滇池县城,甚至他还得到了这群人的“大头画”。

    所谓“大头画”乃精通绘画之术的画师,以超快的速度,用图影的形式还原了某人样貌的画作。

    刘曜发现这十三名太学生当中,有三个人他认识。

    一个是张俭,字元节,跟刘曜一样,老家也在山阳郡高平县,比刘曜早一年入太学。

    一个是岑晊,字公孝,南阳郡棘阳县人,跟刘曜同年进入太学。

    还有一个是王章,字改之,会稽郡山阴县人,比刘曜晚一年入太学。

    刘曜记得,原历史上,党锢之祸发生后,张俭、岑晊与刘表等八人被并称为八及,其中八及之首就是张俭。

    至于王章,刘曜隐约记得他好像是八厨之一,具体记不清了。

    尤其是张俭,刘曜对他的印象特别深!

    不仅是因为此人在青史上留有美名,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即“望门投止”的成语典故便来自于他的身上!

    这等人物来到滇池,那可是有大事!

    刘曜一点不敢大意,连忙派人去迎接众人入住金钟庄园。

第55章 所谓党人() 
一般意义上的“党人”,乃是东汉王朝中后期那些反对外戚、宦官专权之人士的统称。

    党人大多为士人出身,但并非天下所有士人都是党人。

    因为能称为党人的,要么是官僚一员的“清流”,或在野名士、或太学生、地方名士之中的“清流”。

    “清”是党人的特征之一,“反抗外戚、宦官专权”是党人的特征之二。

    历史上的党人不是他们自称,而是民间百姓给他们起的外号。

    所以,不“清”者,是无法称为党人的。

    根据这个定义,刘曜必是党人无疑。

    他是太学生出身,目前又担任朝廷郡尉,其名望在益州郡之盛,若为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至于所谓的“党人集团”,实际上是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

    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松散联盟,靠党人之间的相似政治态度和道德准则在维系着。

    凭借这种关系,党人相互结交,彼此欣赏。

    若有人成为当权者,那便会举荐同道好友上任,或在危急时相互声援、互相扶持。

    党人之中的清流官员,一般有儒学生出身,大都来源于强宗世宦,主要代表的是豪族利益。

    党人之中的在野名士,他们或是对腐朽的黑暗政局感到失望而蛰伏不出,或是关注时政而参与政治活动,为当权清流呐喊声援。

    “清流”反对“浊流”的有力武器之一就是互相褒重、激扬名声、品核公卿、贬议朝政的“清议”,而太学生正是清议最活跃最激进的推进者!

    太学生是党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居住于帝都洛阳,又无官职政务傍身,所以他们有共同利益、情感纽带和交往便利的条件。

    因此,他们非常关注时政,特别活跃,多以集体形式行动,与清流官员或名士紧密联合。

    刘曜本就是太学生出身,对此的感受很深。

    他在洛阳读书的时候,就参与过学生集会,也经常以集体形式受邀到某个清流官员家中议论时政。

    刘曜记得历史上,党人为了反对宦官与外戚专权败坏朝纲,缓解社会上广大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矛盾,通过各种形式,向朝廷发出了自己声音。

    两次党锢之祸,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宦官与外戚的专权坏政,广大老百姓也深受其苦。

    因此,在党人向专权坏政者发起挑战时,民间百姓是支持的。

    当党人遭受迫害时,民间百姓又是同情的。

    历史上,张俭逃亡过程中,很多人为了保扩他而全家被害。

    《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这就是成语典故“望门投止”的出处。

    或许历史记载有些夸张,但据此可知,当时人们对宦官的愤怒和对党人的同情是真实的。

    像历史上的党人陈番、窦武、李膺等忧国忧民者,虽然在党锢之祸时被宦官残害,但他们“杀身求仁”的气节却一直被后世推崇。

    刘曜没记错的话,后世史学家们在谈起“第二次党锢之祸”的时候,基本认为是这次事件残害了东汉王朝大量精英人士的生命,加速了东汉朝廷的覆灭。

    《后汉书》评价党人:“赞曰:渭以泾浊,玉以砾贞。物性既区,嗜恶从形。兰莸无并,销长相倾。徒恨芳膏,煎灼灯明。”

    一个“赞”字足以说明一切!

    刘曜也认同这个观点,毕竟东汉后期党人的力量和作用还是很大的。

    不过,经过洛阳两年的读书生涯,刘曜发现了隐藏在历史纪录之外的东西!

    第一,党人内部也有许多派系,各派系间存在着相互压榨、攻击的情况。

    第二,个别党人的品质是有问题的!

    刘曜就记得与他同期的太学生之中,就有几个表面抗议宦官专权,背地里却与宦官亲属眉来眼去搞小动作的家伙。

    换句话说,党人之中有些人反抗宦官、外戚专权,并非都是为了百姓利益,而是带有部分私心的!

    第三,党人之中,有不少极端分子,这些极端分子里有人叫嚣着要把所有宦官都杀掉,也有人叫嚣着让士人参政议政,还有人更夸张,希望所有士人家庭不用交税!

    刘曜认为这些嚷嚷着必须杀光所有宦官的人,有可能是“性别”歧视主义者。

    不然的话,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当今宦官数量十分庞大,且手中权力来源于皇帝。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干掉所有的宦官,皇帝第一个就要干掉你!

    而以非中枢官员身份参政议政什么的,等于抢夺皇权,皇帝更不可能答应!

    至于士人家庭不用交税,当皇帝是白痴?

    正因为刘曜对党人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见到张俭、岑晊、王章等十三名士人后,他表现出了热烈的欢迎,并没有展露出一丝半点的“跪舔”姿态。

    随后三天,刘曜带着众人游览了滇池县的中学、医馆、农场、镖局等地方。

    造纸坊(厂)、印刷厂、火器局等涉及机密的地方,刘曜是不可能带他们去看的。

    至于住处,众人自然是留宿在百姓集团客栈之中,晚上县城中热闹的街景也让他们感觉到吃惊。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刘曜领着他们到了南城门外的郡尉府(庄主府)。

    众人分主宾落座,各有侍从上茶。

    待相互之间一阵寒暄、奉承之后,他们的谈话进入了正题。

    张俭今年四十七周岁,从年龄上来说算是位长者,所以他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十三名士人之中的首领。

    既然分了主宾,刘曜自当坐在首席,而秦汉以右为尊,张俭居于宾客之中的右边之首位,岑晊、王章依次次之,其他人各有座位。

    “刘使君若能到朝中主政,该是吾等诸生之幸耶!”张俭由衷的道。

    滇池县的一切,足以证明刘曜执政理民的能力。

    张俭认为,假如刘曜进入朝堂,一方面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方面也能为在野士人说话。

    因此,他接下来说了许多劝说刘曜的话,极力推崇刘曜去洛阳。

    刘曜是不可能去洛阳的,但他又不能直接说出来,否则张俭的面子往哪搁?

第56章 贤臣在士人之中() 
“诸君上次集会,使皇甫公得到赦免,可见诸君的力量已经能够影响朝局。”

    刘曜先阐述了一下事实,然后借此告诉他们,洛阳的太学生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我若离开滇池,贪官污吏定会卷土重来,那时‘汉夷’矛盾再起,西南地区的吏治必将败坏!到时候百姓怎么办?谁来替他们做主?”

    刘曜虽然用的是反问句,但答案再明显不过。

    张俭等人的书可不是白读的,脑子转的不慢,很快就明白了刘曜话里的意思。

    再联想到刘曜已经举家搬来滇池,用行动表明了他打算留在滇池治理边境的决心。

    若张俭再“叽叽歪歪”,那就太不懂事了!

    张俭见刘曜决心留下,也不再强劝。

    他想到未来的黑暗,忍不住感叹道:“宦官专权,败坏民政,这样下去,国将不国!我已四十有八(虚岁),不知还能活几年,只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见到宦官的覆灭,还天下一个太平!”

    张俭说出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心声。

    刘曜看着两鬓泛白的张俭,不忍心见他悲伤难过,于是开口道:“其实,若想天下太平,倒不一定非要消灭宦官。”

    “刘景升,你莫不是与朝中阉人有故,为何替他等辩解?”忽然有人厉声指责道。

    众人寻声看去,发现说话的是蜀郡张氏子弟张俞。

    张俞字升济,看起来年龄也不大,估计和刘曜差不了几岁。

    或许他与宦官有深仇,听不得别人说宦官的好。

    但问题是刘曜刚才压根就没说一句宦官的好,只是表达了他的观点而已。

    众人对于张俞的过激反应大惑不解!

    张俞发现众人看自己的眼神有点奇怪,脑子一转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太莽撞了,于是不好意思的道:“因家父遭阉人陷害而死,故在下对阉人过于敏感。并非有意打断刘使君,实为是在下之过!在下之过!”

    刘曜不愿在这个话题上浪费时间,他顿了顿,接着道:“请问诸君,国朝世祖在位后期,天下难道不太平么?”

    他话中的“国朝世祖”指的是开创东汉王朝的光武帝刘秀。

    众人默不作声,等于是认同刘秀在位后期天下是太平的。

    刘曜又接着道:“章、明两位陛下在位时,天下难道不太平么?”

    他的话音刚落,众人之中的聪明者已经明白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了。

    “由此可见,‘天下太平’与朝中有没有宦官,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刘曜话锋一转,忽然问道:“那诸君认为‘天下太平’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张俭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有明君在位!”

    “诸君也如此认为么?”刘曜看了其他人一眼。

    见众人并无异议,刘曜接着又问道:“那当今陛下难道不是明君?”

    “这?”

    众人说不出话来了,就连张俭也陷入了沉思。

    张俞却道:“是阉人欺下瞒上!”

    他这话说的似乎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

    所谓明君,应该是知人善用,亲贤臣,远小人。

    按照张俭的所言,既宦官欺下瞒上,那就是皇帝用人之过错。

    一个分辨不了贤臣与小人的皇帝,怎么能算是明君?

    因此,张俞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细细一想,觉得自己又说错了话。

    他红着脸道:“愿闻刘使君高论!”

    刘曜道:“高论不敢当,只是一点愚见。”

    顿了顿,他继续道:“陛下之对错,在下身为汉室宗亲,不好议论。”

    “但在下既然是汉室宗亲,自不愿见到汉室江山日渐衰败。”

    “在下认为,若想天下太平,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即可!”

    “那就是朝中一半以上的掌权者,皆为清流!”

    刘曜说的其实就是一句废话,谁都知道吏治清明的时候,老百姓能过好日子,天下自然太平。

    “明君亲贤臣,故朝中多为贤臣,贤臣使吏治清明,而至天下太平。”

    “没错,正是此理!”

    众人顺着刘曜的逻辑仔细一想,发现还真是这个道理。

    “贤臣在哪里?在我等士人之中!”

    刘曜此言一出,现场众人皆点头称是。

    “因此,只要天下官吏之一半以上皆为清流士人,何愁天下不太平?”

    “正该如此!”张俭第一个附和道。

    “就该如此!”岑晊第二个附和道。

    “是此理!”王章第三个附和道。

    “是这样。。。。。。”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刘曜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