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风雨晴-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弓箭手得令,齐齐列在前面,搭弓拉箭,曹四七令声再下“放箭!”
离弦之箭快疾如风,向着城墙上涌去,顿时兵士中箭。朱元璋长剑一挑,砍断几根飞来箭矢,叫道:“盾牌手上位,护住投石的弟兄!”
两方箭矢疾飞如蝗,不多一时,双方皆有死伤。朱元璋不由叹息一声,若此时这些兵士全是他手下的,又何止于此?却在这时,汤和带着数百人到来,朱元璋见状,不由大喜,叫道:“你等列在城门等候,待我命令,出城杀敌!”
这些人均是一等一的好手。朱元璋来时,便命令他们化成普通人士进城,听候他的调令。
汤和得令,命这数百人上马,等着城门之后,便上了城墙,道:“战况如何?”
朱元璋道:“这孙德崖确实有两下子,不过今日是吃定他了!”
汤和闻言,望向城墙下,此时天色虽暗,但孙德崖兵士手持火把,却是将城外照得通明。只见孙德崖居于主帅位之上,从容指挥,眼下两方谁也讨不得好处。
滚木巨石落下,箭矢来回如雨,两方大战,差不多僵持了一个多时辰。却在这时,天边出现一条鱼白线,大地间迎来第一缕光亮。朱元璋见状,叫道:“是时候反击了!”
当下便与汤和一起下城墙,带着那数百高手冲出城门。孙德崖与潘双龙见状,均是大惊。俞志明道:“我去迎战他们!”当下便带着一千兵士冲出。
朱元璋与汤和带着这数百人,如虎入羊群,一番冲杀,杀得敌方人仰马翻。朱元璋眼中杀机一闪,向着俞志明冲去。
潘双龙与孙德崖见状,心中均是想到:“此时是个杀朱元璋的好机会!”当下便指挥兵马,向着朱元璋团团围来。城墙之上,张天祐见状也是神色一闪,心道:“若是借此机会杀了朱元璋,这个祸患便除了!”当下他举起手中弓箭,正要发箭,风凌云却是走了过来,道:“张将军指挥有方,在下真是佩服!”
张天祐一颗滚烫的心顿时冷了下来,道:“哪里,朱总兵被困,我这里又走不开,麻烦风少侠出城走一趟吧!”
风凌云笑道:“放心!朱大哥的本领,在下是清楚的!”
不知为何,听着风凌云说的“放心”二字,张天祐心中没来由一阵惊慌。
朱元璋与徐达领着的只有几百人,潘双龙却是命将近五六千人将他们团团围住,笑道:“朱总兵,今日你怕是走不了!”
朱元璋淡淡道:“那就要看潘帅有多多大本事了!”
潘双龙冷哼一声,道:“口舌之利!”当下便命弓箭手向前,他的手慢慢抬起,似乎依然看到了朱元璋被射成窟窿的样子。却在这时,一道箭矢破空而来,直指孙德崖后背,孙德崖没有防范,顿时中箭,落下马背。众将士见主帅中箭落马,顿时一片惊慌,还未明白是怎么回事,却在后面传来响动之声,只见吴桢、吴良兄弟二人同胡大海领着五千将士,向着孙德崖的大军冲来。那射中孙德崖的箭,便是胡大海发的。他虽然大字不识,但足智多谋,勇猛过人。
潘双龙脸色顿时大变。朱元璋趁着这机会,指挥着几百人杀出,那些弓箭手还没反应过来,却已然人头落地。
城墙之上,张天祐脸色也是阴晴不定。胡大海等人能及时杀到,显然是安排好的。如此说来,这朱元璋到底是预知孙德崖要来攻滁州才做下布置的,还是他本就在图谋滁州?
在这时,城墙的攻守战已经停下,张天祐、李善长、郭兴、郭英风凌云等人,领着城内剩下的兵士出了城门。一场大战就此展开,不到一个时辰,曹四七、俞志明均是死于乱军之中,胡大海那一箭却是直接要了孙德崖老命。这等败局,潘双龙知道已经无力挽回。
朝阳正在高升,朝气蓬勃,但潘双龙知道,他的人生已经走到尽头,回想起当日从军造反,只是受不住元廷欺压,待他们有兵有权之后,做的事又与元廷无异。在这时,他不禁生出疑惑,他这一生在追求什么。
“看这情形,不知道朱总兵是也在图谋滁州,还是知晓我等会来?”潘双龙问出了张天祐心中疑问,此时他也等着朱元璋回答。
朱元璋淡淡道:“那日和州之事后,我便知道你们贼心不死,我岳父仙逝,这等良机,以潘帅这种善于把握时机的人,又怎会放过?”
潘双龙道:“可你如何知道我们会在今日攻城?”
朱元璋摇头道:“我并不知道,只是派出人马,时时注意你的动向而已!”
潘双龙闻言,不由苦笑一声,其实以他们的兵力,攻打周边任何一个县城,都是易如反掌之事,之所以选择滁州,一来是滁州确实比较富裕,二来是因为想要借此机会杀了朱元璋,吃下他打下的地盘。而今看来,他的一举一动,均是愚蠢至极。不过他却是不后悔,因为这次若是成功了,那他们就彻底翻盘,真的就什么都有了。可惜天公不作美,结果却是兵败生死,他没得选择。
大战结束,朱元璋与张天祐率领着众将士进城。风凌云登上城墙,望着城外那些正在被处理着的尸骨,心中不由一阵烦躁,忽地想到:“若不是潘双龙心比天高,想要一口气吃掉朱元璋的地盘,来攻打这滁州城,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说来说去,也不过是人心不足罢了。但这世间,能控制住自己欲望,知足常乐的又有几人?李叔说待天下定时便想得多,其实管他想得多还是想得少,我既然志不在功名利禄,便不在庙堂之上,他想得多或是想得少,与我又有何干系?”
风凌云此时认为自己已经想透此中关键,但随着经历下去,他才发现,原来许多事都不受人控制,一厢情愿的。不过待明白之时,却已然都看透,确实是什么都不在乎了。
第二百零二章拒圣旨醒戒骄狂()
郭子兴去死后不久,小明王便拟了圣旨,令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元朝时以右为尊,朱元璋的位置自是不消说了。
和州城,总兵府内的议事大厅之中,众将士齐坐。当那传圣旨的使者将圣旨带到大厅时,却见朱元璋正襟危坐,没有要迎接他圣旨的意思。他目光扫过大厅,冯胜、周德兴、花云、常遇春、胡大海等将领均是垂着眼皮,满不在乎。倒是李善长、冯用、徐达等人态度正上一些。
那宣圣旨的人干咳两声,才大声道:“圣旨到!”
声音在空旷大厅里传荡,却是没有一人跪下接旨。宣旨的人见状,再次大声喊了几次,但依旧没人理会他。他再次将大厅中的众人扫了一遍,在这时,竟然有更大胆的花云、胡大海、常遇春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不知不觉间,他背脊已经生出冷汗,将衣衫给浸透。
朱元璋这时从座位上走下来,接过他手中的圣旨,笑道:“大人累了,就暂且在府上歇息吧!”
那宣旨的人闻言,脸色不由一变,急忙道:“无妨,我本官这还有急事,先告辞了!”
看着那宣旨之人落荒而逃,众将士不由放声大笑,朱元璋也是笑了笑。但这时他比较细心,只见李善长与冯用却都是面无表情,连风凌云也是如此,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待众将士离去之后,大厅里只剩下风凌云朱元璋。
朱元璋率先开口道:“凌云,今日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风凌云道:“朱大哥觉得呢?”
朱元璋道:“莫非你们真要我接受那道圣旨,受郭天叙管制?”
朱元璋以前忍者郭子兴,除了身份之外,确实对他感恩。如今郭子兴已经去世,他不动滁州已经是莫大恩惠,又如何肯受郭天叙管制?
风凌云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朱大哥可有想过,你今日作为若是被那宣旨人出去添油加醋说上一番,你觉得会有什么结果?”
现下怎么说,朱元璋都还是小明王的手下,如果那人出去胡乱说的话,那影响确实不小。朱元璋知道,当下乱世之中,实力固然重要,但名声也是不容忽视的地方。听了风凌云的话,他面色不由变了一变。
风凌云道:“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朱大哥,如今我们未有一块可安身之地。换句话说,就是羽翼未丰,朱大哥你就放任手下大将这般摆出一副狂傲姿态,待有一天你打下一片天地,那还要傲到什么程度?试问一下,一个天下君主,摆出一副傲然的态度面对天下,视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为刍狗,朱大哥,莫非你认为你是那虚无缥缈的天道吗?”
风凌云语气逐渐加重,直听得朱元璋大汗淋漓。他擦了擦额头汗珠,道:“凌云兄弟今日之言,如暮鼓晨钟,朱元璋受教了!”
“不敢,朱大哥,你要记住,一个人不可无傲骨,但并不是要盛气凌人!另外,骄兵必败,这是千古未变之理!”风凌云说完,便离开了议事大厅。
空旷的大厅之上,只剩下朱元璋一人。在这时,他才发觉原来自己已经有许久没这般安静的一个人独思了。最近以来,不管是和州之战,还是得巢湖水军,亦或是前几天的滁州之战,对他来说都没有多少挑战性,这源于他手下有诸多谋臣勇将,是以他便慢慢的开始骄傲起来,觉得夺取天下,也不过是易于反掌,可是真是如此的吗?
朱元璋想了一会,不禁摇头。高傲自大,自负自满,这是他朱元璋不该有的,可是这时,却已经初现端倪,莫非,他朱元璋也不过是如此?
“满招损,谦受益!”良久,朱元璋站起身来,他背着手,走出了大厅。在这时,那空旷大厅里,唯留下他传响的足音,是那般的坚定执着。
郭天叙得知自己做了元帅之后,高兴得几日都睡不着觉。在这时,他忽然想要在曾经压得他出不得气的朱元璋的面前炫耀一番。可是这时,张天祐的一句话顿时令得他如遭冷水浇灌,凉至心头。
“你说朱元璋竟然敢对去宣旨的人无礼?那宣旨的人还狼狈的逃了出来?”郭天叙说话时,浑身都在颤抖。
张天祐点头,叹息一声,道:“元帅一去,这天下又有谁还能治得住朱元璋?”
郭天叙听了,很是不甘,咬着牙道:“他只是左副元帅,我是都元帅,我不信他敢不听我的!”
“糊涂!”张天祐喝道。郭天叙无力的坐在地上,两眼空洞无神。
“记住,这个世界本就弱肉强食,谁的力量大,谁就是老大,真正的老大并不是谁封的。”张天祐的身影已经远去,唯留飘荡的声音在郭天叙的耳畔发响。
六月初二,天气晴朗,碧空如洗,骄阳挂在高空,炎热非常。朱元璋只留下小部分兵士守和州,其余的一概渡江。以此来看,朱元璋此次渡江,并非只是攻城掠地。
大船千艘,停靠在长江水面,一眼望去,但见千帆随风而动,簌簌发响。朱元璋领着风凌云、李善长、冯用等人与俞通海同乘一艘大船,在众多船只的拥护之下,浩浩荡荡向东而行,直逼采石。
采石,又名牛渚山,南接芜湖,北连金陵,山势险峻,水流湍急,乃是集庆一道重要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发生过不少著名战役。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阻遏金军渡江南进之战。当时金军将领海陵王完颜亮率领十七万大军分四路出发,浩浩荡荡南来,一直打到和州,南宋无一将领可阻。金军临江的消息传至临安,朝野四下乱作一团,是时中宿舍人虞允文临危受命,率领军民攻一万八千人,奇迹般在此击败完颜亮,奠定了南宋后来百余年的基业。
朱元璋与风凌云、俞通海李善长等人并肩站在大船之上,顺着江水而下。时下只见有水鸟至江面划过,又展翅飞向碧蓝天空、朱元璋目力极视寰宇,不禁生出万丈豪情,遥想当年他不过是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那时候他的梦想不过是长大了以后接着做刘德家的佃户,然后取一个能干的妻子,生下的孩子又走他的路。但他得知汤和等人读书等着去考功名之时,一颗野心的种子已经埋下。那场天灾,让他所有的梦想皆是破灭,但也为他打开了另一条路。如今的朱元璋,已经是近十万大军的主帅,能参与天下之争,与群雄逐鹿。
却在这时,前行的船只忽然停下,有小船向着他这艘大船逆行而来。待小船走进,却见是汤和。
汤和上了大船,道:“再行十里,便是采石了。”
朱元璋道:“可有遇上元军的船只巡逻?”
汤和道:“这就是属下觉得奇怪的地方,一路而来,不见半个元军影子,相当诡异,这才前来向主公禀报!”
俞通海道:“此处天险,水流湍急,或许他们认为咱们不可能攻下采石,这才没派出船只巡逻。”
风凌云摇头道:“自咱们出了巢湖,便已然打草惊蛇,蛮子海牙非是庸人,岂会如此自大?看来这其中必有蹊跷。”
话毕,忽然有小船又从后面行驶而来,原来是俞通渊,他道:“在后面发现不少船只,正向着咱们这里驶来!”
朱元璋闻言一惊,道:“莫非是元兵?”
船只顺风而行,转眼便映入众人眼帘。那是上百艘大船,上面插着大元旗子。在那为首的一艘大船之上,只见一个虬髯大汉傲然而立,他手中弯刀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发出耀眼光芒,当下只听他哈哈一笑,声音雄浑异常,可见其功力之深厚。此等人物,除了元军将领蛮子海牙还能有谁?
“贼子,受死吧!”蛮子海牙弯刀挥动,只见两艘大船上前,兵士列阵,搭弓拉箭,向着朱元璋的船队射来。俞通海见状,指挥后面的十几艘船只列成一线,盾牌出动,挡住元军箭雨。后命挤在一起的船调头,纷纷散开,分散蛮子海牙的注意力。
蛮子海牙见状,便又令将士将投石机加好,巨石装上。霎时间,但见巨石如急雨一般,纷纷向着朱元璋的千艘巨船砸来。俞通海见状,不惊不慌,从容指挥船只进退。他这千艘船只,与元军官船相比,小了许多,但胜在灵活。元军的大船每一次调转方向,都甚是麻烦,是以飞石虽急,但却奈何不得朱元璋的这千艘船只。
蛮子海牙见状,直恨得牙齿痒痒,见弓箭与飞石一时间都无法起到作用,便命令大船开动,堵住江面,进行近身之战,誓要将这千艘船只一举消灭。
俞通海、廖永安等人,均是水上之战的行家,见此情况,令小船出动,装上*,令几个水性极好的属下操作小船,冒着箭雨石雨,向着大船急冲而去。
先祝大家端午节快乐,都要记得吃粽子啊,哈哈。这章昨天就写了大半,今天写到这里,就要回家了,明天晚上才能回来,才有更新。
第二百零三章一夫之勇当万雄()
蛮子海牙见状,顿时露出惊色,待未有反应过来,那些兵士顿时跳入水中,装载着*的小船直冲向元兵大船,猛听得一声巨响,元军大船炸开,火光燃起两三丈高,那些元兵纷纷向着水中跳去。却在这时,那些先前跳入水中的好手悄然出现在元军身后,于江水中一刀一个,简直如砍瓜切菜一般。
蛮子海牙没想到出其不意的偷袭,却是只得这样结果,心里怒火滔天,但却是拿敌军无法。眼看敌军又要故技重施,当下他只得指挥着船只向着牛渚山靠近,到了那里,便是他的天下。
俞通海见状,不由叹息一声,当下船只既不顺风,又不顺水,冒然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