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朝原来是这样-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审讯岳飞。岳飞裂衣示背,只见他背上刻着“精忠报国”四字,何、周二人亦不禁肃然起敬。这本就是秦桧设计的冤案,审来审去,哪里有谋反的罪证。何铸不由得向秦桧求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哪里肯从,遂把此案交由曾诬陷岳飞的万俟卨审理。
万俟卨的诬告本领着实不小,又杜撰一些无中生有的事以陷害岳飞。秦桧一党要把谎言说到底,一口咬定岳云曾给张宪写信,筹划让岳飞重掌兵权。可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封信,万俟卨却坚持说是岳云把信给烧掉了。总之,为了干掉岳飞,这帮人不惜颠倒窜改事实,附会成狱。
大理卿薛仁辅、寺丞李若朴、何彦猷等都为岳飞鸣屈。韩世忠也向秦桧讨要说法,秦桧答说:“岳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莫须有。”什么叫“莫须有”呢?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或许有”,有的认为是“不须有”,有的认为“没必要有”。总之,意思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证据,都要治岳飞的罪。韩世忠愤然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韩世忠不仅对秦桧陷害岳飞深感不平,还极力反对与金议和。他上书皇帝,批评秦桧误国。秦桧恼羞成怒,指使言官弹劾韩世忠。对于秦桧的恶毒手段,韩世忠是知道的,而且此时枢密院已被张俊所『操』纵,自己若不急流勇退,只怕也要被陷害了。于是韩世忠上书请求辞去枢密使一职,从此杜门谢客,不问政事。
该年年底,秦桧、张俊、万俟卨等人炮制出一份罪状书,罗列的岳飞罪状让人莫名其妙。比如他们捏造说,岳飞被授予节度使时,曾说自己当节度使的年龄与当年宋太祖一样,暗示有当皇帝的野心。反正一句话,罪名不重要,秦桧就是要置岳飞于死地。最后,宋高宗下诏,赐死岳飞,张宪、岳云则斩首。
一代名将岳飞就这样死于『奸』臣之手。
在岳飞之死中,宋高宗扮演什么角『色』呢?
在秦桧陷害岳飞之初,宋高宗曾指示不要把事件扩大化。然而秦桧矫诏抓捕岳飞,皇帝却默认了。不要说别人,就是皇帝也不相信岳飞真的有什么谋反之事。那么宋高宗最后为什么决定要杀岳飞呢?这里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即与金人的和谈。在岳飞被害前,宋与金的和谈基本完成,这是宋高宗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结果。那么,既然和谈即将大功告成,为什么还要杀岳飞呢?因为岳飞已经是抗金运动的一面旗帜,当时中原许多抗金义军,都打着“岳家军”的旗号,如果岳飞不死,即便他没有兵权,他的影响力还在,仍然是中原那些数不清的“岳家军”的精神领袖。这不仅会成为宋、金两国停兵休战的障碍,而且对皇帝的统治也是一大威胁。正因为如此,宋高宗最后与秦桧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共同成为杀害忠良的凶手。
在岳飞被赐死的同时,南宋与金国达成不平等之和约。
根据和约,宋向金称臣,金主册封宋主为皇帝;宋每年贡金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每年金主生辰,宋应遣使致贺;金归还徽宗皇帝的灵柩及高宗生母;宋金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国界;宋割唐、邓两州以及陕西商秦之半给金国。
可以说,这份和约就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近来,史学圈里颇有为秦桧翻案之风,认为他对实现宋金之和平有贡献。这着实是危险的论调。这不是真正的和平,而只是屈尊投降。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宋高宗一直以来想与金国议和却屡屡被拒绝呢?因为当时南宋毫无反抗之力,任人宰割,金人取宋土易如反掌。而兀术本是坚决主战者,在绍兴十一年不得不接受议和,实则金国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打垮南宋了。南宋有机会收复失地,最终却以屈辱议和收场,试问秦桧何功之有?这根本不是和平,而是投降。试看看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根本没有盼头,因为他们早被宋高宗、秦桧之流抛弃了。这岂是真正的和平?
第42章 风云再起:书生亦能建奇功()
怯懦的朝廷以牺牲岳飞与国家尊严及利益的双重代价,换来了二十年的所谓“和平”。宋高宗终于可以高枕无忧,过足皇帝瘾;而秦桧仍然干他陷害忠良的勾当,足足当权十五年。屈辱来换取安定,本是短视的行为,自然无法消弭野心家的勃勃雄心。二十年后,金国单方面撕毁和约,卷土重来,晚年的宋高宗终于还是蒙羞了。
与南宋议和后不久,金国权臣兀术去世,金熙宗变得荒『淫』嗜杀,最终被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完颜亮当上金国皇帝后,对内残酷镇压异己,对外则奉行扩张政策。
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经过多年的准备后,金帝完颜亮大举南侵,动用的兵力多达六十万人,几乎是举国之兵。金兵在漫长的边界线上,东起淮东,西至陕西,千里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声势之浩大,为宋金战争以来所未有。
南宋帝国偏安一隅,秦桧当权了十五年,把国防都荒废了,对金国入侵又备战不足,一开战便连连失利。金兵分四路出击,其中三路从陆上出击,一路则由海道进击。宋军的部署如下:西部防区由吴璘负责,中部防区由成闵负责,东部战区由刘锜负责,海防则交给了李宝。自宋金议和、岳飞被杀,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里,南宋许多名将陆续谢世,朝廷又荒于战备,军队的战斗力已大不如从前。
对宋军来说,东线防区承受的压力最大。
名将刘锜被任命为东线防区长官,虽然他雄心壮志,欲重写二十年前顺昌大捷的奇迹,老病缠身的他喊出了“取重阳日到京师(开封)”的豪言壮语,然而奇迹却不再重演。刘锜试图自江阴北渡淮河,出击失利,继而其左翼的王权不战而弃庐州。金帝完颜亮兵分两路,自己率主力南下,进抵长江沿线的采石;另一路十万大军破滁州、占真州,直『逼』扬州。被宋高宗寄于厚望的刘锜被迫弃扬州,退守瓜洲,不久瓜洲又告失陷,刘锜只得再退镇江,与金军隔江对峙。
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南宋海军名将李宝在唐岛大破金国水师的好消息。
为了一战消灭南宋,金帝完颜亮打造了一支庞大的舰队,总计有六百艘战船与七万人,打算沿着海道南下,直接进攻南宋帝国的首都临安。南宋帝国不仅要在陆地上阻击金兵,同时还要在海上作战。这时南宋能用于海上作战的兵力是多少呢?仅有一百二十艘海船与三千能胜任水战的弓弩手。
海军名将李宝原本是岳飞的部将,早年随岳飞抗金,被派遣到北方敌陷区开展游击战并联络抗金义兵,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抗战。他擅长水战,曾经在岳飞的授意下,从海路发起一次长距离的奔袭战,突袭金人控制下的登州。如今,他又要在海上大放光芒了。
海战与陆战不同,陆战可以凭险而守,而海战则无险可守。李宝临危受命后,他即刻面向宋高宗请求率舟师北上,寻觅有利战机,在离首都临安越远的海域与金海军决战,则越有利。他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应将战场设定在敌人一方,牢牢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决不能被动坐等敌人上门。
李宝率一百余艘船北上,沿途招抚了不少抗军义兵,扩充自己的实力。他得到情报,金帝完颜亮命令舟师于十月十八日发兵入钱塘江,直接进攻临安。金国庞大的船队已经出动,时间急迫,李宝立即命舟师北上,泊于石臼山,金船队泊于唐岛(又名陈家岛),双军相距仅三十余里,一场海上大战已是不可避免。
金水师虽然拥有六百艘船与七万人,远远超过李宝的兵力,但水战经验却严重不足。李宝还获悉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报:金船为了防水,竟然使用极易燃烧的油布为帆。针对敌船的弱点,李宝设计火攻方案,在风向、洋流的配合下,以火箭密集攻击。
战斗开始后,金船很快着火,在风力的作用下愈烧愈旺。貌似强大的金国海军几乎遭到全军覆没的下场,六百艘战船损失了五百余艘,除了总统领苏保衡侥幸逃脱外,金国海军其余高级将领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士卒死亡数万人。
这是规模空前的大海战,李宝在水师力量居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果断出击,凭借着自己的勇气与才能,赢得伟大的胜利,确保了南宋海疆的安全。
然而,在陆路上,南宋的长江防线已危在旦夕。
高宗皇帝得悉完颜亮即将率大军渡江的消息后,面如土『色』,他的第一个念头,还是逃跑。皇帝急着召开群臣会议,商议避难于海上的事宜。时任左相的陈康伯认为在此危机关头,圣驾绝不可逃避,否则大势去矣,并力劝高宗亲征,以鼓舞士气。过惯幸福日子的高宗也实在不想在年老时还颠簸于风浪中,遂下诏由叶义问巡视江淮兵马,虞允文为参谋军事。
虞允文乃是进士出身,一介书生,不想此去后,竟然不可思议地为南宋帝国立下卓著的战功,令所有人跌破眼镜。
当时完颜亮已准备从采石(安徽当涂西北)南渡长江。倘若金人渡江成功,后果不堪设想。驻守采石的南宋将领王权在之前的一系统战斗中,屡战屡败,被朝廷解除兵权。朝廷打算以李显忠接管王权的部队,在李显忠抵达之前,先由虞允文前往采石犒师。
当虞允文到了采石时,发现情况大大不妙。金人在对岸已集结四十万大军,随时可能渡江。而此时采石的南宋守军群龙无首,前任长官王权被调走,续任长官李显忠还未到。更可怕的是,此时的守军全无斗志,毫无军纪章法,如同一盘散沙,三三五五一群,解鞍束甲于路旁。这样的军队岂能阻挡敌人渡江呢?
事不宜迟,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虞允文把所有将士召集起来,总共还有一万八千人,马数百匹。虞允文在诸将士面前慷慨陈词,勉以忠义,并指着所带来的犒军物品道:“金帛、诰命皆在此,以待有功。”这些将士多是爱国志士,只是因为前任统领王权无能,遂导致军心涣散,如今见这位参谋军事挑起重担,纷纷表示道:“今既有主,请死战。”
这时有人对虞允文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倘有人背后说公的坏话,公难辞其咎。”这是告诫他,您别越权了,指挥作战不是您的事。虞允文听罢大怒,斥责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正是有像虞允文这样的忠义之士,南宋虽有宋高宗这个投降皇帝,还能坚持下来。
虞允文亲自到江滨督战,见江北已筑起一座高台,上面坐着一人,正是金帝完颜亮。此时宋军谍报人员带来准确的情报:金兵将于第二天渡江,先渡江者赏黄金一两。虞允文马上布阵,他令骑兵、步兵列阵于江岸,把水师分为五队,一队驻守中流,两队分驻左、右两侧,另两队船则埋伏于小港内,作为机动部队。
不久后,只见对岸高台之上,金帝完颜亮挥动小红旗,金兵的渡江开始了。数百艘船浩浩『荡』『荡』驶过来,尽管宋军水师在江面阻击,但江面宽阔,仍有七十余艘敌船冲过江登陆。在敌人的猛攻下,宋军防线稍稍后退。虞允文见势不妙,驰入阵中,勉励宋军统制时俊说:“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耳。”时俊听罢,当即挥舞双刀,身先士卒,奋勇前驱,遏制住金兵的攻势。
与此同时,江中激战正酣。宋军水师在船只『性』能上要优越于敌军,所用的船称为海鳅船,采取冲撞战术,犁沉敌船无数。采石矶水战一直打到天黑,此时金船损失过半,仍然不肯退却。在战斗关键时刻,正好有一支从江州溃败的宋军逃到采石,虞允文乘机将其招来,授予旗鼓,命他们从后山出,摇旗擂鼓。金人大恐,还当是宋军援兵已到,遂无心恋战,掉转船头逃去。虞允文又命水师以强弓劲弩尾追『射』击,大败金兵。
这就是宋金战争的转折一战:采石大捷。
金帝完颜亮在采石大败后,知道在这里无法渡江,遂移师瓜洲。不久后,李显忠赴任,虞允文判断金兵将从瓜洲强渡长江,而与瓜洲相望的京口守备薄弱,他自告奋勇前往京口(镇江),并向李显忠借兵一万六千人,加强京口守备。到了镇江后,虞允文去看望正在休病中的老将刘锜。刘锜对这位胆识俱优的书生大加赞赏,称赞道:“疾何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大功乃出书生手。”
恰好在这个时候,金帝完颜亮接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在完颜亮以六十万众对南宋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势时,突然后院起火。自完颜亮政变夺权后,在国内倒行逆施,残害宗室,进行高压统治,金国内部反对完颜亮的势力早已是暗流涌动。金帝南征,正好给了反对派发动政变的机会。时为金国东京(辽宁辽阳)留守的完颜褒是金太祖完颜阿古打的孙子,他与完颜亮不同,『性』情仁孝,沉静达理,深为众人所拥戴。由于完颜亮大肆屠杀宗亲,完颜褒有大难临头之惧,遂乘国内空虚之机,发动政变,杀死东京副留守,自立为金国皇帝(金世宗),并宣布完颜亮的数十条罪状。
得悉东京政变后,完颜亮大惊失『色』道:“本欲平来江南,不想发生此变,事之不成,岂非天乎!”
完颜亮的第一反应,便是回师镇压叛『乱』者。其部下李通认为,皇帝亲征却无功而返,军队士气就会涣散,到时南宋军队乘机追击,那就大势不妙了。不如先渡江,得胜之后再北返,宋军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完颜亮接受这一建议,并要求部下三天之内渡江,后渡者斩。可是完颜亮哪里想得到,这一命令,竟然使他死于非命。
原来完颜亮生『性』残暴,在采石之战失利后,他竟然下令将生还者全部敲杀,到了瓜洲后,又血腥杀戮逃兵,致使金兵上下,人人自危。如今要求三日渡江,而对岸宋军已做好防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这时,金兵浙西路都统耶律元宜等将领密谋道:“今进退皆死,新天子已立于辽阳,不若共行大事,然后举兵北还。”次日黎明时分,耶律元宜发动兵变,率众军士杀入金帝完颜亮所在御营。完颜亮听得一片喊杀声,还以为宋军前来偷袭,正要取弓时,突的一箭飞来,他仆倒在地。此时『乱』兵杀了进来,冲着他又捅了几刀,然后将其缢杀。可怜这位一心想征服世界的金国皇帝,就这样死于非命矣。
金兵撤退后,南宋军队纷纷收复失地。
这场战争,表面上看南宋最终获得胜利,实际上暴『露』出南宋国防的弱点,胜利的赢得实有运气的成分。在绍兴议和后整整二十年时间里,南宋『政府』荒于兵事,以致于大战来临时,在战场上一溃千里,备战严重不足。两场关键的战役,即李宝指挥的唐岛海战与虞允文指挥的采石之战,只是险中求胜,更多的是依赖两位英雄的沉勇与智慧,而并非南宋军队的强大。倘若不是金国突然政变,而完颜亮又意外死于兵变,那么战争之结局难以预料。
第43章 孝宗北伐:心有余而力不足()
完颜亮败亡后,南宋内部主战呼声四起。
此时的形势对南宋是很有利的。
首先,金国政局不稳。金世宗政变夺权与完颜亮之死,震动金国政坛。契丹人耶律窝罕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