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东陵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级aaaa级旅游景区。

    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说清东陵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陵区以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为中轴线,依山势呈扇形东西排列,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陵寝建筑中,使各单体建筑在空间组合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空间组合。远望时,殿宇、城垣、门坊、道路、桥涵,金黄碧绿、丹红雪白,气势恢宏壮丽而深沉。由远及近,步移景易,变化丰富,秩序严谨,相得相济,引人入胜,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作,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顶峰。在这庞大的建筑群体中包容了中国明清两代宫廷建筑的基本形式,运用了最先进的工程技术,采用了最为珍贵的建筑材料,陵区的580多座单体建筑中,有经过两次大地震330年岿然不动的全国现存最宽的石牌坊;有全长达5。5公里的孝陵主神路,有叩之声若金钟的“五音桥”,五音桥全貌有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地下佛堂”的裕陵地宫,更有采用最为珍贵的黄花梨木建成并为黄金装饰的慈禧陵三大殿,以及“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石,游人看后既被她那精湛的艺术所倾倒,更为她那宏伟的气势所折服。

    清东陵是一部用砖、木、瓦、石写就的清王朝盛衰的历史。孝陵的建筑反映出清朝定鼎中原初期财力不足,但是雄健古拙,规模庞大的石像生则反映出八旗子弟以武力征服中原,靠弓马开创天下的雄姿。景陵、裕陵则反映出“康乾盛世”天下太平的时代特征,定陵和惠陵则是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写照;慈禧陵则是权力的象征,反映出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的那段特殊的历史。

    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不入祖坟有隐情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梁各庄西永宁山下,距北京140公里,距保定约100公里,占地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清西陵是清朝皇室的陵墓群之一。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因与清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陵区西依紫荆关,南临易水河,与狼牙山隔水相望。陵区的四周层『乱』叠嶂,松柏葱茏,景『色』清幽,十分雅致。清朝最初建陵在河北遵化的马兰峪。雍正帝即位以后,原来在马兰峪九凤朝阳山选定陵址,动工兴建,后因『穴』中土质带有大量的砂石,遂废陵址,另外选择易县的永宁山太平峪为“万年吉地”,兴建泰陵。

    西陵的建筑保存完整,共有房舍1000余间,石质建筑和石质雕刻一百多座,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占地100平方公里,陵区的围墙长达21公里。雍正帝及帝后的泰陵和泰东陵位居陵区的中部,西侧是嘉庆帝后的昌陵和昌西陵,再西是道光帝后的慕陵和慕东陵;泰陵的东侧是光绪帝后的崇陵。在帝后陵的旁边还陪葬有妃子的园寝、王公和公主园寝共七座。整个清西陵埋葬帝后、嫔妃、王公、公主等共计76人。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和忌辰,清廷都会在东陵和西陵举行大规模的祭祖活动,称为“大祭”;每月的朔、望则举行小祭。祭祖活动耗费巨大,仅仅东陵的祭祖活动,每年就要耗费银两103万两。

    西陵的建筑形式和布局与东陵大体相同,都是按照清代严格的官式标准建造的,等级森严。后陵小于帝陵,园寝又小于后陵。帝陵、后陵有红墙环绕,建筑都是用黄琉璃瓦覆顶;妃、公主园寝虽有红墙环绕,但都是以绿琉璃瓦盖顶;行宫、衙署则是灰『色』的砖墙,都用布瓦盖顶。各陵的主要建筑有碑楼、神厨库、朝房、隆恩门、配殿、隆恩殿、明楼、宝项等。

    雍正皇帝的泰陵是西陵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整的陵墓。陵园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乾隆二年(1737年)竣工,雍正帝和一后一妃葬于此陵。陵入口处的标志是三座巨大的石牌坊,过了石牌坊是一条宽10米、长2。5公里的神道,神道将中轴线两侧的建筑贯通起来。进入大红门后,北侧是具服殿,殿北是30多米高的圣德林功碑亭,重檐歇山顶,亭内的碑石上记载了雍正帝一生的功绩。碑亭的四角各立有一座汉白玉石的华表,满刻云龙纹的浮雕,气势庄严。由此过七孔石桥,神道两侧排列的石兽、石人等皆垂首肃立,神态恭谦。再往北蜘蛛山后就是龙凤门,四壁三门,上有用琉璃制作的云龙花卉装饰。门的两侧是碑亭、神厨库、井亭等建筑。再北是主殿隆恩殿,殿内明柱沥粉贴金包裹,顶部饰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大点金,殿宇金碧辉煌。殿后依次是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等建筑,宝城的下面是地官,雍正帝和后妃就合葬于此。

    从此,清朝的帝陵在关内分为两地,遵化县陵区位于京城以东,称为东陵;易县陵区位于京城以西,称为西陵。从雍正皇帝起,实行昭穆之制,一东一西,隔辈相聚,祖孙葬于一地。乾隆时又下诏定父子死后不葬一地的制度。

    “昭穆”为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始祖居庙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其左为昭,其右为穆。父为昭,则子为穆,父为穆,则子为昭。这种方法也用于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早在古代的《周礼》一书中就曾有“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的规范记述。

    根据这样的记载,雍正皇帝显然违背了“昭穆之制”。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雍正皇帝违背“昭穆之制”另选陵址呢?对于这个疑问,一直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一说雍正帝嫌东陵风水不佳而选西陵为自己“万年吉地”,一说雍正皇帝觉得易城离北京较近,尤其是距离出产石料的曲阳县非常近,明清两代修建皇宫和陵墓所需用的汉白玉石料都是产自曲阳太行山区,因此,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可以节省许多人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雍正篡改了康熙的遗旨,死后不敢去见他父亲,才在西陵另建坟墓。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雍正帝的真正意图呢?

    通过对历史的考证,我们可以看到,雍正即位后,政权日益稳固,建造陵寝一事业已提上了日程。雍正四年(1726年),他把这一重任交给干练忠诚的心腹重臣允祥,命另一位心腹张廷玉辅助,工部、内务府负责具体办理建陵事务。

    因为顺治、康熙二帝陵墓都建在遵化,所以允祥等人把遵化一带奉为寻找吉地的首选。他们经过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仔细寻觅,终于在第二年四月,在九凤朝阳山看中了一块陵地,雍正帝也点头同意。但后来精通堪舆的臣僚术士再三相度,又认为九凤朝阳山“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此,雍正废掉了这处陵址,让臣僚们再行勘察。允祥等人转而又到别处寻找,经过四处踏勘,确认遵化一带再无中意之地。于是,朝北京西南方向踏勘,总算在易县泰宁山太平峪找到一块上好陵地。按照允祥等人的说法,此处西依云山,北靠泰宁山,东傍丘陵地,南临易水河,堪称:“乾坤聚秀之区,为朝阳会和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但是,若在此处选择陵址,显然违背了子随父葬的制度,他不便马上表态,只说此处是“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但距父亲的景陵和祖父的孝陵“相去数百里,朕心不忍”。暗示臣僚们为自己违背“子随父葬”之制寻找依据。

    臣僚们心领神会,很快就引经据典,找出了一大堆看起来颇具情理的依据。允祥联合大学士们奏称道:“汉唐诸陵虽都建于陕西,但汉高祖、汉文帝、景帝、武帝之陵却分布于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高祖、唐太宗、高宗、玄宗诸陵则分散于三原、醴泉、干县、蒲城等地。据此典法,在易州建陵,与古礼不为不合。且遵化与易州都属畿辅之地,离京师不远,完全可以建陵。”群臣果然不负厚望,一番引经据典,使雍正的意图得以顺利实施。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易州的泰陵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二年(1737年)宣告竣工,同年三月初二日,雍正帝的梓宫被安葬于泰陵地宫。至此,清朝入关后沿袭的“昭穆之制”的丧葬规范,被雍正轻而易举地击破,历史在这里无声地拐了弯。清朝自入关后,帝王的陵寝开始以京师为坐标,逐渐分为两大陵区。那便是位于北京以东遵化县马兰峪附近的清东陵和位于北京以西易县境内的清西陵。

    对于雍正为了节省人工,而修建清西陵,最直接的反证是两广总督孔毓殉在奏称采办情况时,雍正帝说:“一切动用钱粮,宁费毋省。”也就是说为建自己的陵墓,只要办好,花费钱粮多少可以在所不计。

    而雍正篡改了康熙的遗旨,崇仰佛教的他害怕死后灵魂遭康熙报复而不敢葬于东陵不过是后人们的妄自揣测罢了,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泰陵从1730年始建到1737年竣工,历时八年之久,征用舟车,运载数万辆次,役使民工上千万人,死亡人数不可计数,泰陵落成后,乾隆皇帝,为兼顾东、西两陵区的盛衰,决定把自己的陵寝改建在东陵区,并于乾隆六十一年(1796年)在谕旨中言明:“因思皇考陵寝在西,朕万年吉地设又近依皇考,万万年后,我子孙亦思近依祖父,俱选吉京西,则与东路孝陵、景陵日远日疏,不足以展孝思而申爱慕”。为防止有子孙在清东、西陵之外另选陵址,乾隆还在诏谕中硬『性』规定了“兆葬之制”。也就是说,若父葬于东陵,则子在西陵;若父在西陵,则子必在东陵。不过,令乾隆没想到的是,还没出三十年,他的孙子道光帝又违背乾隆的规制,埋葬到了西陵区。让道光感到庆幸的是,这一违规之举竟逃过军阀孙殿英一劫,使其免遭盗陵暴尸之厄运。

    2000年,清西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第11章 盗墓都是哪些人:盗墓者的前世今生(1)() 
冠冕王侯也盗墓

    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开始,就出现了社会的统治阶层——王侯。在古代社会,王侯就是身份地位、荣华富贵的象征。对于这些人来说,钱财似乎只是个符号,毕竟天下都是他们的。他们在尽享荣华富贵之时应该什么也不缺了。王侯由于处于尊贵的地位,所以做起事情来也与众不同。即便是最无耻的勾当,也会被美化得非常正确,甚至温情脉脉。以盗墓为例子,最能说明王侯的冠冕堂皇。

    春秋战国的时候,伍子胥掘开楚昭王的墓室且把楚昭王尸体鞭尸,说是为了报楚昭王的父翱王没有重用他反而杀害其父亲兄弟的仇恨。拐秦朝末年,项羽发掘秦始皇陵墓,据说是别复秦始皇对天下百姓的暴政。而广川王刘去到处疯狂挖墓,说是为了享受考古的乐趣。

    曹『操』更是设立『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来专门盗墓,说是为了统一中国。

    明朝天启皇帝发掘金陵,说是要断掉女真人的王气。

    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则借着修缮十三陵的名义,盗取了永陵大量的上等楠木用于建造自己的陵寝。

    王侯的盗墓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泄私愤?为了敛钱财?又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总结我国历史上的王侯盗墓行为,他们的盗墓目的大抵有四个:即为泄私愤、为钱财、为满足变态欲望、或这几者兼而有之。

    一部皇帝盗墓史应该是相当精彩的。而且,历史就是如此真实,神秘的古墓就像一个妩媚动人的美艳感女人,哪怕是帝王,同样也会『迷』恋于欲望之洞。

    先从王侯盗墓是以泄私愤为目的来说,以这种盗墓目的实施的盗墓行为多发生在一个朝代的开始时期,或军阀混战时期。其实,这都很容易理解。

    盗墓为泄私愤又可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可以归结为国恨。此种盗墓行为是因国家的仇恨而实施的。无论一个灭亡的王朝最后社会多么黑暗,统治者多么残暴,都仍会有一批遗老遗少存在。这些人大都受过统治者的恩惠,因此对这个王朝极为忠诚,哪怕这个王朝最后多么腐朽,他们都希望它永世长存下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个新朝代产生的初期,必然会有前朝的人来反对他,甚至想推翻新朝代,恢复旧朝代。那么,新朝代为了加强新生政权的统治,必然会出台一些非常严厉的政策。这些王侯在前朝的统治者死后也不放过他们,于是,就出现了鞭尸鞭坟的事情。

    第二种情况是民族恨。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或是汉族政权把少数民族政权驱逐出中原时发生。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些少数民族政权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少数民族中尤以北方游牧民族最为显着。当中原的汉族政权统治比较黑暗或是势力比较羸弱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的侵扰。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战争处于冷兵器时代,大刀、长矛以战马是主要的作战工具。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因其有天然的条件,在马背上作战是他们的强项,这就使他们在战争中赢得了很大的优势。一旦这些少数民族抓住战机,就会率领骑兵大军长驱直入,给汉族政权以沉重的打击。少数民族战胜汉族政权入主中原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元朝和清朝的统治。

    但是,汉人在人口中占绝大多数,他们怎能轻易地屈服于少数民族呢?况且,中原的汉人一向以自己的文化而骄傲,在骨子里,他们是看不起少数民族的。于是,他们就会不时的给新生的少数民族政权制造些麻烦,有时这种反抗可能贯穿整个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比如清朝从建国开始,反清斗争就没有停止过。正因为这样,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才会用偷坟掘墓的方式来震慑汉人,以加强统治。同样地,一旦反抗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取得胜利,汉族政权也必然会采用相同的方式来发泄对他们的愤恨。

    第三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家恨。这多是由于一个新生政权的统治者因其自身曾经遭受过前朝统治者的凌辱、迫害或是其祖先遭受过前朝统治者的凌辱、杀害,从而对前朝的统治者恨之入骨。他们励精图治,在取得政权后就必然会报仇。有时因为前朝的统治者已经死去,他们就只能找那些陵墓中的枯骨复仇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一个比较混『乱』的历史时期,各路诸侯之间为了争得最终的统治权而互相混战,诸侯争霸。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