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纳。因而,武则天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胡戟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中也曾指出“这座名闻于世的无字碑栉风沐雨,千余年来昂然挺立,它似乎象征着武则天对自己一生事业的信心,是有意留下空白,任凭世人评说吧!”
二是“左右为难说”,说武则天想到自己死后和高宗合葬,无论称呼自己是皇帝还是皇后,都很难落笔。若碑文刻上“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这让高宗情何以堪,而且李唐子孙定也不能接受;若刻“则天大圣皇后”,那时对自己的贬低,而且武则天也确实做了16年“大周”皇帝。所以她思前想后,最后决定“一字不铭”让后人评说吧。还有说武则天改朝后内心愧疚不安,一心想在自己死后将江山归还唐氏。但由于自己称帝的这段经历,使她对自己死后的境遇没有信心,更害怕世人责骂其篡位之罪,因而留下无字碑借以自赎。
三是“自知之明说”,说武则天一生聪明机警,常做惊人之举,立无字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这种说法与前一种说法恰恰相反。武则天忙碌一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也有该否定的地方。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她能力挽狂澜,显示出了非凡的政治天赋。但是在其统治后期,政治却日益腐败;加之“篡夺王位”和民间所谓的“荒『淫』无度”,或许武则天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碑文的褒贬对她来说都是难事,于是“立无字碑”是非常聪明的举动,“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体内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第81章 遗失的灵魂:楼兰古墓群盗掘沧桑(1)()
大漠文明骤消失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一个繁盛的民族。这个民族的人民依靠天然的地理优势渐渐地建立了一个繁荣的国家。它曾是丝绸之路经过的一个重要国家。然而,这个繁荣的国家在两千多年前却突然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从此,史书上再也找不到关于它的一点消息,谁也不知道这个国家去了哪里。这个国家就是楼兰古国。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罗布泊以西。据现代考古发掘证实,楼兰古国曾在罗布泊边的绿洲上创造过高度发达的文明。楼兰古城旁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
罗布泊是一个变化无常的湖泊,被称为“会迁徙的湖泊”。司马迁所记载的“临盐泽”,就是指的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地引水进入楼兰。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被废弃,一种灿烂的文化也随之消失了。
1900年,瑞典的一位探险家斯文·赫定到中国的罗布泊考察。惊奇的是,他在寻觅水源的路途中居然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城,在后来发掘过程中又有大量的陶器、文字、钱币、丝织品等文物出土。之后经考证,此处即为史料中所记载的楼兰国,被发现时,它已经深埋在沙漠之中大约一千五百余年。
最早记载楼兰一国的是《史记》,其后《汉书·匈奴列传》对楼兰国也有描述:“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楼兰古城形似正方,面积约为十二万平方米。它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个小国家,其都城位于今天新疆的罗布泊西北岸,约于公元前三百年时建立。
楼兰古城盛极一时,然而真正令世界各地人士趋之若鹜和神往的却是它在一千六百年前神秘消失的原因。事实上,历史上兴起于塔里木盆地一带的所有古城,包括楼兰在内,几乎都是在同一时期,即公元四世纪,消失于茫茫沙海之中。那么,楼兰消失之谜究竟作何解释?
生态恶化说。与中原“黄肠题凑”相似,楼兰文明在繁盛之时也将大片树木砍伐,用来建造神秘而又意味深远的“太阳墓葬”。“太阳墓葬”外形奇幻而优美,壮观而不失神秘;它是由层层圆木相契而成,整个形状呈现出放『射』的状态,由细而粗,排列有序,酷似普照大地的太阳一般。由于树木被大量滥伐,再加上深处内地,其自然气候本来就干燥多风,水源缺乏,最终,这里的生态平衡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沙漠『逼』近,楼兰人为了逃荒,远离家乡。
战争说。东晋是我国历史上战『乱』不断的时代,而楼兰古城恰好又生存于此时,又逢其地理位置在军事中的重要『性』,楼兰国因此也成了各方都想霸占的战略要地。频繁的战争将楼兰文明一洗而尽,民不聊生,百姓苍茫,楼兰国最终向死亡的墓『穴』走去。
水源匮乏说。楼兰文明得益于塔里木河的流经,然而在东汉之后,由于河流中游的注滨河改道,楼兰国也因此丧失了主要的水源。虽然后来敦煌的锁勒率人竭力将注滨河水引入楼兰区域,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让楼兰摆脱断水的命运。
灾病说。疾病蔓延的速度超过了楼兰人逃命的步伐,很多人相信瘟疫致使是楼兰消失的最终原因。相传这种瘟疫就是可怕的“热窝子病”,一个地域只要有人感染了这种疾病,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必然会将灾难殃及几乎所有成员。楼兰古城的人民就遭遇了这场不幸。
在罗布泊让人感触最深的是,所谓“沧海桑田”的变迁,可能并不需要预想中那么长的时间,在坚硬无比、绵延不绝的盐碱壳子上颠簸,很难想象50年前这里还可以划船,还能打上1米多长的鱼。中上游的引水灌溉和水库的修建使塔里木河不再注入罗布泊,1972年,罗布泊蒸发完了最后一滴水,成为一片死亡之海。
因为水的消失,一个湖的废弃乃至一个城市的废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并不鲜见。比如楼兰。
历史上,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楼兰究竟是如何神秘消失的?一直是近代学者多年争论不休的问题。
一个说法是战争,认为楼兰是为仃零所灭,或者是被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所灭。但疑点是战争只能毁灭一城一池,不太可能灭亡整个国家。还有一个说法是瘟疫,认为当时曾在全国发生过一场大瘟疫。附近曾发现过一些群葬坑,里面男女老少尸体像垒砖那样层层叠叠。
气候恶化论是目前较占上风的论点,认为是自然变化造成国家大迁移。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肺部沉积有大量沙土。说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
不过大家认同最多的观点大概也是楼兰荒废最根本的原因是楼兰没有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王守春认为,水的减少直到消失,除了气候变化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从历史上看,也多次发生过由于人口的增加,上游对河水的过度引取,使下游河流来水减少和河道的不稳定,最终导致下游古遗址废弃的事情。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楼兰人为大兴土木以及其奇特墓葬形式“太阳墓”砍伐了大量树木,最终带来了生态恶化。“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原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据今年年初的资料,在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原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值得一提的是,发掘于楼兰的用卢文字书写的律法中,有这样的律条:“凡砍伐一棵活树者罚马一匹,伐小树者罚牛一头,砍倒树苗者罚羊两头”。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要生存下去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但楼兰最终还是湮没于风沙之中了。根据历史记载,楼兰国曾有几千人在一个叫善密的人带领下迁到义乌(今哈密一带),一部分人迁到了和田的罗普(罗布泊的转音),还有一部分人坚持生活在罗布泊内,一直到清朝末年。
1980年,由穆舜英在新疆发掘的一具楼兰女尸为原本如梦一般的楼兰文明又盖上了一层面纱,楼兰文明更显得神秘莫测。试想,在当时怎样才能使一具尸体在三千八百年后还保存的那样完好?然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高僧法显在公元四百年取经时经过楼兰,那时的楼兰古国已是一片苍凉。西域本属于干旱之地,青藏高原的隆起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旱情,沙漠化程度逐渐严重。楼兰文明消失之因至今众家争论不休,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上述的几种原因都不可能单一地将一片辉煌在瞬间摧毁,楼兰古城更有可能是在几种外力的交合之下销声匿迹的。另外,人类的急功近利,对利益的驱逐也是导致楼兰消失的原因之一。
楼兰文明的消失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是一种遗憾,然而遗憾过后,人们又不得不加以反思。战争、干旱、气候变暖、瘟疫,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现今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生存环境逐渐恶化。那么人们是否可以以楼兰为戒,对自身的行为加以适当的反省,以绝后患?
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楼兰留下的“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不过,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看一看塔里木河下游大量因缺水而衰败的胡杨林,就不能不让人担忧,我们留给后人的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
楼兰古墓难安宁
楼兰王国曾经有着非常强盛的历史,并且也深受汉族厚葬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墓葬中很多都有丰富的陪葬品。于是,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楼兰遗址就成了众多中外探险家以及盗墓贼向往的地方。
楼兰古墓最典型的是“太阳墓地”。这种墓葬因形状酷似太阳而得名。古墓中间是由木桩围成的墓『穴』,外围有若干木桩围成的7个同心圆,这些木桩同时形成以墓『穴』中心为端点的若干条『射』线,呈太阳光芒放『射』状。
在我国新疆的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许多沙漠里埋有珍宝的故事。还流传着一些恐怖的传说,比如沙漠中有一座古城,里面满是金银,但如果有人捡了金子,就会突然刮起黑风暴,或者遭受无数野猫的袭击。还会有幽灵叫着拿了金子的人的名字,引他走向沙漠深处。这种恐怖的传说的确对当地的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在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当地人敢踏进沙漠去盗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贩子徘徊在人们的周围,拿着大捆的钞票吸引着他们。在这些墓葬中盗得的干尸只要在当地一转手就可以卖7万元,若是偷运出国更是可以卖到100万元的高价。于是,就有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开始了盗墓活动。尽管沙漠似乎被古楼兰人下了咒语,也不断有人因盗墓而丧命。但是,这些并没有吓退接踵而至的盗墓者。每到夏季,许多人就牵着骆驼进沙漠寻宝。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千年等待,楼兰古城等来的不是人们对它的高度保护,只是越来越多的盗墓者手中的锄头。
1901年3月4日到10日,斯文·赫定雇佣农民在楼兰城中13处遗址内随意发掘,取得了大量汉五铢钱、精美的汉、晋时期丝织物、玻璃器、兵器、铜铁工具、铜镜、装饰品、料珠,陀罗风格的木雕艺术品。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汉晋木简、纸质文书即达270多件。随斯文·赫定而至的斯坦因又发掘了大量文物,仅汉文文书就达349件,不少文书有纪年,最晚的纪年为晋建武十四年(330年),其他还有不少卢文,一件栗特文。日本桔瑞超在这里获得了汉文文书44件,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国内外史学界十分熟悉的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王的信稿。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料,极大地推动了楼兰史的研究。后来,考古学者在楼兰城内发现了晋代汉文木简、大量汉代钱币、罗马风格的玻璃器、汉式陶甑、一枚贵霜钱,在城郊汉墓中发现了大量来自黄河流域的丝绸织锦,也有西亚风格的『毛』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和它所创造的文明一消失就是1500年。尤其是那个3800年前的白种“楼兰美女”及巨大的太阳型墓地古墓沟的发现,将人们对初发现楼兰的惊喜引向深深的疑问:楼兰文明从何而来?楼兰的白种人从何而来又消散到了何处?一系列的未解之谜只有等待楼兰的更多的发现,但盗墓的洗劫之后还会留下什么?
第82章 遗失的灵魂:楼兰古墓群盗掘沧桑(2)()
20世纪30年代以前,是楼兰考察研究蓬勃展开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浓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发展『色』彩。先后来到这片地区的有沙皇俄国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科兹洛夫,瑞典斯文·赫定、贝格曼,美国亨廷顿,英国斯坦因,日本桔瑞超等,当年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有人来到罗布淖尔,或进入楼兰古城,发掘附近的古墓。楼兰自然无法免除被一次又一次发掘、搜掠,文物被携走的命运。当年中国学者有幸进入这片地区考察的只有黄文弼、陈宗器两人,那是在中国学术界坚决抗争后组成了“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他们作为中方团员,才取得了这一机遇。黄文弼在楼兰城东北发现的遗址,所获有西汉纪年的木简,至今仍是楼兰研究中的珍品。陈宗器考察的自敦煌到罗布泊的路线,罗布淖尔湖的水文状况,在罗布淖尔地理研究中也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环境和其他一些原因,我国仅在这一地区的“古墓沟”和“楼兰古城”分别进行过为期不足一个月的清理工作。
罗布泊地区因为生态环境恶劣、缺乏生存条件而成为无人区。因此国家对它的保护相对少一些,因为恶劣的环境是一道天然屏障。但是盗墓人却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可以放心大胆地肆意挖掘,科考队途经的每处遗址,都有盗墓者光顾后留下的痕迹。
1998年3月5日,在楼兰,一个专业的盗墓团伙被破获。团伙的首领名叫阿布力孜·克里木,39岁,维吾尔族,乌鲁木齐经营珠宝古币的个体户。为了能找到更好的文物,他纠集了有盗窃前科的梁志刚等3人,买来新疆历史、文物、考古的专着研读,购买了汽车,找了向导、司机,大家分工明确,目标就是楼兰。
为了充分地对楼兰古城以及古墓进行了解,克里木找了几个同伙买来了有关楼兰古国、罗布泊等的相关书籍和地图,想从这些工具中获得一些重要信息。为了加快在沙漠中寻找古墓的速度,他把自己的吉普车也开进了沙漠。克里木驾驶者汽车在广袤的沙漠上向东南方向的楼兰古城驶去。与他同行的还有克里木的同伙库尔班、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