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墓室周围探索,他转了几圈忽然发现墓室旁边还有一个十分隐秘的石门,上面有暗锁。对于他来说,游戏就更加好玩了。
据《西京杂记》记载,冢的规模很大,在四个角,各有一个石犬捧烛照明,有四十余尊石男石女像侍立四周,空气一进入,华美的衣服瞬间全都变成了灰,『露』出了一具具枯骨。而晋灵公的尸体历经300余年,竟然完好如初,他的嘴、鼻子等“孔窍”中都放有金玉。墓里面还有许多器物,因时间久远或烂或朽不可识别,只是还有一个玉蟾蜍,大约有一个拳头般大小,腹中空空,光润如新。刘去看上了陪葬品中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拿回去当储水磨墨用的水盂使。刘去来到石床前,拿起其中一把铜剑,得意洋洋地佩带在腰间,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墓室里其余的宝藏,全都让他的爪牙们私自侵吞。
被刘去盗掘的有名古墓还有好多,如魏王之子且渠墓、晋幽王墓、栾书墓等一大批古墓。但盗墓多了,刘去也害怕。《太平广记》记载,在掘开且渠墓时,刘去被吓得半死,里面的人竟然栩栩如生。刘去赶忙让手下人住手,退出,重新封好。他把盗墓行为视作是一场游戏。倘若游戏玩得好,自然是满心高兴。倘若游戏玩得不好,他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盗掘陵墓,以忘掉心中的不快。广川王封国内的墓冢几乎无一幸免。墓室盗多了,遇到的奇怪的事也就多了起来。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变态的游戏终于有一天玩到了尽头。
有一次,刘去领着他的盗墓部队去盗魏王的儿子且渠的墓。他们打开墓葬后,发现墓里没有棺材,石床下全都是天然云母石,床上有一男一女,大概二十来岁,『裸』身躺卧,两人皮肤的颜『色』像活着一样。周围的士兵们都非常恐惧,不敢触动他们。刘去见到这样的场景也害怕了,慌忙退了出去。
还有一次,刘去在盗掘晋幽公墓时曾遇到了“活见鬼”的事情。晋幽公的墓『穴』高大雄伟,刘去掘墓时发现上面一层是厚厚的白垩土,挖了3米多深以后,只见一尺厚云母,清除后发现了一百余具尸体。这些尸体都没有腐烂,保存完好,就像睡着了一样。
传说广川王刘去在栾书墓里因为触犯了墓『穴』里的灵魂而遭到了惩罚。当他带领人打开墓『穴』时,一只白『色』的狐狸从里面跑了出来,刘去命令士兵们用箭『射』中到了狐狸的左腿,狐狸带伤而逃。晚上,刘去就梦见一个鬓发眉『毛』皆白的老者,恶狠狠地对他说,“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什么要下此毒手?”说完用手杖打了刘去的左脚一下。刘去被吓醒后,发现自己的左脚果然肿了起来,过了几天就生了毒疮。无论怎样医治,这块毒疮都不见好转,就像被施了诅咒一样。后来,他的丑恶罪行被揭『露』,朝野哗然,大臣们纷纷要求处死他。但汉宣帝不忍心对皇族成员用极刑,只是下诏革去了刘去的王位,贬为庶民,流放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刘去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
刘去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没有逆转乾坤的能力,有的只是累累恶行与那一件件盗墓的罪责而被后世唾骂。
汉武大帝墓多舛
茂陵是西汉诸陵中最为突出的。所以被盗掘的次数和规模也远远多于其他皇陵。仅历史记载的被盗事件即有五次。汉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修建了53年,他下葬茂陵时,封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由于茂陵营筑时间长,所以陵中陪葬物多得放不进去,引来盗贼的频频光顾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汉武帝安葬之后的第四年,即公元前84年的一天,都城长安附近的扶风市有人兜售一个玉箱和一个玉杖。这本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碰巧让经过这里的一位曾经侍奉过汉武帝的侍从看到。他一眼就看出这是汉武帝生前最喜欢的物件,是西胡康渠国王的进贡物品,于是他马上报告官府。官府认为这件事情重大,将兜售之人抓起来拷问。这个人只说他是用30匹青布和9万枚铜钱从别人那儿买来的,至于这个人是谁、从哪里来他也不清楚。这起案件只得就此作罢,由此看来武帝墓最早被盗有据可查的是这一年。
谜团由此而来。既然武帝聚敛了几十年的财宝放入墓中,那么几个『毛』贼是无论如何也拿不走所有的东西的,如果这样,那么茂陵中的珍宝应该还有很多,但事实却是,茂陵中的珍宝所剩无几。因此有人会问:后来茂陵又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呢?汉武帝这位大权独揽的皇帝在自己死后是否过得舒坦呢?迄今为止,我们还能从茂陵中得到什么宝贝呢?茂陵还能给我们留下哪些惊喜呢?
历史给茂陵制造了无数的悬案。公元前64年,发生了一件十分荒诞的事情。山西有个采『药』人,名叫李友。此人常于山中采集『药』物。一次,他来到上党的抱犊山采『药』。当他爬到半山时,已是筋疲力尽。此时,他看见了一个山洞,便走了进去想休息一下。坐于山洞口的平坦岩石上,李友俯视抱犊山,只见满目青翠,山中的小溪淙淙流淌,不觉心旷神怡,疲劳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休息片刻,李友起身欲走。就在起身的同时,他不自觉地看了山洞一眼。这一看,看出了问题,他发现黑暗的山洞里有个东西闪着金光。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向洞里走去。走了大约200米,他看到了那个闪光的东西,原来是个金箱。他试着抱了抱,箱子很沉。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他终于将箱子搬到了洞口。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金箱,发现里面盛满了书籍。书籍码放整齐,计有杂书40余卷,包括:《老子》2卷、《太素中脂经》6卷、《天柱经》9卷、《六龙步元文》7卷、《马皇受真术》4卷。经过进一步核对,让主要官员大吃一惊,原来这是汉武帝的随葬书籍。他们赶紧上报给当时的皇帝。但由于皇帝要顾及自己的面子,只对守陵的官员作了一些简单的处罚就草草了事,所以这件事情的真假就成为了悬案。这是关于茂陵的第一起悬案。
不久,又有一位地方官从一个农民的手中缴获几个玉碟,经过查验,发现是茂陵内的东西,地方官急忙禀报上去。谁曾想,检查组还没有到,这个藏有玉碟的农民就不明不白地死掉了,至于他是从哪儿得到的这个玉碟,也无人能知了!这是第二起悬案。最后一起悬案更加离奇。江苏某县县志记载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位商人出门采购货物,忽然遇到大雨,他急急忙忙跑到一个土地庙中避雨。没有想到雷电交加中土地庙上空出现一个似龙非龙的动物,当这个商人想要看个究竟的时候,这个动物突然吐出一颗宝珠来。商人捡起一看,上面刻着“御用”两个字,他哪敢留下,很快就交给官府并将此事原委说了出来。谁曾想到,怪事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不久这个商人不见了,又过了几个月,放在官府府库中的这颗宝珠也不见了,朝廷严厉追查也毫无消息。又过了3年,人们却发现商人口含宝珠死在离茂陵不远的一口井内,也不知道死了多久了。后来西汉皇室成员确认这颗宝珠是汉武帝的随葬品,并将它送回祭祀汉武帝的祠堂内。据说后来每天晚上都有打雷的声音隐隐从祠堂里面传出来,以至于守卫祠堂的士兵晚上都不敢靠近祠堂,再后来这颗宝珠就不知下落了。这个悬案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但就没有人能说出它的真相来,也许确有其事,也许是杜撰的,不过这却给茂陵笼罩了些许神秘的气氛。
这些悬案不能确切地说出茂陵是否被盗过,也就更加吸引后来者去探究茂陵珍藏宝藏的秘密。那么都有哪些人真正进入过茂陵呢?这些进入茂陵的人都从那里带走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打开历史文献,就不难找到这样的记载:西汉末年,琅野人樊崇率百余人入泰山,揭竿起义。公元22年,新朝皇帝王莽派大军10万人击樊崇军。樊崇军准备大战,起义军用赤『色』涂眉,作为起义军记号,史称“赤眉军”。结果大败王莽军。公元25年,赤眉军30营(一营为一万人)攻入长安。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入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掳掠,在将长安城抢劫一空后,赤眉军又来到咸阳塬上,发掘汉帝后坟墓,收取宝货。西京长安二百年的文物,几乎被破坏殆尽。而武帝的茂陵,当然也在劫难逃。
据史书记载,赤眉军掘开茂陵后,成千上万的士卒搬取陵中宝物。搬了几十天,但“陵中物仍不能减半”。茂陵附近的帝后陵,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令人发指的是,个别人竟然干起了『奸』尸的可耻勾当。据《后汉书·刘宣子传》记载:赤眉起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兵西征,“逢大雪,坑谷皆满,上多冻死,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公元26年,赤眉军再一次“光顾”了茂陵。当时,他们正被刘秀领导的起义军打败,走上了穷途末路,兵退咸阳。许多士兵都开了小差,军心更为不稳,樊崇为此一筹莫展。此时,起义军的军师,名叫徐宣,他给樊崇出主意说:“眼下我们东有刘秀攻打,西有隗(wěi)嚣追击,两面受敌,想退是不可能了。只有设法再次打进长安,方有一线生机。只是现在雪下得这么大,军心不稳。我看主要是士兵闲来生事。这一带陵墓不少,不如叫大家去掘坟盗宝,土兵们有了财物,士气自然高昂,攻进长安就有希望了。”樊崇一听,茅塞顿开,立即下令士兵再次去盗茂陵。
徐宣此次出主意去盗茂陵,除了想要提高士气外,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想得到茂陵中的道术秘册。原来徐宣能掐会算,曾当过县里的狱吏,在《易经》上造诣匪浅。他知道汉武帝生前信神敬仙,收集了不少方士的道术,所以猜想其墓中必有秘册。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徐宣的这个想法只是一种猜测:士兵们找遍了茂陵的所有角落,甚至捣毁了著名的茂陵陪葬墓——西汉大将军霍去病墓,然而道术秘册却不见一点蛛丝马迹。
两汉盗墓奇事多
中国的墓葬,发展到秦汉时期,已经有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制度。从秦始皇开始,最高统治者的坟墓有了特殊的规制,开创了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寝制度。为了显示与老百姓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帝王的墓筑得又高又大,就像座小山。《水经注》云:“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由于帝王身份是等级最高的特权人物,所以生前有能力凌驾于万民之上,死后也有财力将坟墓修筑得巨大无比,这样才可以显示出军权的至尊无上。『毛』泽东在诗词中所提及的“秦皇汉武”,不仅在活着时时当时的杰出帝王,就是在他们死后,其墓葬也无不显示出人世间的奢华。在他们的带动下,中国的厚葬之风走向了一个高『潮』。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盗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厚葬,厚葬必然引起盗墓。因此,这一时期也是盗墓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历史上,被盗掘的两汉墓多如牛『毛』,难以尽数。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将一些重要的或有意思的盗墓事件辑录如下:
《晋书·愍帝记》中记载:“(建兴三年)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采帛不可胜记。时以朝廷草创,服章多阙,敕收其余,以实内府”。
据《史记》载,薄太后死于汉景帝二年,即公元前155年,而其墓于470年后被盗,即公元315年。另据《古书图成·堪舆卷》可知,盗墓贼为三秦人尹值、解武等。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晋愍帝建朝时,竟连穿衣都成问题,所以不得不收拾盗墓贼留下的“烂摊子”,用来充实内府所需。
在徐州龟山汉墓前,立有一块石碑,碑上用不规则的小篆写着:
第百上石,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椁,不布凡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母今玉器。后世幸视此书,(目)此也心者,悲之。
这座墓乃西汉时的楚襄王刘注与其妻的“同茔异『穴』”墓。碑文主要是告诫后世,他虽为一代楚王,但墓中既无华贵的服饰,又无陪葬的宝物,当你看到碑文时,你心中一定会感到悲伤。
尽管如此,后来的发掘证明,其墓仍被盗掘两次。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在历经两次盗掘之后,墓中依然出土了玉器、陶器、车马器、陶俑、五铢钱、麟趾金、龟纽银印、铜矛、朱雀肖形印等大批文物。而那碑文,让人想起了一句古语:此地无银三百两。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使用数量众多的塞石封堵墓道,塞石重者可达7。8吨,但仍未能阻止盗墓贼的进入。经现代考古发掘可知,盗墓的贼娃子或将塞石击断,或将其拖出,最后成功地进入了墓室,将随葬品洗劫一空。考古人员清理时,发现后甬道一块塞石已被盗墓者拖运到前室,塞石的前端有盗墓者为便于拖拽而凿出的牛鼻扣。据推测,盗墓贼借助凿出的牛鼻扣,拴上绳索,用一头或数头牛向外拉动,一一将石板拖出室外,然后轻而易举地进入墓室,打开棺椁,盗取宝物。在塞石的缝隙中,清理人员发现了玉衣片,这证明墓主曾穿戴金缕或丝缕玉衣,盗墓贼连同玉衣和陪葬器物一并劫走了。
五花八门的离奇的事,史书记载却屡见不鲜。传说,盗墓贼打开刘表的坟墓以后,香气扑鼻,打开棺椁,更是香溢心田,令人心旷神怡,以至陵墓附近几里地都能闻到香气。那么,刘表之墓何以如此飘香数里呢?
刘表(公元142~公元208年),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姿貌温伟,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刘表死后八十余年,也就是晋太康年间,他的墓遭到了盗贼光顾。当盗墓贼打开棺椁的时候,不仅感到香气扑鼻,而且还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刘表和他的妻子栩栩如生,皮肤和活人差不多,据说面带微笑,好像对盗墓贼说:你们现在才来啊!我们夫妻俩等你们久矣!对于此事,南北朝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沔水注》曾有记载:“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太康中为人所发,见表夫妻,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经日不歇。今坟冢及祠堂犹高显整顿。”
那么,为什么坟墓里会有香气呢?原来,其子刘琮“持四方珍香数十石着棺中,苏合消疫之香毕备”。北宋李昉主编的《太平御览》也说:“刘表冢在高平郡,表子琮梼四方珍香数十石着棺中,苏合消救之香莫不毕备。永嘉中,郡人衡熙发其墓,表貌如生,香闻数十里。”
大概这大量的珍香有去异味的作用,使细菌虫霉没了生存环境,再加上香『药』料也有保养皮肤的作用,所以起到了防腐作用,以至盗墓贼以为是见到了活人。此外,由于香料充满了棺椁墓室,以至十里之外都能闻到香味,久久不散,也许刘表希望自己死后不但能流芳青史,而且还能留香人间吧!
虽然说史料记载的各种近似传奇的古代未腐尸体,由于早已淹没于历史的滚滚烟尘之中而无法详考,但现代考古发掘中确也有类似的实例发现。
第28章 盗墓风潮第二波: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盗墓高潮(1)()
民间盗墓已成风
司马迁在《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中有两处说到“掘冢”,司马迁在论述中这样写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