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孤唐明月-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达之前心知快到军营了,所以他一直在有意识的围着军营远远地绕圈。
就为了消耗他们马力,前方忽然出现一堵人墙,刀盾兵早早地就已经严阵已待。
步兵已至,骑兵还会远吗?
当唐军远远地看到他时,人墙涌动,分出一条道来。
刘达心中松了一口气,有准备就好。
他深深地看了眼飘扬在人墙后方的唐旗一眼,远远地冲着战友们扬了扬手,调转马头,抽刀唐刀,向着追赶而来的吐谷浑骑兵冲去。
队长,我来了。
第107章 一个不留()
刘达右手高扬而起的唐刀无力坠落,斜插入草地。
箭羽透体穿出,带出大篷血雾,刘达死死地盯着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耍了的吐谷浑骑兵们,笑了。
在他们的身后,打着各色旗帜的各部落人马悄然出现,堵住了他们的退路,两侧铁甲轻马的唐骑快速压上冲锋,不断撕裂着吐谷浑骑兵们的阵容。
唐骑的武器主要有弓箭,一般人带箭壶一个,可以装30支箭矢。还有随身携带马弩,能射200步。
长柄格斗武器是漆枪,握柄很长,这是南北朝以来就流行的长柄格斗兵器。
短柄格斗武器主要用短柄长刀,士兵每人一把。除了汉代以来就流行的环首刀外,还有一种柄部有护格、柄首没有圆环的新型长刀,此外骑兵还使用一部分啄、锤、斧、鞭等砸击类兵器。
在唐代,一般骑兵也使用形体较小的圆形盾牌进行防御,虽然具装甲骑逐渐丧失光彩,但马槊的光彩未失,仍旧是骑兵的主要长柄格斗兵器,因为造价昂贵能用得起的,一般身家都有些资产。
就像李世民麾下的主要将领,多善使马槊,如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尤其是尉迟敬德还善能避槊,以及空手夺槊。
正因为马槊是军中主要长柄格斗兵器,效能较一般兵器为高,故唐代法律禁止私人拥有。
自隋末起,重装骑兵就逐渐从唐骑中消失。与之相对应,马铠不再是唐骑兵的重要装备了。
究其原因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厚重的铁甲和骑手对它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即使勉强承受,其机动性也要大受影响。
而在大唐这样幅员辽阔的地方,对军队的机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
军队的威力是由打击力、防护性和机动性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若不能达成一定的平衡,总体威力就要大受制约。
在隋末,隋朝重装骑兵面对农民起义军轻装长矛手和轻骑兵,并没有体现出与其昂贵成本相称的战斗力。
蒙古马不能承受沉重的马铠,重装骑兵在机动性方面的表现也就非常糟糕。
而农民军的轻装部队则利用机动性优势,在辽阔的战场上战胜了笨重的隋军。
继前朝而起的唐,在血淋淋的经验和教训面前,也就无法产生对重装骑兵的崇拜之情,轻装骑兵成了必然的选择。
虽然大唐还保留有部分重装骑兵,但是现在主力逐渐由轻骑取代。
澄澈的天空中,明晃晃的阳光显得分外夺目。
吐谷浑骑兵只觉得唐骑胸前和背后的圆护太过刺眼,被打磨得极为光滑,颇似镜子。
在太阳的照射,唐骑身上发出耀眼的“明光”,与之对敌时难受感到分外难受。
李承乾骑马落在步兵阵容后方,端举着望远镜眺望着远处的战马。在他身边黑压压的一片,是一支重装骑兵,他们的主要目地不是支援而是保护他。
李承乾郁闷地撇嘴,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段志玄,此等利器还是要给最适合的人用。
段志玄接过望远镜,冲着李承乾点头致谢,随后似模似样地抬起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战况。
在手下的几支斥候长时间外出侦查未归后,李大亮就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在他问清那几支斥候负责的方向后,在地图上一圈划,计算了下时间。
推衍出吐谷浑人正调兵准备入唐,再度劫掠的计划。
一番准备后,他就率领着一万唐骑前去埋伏,同日下契芯,党项等外族军队纷纷请战。
李承乾要来的明光铠刚刚穿在身上,马还没上,就被闻讯赶来的段志玄拉住,不让他上战场。
段志玄的亲兵们虎视眈眈地盯着他,大有李承乾一旦想上战场就用身体挡住去路的趋势。
李承乾倒也果断,放弃了这个心思,郁闷地跟在段志玄身边,看着他发号施令。
段志玄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轻叹一声道:“太子,如此利器,可惜不能大规模使用。”
李承乾也是无奈:“这望远镜,工艺太过复杂,以现在的技术,一年也才能制出三四支合格的。
单是能烧出好的镜片这一点就卡死了大部分工匠,而且这些终究是那些言官所谓的“奇淫技巧”,我也不好光明正大的弄。”
我也很无奈啊,别人家的穿越者烧个玻璃,水泥,刷刷的一大片。
到我这里,只知道能烧出玻璃水泥之类的大概原料,让手下不断研发寻找配方,光是如此就花费了两三年。
中间还在不断改进,提高技术,降低成本,而且将这些东西主动献给李世民,也不该由他出面。
必竟身为太子,沾上了这些东西,落人口实实。虽然于国有利,但还不得被魏征和那帮谏官给骂死。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人成虎的道理李承乾还是知道的。
若是言官长期以往地不断诋毁,既便李世民信任他,日积月累下感观总是会逐渐变差。
前朝杨勇不就是这样被杨广干掉上位的吗?
而且若是轻易交出,一点利益也得不到,李承乾心中也不乐意。
况且李承乾瞥了身边段志玄一样,现在朝堂上,文武官之争,在李世民有意地放手下,逐渐露出苗头,而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与这两方阵营保持一个明智的距离,无疑是最佳选择。
想到一年前兵部尚书侯君集一直在有意无意的讨好,接触,李承乾就颇感无语。
小动作太明显,恐怕李世民是心知肚明,就等着敲打他……
…………
眼见吐谷浑骑兵已露颓势,契芯,党项等外族军队终于出手,必竟这是唐朝的军队,太过替它拼命,也捞不着太多好处,自家的人马精贵着呢,意思一下就行。
李大亮挥手震开马槊上的污血,远远地瞥见这帮外族人马支援过来,不屑地冷哼一声。
眼前这支数千人马的吐谷浑骑兵,战斗力之高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估摸着是吐谷浑的精锐了。
他们凶残的反击,对唐骑造成了大量伤亡,即便是他也觉得心痛。
此刻这支残余不多的吐谷浑骑兵已然选择放弃正在鏖战的人马,想要突围。
李大亮放下马槊,抽出腰刀,策马追击,同时大吼道:“继续追!一个不留!”
第108章 丧家之犬()
李承乾转身看向段志玄,目光犹带着询问。
段志玄微微颔首缓缓下乏道:“追击下去,他们的主力肯定离我们不远。”
李承乾开口提议道:“段将军,我记得离这不远处有个颇似山谷的地方,不如在那里设伏,让李将军将吐谷浑主力引来将他们一网打尽。”
“善!”
…………
前方的战事已经临近尾声,慕容尊王在几十名亲卫拼死保护下侥幸活了下来。
当唐骑将他们紧紧围住时,他连忙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叫道:“我是吐谷浑的太子,慕容尊王。我们投降!”
唐骑们互相看了眼,有些迟疑,将慕容尊王和七八名半残的吐谷浑骑兵绑起,押往后方。
随后一人离开,转身加快马速向着段志玄奔来。
…………
正在寻视着手下们打扫战场的李大亮心情有些糟糕,战报传来。
此役唐军战死的连算上半残的已经直接丧失战力的人,将近一千人。
一比三,战损之高出乎了他的之前预料。
一万打三千,伤亡一千多人,让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却未曾想过,整个吐谷浑最精锐的骑兵尽数折损在了他的手中,而且他要求的是全歼敌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难得了。
他抬头看了眼旁边出工不出力的外族人马,杂七杂八,闹哄哄的,看着就觉得生厌。
他骂骂咧咧地走开,忽然手下急匆匆地奔来,附耳传来了消息。
让他面上一喜,心情稍微好受了些,毕竟吐谷浑的太子,这可是条大鱼啊!
…………
李承乾紧跟着段志玄,向着看押慕容尊王的地方走去。
眼前被捆绑着颓然坐在地上,满脸尘土的莫约有三十大几的青年鲜卑男子,在他身边与他一并捆着的是八名浑身上下布满了大大小小伤痕的侍卫。
当他们听到脚步声临近后,抬头看来,神情逐渐放松下来。
唐人的首领既然肯来,那就说明他们肯讲道理,对于他一个战败被俘的一国太子肯定会多加礼遇,起码性命能保住了。
段志玄后退一步,将他身后的李承乾让出,两国间这种政治上的问题,还是要交给政治身份更高的人来处理。
李承乾走上前去,稍稍打量了下慕容尊王,漫不经心地用拿出手帕擦干净了指甲。
吹净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随口用鲜卑语问道:“你就是慕容尊王?”
慕容尊王一愣,他没想到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年青的汉人竟然会说鲜卑语。
早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鲜卑语被入主中原的鲜卑族,作为本民族语言广泛地使用。
而作为当时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鲜卑语一度在中原以北成为仅次于汉语的声望语言。
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和冯太后下令进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用汉语代替鲜卑语,更改鲜卑语姓名为汉字姓名。
同时禁止入住中原的鲜卑人使用鲜卑语,无疑使得鲜卑语的生存空间大幅度地缩小。
六镇之乱后,汉化比较浅的六镇部将再度推广鲜卑语的使用,中原北部再度掀起了鲜卑化热潮。
直至隋朝末期,曾经的鲜卑人逐渐被汉人同化,还能够会说鲜卑语的鲜卑人已然不多,更何况是汉人了。
除非是负责出使外交的鸿胪寺官员,没多少人愿意去学这种过气的语言。
而他们这一支鲜卑部落因为祖辈们的迁移,而让鲜卑语流传了下来。
即便如此,在吐谷浑国内,因为他的兄长慕容顺,近来大力提倡汉化,国内也逐渐分为两个派系。
一个是由天柱王为首的保守派主战派,另一个就是以慕容顺为首的亲汉派主和派。
想到这里,慕容尊王从先前的惊讶中回过神来。
他现在回想起来,面前的这个汉人青年刚刚说的话,发音严谨地说不太标准,但是能沟通就行,自己也不必挖空心思去脑海中搜罗他所会的汉语了。
而且面前这个青年看起来身份还不低……
“是的,不知你是哪位?”
李承乾得到慕容尊王的回复后,他微微点头,转身就冲着段志玄说道:“没多大用,杀了吧。”
???
慕容尊王虽然不大听得懂汉语,但是“杀”字,在他与大唐多次的战争后,他还是能听懂这个意思的。
这!
你怎么不按套路来!
顿时慕容尊王声泪俱下,扑到在地连声哀求……
“不!
你不能这样!
我是吐谷浑的太子!
你们汉人不是不杀俘虏的吗?”
很难想象一个雄壮魁梧的汉子,竟然能哭得鼻涕眼泪齐流,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李承乾回头看了一眼慕容尊王,感到很是不可思议……
慕容尊王好歹是一国太子,怎会如此……
就连围在周围的唐军看向慕容尊王的目光中都带着不屑和蔑视之色,枉为一国太子,一点尊严也不要了……
“咳——,太子殿下。
当真要杀他?”
段志玄很震惊,毕竟对方也是一国太子,就这么杀了……
“杀。
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正好用他的人头来激怒慕容伏允,不然多养一个废人,我们的将士们去吃什么?”
“慕容伏允那么多儿子,不差那一两个当太子。
而且不是还有慕容顺吗?
杀一个不听话的,换上一个懂事乖巧的,不正好吗?
杀了他,还能振奋士气,不用分出人来看押他们,随时担心他们逃跑。”
顿了顿李承乾用一种难以言语的语气补充说道:“隋唐的太子,不值钱……”
段志玄自动忽略李承乾最后一句话,细细想着李承乾的话,这么一讲好像还很有道理?
虽然段志玄身为本次出征的总帅完全可以否决掉李承乾的提议。
不过既然李世民本次的战略目标是完全覆灭吐谷浑,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那么,死个把个太子也就无所谓了,说不定到最后连慕容伏允也会被直接弄死……
“推下去,斩!”
在慕容尊王难以置信的目光中,刀斧手,手起刀落,他到现在还不知道,那个男人……是谁……
…………
李大亮骑着马匆匆赶来,他看着段志玄一脸兴奋地问道:“那个吐谷浑太子呢?让俺瞅瞅。我还没见过异国的太子长啥样子呢!”
“这份功劳,啧啧,意外之喜啊!”
李大亮说着说着兴奋之情逐渐减弱,在场人的表情有些微妙……
“喏,就在那边地上躺着呢。”
第109章 丧子()
李大亮骑在战马上,他看着远处悬挂在唐旗下方的人头啧啧称奇。
“太子殿下,你是什么时候会的鲜卑语?
俺记得即便是陛下他也只是能大致听得懂,至于说倒是没怎么听他说过。”
李承乾捋顺了胯下与李大亮并行战马的毛,随口解释道:“皇爷爷教我的,平日里也没怎么说。
其实他原本会的也不多,他会的有好多都是太后教给他的。”
李大亮轻叹一声,聊到李渊后,他整个人的语气都有些无奈:“太上皇他老人家,身体近来如何?”
“俺平日里都在辖地,负责运粮和抚慰边地突厥各部落,事务比较多。
除了定期回长安述职,就基本上脱不开身了。
而且到了长安,他老人家也不怎么愿意见我们这些人。”
“除了前几年在太上皇举办的宴会上见过后,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李承乾捋着战马鬃毛的手微顿,心中难以抑制地生出担忧的情绪。
当日选择离开长安还是还鲁莽了,明明爷爷李渊都已经豁出老脸去找李世民求情了。
自己完全可以忍到李世民退位,继承大统后光明正大地恢复绿珠应有的地位,可是他就偏偏选择了那条最吃力不讨好的方式去反抗。
父子俩的关系因此僵持了一年,直到李承乾主动服软……
后悔吗?
李承乾再次在心中问了遍自己。
也许现在想来应该是后悔的,可是在那天,李承乾做出决定后,他并不后悔……
李承乾紧紧地抿着唇,神情略带忧伤,过了会他才低声说道:“皇爷爷他的身体一年就不太好了。
风疾更严重了,既便有孙思邈经常去调理也不见好转……”
李大亮再次叹了口气,他平生以忠君爱国为理念,坚持君在臣在,君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