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文豪-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59章 商业税()
回到家中,李耀桀的忧心并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忧愁。他不是学经济,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老百姓的收入上涨,说白了就促进经济发展。
但古代是重农抑商的社会,百姓的收入基本来源于农作,光靠农作很难提升的。
偏偏商人的地位又是最低的,等级分类上,商人属于“贱民”,可见他们有多凄惨,拥有着巨额财富,衣食无忧,偏偏地位低下。所以就算有什么好的商业模式,也发展不起来。
商品经济发展,朝廷扶持商业是中唐之后的事了。
李耀桀一直小心翼翼的,他做的事一直都秉承一点:不能过分地影响历史进程。
因此,他知道一些东西,但没法用,工厂之类的东西他不敢提出,或许提出了也搞不了,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劝李渊扶持商品经济,然后想出一个有利于全民的商品计划。
找来第五明,“现在西域的丝绸之路情况如何?”
“⊙o⊙啥?”第五明不解。
“就是西域,连通西方各个国家的道路。”
“因为战乱,所以最近这些年来往的人很少,虽然西方突厥和我们国家是联盟,但突厥人野蛮,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有异心。”
“你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赚钱,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参与?”
“其实,只要风调雨顺,无灾无害,百姓收入自然会高。”
这样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李渊摆明了要他想办法弄一笔钱,然后可以慰饷士兵家属。
这笔钱大唐的国库肯定是够的,只是李渊想保证国库有存银罢了。
“我想到一个办法,不过可能你会不高兴。”李耀桀看着第五明,略微迟疑。
“什么办法?”第五明倒没觉得有什么,只要能帮李耀桀度过难关。
“提高商人的地位,然后提高商人的赋税。”
李耀桀想到的是从富人手中捞钱,由于古代对于商人的税收很小,所以商人基本上赚多少得多少。
如果按照现代,平均20%的税率,那朝廷收钱就爽了。
“这个没问题,自古以来,商贾地位低下,更是被禁止商人子弟当官,科举考试也不可以参加。如果真的能提高商人的地位,我相信,大多数商人都愿意。”
第五明说,他父亲和爷爷,几十年来,都想通过各种办法接触上流社会,提高地位,可惜都无功而返,他腰缠万贯,却被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瞧不起,可想而知商人对于地位有多渴望。
李耀桀也明白,古代人认为商人满身铜臭味,重利轻义,为了利益可以抛弃良心,因此把商人列入“贱民”之类,也阻止商人从政,就是怕商人为了利益不顾国家百姓。
想当初,李耀桀刚和第五瑶结婚的时候,长安城里多数人对他也是白眼和嘲讽,哪怕他是名声在外的才子。
李渊当时册封他为官之后,朝中大臣们都是极力反对,认为他是伤害了百姓和读书人的心,甚至劝李渊收回成命,哪怕这样会让李渊落个言而无信的坏名,也不愿起个坏头。
最能让后世人体会到这种地位差别的就是白居易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那句“老大嫁作商人妇”,一个卖艺的歌女,年老色衰了,嫁给了商人,还觉得自己是迫不得已的“下嫁”,很委屈。
不过李耀桀倒也觉得,让商人从政不是好事,但提高一下他们的地位也未尝不可。
“一般的商铺,作坊都会有账本的吧?”
“对……姐夫,这么多天了,你有去看过商号吗?”
“……没有。”第五文博送给他两间大商铺,但他没有参与过,都是让第五明帮忙管理。
李耀桀再度进宫,面见李渊,把他的想法告诉李渊。
“这样会涉及到千百年来的国之根基。”李渊摇着头说,“这样一来,老百姓都去经商了,谁来种地?”
“提高商人的赋税,同时降低农民的赋税。赋税少了,百姓担子轻松了,他们的收入也就高了。”
“那你说,商人的赋税应该如何收?”
“根据商家的纯利润,收取两……十二的所得税。”李耀桀内心妈卖批,这“成”字不能说真的烦,只好改口十分之二。
“两成?”李渊惊愕,这样也太狠了吧?
“如果是小商铺,可以少收一半。”
“你确定他们愿意交吗?”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地位,想必是愿意的。”
“什么地位?”
“允许他们的子弟当官,当然不能太高,也不能进入重要官署,具体陛下定夺。”
李渊摇了摇头,“这样一来,天下读书人都会心寒。”
“不会,读书人肯定不愿意做小官,另外,陛下可以规定,商人子弟当官,不发俸禄,不许上朝等等,这样一来,虽然是官,却处处受制,所以普通百姓和读书人肯定不会追求这个。”
李渊沉思,“这样一来,商人并没有太大收益,他们愿意为此交税?”
“他们需要地位,第二,陛下如果能制定政策,扶持商业经济,让商人的营业更便利,相信他们更加感激陛下,如此一来,商人更容易赚钱,赋税也会更多。”
李耀桀的核心观点就是,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对商人的赋税。
当然,李耀桀还有其他计划,那就是赚外国人的钱,等李世民登基几年后,战事平定,那时候唐朝繁荣强大,丝绸之路也会是提升国力的桥梁。
但现在,首先要让商业经济开始形成。
李渊内心开始动摇了,商人的财富确实多,如果能搜刮一些过来,对于国家财政是件大好事。
李耀桀趁热打铁,“而且,陛下需要钱粮,是要补充国库,慰济军民,陛下可以故意散布消息,让百姓知道,是这些富人竭诚为国,那样百姓对他们的态度也会好转,他们的地位自然也是提高。满足了商人们的虚荣心,他们会更卖力地缴纳税金。”
……
李耀桀回到了家,该说的话他都说了,至于怎么决定,怎么做,那是李渊和朝廷大臣的事了。
一个下午,在长安城跑来跑去,还来回跑了两趟皇宫,李耀桀累得脚酸,这对于一个新时代的死宅而言是要命的。不过好事就是,早上派出去的仆人回来了,还带回来了沈二生。
……
第60章 风雨前夕()
李耀桀派人去买瓜果的时候,就交代下人,问问沈二生愿不愿意来长安城,在他的店铺干活。
老妇人已经老迈,没办法干活了,只依靠沈二生干一些杂活和打渔维持生计,虽然丈夫和大儿子的军饷会寄回来一些,但还是不够因此两人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苦的。
但李耀桀为之感动的是,他们对于家主和长子在外打仗没有任何不满,还拿着丈夫前一天寄回来的信,笑得十分开心,满心骄傲。
信中写着思念,写着战事,写着艰苦又热血的生活,大儿子前段时间打仗立下军功的过程还历历在目,在信中写得绘声绘色,透过信纸,隔着天涯海角,都能感受到他们在写这封信的时候的激情和开怀。
每个为国奉献的人,都应该得到敬重,每一个把男儿郎送到战场上的家庭都应该得到保障,因此李耀桀才会想到帮他们,帮这些有家人在边塞打仗的平凡又伟大的家庭。
沈二生同意了,毕竟长安距离百里县不远,一天可以来回几趟,李耀桀安排他跟着第五明干活,工作两天,让他回去休息一天,这样老妇人在家也不至于孤独,甚至是无人照顾。本来李耀桀还想着接老妇人来长安生活的,只是老妇人不愿意,在百里县生活了几十年,对那里的田、山水、草木、禽兽都充满感情,舍不得离开。
当然,这个决定也有第五瑶的这个想法,沈二生的身手不错,有他在,对李耀桀的保护也是一个帮助,只是李耀桀不想害了他,并没留他在身边。
……
两天之后,整个长安城,贴满皇榜,朝廷下诏,颁发了赋税调法,大致上和李耀桀提出的一样。
商铺、酒楼等商业场所,征收纯利润的十分之二;允许富人子弟当职事官,最高可以升到正八品下,但不发俸禄,并且只能由吏部任免。
土地赋税,租粟不变,庸不变,调在原基础上,降低三分之一。
鼓励商人与国外人民经济贸易,推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提高官府收购农民余粮的价格。
为免去将士们的后顾之忧,嘉奖将士们保家卫国,免去其家人的赋税,商人除外,并以每个将士军饷的等量粮食、铜钱等物品发放给家属。
……
这封诏书内容如同春风,一下吹遍整个长安城,驿站官吏,快马加鞭,将诏书送往全国……
在府中喝酒看书的李耀桀听到这些消息之后,不得不感叹,唐朝昌盛不是没道理的,这朝廷的办事效率就是高,才两天,就整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并实施了。让他十分开心的是,李渊撤掉了对他责罚,并且在朝廷中传出来的信息中,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给士兵家属发放钱粮的决定,就是李耀桀提议的,之前“骂”皇帝之事,就是李耀桀觉得朝廷不为士兵家庭提供保障。
这一下子,李耀桀成了长安城里的大好人,尤其是那些士兵的家属。因为这些命令,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战争年代,服役当兵的人很多,对于他们的家庭,有补助是非常好的。
当然,李渊还是对他比较好的,关于征收商业税这点,李渊没告诉其他人,这是李耀桀提出的。不然李耀桀会被很多富人盯上的,毕竟商人重利,万一他们只在乎钱,不在乎地位呢?
随着这件事,传出来的,是李耀桀写的那首词,自上次他在齐王李元吉府中写的诗之后,人们又再次看到他的作品。
“昨日锦书功历历,写得真是好!”
“边塞将士辛苦了!”
“可惜啊,他的报社被烧掉了,没办法看到李公子、杜姑娘、墨公子等人的佳作了。”
“哪个李公子?”
“李夕啊。”
外人都还没能知道,李夕和李耀桀是同一个人。
“你不说我都快忘了他了。”
“本以为,他们两人会日月争辉呢,结果李耀桀平步青云,李夕反而销声匿迹了。”
“或许,他只是隐居了呢?有没有写诗我们也不知道啊。”
……
城里人议论纷纷之际,李耀桀今日破天荒地要去商铺巡视,第五文博送他的两间商铺一间是卖家具的,一间是卖文具的,都是收入比较高的,目前都是第五家在管理,实际上,第五文博为了不影响李耀桀的名声,商铺还是在第五家名下,李耀桀只是坐着领钱。
“李大郞!”沈二生正跟着第五明,恰好遇见李耀桀带着第五瑶,开心地喊了一声。
“去你大爷的李大郎,叫少爷!”李耀桀黑线,听到李大郎,他就想到了武大郎,顿时很不爽。
沈二生不知道李耀桀为何生气,表情有些委屈。
李耀桀没理会他的委屈,而是问:“在这里生活的感觉如何?”
沈二生年纪不过十五,还天真烂漫,马上多云转晴,嘻嘻笑着说:“长安城真的太好玩了,第五少爷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第五明呵呵一笑,“他人很聪明,学起来很快。”
“那就好,勤快点。”李耀桀告诫沈二生。
“嗯,我听说皇帝下旨要给我们家发钱粮,是少爷你跟皇帝提的。”
李耀桀点点头。
“谢谢你少爷。”
“你回去之后,如果你娘没去衙门报备,你要记得跟她说,不然没东西领的。”
……
弘义宫。
“这李耀桀真的是个人才啊。”李世民感叹,“谁还说他只会舞文弄墨的?”
房玄龄:“克明。”
“……”杜如晦无语,心想:再厉害也改变不了损害我女儿名声,差点害死我女儿的事实!
杜如晦还是不肯释怀,就连李耀桀把杜蔓婉救出火海的事实他也选择性忘记。
“这个人还真是一个治国天才,不应该让他游离在外。”
李世民拍掌,决定道:“我待会儿写一封信,克明,今晚你带着我的信去见他,把他招揽进文学馆。”
……
同样的对话和决定也发生在东宫之中,同一天,两封招揽信从皇宫发出,送往李耀桀的文耀府。
即将要改变他的命运的两封信,让李耀桀宛若走到了十字路口,他的选择,决定了今后他的人生。
……
……
【我建了一个只有我自己的Q群:665114328……】
第61章 大难临头(一)()
“王炸!”
“相公你今日的运气未免也太好了吧?”
李耀桀一脸嘚瑟:“哈哈,人逢喜事精神爽。人一旦走运,做什么都顺利。”
第五瑶丢下手牌,撅着嘴说:“不玩了。”
玩了半天,一直输,谁还愿意玩?
李耀桀苦口婆心地劝:“别啊,玩得好好的,做什么都不要半途而废。再说了人不可能一直好运也不可能一直倒霉,说不定下一把我就倒霉了呢……”
“停!”第五瑶扶额,“别说了,我玩,我玩还不行吗?”
她有预感,李耀桀可以说一天的大道理……
“哈哈,来!”李耀桀眉开眼笑地给她们发牌。
“少爷,有两封信。”
李耀桀接过,打开第一封,李世民寄来的。
洋洋洒洒地写了几页纸,大意就是仰慕他的才华,和治国的智慧,想邀请他加入文学馆。
看完之后,李耀桀忍不住大笑,李世民招揽他进文学馆!这可是大好事!李世民的文学馆十八学士,是当时最著名的智囊团,他成功夺位登基,这十八学士功不可没,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相公这是登瀛洲了吗?”
李耀桀愣,“何为登瀛洲?”
“相公不知道吗?凡是能进秦王文学馆的,都被称为登瀛洲,乃是天下读书人的莫高荣耀。”
哇哦!李耀桀嘴巴惊成一个圆头,他没想到,进入文学馆这么厉害!
“这么夸张?”
“嗯。”第五瑶看着他,眼神里满是自豪。
“第二封信是啥?”李耀桀自语,拆开一看,方才的笑容瞬间凝固,随后化作满脸愁容。
“怎么了?”第五瑶不解。
“齐王邀请我进入太子府。”李耀桀内心mmp了,这特么算什么事哦?
“相公很为难吗?”
李耀桀点头,“我不想和太子有关联,但太子齐王又帮过我。”
李元吉的信中写到,李建成知道他的遭遇之后,多次向李渊请求帮他,李渊要罚他的时候,也是李建成为他求情。
这就难办了,李耀桀自然想加入文学馆,一来是对于李世民的崇拜,二来李世民是日后的皇帝。但加入秦王府,就得罪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加入太子府,就得罪李世民。
干脆都拒绝?李世民应该不会迁怒于他,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难说了,李元吉主动示好,他们两人帮他,无非就是为了拉拢他,增加对付李世民的力量,今日李耀桀拒绝了,那就是让他们的努力打水漂了。按照历史上记载的李元吉,可是一个凶恶残忍的人,说不定真的会要弄死他。
得罪李建成,接下来一年都不好过,得罪李世民,可能一辈子都不好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