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远东帝国-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宇其实也在考虑要不要把zhèngfu搬迁到běi精,其实他的心里更倾向于搬,因为以后和俄日两国必然有一站,在běi精可以很好地起到震慑和管理的作用,还能更好的处理北方的事情,南方现在基本没什么大事情。但是他又有点舍不得南京,他的大本营在华东,而且南京已经在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只要等几年南京就会成为华夏第一大都市,在南京还能够让国人重视海军的发展,在这个时代没有海军就是没有话事权,秦宇对于海军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或许是后世影响的吧。秦宇也有点摇摆不定,他知道去běi精的话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后世的沙尘暴和雾霾天气可是非常的严重,要搬迁běi精就要去预防这些环境问题,这是一个头痛的事情。
对于定都的事情在华夏zhèngfu内部也存在两种声音,核心人物基本不发表意见,只有那些普通的高层和底下的人员在讨论,就连军队也参与其中,结果竟然是搬到běi精的压过了留在南京的,这非常的不科学,毕竟军队掌权的也基本是华东的人,但是为什么会一致要求搬到běi精呢连蒋方震等人也不明白。经过调查后才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士兵要求秦宇搬到běi精入住紫禁城,他们狂热地想让秦宇做皇帝,对于这个蒋方震和蔡锷等人不敢随便发言,也不敢去责骂他们,因为现在的国防军对秦宇的个人崇拜非常严重。
面对军队的这种情况就连zhèngfu也要退避三分,zhèngfu中也有对秦宇崇拜的,但是他们基本都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没有军队那么严重,军队的情况有向zhèngfu人员扩散的倾向,一部分的人员已经开始盲目的要求搬迁到běi精。军队的高层频频地在报纸上发表要求北迁的看法,这让民众很是惊讶,一些学者则认为是军队好战,北迁是为了要和东北开战,这是穷兵黩武,所以纷纷对军队喷口水,要求和平统一东北。
东北的民众看到国防军要求北迁之后都是一阵惊慌,仿佛战争就要来临了一样,大量的民众再次走上街头要求东北zhèngfu和华夏zhèngfu和谈,拒绝战争,但是这次张作霖没有放任不管,他让大量的精卫和士兵去镇压游行,游行的民众被强行驱散,有的甚至发生了留血事件,大量的民众被抓捕,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愤青被抓的最多。
关内的民众对于东北镇压游行的民众虽然很愤怒,但是没有能给定都事情降火,这件事反而让更多的人支持搬去běi精,希望能够早点统一东北。
在秦宇不断的纠结的时候,蔡锷和蒋方震等人却找到了他,军方的态度现在非常的坚决,他们觉得入主běi精才算得上是zhongyāng,从元朝开始明清两朝běi精都是全国的权力中心,这个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国民的心里,而当兵的除了军官外基本都是大字不是一个的贫民,所以他们只认同běi精这个国都。
“主席北迁吧,士兵们现在只认同běi精,我看běi精就非常的不错,搬到那里也能够震慑前清的死忠份子和稳定大部分的民众,而且到了那里还可以方便我们收回外蒙。我们的海军还不是很强大,一旦我们和日本开战的话南京可能会被日本海军偷袭,所以我建议北迁。”蔡锷看到秦宇之后直接就说道。
蒋方震摇了摇头说道:“不管běi精还是南京都能做国都,但是现在这个真的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搬迁什么的又要浪费多少时间,而且东北还没解决呢就这么快搬去běi精恐怕会引起张作霖的紧张,一旦他投靠日本的话我们要等几年才能够收回那里。主席你怎么看,搬还是不搬?”
“那就搬去běi精吧,不过要等解决东北之后再搬,现在要做的就是普及军队士兵识字,组织士兵去学习,强制性学习知识,让免他们闲得无聊去捣乱。去准备好,来年就要进行大阅军,这次的阅军太重要了要细心地准备好,不要出丑了。”秦宇闭着眼睛想了很久才慢慢地说道,“对了,明天我会让人公布běi精作为国都的决定,还有设立南恒军区,下辖南海省和北恒省的军队,你们回去吧。”
蔡锷和蒋方震看事情解决了就赶回军队了,留下秦宇一人在深思,他觉得搬到běi精也好,这有利于他后面的一系列计划。
第二天华夏zhèngfu正式公布běi精成为国都,等统一东北之后就搬往běi精,还有一个是在南海省和北恒省建立南恒军区,任命李秉英中将为总司令、王强为副司令、陈炯明为参谋长,南恒军区常驻兵力为二十万正规军。
第八十五章 东北的情况()
张作霖现在感到非常的累,东北内部亲日的势力有越滚越大的倾向,他在东北并没有能够全掌三省大权,袁世凯成立北洋zhèngfu后就任命他为吉林都督,虽然他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利用日本人把孟恩远给绊倒,然后吞并北洋二十三师一举成为东三省最强的势力,但是奉天都督赵尔巽和黑龙江都督许兰洲和张作霖不和。
奉天都督赵尔巽是满清遗臣,效忠于清王朝,对清王朝心怀眷恋,曾对奉天乃至东三省全境的革命党人和无辜平民进行大规模屠杀。清帝溥仪退位后,赵尔巽的心腹谋士、保安会参议总长袁金铠代赵尔巽草拟的“东三省反对共和十二条”。在外交上也是只承认大清帝国与各国所订之条约,其他“概不与闻”。
赵尔巽对张作霖很不是待见,张原本是他的手下,他和张当初合作挤走蓝天蔚,想不到张竟然贿赂徐世昌被徐向袁世凯举荐为吉林都督,还顺利的吞并了二十三师,手握两个师,
而他的手下冯德麟竟然还和张作霖眉来眼去的,这让他很是嫉恨。
如果没有秦宇的出现扰乱了华夏的话冯德麟将会和张作霖成为对手,但是张作霖做了吉林都督后两人并没有成为敌人,相反还因为两人同时绿林出身而成为了好朋友,现在冯德麟虽然会听赵尔巽的命令,但是他还是更多的倾向于张作霖。
黑龙江都督如果按照原来世界的发展是宋小濂,但是宋小濂在北洋zhèngfu成立不久就被袁世凯召回běi精任职了,许兰洲策动属下和逼迫一干黑龙江的官员向袁世凯举荐他成为都督,袁世凯由于忙着处理满清皇室问题就允许了,只是委派了一个官员去做副都督,结果副都督一到就被许兰洲给架空了。许兰洲掌控了黑龙江省后就立即加强与日本的联系,为了对付俄国而出卖了黑龙江的采矿权给日本,他也顺利地坐稳了黑龙江都督的位置。
张作霖在běi精逃回东北之后就紧急联系赵尔巽和许兰洲商量东北成立自治zhèngfu的事情,赵、许二人看到袁世凯在关内的军队被国防军打败后知道袁世凯大势已去就同意了张作霖的建议,二人举荐张作霖为东北大都督,成立东北自治zhèngfu脱离北洋zhèngfuduli。
成立东北自治zhèngfu之后因为利益的纠纷三人争吵过很多次,这样导致矛盾越积越深,由于赵、许两人不能单独对抗强大的张作霖就慢慢的联合起来,东北的利益也演变为两大势力的碰撞。
赵尔巽成为奉天都督后慢慢的聚拢满清的遗臣和贵族,他得到了由川岛速浪等日本人辅助清皇族肃亲王成立的组织宗社党的支持,他一边排挤打压冯德麟一边加紧对奉天的掌控,清除张作霖安排在奉天的人。宗社党在日zhèngfu及军方的支持下;宗社党人购置军火;招募人员,组成了满**立义勇军zhèngfu,川岛浪速等人在蒙古怂恿蒙古喀喇沁王起兵;合并建立满蒙王国,试图将将满蒙“分离duli”;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
而许兰洲为了对付张作霖进行扩军备战,大量购置日本武器,日本趁机蛊惑他加入日本人的阵营,在日本人许以大量的好处以及他日张作霖进攻吉林的时候日本会出兵帮助他打败张作霖。
最近发生的事情非常之多,国防军战胜了西北的马家军,而且还把世界第一强国在远东的军队给打败了,收回了各种的权利,不单单张作霖害怕,就连远在黑龙江的许兰洲都非常的惊恐,在奉天的赵尔巽更是夸张,一听华夏zhèngfu要迁到běi精他就怕了,国防军要进攻东北的话首当其冲的是他,他岂能不怕。
在宗社党的支持之下赵尔巽已经掌握了部分的军事力量,他用日本人提供的武器新成立了一支有满人组成的军队,有两个师的规模,还起了个名字叫做清风第一、二师。他曾经想剥夺冯德麟的军权,但是在张作霖的干涉下吹了,因为他还不想和冯德麟撕破脸皮,一旦冯德麟和张作霖联合起来的话他的小命就到头了。
自从赵尔巽和许兰洲结成同盟之后,赵尔巽就开始加紧了对冯德麟的打压,时不时的克扣冯德麟军队的军粮和薪水,还拉拢那些军官。
冯德麟也很是头疼,在赵尔巽没有和许兰洲结盟之前他还可以吃香的喝辣的,现在奉天不但有新成立的清风师,还有赵尔巽的打压,好几次他都想去投奔张作霖,但是一想到去给同是绿林出身的张作霖做手下,面子有点挂不住。现在他非常的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听手下的话去干掉赵尔巽自己做奉天的都督,当初张作霖和许兰洲当上都督后就手下让他趁势架空赵尔巽然后接管整个奉天,但是他顾忌袁世凯和日本人就没有接受。他的军队已经扩大到了两个师,为了筹集军费他不顾反对对奉天省的土匪山贼进行清剿,一个是积累经验,一个是没收土匪山贼的财产充当军费,这才堪堪地维持两个师的平常行动,为了弄到更多的军火他不得不和俄国人进行交易,俄国人希望他能够抵抗日本人。
吉林的张作霖在běi精逃回来之后立即开始扩军,从原本的两个师一下发展成八个师九万六千人,他的把兄弟张作相管理两个师,追随他到吉林的吴俊升管理两个师,剩下的四个师由他亲自管理。张作霖一边利用大都督的身份大量从俄国和美国等过进购武器,一边利用日本人想拉拢他而找日本人借款,日本看到他借钱就毫不犹豫的借给了他,所以现在整个东北他的实力还是最强,压着许兰洲和赵尔巽。
许兰洲为了顶住张作霖的压力疯狂地扩军,由原本的一个师直接扩到四个师,为了扩军的武器他偷偷的派人联系俄国,利用俄军对日本的厌恨而获得了一批武器,但是这些武器根本,满足不了他的军队,接着他又联系日本人买了大量的武器,有了四个师他才稍微地安心了。
这样一来东北就有十六个师,按照北洋军的军制一个师一万两千人,加起来就是十九多万,至于剩下的一些地方的保安团什么的也有五六万。
东北两大势力的实力差不多,虽然张作霖的实力比另外两方都强,但是他不但要看着这两方还要时刻关注着日本在朝鲜的军队,所以压力比赵、许两人都大。
华夏zhèngfu在宣布将会北迁之后就命令原本驻扎在天津一带的二十万国防军到热河和奉天交界的朝阳一带驻防压迫东北,为了对抗国防军的军队张作霖三人联合把八个师调往黑山县一带,这八个师中张作霖三个、奉天三个、许兰洲两个。为了预防日本人张作霖派了三个师去通化驻防,冯德麟也被张作霖以大都督的身份调到了虎山镇驻防。
国防军只是驻军在朝阳一带却没有去进攻,秦宇不想和东北军大战的时候日本插足,所以他想要和东北进行和谈。
冯德麟被调到虎山之后,赵尔巽赶紧联系宗社党趁机掌控了奉天城,他大量的调换冯德麟的人,宗社党则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现在张作霖他们三人都害怕不是国防军的对手开始再次扩军,甚至强制拉人进入军队,弄得三省民众唉声叹气的,还大量的“收购”粮食。民众对于东北zhèngfu的做法不敢多做反抗了,上次东北zhèngfu镇压游行民众的事情已经让他们害怕了。
日本看到国防军驻防朝阳之后非常的紧张,现在他们在东北的工作还没有做好,只有许兰洲和赵尔巽是亲近他们的,而许兰洲对他们并没有赵尔巽那样彻底。没多久他们竟然发现张作霖把三个师调到了通化,日本也知道这是张作霖对他们的防备,对于这个他们只能把在朝鲜的大部分军队给调到了通化和虎山附近。
早在华夏在xizàng大败英军,日本鉴于华夏国防军的强大,大正天皇在首相西园寺公望的提议下同意在朝鲜建立师团,而且增派军队去朝鲜用来震慑华夏的决定。这也导致了日本朝鲜军团的提前诞生,日本决定在朝鲜建立第十九师、二十师,还把第十八师也派去朝鲜,还准许成立三个由朝鲜人组成的仆从师,六个师一共十万八千人之多,除此之外还在关东州提前成立关东duli混成旅七千人。
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军司令官-大将或中将(大将很少);师团长-中将或少将(少将比较少);旅团长-少将;联队长-大佐。日军一个大队有1000人左右,一般大队长是中佐或大佐,中队长是中尉或大尉,旅团长是少将。
一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大队(营),一个大队下辖4个中队(连),一个中队辖3个小队(排)。一个中队的战时编制为200人,一个大队为1000人(包括机关枪兵以及炮兵),一个联队则超过3500人。
第八十六章 东北谈判(一)()
秦宇在忙完缅甸的事情之后就想解决东北问题,因为他要在来年的三月三日进行大阅军来彰显一下华夏的实力,顺便提升一下国民的自信心和震慑各国。不管怎么样也要让东北解散zhèngfu承认华夏zhèngfu,至于现在还没有空去和日本人大战,没有个一两年的发展华夏还不是日本的对手,不管士兵的素质还是海军都比不上日本,所以他还不想和日本彻底翻脸,日本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来进攻华夏,毕竟华夏现在和德国等国的合作太让他们顾忌了。
1912年12月21日,华夏zhèngfu公开表示决定和东北zhèngfu和谈,避免兵戈,劳民伤财,希望东北zhèngfu能够接受和谈。第二天东北zhèngfu表示愿意接受和谈,希望华夏zhèngfu能拿出足够的诚意,还要求华夏把驻扎在朝阳的国防军后撤。
东北zhèngfu表示接受和谈的当天秦宇就下令朝阳的二十万国防军后撤到了建昌附近,接着派以前在北洋zhèngfu做事的唐昭仪带着一干人员前去,这些人基本都是在北洋zhèngfu干过事的,这样可以很好地和东北的人进行和谈。
唐昭仪带着一干人员赶到běi精之后就坐火车去东北,对于这次的和谈唐昭仪很是紧张,毕竟不是在自己的地盘,随时会被干掉。虽然秦主席让他不要担心即使和谈失败也会怪罪他,但是他知道主席在安慰他而已,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人员,他对局势非常的了解,也清楚东北对华夏的重要性,因为日本在那里虎视眈眈地看着,也知道华夏现在不是日本的对手,所以这一次的和谈会无比的艰难。
唐昭仪坐在列车的座位上看着窗外倒退的景物深思,以前他一直认为北洋zhèngfu才是华夏的zhongyāngzhèngfu,但是他想不到在北洋和革命军的围攻之下华东zhèngfu不但一举打败两大势力问鼎华夏,而且还生生把两个zhèngfu给弄破产了。在北洋zhèngfu解散后他一直很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