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未央金屋赋--天娇-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人略略拱手:“使者北来,老夫未曾相迎,失礼呀失礼!”
  正使按住下属,自己则起身回礼:“万石君,不敢,不敢。”这老头如今虽然赋闲在家,没有实权了,但他好歹是刘启皇帝的老师,怠慢不得。
  万石君端着德高望重的含蓄笑容,徐徐道来:“北使客居都中,新年将近,上以如此妙音佳色待汝……于匈奴国亲和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妙音?佳色?哪儿有?’两个使节瞅瞅上面那四个眉目模糊、眼珠子弹出来都辨不清是美是丑的所谓‘汉贵女’,有志一同地望向万石君:“此等声色,竟称……万石君莫非欺漠北无人?”
  副使一旁阴丝丝帮腔:“京中酒肆,长安歌坊,俺们皆厮混熟叻……”要知道他们在长安城一呆几个月,可不是才到汉都什么都不懂的土包子。
  “酒肆?卑地。倡优之属,贱流也!”万石君听了,高昂起头颅,明显对匈奴人的低级趣味不屑一顾:“商贾伎乐,下里巴人所好,不登大雅之堂矣。”
  匈奴使节齐齐一滞。酒肆行院,是下流场所;里面的讴者乐人,都是贱民——这是事实,他们无从反驳。
  不等匈奴人想出回答,老头子也不管这两个只识牛马不识字的游牧民能不能听懂,上来就是一长篇关于‘雅乐’和‘乐经’的精妙和要义。一堆‘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砸过去,正副使节彻底晕头转向,最后连万事君何时离开的,都不知道。
  万石君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天子眼底。
  袖中,刘启陛下的长指无声轻叩案面:啧啧,没想到万石君会出席。还以为这老头会高风亮节到底呢!
  回想两天前万石君入宫请见,曲里拐弯向自己请求‘不要让石公主和亲’的情景,天子直觉其中颇具玩味:这不是石氏家族的风格,更不像是那位前太子太傅会做的事。到底是什么让万石君一反常态,做出如此决定?
  。
  如果说单万石君一人尚不足以动摇匈奴使节原有观点的话,当一个接着一个的宗室贵族、外戚重臣带着相似的说辞出现在他们面前……
  张相如,窦婴,利苍,卫绾……这些或功高,或爵显,或亲贵,或旧勋的人们,虽然身份不同性格迥异,但表达的却是同一种的意思:一是祝愿大汉和匈奴两国之间友谊长存——这是谁都不相信的废话——二嘛,也是加重强调的,就是盛赞四位贵女的美丽非凡和音乐天赋。
  匈奴人,开始食不甘味了……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伐木于阪,酾酒有衍……有衍……有衍有衍。”
  努力坚持着听了一会儿,匈奴副使无奈地甩甩脑袋,郁闷地问作陪汉官:“董君,汉贵人与黎庶间,见解乃悬殊至此?”
  董大人很认真地点头:“然!”
  似乎担心说服力不够,翩翩中年的董典客还加了一句感叹:“如此仙音妙乐,只应天上所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幸甚呀,幸甚!”
  两个匈奴人,更郁闷了。
  稍停一会,正使节忽然问道:“本使有幸,曾踏足汉贵人之家。贵家之女乐,更近乎市井酒肆,怪哉?董君?”
  心中暗骂北胡狡猾,董大人不慌不忙,悠悠然答道:“不知使节见贵人家中贵女子否?”
  “无。”两个匈奴人一起摇头。他们去的府邸极少,最多只到人家外院。别说贵女贵妇的面貌身材了,就是贵女子的衣服角,他们都没能见到。
  “如此……”董官员顿一顿,笑得那叫含蓄优雅:“使者,华夏待客之道,乃‘主从客好’。”
  也就是说:知道你们野蛮没文化,反正好的给你们也欣赏不了反被糟蹋,主人干脆找些下等倡优女人,演奏些低俗小调,配合你们的品味咯!
  两个匈奴人听懂了。有些恼,但对方没明说,又不好直接发作。
  。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有酒湑我,无酒酤我……”随着歌声的高低起伏,内史公主的情绪——逼近临界点!
  细心的窦表姐察觉不对,连忙横进来,挡在两个麻烦表妹之间充当‘防火墙’。
  御座上,内史公主的父皇则与这个女儿相反,正心情愉悦地一个个认人头:这个,那个……呵,好多都是久不露面的老熟人啊。
  只要稍加分析,人们就能发现今日宴会所请客人的构成——耐人寻味。
  一是‘老’。就算有三十出头的皇帝拖后腿,汉庭这边的平均年龄也在五十五岁以上。在这个活过三十五,男子就要自称‘老夫’的年代,这宴会可算‘翁叟宴’了。
  还有,就是‘文多武少’。武将不是没有,但都是老成持重如窦婴卫绾之类。如灌夫那样冷硬爆裂脾气的,则一个都不见。甚至连汉军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周亚夫,也没有出现。
  ‘各大家族的老狐狸,基本都来了。啧啧,都是皮厚心黑之人啊!’天子边看边叹,飞快地瞟一眼长子:如果这次客人的名单,也是阿荣拟定的话……大汉的未来,就无可忧虑了!
  。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副使气鼓鼓的。
  正使不亏是上司,斜眼睛望着台上的女孩们,凉凉道:“董君休妄言。诸和亲公主,皆宗室贵女,何殊不同?”你总不能说宗室王主出身的前几位和亲公主不是贵女吧?
  ‘能想到这一层,这家伙厉害!’心中暗赞一声,董大人款款作答,毫不含糊:“京都乃京都,地方乃地方,自然……不同!”
  正使一时哑然。
  这他是知道的,即便同为贵族,仍有中央和地方之分。这点,各国都一样——匈奴王庭和分支部落间,也会相互别苗头。
  而京都贵族,从来自成一体,优越感超强!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这句一直在反复,一直在反复。
  重复的歌声似乎化成一把利斧,一下下砍打着两个匈奴使节的神经。
  副使偷偷拽一拽上司的袍角,左手指指前面的汉贵女又直直北方,右手做刀状在脖子上一抹,一脸苦相。
  正使倒抽口冷气,矮壮的身子微微晃动。原来红黑的脸膛,顿时变成黑灰。
  。
  次日太子宫中,匈奴和汉国的又一次和亲——议定!
  对原来叫嚣要的‘帝女’,匈奴使者这回是提都没提。当然,匈奴人要求了巨额的陪嫁,几乎是以前和亲公主嫁妆的两倍——这点汉庭虽肉痛,但还在可承受范围以内。
  当载着和亲公主的车队于朦胧的晨光中离开长安,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时,到城门口送亲的刘荣和太子宫属官都大大松了口气。
  总体而言,皇太子刘荣向朝廷和父皇交出的第一份答卷,相当完美。
  19…05 惊变
  和亲公主走了!
  在某些人哀伤的眼光和另一些人热切的期盼中,上路了……
  汉室——尤其是后宫里那些膝下有女的嫔御们——于感慨惋惜之余,都大大的松了口气。公主的母亲们在彼此相遇时,又回到从前和和气气有说有笑的状态。皇宫到此时此刻,终于结束了前段时间暗流涌动的诡异局面,恢复了风平浪静的河蟹表象。
  虽然是冬季;虽然仅在一个时辰前,天公很不作美地下了一阵冰碴子;虽然御花园里草木凋零,毫无景色可言……几位后宫贵妇却依然兴致不减地在长长的游廊上——散步。
  “夫人!”郑良人向贾夫人行了个全礼。贾夫人微微点头,算是回礼。
  郑良人靠近半步,先赞美了一番贾夫人的好气色,随后,又关切地询问起平度公主的起居:“夫人,平度公主犹居长信宫否?”
  “然。”贾夫人微笑着点头,很自豪地说:“吾女……与馆陶翁主相厚!”
  郑良人眨眨眼,接着问:“今和亲事了。夫人何时迎平度公主归金华殿?”
  贾夫人悠悠瞟了郑良人一眼,不紧不慢说道:“妾身待皇太后之命。”这女人啰里啰唆的,唠这些干吗?女儿平度住在哪里,与她又有什么相干?
  对接女儿回金华殿一事,贾夫人不急,一点也不急。如今两个儿子都出宫住了,女儿呆在金华殿无人陪伴,怪寂寞的。住长乐宫,吃好喝好有人一起玩,又能获得和祖母姑母接近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郑良人是因为她的两个女儿没能捞到同等机会,嫉妒了吧?’贾夫人不无恶意地联想,同时对自己当初的英明果断好不得意:当初塞女儿进长乐宫,真是做对了。完完全全有利无害!
  果然,贾夫人随后听见了出自郑良人之口的夸奖:“平度公主率真纯挚,实乃人见人爱矣……”那语音语调,活象不小心误食了没熟的果子。
  见在这个话题上占不到便宜,郑美人话锋一转,与两位后宫前辈聊起了新人——皇帝陛下的新宠。
  “卓?蜀中……蜀中?蜀中卓氏?”贾夫人重复着,迟疑地望向边上一直没开口的石美人:你们家是世宦,对朝中名门熟,知道这个姓氏吗?
  石美人想了想,摇摇头:“大汉官场,从无蜀中卓氏。”
  三个人中,地位最低的郑良人连忙解释:“卓氏,蜀中人氏,旧年入宫。工音律,尤擅箫。”
  贾夫人和石美人的反应是——没有反应。
  见眼前两位似乎无动于衷,郑良人不由有些沉不住气,顿一顿加重语气道:“前日,卓氏自‘少使’跃升‘七子’!”
  “少使?七子?”听到这里,贾夫人才起了点异色,询问的目光再次往石美人探去。后者郑重地点头,表明确有其事。
  “卓氏重身?”贾夫人迟疑地问。如果是怀孕,就不算稀奇。梁七子也是因为怀了孕,才被直接封为‘七子’的。
  “无,无……”郑良人忙不迭否认:“卓氏并无身孕。”
  贾夫人沉默。从‘少使’直接到‘七子’,中间跳过了‘长使’。又没有怀孕,这只说明一件事:这个蜀中来的卓氏,圣眷优隆!
  郑良人紧紧盯着贾夫人的面部表情,唯恐错失了一星半点。
  良人失望了!在郑良人满怀期望的眼光中,贾夫人只吐出再平静不过的四个字:“天子……仁厚。”不打折扣,是正确的废话!
  郑良人有点急了,咬咬下唇进一步言道:“夫人,卓氏女若恭顺贤良,自然平添后宫一段佳话。奈何此女实出身商贾,巧词令锋辩机,以五音为利器,天长日久,恐有谗媚惑主之……”
  “良人,良人。”贾夫人一开口,就直直打断了郑良人的口若悬河:“慎言,慎言。”
  贾夫人肃了神色,沉沉道:“卓七子得天幸,必有其过人之处。我等,只须以礼相待即可。何多虑邪?”
  “夫人?!”郑良人犹不死心。薄皇后从不管这类事,如果连贾夫人这样有子有宠的夫人都不吭气,难道要她去找栗夫人?
  ‘栗夫人……呃!’一想到栗夫人的秉性和现如今的做派,郑良人就犯头痛。
  “良人,”石美人出来打圆场了:“夫人所言极是。吾等只须以礼相待,即可矣……”
  话锋一转,石美人关心起郑良人的两位公主来:“良人,公主近期何如?良人实乃有福,二位公主品貌双全,世所罕见。”
  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是母亲最大的骄傲。一听有人赞美女儿,郑良人立刻眉开眼笑,喜气洋洋,絮絮叨叨。
  贾夫人看看石美人,欣赏不已:明白人!不亏是万石君家族的贵女,世代官宦人家培养出来的。
  贾夫人知道郑良人的意思,也挺体谅她的处境。郑良人年纪不大,姿色未衰,有了两个极出色的女儿后,一门心思想再生个皇子。
  后宫位阶中,‘良人’是个坎儿。能不能进一步升做‘美人’,就看有没有皇子。没有儿子,再得宠生再多公主,也不会有晋升。
  ‘估计去争宠,和那个卓七子发生冲突了。看情形,口水仗是打败了……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平度公主的母亲一派悠然往前走,将石美人和郑良人甩出去两步:卓氏?蜀中?新宠?能新多久?当年和郑良人一起入宫的美女们,现在在哪里?郑良人太不知足了,好歹,她还有两个公主呢!
  转过身子,贾夫人开始欣赏廊外的景致——光秃秃的树木,枯黄的残草,间或有不知名的鸟雀飞过,发出两声饥啼……
  多么赏心悦目的景致啊!贾夫人越看越欢喜,嘴角的弧度一个劲往上翘:没多久就是新年了。明年,喜事成双的明年……真期待啊!长媳和长子的小妾同时有孕,明年,就能抱孙子了,还是两个孙子^_^
  远远的,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闯入贾夫人的眼帘。贾夫人凝视片刻,认出来人:这不是长信宫里服侍阿娇的女官吗?
  女官也发现了这边的三位贵妇,急忙倒退几步,出了宫道低头跪在泥地里。
  贾夫人让侍女唤过来,端详一二问道:“鲁……鲁女?”贾夫人记得这女孩的职位,但不太记得她的姓氏了。
  鲁女应了,先后向贾夫人、石美人还有郑良人行礼。
  “鲁女,”贾夫人猜测道:“翁主娇于宣室殿内耶?”一定是阿娇又到天子那去玩了;否则,长信宫的近侍不会在这种时间出现在未央宫。
  鲁女回话:“禀夫人,翁主于宣室殿内。”
  石美人此时过来:“汝……因何至此?”这里,并不是从长乐宫去宣室殿的必经之地。
  鲁女愣一愣,低了头回话:“婢女奉皇太后之命,往宣室殿于翁主送寒衣。”
  “寒衣?”郑良人首先惊讶起来。
  石美人和贾夫人互视一眼,同样疑惑:前面的确下过一阵子冰碴,让气温骤降。可宣室殿是什么地方?那是天子起居并进行日朝的重要所在,岂会缺少防寒的衣物和设置?需要劳烦皇太后想着,巴巴地派人给小孙女‘送寒衣’?!
  “呃……”感觉到后宫们奇怪的面色,鲁女意识到口误,赶紧改口:“非寒衣,非寒衣,乃‘韩梨’,韩地之贡梨。”
  郑良人皱着眉头瞧瞧鲁女:“哦,韩地之贡梨呢!”
  贾夫人直接忽略了鲁女的口齿不清,转而问起窦太后的安康、梁王父子的行踪、长公主的……还有,绝不会被忘记的娇娇翁主。
  问答完毕,贾夫人向侍女递一个眼色。侍女会意,从腰间佩囊中掏出一小把碎金,塞到鲁女手中。
  黄金在手,鲁女喜形于色:“夫……夫人?”金子,是金子啊!好几块沉甸甸的,分量可不轻。
  “赏汝。”贾夫人笑容温暖而矜持:“须尽心服侍馆陶翁主……”
  边上的石美人见之一笑,也让自家侍女送上几块。话语,和贾夫人完全同义:“鲁女,翁主金尊玉贵,汝随侍在侧,当竭尽周详。”
  郑良人一看,自然不愿落于人后,转头向贴身侍女示意。郑良人的侍女苍白着脸,向女主人急急使眼色:她随身带的钱财,前面都用在套卓七子的消息上了。现在别说是金子,就是铜钱也没有。
  郑良人看懂了,咬着牙自小指上褪下一枚雕花金指环,赏了出去。
  鲁女得了重赏喜不自胜,千恩万谢一长串,才行告退。
  待鲁女离开,郑良人又开始唠叨起卓七子的风骚厌人和桀骜不驯。石美人只含笑旁听,一句不答。贾夫人的思绪,则依旧停留在才走远的长信宫女身上。
  ‘不应该……不应该啊!’贾夫人想来想去,觉得不对劲:这宫女平庸无能,说话颠三倒四,眼皮子又那么浅,怎么会被大姑子安排伺候阿娇?馆陶长公主平常对女儿身边的人,总是万分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