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难以相信那些由乡兵与水匪所组成的同盟军,竟然强大如斯。要不是春季是天花最为流行的季节,而且常州、苏州、松江三府又是疫区,勒克德浑早就领军征讨同盟军。
勒克德浑道:“不管兵力如何不足,杭州有汉旗军参将张存仁,苏州有恭顺王孔有德、绿营参将李元胤,南京有你洪先生,守城足足有余。本贝勒决意先领本部三千满兵,征讨福建,覆亡隆武,逼降郑芝龙,待天气入夏之后,没有天花流行之忧,然后再回头与那高旭决一胜负。”
洪承畴见勒克德浑心意已决,心知再劝也是无用。他知道这满清的王爷贝勒们,个个不是易与之辈,人人都是想方设法地捞取军功。去年豫亲王多铎水土不服,患疾北归,重残染痘的贝勒尼堪又在归途中自尽身亡,至于那贝勒博洛也是损兵折将,再加上畏惧江南的天花痘疫,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休整,满清军哪有这么快再次卷土重来。
但眼前这些满清贝勒又是立功心切,要是他万一有所闪失,那江南的局面就更不可收拾了。
洪承畴沉思了一阵,道:“贝勒,苏松已是疫区,满兵不服水土,畏痘如虎,不可轻易涉险。欲征福建,不一定非要经苏州、杭州出征。贝勒可以亲领三千满兵,声称驰援荆州,从南京溯江而上,行到九江,暗地南折,进入江西,统领江南绿营参将金声桓、王得仁其部人马作为辅兵,从南昌至广信,奔袭福建仙霞关。”
“属下会修书一封,以其子郑森之性命,以及闽粤总督的职位,诱那郑芝龙撤去仙霞关的守军。至此,贝勒可长驱直入,直捣福州,擒贼先擒王,只要那隆武一网成擒,浙东就可以传檄而定。然后,贝勒挟大捷之威,回师杭州,从陆路征讨苏松,那郑氏水师则从水路直捣崇明。到时,水陆并进,双管齐下,何愁同盟水贼不灭?至此,贝勒的‘平南大将军’之名,可谓名副其实也。”
第221章 洪承畴()
第221章 洪承畴
在明末清初,抛开节操问题,无论是文韬,还是武略,洪承畴是闻名的能臣、谋臣。在崇祯时期,他就是崇祯倚以重任的救火队员,当年在他的征讨之下,李自成的农民军几近覆灭,其后他领兵出关,松山之战虽然大败,但有部分原因归咎于崇祯的急于求成。历史上,满清入关之后,能够顺利的平定江南,坐稳天下,这个贰臣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这个让后人掩面叹息的时代里,那些居于高位的大臣们有节操的,却没有能力,比如史可法、黄道周以及何腾蛟之流,危难之际,唯有一死而已,于国无民毫无建树;而无节操的,比如洪承畴、范文程之流,却有经世之能。
无论后世的满清王朝如何腐朽不堪,但在入关初期,诸如皇太极、多尔兖皆是雄才大略之辈,以十万铁骑而问鼎天下,绝非易事。要是弘光、隆武、永历这些朱明宗室有他们一半的文治武功,坐拥财税最为充足的半壁江山,这南明的天下不至于糜烂至此。
清兵下江南之后,基本是草根阶层在抵抗,比如反抗剃发令运动中的以江阴、嘉定为代表的普通民众,以及以大西军、大顺军为主的农民军。
在明面上,去年清兵下江南势如破竹,连下南京、苏州、杭州这些南方重镇,俘获了无数的朱明宗室,但在实际上,被同盟军玉石俱焚的抵抗以及江南突然流行的天花大伤了元气。
要知道满兵入关的总兵力只有六万左右,而去年光在苏松地区或死于战场、或死于天花就已愈六千有余,几乎是总兵力的十分之一折损在江南。豫亲王多铎的镶白旗几乎就打残了,而这部人马是满清最精锐的一支。这种讨伐同盟军的成本大大超出了满清高层的心理承受力,严重消耗了满清的实力,以及摄政王多尔兖再次南征的决心。
而勒克德浑袭击福建,一是消灭隆武朝廷以覆人心,二是逼降郑芝龙以水制水,也是一种战略上的迂回。至于发起荆州之战的大顺军残部忠贞营,比起同盟军这个心腹之患比起来,实在不足一提。
对于贝勒勒克德浑弃荆州之危而直捣福建隆武朝廷的行动,洪承畴是支持的,战略目的是尽早地逼降他的福建老乡郑芝龙,借用他的力量对付崇明同盟军的水上优势。
但是豫亲王多铎、贝勒博洛北返休整之后,清兵在江浙两地的兵力本来就捉襟见肘,要是勒克德浑这支满兵主力离开之后,那么,在南京、镇江、苏州、杭州这条相峙同盟军的防线就完全倚仗张存仁、孔有德、李元胤这批绿营汉军,镇守在南京的除了不足二万的绿营兵之外,只有满清将领巴山一部,不过千人,兵力实在太过单薄。
要是这个时候,同盟军突然发起反击,截断漕运,进而与浙东的南明军连成一片,或者从水路威胁南京,万一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点,洪承畴颇为忧虑勒克德浑过于蓬勃的进取心,继而进言道:“贝勒,江宁(满清改南京为江宁)是江南根本重地。如要万无一失,贝勒最好等摄政王再派遣援兵南下后,再谈出征事宜。”
勒克德浑摇摇头道:“时不我待,直捣福建这个残明根本之地,覆灭隆武伪帝,我意已决,先生勿需再言。”
在去年十二月底,勒克德浑已收到北京摄政王多尔兖的诏书,已经明确告诉他援军要出了天花流行的春季之后,起码在夏秋季节,才再次南下。要是让勒克德浑再等三个月而一事无所,对于急于建功立业的他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顺治三年的正月初三,满清平南在将军、贝勒勒克德浑在南京城内醉生梦死的大明遗民欢度春节的氛围之中,领着三千满兵,悄悄离开南京城,向江西进发。勒克德浑并没有采纳洪承畴的建议从长江溯江而上,而是不惜费时费力走陆路。对于擅长陆战的满清兵来说,在同盟军把持制江权的前提下,水是最不安定的因素。万一被同盟水师追击,在水上,这些不擅水战的满清兵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
昔日南明第一个政权弘光朝倚以干城的江南四镇,其中高杰、黄得功已死,刘泽清、刘良佐降清。刘泽清降清后闲居北京,其部属镇守山东、江淮诸地;刘良佐部出征江阴,本人重残后成为废人,其部属几近覆灭;黄得功部的田雄、马得功已在吴淞战场战死,其部已烟消云散;高杰部的李成栋已死,其部李元胤镇守苏州,而李元胤则是高旭埋在清方的一个定时炸弹。也就是说,弘光朝的江南四镇人马,虽然是绿营军的主力,但基本上已残破不堪了。
如今让满清寄以重任的还有左良玉的残部金声桓、王得仁部。金声桓降清后,领兵进入江西,不费满清一兵一卒,光靠他的人马,就征服了整个江西省。尽管历史上,金声桓、王得仁在二年后自负劳苦功高,但不得满清朝廷的重用,继而反清投明,但目前来说,他们对新主子还是忠心耿耿的。收到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进入江西巡视的消息之后,他们自然深感荣幸。
历史上,是贝勒博洛领李成栋部先陷浙江,而进军福建,从而覆灭隆武朝廷,挟持郑芝龙北上,郑家军众龙无首,福建尽为清有,然后李成栋继而南下广东。但如今,因为同盟军的崛起,以及天花在苏松两地的肆虐,豫亲王多铎、贝勒博洛、尼堪为首的满清南下主力受到重创,不得不返京休整,又顾忌天花痘疫,不出春季,根本不敢再度南下。而李成栋早已在嘉定之战中战死,郑氏少主郑森则是被洪承畴所擒,在南京作质,成为洪承畴与郑芝龙谈判的重要筹码。
但满清颠覆隆武朝廷的既定战略没有改变,只不是换成贝勒勒克德浑以及绿营参将金声桓部,从江西迂回进入福建罢了。未来的变化会成为什么样子,已根本不是高旭所熟悉的那个面目了。
勒克德浑离开南京之后,洪承畴力所能及地加强南京的防守力量。
他从山东调遣绿营总兵柯永盛部移驻南京,又让恭顺王孔有德的人马从苏州移驻镇江,重点拱卫南京。至于苏州,则是由李元胤部镇守。尽管苏州不光在东面面临驻守在昆山的同盟军铁一镇的压力,在西面又面临以吴易、孙兆奎为首的太湖义军的压力,可谓腹背受敌。但是苏州城内天花流行,已成为重灾区。
以洪承畴看来,只要在满清主力再度南下之前,只要以镇江孔有德部、杭州张存仁部遏制同盟军有可能发起的攻势,至于常州、苏州、松江三府,只要守住大运河沿线的主要据点,就万事大吉了。
当然,洪承畴在战场之外,他也作出了几个措施。
其一,就是***崇明同盟军的海上贸易。
自从高氏少主郑森在去年十一月底被俘之后,洪承畴一边让郑森昔时的老师、复社大佬、如今时任满清礼部尚书之职的钱谦益苦口婆心地劝降之外,同时派出使者到福建,与郑芝龙秘密谈判,要挟郑芝龙***以高氏为首的江南联合商会的南洋航道,以及***航线。
***南洋,对于郑芝龙来说,很简单,他只要***台湾海峡就行了;至于***航线,也很简单,郑芝龙年轻时在***长崎呆过,一直以来,郑氏是长崎的主要华商,而且***幕府奉行锁岛国策,主要的贸易商也是郑氏。只要郑芝龙放出话来,长崎方面自然就可以断绝与高氏的贸易。
由于福建郑氏与崇明高氏素来存在竞争关系,而且随着同盟军的崛起,高氏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只是无论同盟军在江南如何风起水生,但郑氏在陆上的地盘富有福建一省之地,在水路上又把持着台湾海峡,郑芝龙自然不甘心把制海权拱手让人。
就算没有郑森为质,郑芝龙也乐意遏制高氏的海上扩张。
对于这点,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明亡清兴,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两者内部的凝聚力。
尽管满清宗室内部也存在竞争,但对外的步伐在摄政王多尔兖的主政下,基本一致。反观南明的各个势力,满清没打到家门口前,要么明哲保身,苟且偷生,要么窝里斗,比如立哪个王爷当皇帝,先是弘光帝福王与潞王的立贤与立亲之争,后是隆武帝与鲁王在福建与浙东两地政权的纷立,再后又有永历帝与绍武政权的兵戎相见。要是清军打到门口,皆是一触即溃。
所以,国难当前,以郑芝龙的海盗风范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主,不顾大局,同室操戈,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崇明高氏以海路起家,***了海上商道,就相当了扼住了同盟军的后勤钱粮。
这个措施在去年十二月就开始实行了。
年初,这个措施的效应就会立竿见影。
其二,就是议和,招降。
以洪承畴看来,既然征讨的代价难以承受,当然可以试试议和。当去年年底,北京的摄政王多尔兖收到洪承畴的建议之后,就授宜洪承畴全权实行招降事宜。
以汉制汉,借力打力,向来是摄政王多尔兖主政的方略之一。他不像崇祯帝那样,一提和议就遭到文臣们的大义相逼,打不起,总可以谈谈。无论如何,满清已座拥两京,早已成全国性的政权,而同盟军不过是地方势力而已。既然清方能放***段而谈谈,也是同盟军莫大的“荣幸”。
当然,洪承畴也深知,就算谈,也不会谈出个所以然,光是留头还是留发的问题,就陷入两难了。但洪承畴的目的不是要谈出个所以然来,而是争取时间。最好的如意算盘自然是整个春季都在谈,只要出了天花流行的春季,满兵主力再次南下,那时,谈不谈就无所谓了,大家在战场上再见真章。
洪承畴探得高氏少主、同盟会与同盟军的双料魁首高旭,在正月初六大婚的消息之后,就决定派出以复社大佬钱谦益为首的代表队携带重礼,开赴崇明,商谈和议之计。
致于那高旭接不接招,唯有到时试试看了。
其三,就是不惜任何代价,取得同盟军的天花疫苗。
摄政王多尔兖在诏令中再三对洪承畴强调,只要能取得天花疫苗,任何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对于这点,洪承畴当然也深以为然。满兵入关以来,不服水土,且不说在南方,光在北方,死于天花的也不计其数,就连大内禁宫也无可幸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天敌。
既然疫苗如此重要,同盟军方面自然奉若珍宝。
但是,就算高老庄的高氏工坊是铜墙铁壁,洪承畴对高老庄的渗透早就进行了。
∶∶∶∶∶∶
第222章 风云际会()
第222章 风云际会
从大年初一开始,连续三天的大雪把崇明岛变成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
在大雪纷扬中,人们沉醉在瑞雪兆丰年的喜悦里,再加上大年初六高旭的婚期转眼即至,高沈两个崇明本地望族的正式联姻,高老头望穿二十来年,才等到这样的日子,自然在庄内大撒红包,庄内不论佃农,还是商户,皆是喜气洋洋。
由于儿子的出息,面对沈家,高老头再也不想往常那样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而是挺直了腰杆。俩人的婚事不再像以前人们以为的那样,是海盗高老头要挟了沈尚书,才得以定下这门娃娃亲,以如今两个家族的实力对比,反倒是沈家高攀了高氏了。
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高沈两家的地位正印证了这句老话。至于同盟会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看在那些通晓历史的有心人的眼里,暗想那高旭分明以明太祖朱元璋自居啊。要知道,这句口号的出处,正是当年朱元璋北伐蒙元的檄文。如今这高旭不过是套在满清的头上罢了。
而且恢复的是中华,而不是大明,这其中的寓意值得让人深思。如今以同盟会的蓬勃的声势,以及同盟军慧星般的崛起,在这种乱世之中,凡事都有可能,那文武并起的高旭其前程简直不可估量。
至于高氏出身海盗,那高大少爷以前的不学无术,对于这点,大都数有心人都以英雄不问出身来看。要说起来,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还只是个放牛娃、和尚,还要过饭,汉高祖刘邦还曾是个无赖呢。
无论如何,同盟军在江南对清军砥柱性的抵抗,振奋了人心,大批不甘剃发的仁人志士从北方、从满清的控制区,投奔同盟军控制下的江阴、常熟、嘉定、上海等地,有水路可走的则是直奔同盟军的大本营崇明岛。
尽管是在年关,但事业初创、百废俱兴之际,无论是同盟会的会务,还是同盟军的军务,高旭都没有丝毫停歇下来。在大年初一至初三,高旭还是上午在同盟会总部大本营办公、下午在已经改称为同盟军讲武堂的军训基地巡视,晚上回到高老庄也不得安歇,毕竟是年节之际,庄内大办年宴,身为少庄主的高旭,自然得要出席。
至于婚事的操办细则,自然无需高旭自己操心,由高老头全权负责,只要等初六大婚这一天高旭进洞房就行。
听雨楼要作为新婚之所,由于汤娘子的寡妇身份,她在新年的第一天就搬出了听雨楼。赵明月把汤嫣儿视为心腹,自然爱乌及屋,让汤嫣儿把母亲接到她的明月楼居住。赵明月打算过了元宵节出海,她的明月楼也需要人打理,汤娘子是个好人选。
尽管沈家大小姐沈洁初六就要母仪高老庄,但新年伊始,赵明月在庄内与高旭出双入对地奔赴各种宴席,俨然以高老庄的女主人自居。对于赵明月强势的作态,庄民们并没有觉得不妥,赵明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