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对于赵明月来说,那些不自量力来应募巾帼营女兵的风尘女子所引起的风波,不过是嗤之以鼻的小插曲而已。
赵明月巾帼营的公开募兵并没有得到她想像之中的效果,除了那一群惹人笑话的青楼女子之外,真来应募的屈指可数。但赵大小姐铁心要筹建巾帼营,那一定要成功的。最后她把明月号的女水手,以及高氏的那些女婢们拉来充数,再到难民市场去买了一些女仆,凑成了三百人。
在整个九月份,赵明月就高老庄的内城里,按照高旭制定的军训操典来训练这三百女兵。因而每天的早晚,人们就看到三百英姿勃勃的巾帼营女兵在绕着高老庄跑步训练,这实在是一道极为养眼的风景。除了跑步健身之后,诸如站军姿、队列方面,几乎与同盟军训练营的教程如出一撤。只不过是在强度方面略为有所降低而已。
自从赵明月从澳门归来之后,她虽然没有刻意回避高旭,但俩个都是大忙人,一天到晚,几乎没有碰面的时候。赵明月忙着折腾她的巾帼营,高旭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是高老庄的高氏工坊、同盟军预备营的训练营地、同盟广场上的同盟会总部这三点一线地奔赴着。
不管对于盛蕴贞与夏氏姐妹开办的女学堂,还是赵明月野心勃勃的巾帼营,对于这些大明半边天们的折腾,高旭一直听之任之。
到了九月底的某一天,高旭突然收到赵明月的邀请,请他去检阅赵明月自认已经练训大成的巾帼营。
第158章 百业待兴()
第158章 百业待兴
整个九月份对于高旭来说,几乎忙得透不过气的一个月。所谓百废待举就是形容高旭目前的境况。在每天的早上,高旭都是要抽时间来到高氏工坊之中。参与孙拐子在火器方面的改良计划,关注军需品生产方面的进度。大、小破虏炮的铸造成功之后,还有相应的炮车、定装火药炮弹规尺之灰的测准工具的生产,以及完善各种射程方面的参数。
由于崇明岛上资源贫乏,所有的煤铁、木料都依赖于外地。因为镇江清军水师的封锁,高氏在长江上游的商业渠道遭到极大的破坏,比如湖北大治的铁料,皖南的木材都无法运到崇明,高氏工坊所需的煤铁资源都需要从广东的治铁中心佛山等地购买。幸好南下的水运发达,暂时还能周转。
高旭有意识地把高氏工坊当作未来工业的摇篮,对于工匠们在创造力方面的培养与奖励可谓是不遗余力。对于一些创新项目,高旭只提供思路,具体的细节则是倚仗这些大明工匠们的探索。在相关的一些技术革新的交流之中,高旭发觉这些古代的工匠的创造性并不逊色,往往只要提供一个研究方向,在高额赏银的激励之下,他们总能找到解决之道。
对高旭来说,来到古代之后,诸多现代生活用品方面的缺失,让他感觉极大的不适应,比如铜镜,每天早上瞧着铜镜里自己那扭曲的面孔,那种违和感极为强烈。这使得高旭下决心在高氏工坊中开展玻璃制造的项目。有了玻璃,只能制造出镜子、放大镜、显微镜、玻璃器皿、军事望远镜以及建筑所用的宽大明亮的玻璃窗。
在十七世纪,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已极为成熟。但要进口西方的玻璃制品,却极其昂贵,比如西洋望远镜,一只价值千金。其实这玻璃制造技术并没有什么壁垒,制造玻璃所需的原料主要是沙子、石灰石,只需适当的配方和窑炉,就能建立起玻璃工坊来。在从澳门重金请来的葡萄牙玻璃匠的协助之下,到了九月底,高氏的玻璃工坊就初步成形。为了高氏工坊相关技术的安全与保密性,受严格监控的葡萄牙工匠一旦完成玻璃工坊的基础性技术建设之后,高旭就命人把这些外籍工匠送回去了。
很多技术革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比如镜子的制作,仅仅是把水银倒在锡片上就能制成;又比如镜片的制作,也只是直接用玻璃棒滴出来的罢了。至于玻璃杯之类的玻璃器具,完全可以用直接模型成型技术,即用熟铁打造两半对开的容器模型,沾起玻璃汁往里面吹,成型之后打开模子,切齐瓶口,用砂纸打磨模子的接缝细线,就能制成规格完全统一标准化的玻璃瓶子器皿。如此简单的玻璃模铸法技术,历史上欧洲要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才发明。至于镜子的制造工艺,意大利威尼斯十四世纪就发明了,为了保密,把制造工匠关在孤岛终老一生,硬是保密了三百多年。
至于平板玻璃,高旭见过葡萄牙玻璃工匠的制造技术演示,是用吹制法,即先把玻璃吹成球,再弄成圆筒状,等略为冷却之后去掉两头,从中间剪开摊平,即成平板玻璃。这种吹制法受限于工匠的肺活量与玻璃气球的重量,高旭要想用上平板玻璃窗,成本非常高,也无法批量生产。当然,解决之道也极为简单,把融化的玻璃倒在铁桌子,等略为冷却之后,再用铁棍压平,就不受工匠肺活量与玻璃气球重量的限制,可以制造出大型的平板玻璃。
只要知道相应的方法,玻璃制造业的技术壁垒一文不值,这点对于平日爱看些闲书的高旭来说,毫无难处。而且玻璃制造所需的主要原料只是沙子与石灰石,成本极低,玻璃制造业是名副其实的短平快产业。当九月底,高氏工坊里的玻璃坊正式投入生产之后,高旭终于每日早里不用看铜镜内那扭曲的面孔,而且把高老庄内院的纸窗全部换成了明亮的玻璃窗。至于相关的玻璃制品,则成为高氏商业之中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九月上旬,同盟军的第一镇与第三镇两镇人马先后开出了崇明的训练营。徐玉扬的第一镇挺进浦东,徐鸿的旭卫营与马三炮的火炮营镇守吴淞。随后,高旭又调拨给徐鸿三个预备营,让他在吴淞城内以战训结合,把旭卫营扩编成镇,第三镇以后将以旭卫镇为名。另外赵天武与邬含蓄的两营人马则调出了第三镇的编制。
当第一镇与第三镇开出崇明之后,高旭没有让同盟军训练营空置下来,而是把新募的八个预备营组成的两个预备镇,开进训练营,让教导队进行新一批的军人养成训练。当然,这些预备营新兵基本上是没有上个战场的菜鸟,但其中的基层军官几乎都是第一镇与第三镇的老兵。由于同盟会运动的热潮,以及高旭最大限度地对民意的煽动,这些新兵都抱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崇高使命来参军,其迸发出来的战斗力也是不可小视。
所谓练兵先练将,高旭对于同盟军的军官建设历来不敢掉以轻心。白天所有的军官要与士兵们一起参加艰苦的体能与队列训练,到了晚上,队长以上的军官还要参习讲武堂性质的学习班,除了以戚继光的《练兵纪要》为主要教材的军事纲要培训,还要灌输以同盟会纲领为核心的思想教育。
在九月份,以同盟广场为核心的同盟会总部的基础工程仍然在如火如荼之中建设着。他借着同盟广场的人气,规划出商坊区与住宅区,靠买地皮从江南联合商会圈来了大笔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从澳门购买西方火器,从广东佛山这个冶铁中心定购头盔、胸甲、冷兵器之类的军需品,其余全部投入同盟会总部的建设,可谓是不惜工本。到了九月底,同盟会总部已经初具规模。
对于时人来说,将来竣工的同盟会总部大楼的建筑风格极为与众不同。同盟会总部并没有那些江南园林的雕梁画栋,所有墙面以砖石砌成,并且刷成藏青色,窗户一律用高氏工坊出品的玻璃窗。同盟会总部呈五边形布局,分为五个区,在高旭的计划之中,这个五个区将来是同盟会五司的办公区,总部的中央区则是同盟会的最高机构参议堂。五司区是二楼的砖瓦房,而中央区的参议堂则有三楼,最高的第三楼将为是高旭的会长室。在高旭的规划下,整个同盟会总部的风格就是简洁、厚实、严谨而又大气,并且具有堡垒性的防卫能力。
随着同盟军的控制区的扩大,高旭急需一批通晓民政的基层干部。在高旭的构想之中,同盟军是军事上的硬实力,而同盟会则是政治上的软实力。到时同盟军在清军的手里光复山河,最终还需要一个有效的统治机构消化地方。在同盟军的控制区,绝不可能再把民政交给那些南明的贪官污吏去糟蹋。这就需要同盟会作为一个政治机构来治理地方。
同盟会初创不久,想要发挥效用,得需要时间去摸索经验。至于大致的组织构成,高旭虽然有了框架,但要进入具体的实践阶段,这需要一个契机。需要什么样的契机?或许需要同盟军的一场大捷,或许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
高旭知道,开创性的事业并不能一蹴而就,一切都需要步步为营。
对于九月份的江阴战局,高旭几乎每天都要参阅当日从江阴传到崇明的战报,密切关注战事的进程。在这新的一月里,阎应元同样没有让高旭失望,江阴城在他的主导之下,虽然形势逼人,但仍然坚持了下来。江阴众志成城的死守,博洛的屡攻不胜,使得战事又一次进入相持。强攻不下,博洛又抛出招降的橄榄枝,阎应元也给面子,每次都装作是要投降的样子,但最终又是说“不”。每次高旭收到江阴要降的消息之后,并没有像旁人那般担心,对于阎应元的能力与忠义,估计没人能像高旭那般确信无疑。
相对于江阴时断时续的攻防战,同盟舰队与清军水师为了争夺长江制江权的水战没有一天停顿过。高旭把赵天武的一营人马派到江阴充实同盟舰队的实力,以史战的水师第一营和顾三麻子的第二营牵制住耿仲明的清军水师之后,再派赵天武的水师陆战营骚扰清军长江沿岸的镇江、扬州等地,又派遣大量的同盟会会员潜入清军控制区宣传同盟会纲领,煽动反清热潮,扰乱清军的后方,并与上江中上游的反清势力联络,对满清占领区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动荡,这使得南京督抚江南的洪承畴焦头烂额。
第159章 隆武来使()
第159章 隆武来使
九月底的天气终于有了秋意,早上的雾气笼罩着整个高老庄的每一个角落。由于高老头酷爱桂花,在高老庄里里外外都种满了桂树,这使得高老庄有着桂花庄的美称。于是到了金秋时分,整个庄园处处飘洒着桂花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自从赵大小姐雄心勃勃地筹建她的巾帼营之后,整个九月份,高老庄的内城从没有片刻安静的时候。如今高老庄内庄以及高氏工坊这样的家族核心地带都由赵明月的巾帼营守卫。对于巾帼营女兵的训练,赵明月向来不惜工本,除了队列之外,就是火枪的实弹训练。这使得整个高老头都笼罩在黑火药的硝烟之中。庄里的老人们敢怒不敢言,暗地里只是抱怨道:“这样下去,庄内的桂树们都要让那硝烟薰死了。多好的一众闺女啊,咋的这般喜欢动刀动枪呢?”
女人虽然先天体力不足,上阵撕杀不及男子,但对于火枪那繁琐的射击却更多一份耐心与心窍。连高旭也不得不承认,经过大量实弹训练堆积出来的巾帼营女枪手,不论射击速率,还是队列轮换,都不输于旭卫营的精锐,唯一少的是实战。但巾帼营当中有近半是随赵明月出海多年的女水手,大风大浪见过不少,海盗之间的战斗场面也经历不少,这使得巾帼营不仅仅是止步于花拳绣腿这般的级别上。
赵明月的性子是个马大哈,行事雷厉风行却又丢三落四,但这个问题却被心灵机窍的汤嫣儿补上。汤嫣儿早慧,自小成长于江阴街头的市井之地,人情世故却是极为练达,她又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巾帼营筹建时的大多数事务得以顺利完成,都得益于她的拾遗补缺。当然,以汤嫣儿的年纪和阅历并不足以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但她只要每次借着看望母亲的时候,蹭着高旭撒撒娇,然后不耻下问一番,那些难题就不再成为难题,因为高旭总能提供大方向的解决之道。所以,在巾帼之中,汤嫣儿已然成为赵明月最为倚重的心腹。
一直以来,赵明月对于寡妇出身的汤娘子是有抵触的,但由于对于汤嫣儿的爱乌及屋,再加上尝过汤娘子那精巧的厨艺,算得上高老庄小半个主人的赵明月慢慢地默认了汤娘子的存在。但最终让汤娘子确立了她能在高老庄立足的原因,是她那些对于女子至关重要的生活用品的“发明”。
巾帼营的女兵面对高强度的训练,但由于女子天生的弱点,比如每月的月事总是对军事生涯中带来极大的不便。但“汤氏卫生巾”、“汤氏内衣”、“汤氏香皂”之类的女子生活用品的推广,极大地便利了女兵们的生活。当女兵们感谢汤娘子“发明”的汤氏女子用品所带来的便利时,却不知作为幕后推手的高旭抱着艳媚挠人的汤娘子呵呵地偷着乐。
儿子不告而别,汤娘子眼底的阴霾总是没有散去,但凭着高氏四通八达的情报网络,最终还是找到了汤浪西去的大致踪迹。与汤娘子不同的是,汤嫣儿对于兄长的离去却是不以为然,她总是劝慰着汤娘子:“母亲,别担心,无论他走得有多远,总有一日,他总会回来的。”自从汤嫣儿跟着赵明月出海归来,在海上出生入死,回来后又加入巾帼营,眼界开阔而又见多识广之后,再加上赵明月这个巾帼须眉的影响,对于一般的悲欢离合早就看开了。
高旭的生物钟一直奇准无比,每天早上五点半准点醒来,然后在高老庄内院的花园里跑步半个多小时。这几个月来,由于高旭对自己的身体调养得当,而且也一直勤于运动,特别在军营的一段时间的磨练,使得原来那个被酒色掏空了的身体终于回复了健康状态。晨练之后,再回来时,作为侍妾的汤娘子早就准备好了精致的早点等着高旭。对于高旭的饮食起居,汤娘子可谓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大约在早上七点钟,作为高旭的幕僚及秘书型亲兵,夏完淳就要来到高旭的书房报到。夏完淳是个才子,高旭大多数亲笔所写的文书,或者随时随地想到的东西,都经过夏完淳的起稿润笔之后,再行发布。夏完淳自小熟读诗书,但他又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由于高旭身体力行的教导,再加上夏完淳擅于揣摩他心中这偶像人物高旭的思维方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至使夏完淳的言行与思想都最大限度地向高旭模仿与靠拢。
到了月底的时候,便是邬含蓄最为忙碌的时候,自从九月份他接替老家伙掌握高氏的情报渠道,筹建同盟军的情报处之后,到了月底,各地动静源源不断地汇总到高老庄。每天早上,邬含蓄都要把前一天晚上筛选出来的简报递给高旭参阅。对于各地情报的收集,高旭极为重视。
浙东的形势依然混乱不堪,黄道周以一介文人治政,空有忠贞报国之念,却无经国济世之能。由于黄道周重用闽人,又与以张国维为首的浙党起了纷争。大敌当前,为了名利,这些南明大臣仍然党争不休,而且由于鲁王朱以海仍然滞留绍兴,对于隆武政权来说,浙东的局势随时会有不可测计的变数。到了最后,黄道周所有的精力都用来防范鲁王,而不是应对坐镇杭州对浙东虎视眈眈的征南大将军、贝勒勒克德浑。
兵科给事中刘中藻自九月一日从福建出发之后,先到达绍兴,向黄道周陈说隆武帝有离开福建亲临浙东前线的打算。黄道周听罢,当时激动不已,要是隆武帝不在福建后方做个浙党口中所说的“闭户天子”,一旦隆武亲临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