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往南就是甘洛与越嶲。
说到越嶲,可能没几个人知道,因为在解放后被改成了越西,至于甘洛,知道的人就比较多了,因为在红军长征时,曾有一部偏师为了掩护主力渡过大渡河,在此发起过佯攻性质的作战。
然而,在民国年间甘洛县还不是县,而是当地土司的自治区,即海棠区和启明区,隶属于越嶲县的管辖区域,而越嶲县和甘洛等地,又属于彝凉(彝海)之地,确切的说,是大凉山的行政管辖区域。
第275章 谋取越嶲()
当刘郧看到越嶲县的矿产资料时,两只眼睛顿时就圆了。
此地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各类铁矿超过了2亿吨,其中黄铁矿0。6亿吨,赤铁矿1。3亿吨。而且煤炭连同泥炭,也达到了2亿吨,另外还有水电资源19万千瓦,以及铅锌、铝土和菱镁等珍稀矿藏,各达数百万吨,其中铜矿数千万吨。
万事真不能看表面。
铜这玩意,在古代是用来制造武器与铜钱的东西,而华夏的铜矿资源储备并不多,因此历来属于稀缺物资,到了近现代的工业兴起之后,铜的用途就更为广泛了,尤其是军工行业最为紧缺,比如最为常见的子弹,一粒或许不算什么,但是一旦达到亿万的单位时,对铜的需求就不是个小数字了。
随着川西兵工厂的发展,刘三爷为了铜锭一事,连头发都急白了,这下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看似贫瘠的越嶲自治区域,竟然有这么富饶,实在是出人意表,对了,在21世纪时怎么没看到甘洛钢铁,或越西冶金之类呢,让智脑再显示清楚点,原来是多矿混杂冶炼不易所致。
刘司令却喜出望外,多矿混杂是很麻烦,对于普通钢铁厂来说,与鸡肋差不多,在冶炼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种次级产品,以汉阳钢铁厂为例,在建厂之初,光是矿料偏酸的问题,就折腾了几十年,还迟迟冶炼不出合格的炮钢,更别说多矿混杂了,恐怕要吓死一堆的钢铁专家。
然而多矿混杂的问题,对蚂蚁机器人却不算什么大事。
这些外星高科技产物,本身就是一台台微型冶炼炉,还能兼顾找矿和挖矿,实在是恐怖而犀利,若非数量跟不上,所有钢铁厂都将面临失业问题。
不过再先进的机器,也得有人来用才行。
因此想在越嶲县开办钢铁厂,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幸好,刘郧有尹沁兰这位“川康百晓生”,不但博闻强记,通晓许多古书与秘录,还对越嶲县的当地情况了如指掌。
越嶲县历史悠久,最初是因越过嶲水设立郡县而得名。
在大禹治水之时,此地属九州之一的梁州地域,先秦时属西南夷地。到汉武帝时设越嶲郡,当然认真算来该县的辖区,大多属于相邻的阑县,北周改设邛部县,宋为邛部川,明设越嶲卫,清为越嶲厅,民国改为越嶲县。
越嶲县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地处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的东北麓,位于四川西南部,又是凉山的北大门,经济民生的发展还算昌盛,县城拥有一万多人口,县域面积五千平方公里。
该县境内属于多山地形,主要以横断山脉为主,山川南北纵列,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普遍在1600米以上,最高可达4791米,属于山地型亚热带气候。
自从辛亥革命以来,川军上下连连内战,导致四川省府对大凉山区域,及其各个州县的控制名存实亡。
即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但是越嶲等地的民间信仰,却极为散乱复杂,信仰原始宗教的民众,比比皆是,而信奉佛教、道教和天主教的人,也不在少数。
当尹沁兰说到这里时,刘郧也大为警惕而清醒,看来他事先的计划,还是太过乐观了。
既然属于当地居民自治,又盛行奴隶和原始宗教,那么此地民间势力的顽固,自是不问可知,他是准备去搞建设的,而不是搞什么社会改革的,如何让这些阻力变成助力,还真是个棘手的大问题。
看到走来走去,愁眉不展的刘司令,尹沁兰却呵呵直笑,胸有成竹的给某人支招,“相公,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当初才回川西县时,不是做得很好么,再来一次天仙飞降,保证全都搞定”。
说到这个事情,刘郧也有些尴尬。
看来当初刘鄂北还真没说错,如此胡乱的显示神迹,还真是“巧祭淫祀”,有故意蛊惑民心之嫌,只要是明眼人,就没有看不出其中端倪的,看来这类糗事,今后要尽量少做才是。
对于刘司令的顾虑和苦衷,尹沁兰也颇为理解,只好另想他法。
尹二夫人不愧是女诸葛,站起身来略略走了几步,只见秀眉一展,已经想到了妙计,“相公,妾身已想到了三条对策,你不妨三管齐下”。
“开发越嶲县有三大难题,一是地方土司的阻力,二是地方宗教的阻力,三是地方民众的不理解”。
“在沁兰看来,一为三,三为一”。
“因为当地民众的思想意识,历来是受传统势力的影响,各地的土司正是其核心代表,而土司们又受到当地宗教的影响,比如毕摩文化,就是越嶲县原始宗教的核心之一,大多是父子相传,或家族相传”。
“毕摩”,刘郧也是一愣,他还真有些孤陋寡闻,他只听说过西康的白教、红教和黄教,嗯,在西康和青海等地,好像目前正是黄教当家。
尹沁兰也知此事关系重大,于是静下心来详加解释,“毕摩”是凉彝语的音译词汇,“毕”则为“念经”的意思,“摩”是指为“有知识的长者”。
简而言之,毕摩就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主管作毕、司祭、行医和占卜,历来非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之人,无法胜任毕摩之职。
刘郧也苦笑不已,他终于算听明白了。
毕摩,就是凉山一带掌握巫术的氏族长老,既掌管着神权,又把握着文化传播,甚至能司通神鬼,还指导着俗世权力,在当地的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些长老们才是真正的神圣者。
看到刘司令愁眉不展,尹沁兰以为这厮没听懂,于是进一步展开说明,“毕摩的地位神圣而崇高,是以祖灵、自然和家神为崇拜对象,为族人主持祭祀、编造典籍、医治疾病,还担任黑彝奴隶主的圣师”。
刘郧这下真的崩溃了。
偌大的越嶲县竟然是毕摩在当家,真是出人意表啊,这些神叨叨的东西,他根本搞不懂啊,若是与这些人打交道的话,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万一应对不妥的话,岂不是事倍功半。
“相公,你根本不用懂什么是毕摩”,尹沁兰又乐了。
“你现在可是川西王,又是川军的三当家,只要你亲自去了,就是最大的诚意和敬意。另外再找些懂毕摩文化的人,陪着你一起去,不就好办了么”。
哈哈,还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尹沁兰就是最佳的人选,刘郧希望她能随之同去越嶲县。
然而,尹秘书可不干这个粗活,于是笑眯眯的建议道,“沁兰有三条妙计,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以助相公尽快平定越嶲之地”。
“首先就是攻心之计。想与毕摩对话,就得请一些宗教人士出面,比如隐月寺的金轮法王与隐叶大师,就是此行最合适的人选”。
“其次是示威之计。令一员上将统兵五千,对外号称五万,形成大军压境之势,看那些土司和黑彝奴隶主,是否真的敢与大军叫板”。
“最后是怀柔之计。拿出一些金银财货、枪支弹药,以及军政的头衔,示之以恩”。
刘郧不由鼓掌叫好,“攻之以心、示之以威,柔之以恩,真是计中有计,而且还是计计连环,如同大海波浪一般,一波接着一波”。
尹沁兰浅浅一欠,谦虚的打出谢谢夸奖的手势,让刘司令不要太兴奋,要做好这些事还需从长计议。
尹秘书笑道,“相公,可知辛亥革命以来,凉彝之地,一直是个老大难,就算刘文辉等人新建西康省,急切需要行政辖区,却也不愿意要此地”。
“因为此地的民族情况复杂,物产也不多,即使想派兵进剿,少了,是瞎子点灯白费事,多了,又有些得不偿失,想长期的有效管辖,还得驻扎军队进行守卫。何况川康是出了名的穷困,空费钱粮的事,谁都不想做”。
刘郧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偌大一块凉彝之地,岂会没有利益,依他来看,刘湘等川军诸将都有些挑肥拣瘦,专找那些油水丰硕的地方下手,刘文辉率部进军西康,主要还是看上了当地的金矿。
但是长期对凉山姑息不管的话,这些地方的百姓,恐怕只知有土司,而不知有中央了。
说起西康省,刘司令又想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尹沁兰的亲生父亲,现任川铁总顾问的尹昌衡,曾出任过四川督军,是辛亥革命的首义功臣,还领兵出征过凉山和西康等地,至今威名不衰,是对付土司最佳的人选。
说到尹昌衡,尹沁兰的感情也最复杂,不过历来举贤不避仇,举能不避亲,而且尹老总也确实合适,也就不反对了。
尹秘书只告诫一点,“相公,此地隶属四川第十七行政督察专区,目前已有风传,即将被划拨给西康省”。
刘郧是个聪明人,对很多事情是一点就明。
尹沁兰的意思是说,别看凉彝之地以前很荒凉,就如同皮球一般,人人都想推开,但是现在川西想要的话,大家恐怕都会抢着要,因为刘三爷一开发,眨眼就会变成黄金之地。
真是被盛名所累啊。
不过刘司令倒也不怎么怕事,这些熊孩子想过来抢食,也是好事,最终还不知道好了谁呢?何况开发此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工业与铁路,若有接盘侠接盘,也是好事,哼哼,就怕他们不来。
看到刘三爷阴笑不已,尹沁兰也就不再多言了,随后开始准备开发的前期工作了,包括试探尹昌衡,看他是否愿意出马,毕竟此公离开军政好些年了,能否震慑凉山当地的反对者,是否有那个雄心壮志,还未可知。
尹昌衡现在也遇见了麻烦。
由于成渝铁路换修筑队的问题,刘湘对万国顾问团与四川铁路顾问团,已经失望透顶,正准备将这些顾问一一遣散,或者改组为铁路营运公司,唯对尹老总有些难以安顿。
好在刘郧也没真正闲着,直接联系上了刘湘和刘文辉,很及时的召开了三巨头的无线电会议,得知刘司令想要大凉山时,俩位刘主席并没设置障碍,反而劝他亲任四川第十七专区的专员,或说西康省第三政督察区的专员。
这俩个老狐狸也没安什么好心。
他们是想让刘郧当上专员后,从川西调拨出大量的钱粮,专门用于川军出兵大凉山,这样一来,川军不用出一分钱,就收复了偌大的凉山专区,还锻炼了大批的部队,真是一举多得啊。
将整个凉山专区收入囊中,刘郧也不是没想过。
可惜他的川西帝国,已经膨胀到极限了,而且随着铁路线路的不断蔓延,其实川西每天都在亏钱,“坐拥凉山专区”,好听、好看,却不好用,距离川西实在太远了。
不过凉山专员的位子,却不能假手于人,由于囊中无人,刘郧只得推荐尹昌衡。
尹公倒是合适人选,在刘湘主政之初,曾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目的正是让他出任大凉山的专员,可惜当时尹老总的情绪低落,不要说担任什么专员,即使让他出任川康俩地的主席,恐怕都没什么兴致。
第276章 布局凉山()
不过刘郧的情况有点特殊。
这厮与尹昌衡是姻亲关系,在城都市井之中已有传言,说刘司令的二夫人尹沁兰,正是尹老总的亲生女儿,因此俩位刘主席也乐见其成,只嘱咐刘三爷一点,“好好努力,大家都看好他”。
不过俩位刘主席再三告诫某人,与尹昌衡去赴任时,一定要多带些人马去凉山,此地山险地恶,俗话说得好,“山清水秀出妖精,穷山恶水出刁民”。
最好带上七八万人马,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还七八万人马,刘郧的眼睛都斜了,如非万不得已,哪怕七八千都不想带,这些人员的粮饷、弹药和抚恤,哪一样不需要钱啊,由于敌我情况不明,只好暗暗祈祷,希望此次越嶲之行,千万不要发展到这一步。
这支凉山先遣队,该让谁挂帅呢?
刘郧自己也没想好,干脆让尹昌衡去定算了,据说尹老总的门生故吏遍布川康,想找一二个将才,还是易如反掌的,而军官可以从川西军事学院派遣,而士兵就从川西第三旅抽取好了。
鉴于大凉山一带陌生而艰苦,因此所派去的军官和士兵,需要自愿申请才能去,而待遇方面,当然是从优考虑。
凡是通过申请的官兵,职衔与军饷直接升半级,比如排长可擢升为副连长,二等兵可擢升为一等兵,而已经是一等兵的,就擢升为一级士官等等,以此类推。
士兵与军官的思想工作还好办。
究竟如何组成军队,郭祺勋将军却有不同看法,通过电报送来他的建议,他认为一支能战、敢战的军队,并非朝夕可成,因此他提议“应该将第三旅整支抽调,让原主官继续担任旅长”。
第三旅旅长是谁呢?
刘司令很快记了起来,正是刘湘的首席幕僚,张斯可的儿子,张震字兴华,此人是毕业于日本陆士,现在川西军事学院回炉深造,而郭祺勋敢推荐,自是学业有成了。
那就让他回本部一趟看看。
还没等刘郧完全想好,尹沁兰带着赭文和进来了,看她们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应该是有什么急事,只好让她们来到书房内详谈。
尹夫人也知不是客套的时候,直接递给他一张电文,大意是说汉口送来若干医生。
好事,还真是大好事,刘郧也为之一振。
自从川西医院院长庞语嫣,随郑元兴去了延安之后,川西医院一直群龙无首,全靠尹沁兰担任临时院长,主持一些日常的事务,至于医生与护士早就散漫惯了,做事时也喜欢乱来,医院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差,导致许多病人抱怨不已。
主要因为尹沁兰不怎么懂医务,长期被医生和护士欺瞒,但是从内心来讲,大家还是希望有行家来接手,因此她与孔玉玲联系过,希望她能物色一两个院长人选,没想到来了一群。
真是久旱逢甘露,好事一桩。
当刘郧大体搞清楚后,就让二夫人倒茶去,医院院长的事情以后再谈,随之转个头与赭文和攀谈了起来。
郑元兴受命回延安后,老赭就是红军在川西的最高负责人了,来刘司令官邸的次数,不比川西的公务人员少,甚至许多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此老就是川西的官员之一。
赭文和的来意也很简单,只是有些话不知如何开口。
刘司令还以为是军火支付问题,正想大包大揽之际,赭师兄却说出了实情,“亦诚啊,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实在是惭愧,德国人李汉斯,已经被赶了回来”。
李汉斯,刘郧也是一愣。
这厮不是货真价实的苏联红军么,怎么还被延安赶走?对了,德国顾问李德同志,以及二十七个布什维克呢?他们彼此之间,应该最有语言才是,不都是根正苗红的苏联红军么。
说到“左又左”李德和王明之流,赭文和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