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葬清-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话传到了高起潜耳中,太监记仇,老太监对卢象升是恨得咬牙切齿。
总之,这支二十万大军,终于开到了山海关下,在高起潜以皇帝的旨意胁迫下,洪承畴被迫放弃了长期围城的作战方法,开始了强行攻城。
炮声隆隆,明军也有近百门火炮,但是山海关上的护龙军却有着一百八十门红衣大炮,无论质量或者数量上都甩开了明军火炮一大截,故而明军的攻城战打得十分辛苦。
大仁亲自持刀督战,守城的护龙军兵士自是战役昂扬,倒是攻城的明军士兵气势却低到了极点,甚至出现了怯战不前的局面。
没办法,这些攻城的兵基本上是朱由检后来塞给洪承畴等将的各路赶来的勤王军,基本上是缺乏训练毫无纪律xing地杂牌兵,再加上因为朱由检催促得太急,导致洪承畴月也没能够将这些杂牌兵整训出个样子来就拉上了战场。
“呸,老子晓得明军不中用,但不晓得居然不中用如斯!”大仁向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语气很是不屑。
明军一轮一轮地攻城,但是护龙军兵士却越打越勇猛,而明军却越打越没了jing气神。
“这帮玩意儿是在攻城么,真是笑死爷爷我了,老赵,开城门,让我出去冲一把吧。”大仁看向赵一名。
“将他们打退回去就行了,别孤军深入,这帮攻城的明军绝不是洪承畴他们的嫡系部队。”赵一名叮嘱道。
大仁应一声,随即便去准备自己的兵马。
看着战局,洪承畴只能暗自叹息,这仗若是这么大下去,就算将那帮各路勤王军全都填进去,怕也没办法使得山海关内的护龙军伤筋动骨吧。
就在此时,山海关城门忽然打开,大仁提着大刀领着上千护龙军兵士杀了出来,那帮正在攻城的明军居然可笑地掉头就跑,大仁领军追杀了一阵子便退兵回关了。
一场可笑到极点的攻城战就结束了,到了傍晚,整个明军军营中都显得很是颓废。
“这仗究竟是怎么打的!你们究竟是怎么指挥的?”高起潜尖细的鸭嗓子开始吼叫起来,他很是生气,也不得不生气,因为向他投靠的将领基本上都是这些杂牌军,而近ri攻城的主力也是这些杂牌军,损失最大的也是这些杂牌军,就等同是在损失着他高公公一系的力量。
洪承畴继续闭目安身,孙传庭低头看着地,卢象升怒拍桌子拂袖而走。
只剩下一个高公公气得吹胡子瞪眼。
……
二十万被朱由检抱着极大希望的明军在山海关下打着酱油,然而,护龙军可没闲着。
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和李九成四人领着护龙军东江镇大军重新踏入山东地界,山东大地,再次被搅·弄得天翻地覆。
这次的他们,准备充足,兵强马壮,虽说前不久刚刚在满洲苦战并且在多尔衮手下吃了个亏,但手下兵马也都锻炼出来了,那可是跟女真鞑子见过阵仗的军队,比那些个普通明军在素质上可是高过了一大截。
再加上有着护龙军在后方源源不断的物资接济,四大将领在山东不断拉拢兵马,声势不断壮大。
在进入山东半个月后,四人领军一齐攻克山东重镇济南,前后只用了一天时间,生擒德王朱由枢,并陆续攻克城池五十余座,杀死两名总督级大员,在五十七次战役中全部获胜,俘获人畜四十六万余,黄金四千多两,白银九十七万余两。
山东地界上的大明力量,基本被来了个清场,就连在朝鲜的方仲看到了这些来自山东战报,都惊呼道:
“四位将军真乃神人也。”
只有龙辰看了战报后,笑了笑,道:“这帮家伙在多尔衮手下吃了亏,这是牟足了劲儿在山东明军身上找回面子呢。”
这一次和以往的闹腾不同,孔有德等人并没有行太多的杀戮之举,而是破城之后开仓放粮,学那流寇发展壮大的路子,故而在很短时间手下兵马就发展到了四五万之多,但其中大部分还是流民队伍,真正的战斗力其实不是怎么高,不过声势也是很惊人了。
这时候,不通军事的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再次发挥了自己瞎指挥的天赋,居然命令正在围攻山海关的二十万明军分出一路来去山东平定局面。
最后朱由检指名高起潜和卢象升两人领军入山东,天知道朱由检是天才到何种地步才下达了这种自掘坟墓的命令。
皇命不可违,高起潜领着四万大军卢象升领着两万大军一同开赴了山东。
高起潜恨卢象升恨得牙痒痒,卢象升看高起潜也不顺眼,然而却被一同任命负责山东平定的任务。
卢象升主张先稳扎稳打,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得收复,最后稳住自己的阵脚,从而将护龙军的力量慢慢从山东地面上赶出去。然而高起潜却不这么认为,他直接将目标锁定了济南城。
要想快速获得战功,让在京城的皇帝陛下看到自己的功绩,还有比拿下济南更好的么?
故而高起潜兴高采烈地带着四万人马直奔济南而去,和卢象升的距离慢慢被拉开。
卢象升没有办法,只能跟着高起潜行军,保护高起潜的侧翼,互相看不顺眼是看不顺眼,但卢象升不会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凌驾到军国大事之上。
高起潜却不认为卢象升是在为自己保护侧翼,他还以为这是卢象升想抢自己的功劳,因此高公公命令手下人马加速行军,直到彻底和卢象升部断开了联系。
到了济南城下,高起潜高兴得发现济南城中的护龙军居然不战而逃,留给自己是一座不设防的济南城。
高公公迅速命令大军进城,而后他迫不及待地给朱由检报捷,奏书中将自己如何身先士卒鼓励兵士攻城写得很是详细,最后还恶心了卢象升几句,说他畏敌不前,整个济南城都是他高起潜一人打下来的,他卢象升一点忙都没帮。
护龙军当真是畏敌而逃么?自然是不可能。
尚可喜等人故意放弃了一座济南城给高起潜,随后集合四路大军一齐追上卢象升的部队。
在兵力上,尚可喜等人有着四五万大军,虽说大部分是流民队伍,但有时候,人多也是一种很大的依仗。护龙军仗着人马众多,将卢象升围起来后,双方开始打起了消耗战。
反正这些流民招起来快,打光了尚可喜、孔有德等人也不会心疼。
卢象升先前并没有看得起这些流民为主的队伍,但是每当他想突围时,就会杀出一支强悍的军队,将其给重新逼了回去。这支军队自然是护龙军东江镇兵马,约莫不到一万人,算是嫡系兵马。和那些新招收的流民队伍相比,一个是大妈生的,一个是后妈养的。对于这些嫡系,尚可喜等将领可舍不得拿出来打消耗战,只是在每次卢象升想突围时拉出来用一下而已。
这般硬生生的消耗战下,卢象升部的损失非常大,原本两万人部队打着打着只剩下了六七千人,而护龙军这边损失的流民兵也不少,使得这个包围变得也薄弱起来。
最后,卢象升亲自持刀上阵,带着剩下的明军一番厮杀后,愣是冲破了护龙军的包围,向着济南城而去。
大呼大意的护龙军立刻急追,最后在离济南城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将卢象升部重新围住。
第二章 丧钟,为谁而鸣(第四更)()
A ,最快更新葬清最新章节!
为了怕再横生枝节,也是为了怕济南城中的明军出来支援,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和李九成亲自领着本部兵马上阵和卢象升部开始了最后的厮杀。
卢象升派出了几波信使突围向济南城中的高起潜请求援军,但是都石沉大海。高起潜面对卢象升的求救置若罔闻,此时只要站在济南城上就能依稀看见远处的战况,但他依旧不打算出兵。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作为太监,高公公不是男人,而且高公公也是个小人,真是身俱两者之长,
卢象升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护龙军决一死战。随拔寨而出,决战护龙军。
史载“。。。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
卢象升就这样战死了,末世大明的擎天柱就这样又断了一根。
而且由于高起潜之前奏折的先入为主,朱由检并没有对卢象升的死多加追封,处理得很是平淡。
在歼灭了卢象升部后,山东地界的护龙军也是损失惨重,一时也就放弃了重新夺回济南城的打算,开始在山东继续游荡,搜罗人马。
然而,这在大明朝廷看来,是山东局势被平定的象征,高起潜更是在奏折中向朱由检这般说:“山东之地,久不闻贼讯矣。”
觉得自己终于赢了一局的朱由检很快的又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快速起用杨嗣昌,让其入主内阁,成为当之无愧的当朝首辅;一件事将孙承宗一家押赴刑场,以私通贼军的罪名判处斩立决。
在得知孙承宗的死讯后,辽东大地很多户人家缟素,山海关上的护龙军也树立起来灵帆,士兵着白绢,以此祭奠孙承宗。
而在朝鲜,龙辰直接下令“天下”缟素。
龙辰亲自在家中摆下水酒,祭奠孙承宗,而在灵案旁跪着的是孙承宗的小孙子………孙建功。
“义父,俺要给我爷爷报仇,俺要杀了那个狗皇帝,俺要给我全家报仇!”
少年郎的怒吼,龙辰无动于衷,其实,孙承宗的死,其实还是自己的原因居多,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过是被自己借来的一把刀罢了。
“老头子,你终究还是没机会和我这个后生交手了。”手腕一转,一杯水酒洒在地上,龙辰呢喃一声,思绪飘飞。
……
女真方面,在多尔衮的坚持下,立了刚刚三岁的福临为汗王,多尔衮为摄政王,为了平定大金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多尔衮率八旗军五次出征至黑龙江下游流域,和当地的诸多部族联军交锋数十次。
论武勇,那些小部族勇士并不逊八旗军多少,毕竟双方都是一个大家庭里面的,往前数两百年还都是一个祖宗,甚至连语言都一样。
但是大金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八旗军也是一支令行禁止的正规军队,相较而言,那些小部落联军就有些像是乌合之众了。故而在多尔衮的五次征伐中,这些小部落都是被打得逃进了山林之中。
被打败的后果是什么?家园被八旗军烧毁,ri子更是没办法过下去,就得愈发倚靠来自护龙军的接济,而要得到护龙军的接济就必须去杀金国人。
这就像是一个死循环,而且是一个越来越恶劣的死循环。
多尔衮也很是不解,这帮小部落为何这般不长记xing,被自己打痛了居然还过来找事,直到出兵五次后,多尔衮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只不过,这时候已经不是一句“和好”就能解决问题的了,双方已经在战争中结下了死仇。
不得已,多尔衮派了豪格领正黄旗兵士驻扎在黑龙江下游流域,专门负责占压和诛杀那些小部族。当然,这里面也有着变相将豪格“流放”出政治中心的意思。
额哲领着林丹汗旧部重回内蒙古,先前那六千蒙古骑兵被护龙军大部分歼灭,导致蒙古部落也是元气大伤,面对着察哈尔部的归来,他们也没少力量去将其赶出去,没办法,只能再求到大金国方面。
为了确保大金身边的安全,也为了稳定蒙古这个盟友,多尔衮命岳托率一万八旗军进入蒙古草原。
岳托虽然断了一臂,但多尔衮依旧相信他的指挥作战能力,果真,岳托没有令多尔衮失望,在依附大金的蒙古诸部落的帮忙下,三次击败察哈尔部的军队。
然而,察哈尔部却依旧战斗力顽强,其部勇士的装备也越来越好,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在他们拥有了上好的铠甲兵器后,他们将变得极为恐怖。
毫无疑问,这些装备自然是护龙军提供的,靠着这些甲胄兵器的支持,额哲在三次大败后依旧能够稳定住局势。不过护龙军对额哲请求派兵的要求没有做出回应,在护龙军看来,对大明的战事还没完结,而且这时候也不是和女真再彻底翻脸的时候,故而除非额哲实在坚持不下去,护龙军是不会直接出兵蒙古。
……
祖宽手下的数千关宁铁骑被正式编入了龙辰的直属军,而且在朝鲜新编练的一万汉军兵士也一同被编入了直属军之中,这样一来,龙辰的直属军已经超过两万人马,其中约四千关宁铁骑,五千护龙军铁骑,两千火枪兵和一万新练出来的兵士。
护龙军练兵一直遵从宁缺毋滥的原则,当然,尚可喜等人在山东大肆搜罗兵马除外,因为他们在山东是以战养战,而护龙军在朝鲜和辽东练兵这需要自身条件的支持。
与此同时,祖大寿主动请求镇守义州,撇下了自己经营很久的锦州城。
龙辰答应了祖大寿的请求,让其成为义州守将,而原来的锦州兵马由祖大寿在锦州剩下来的五千辽东军则交给了冉义统领,因此,冉义麾下兵士也已经破万。
自此,感觉到时机成熟的龙辰下令再度出兵大明,两万自己的直属军和一万冉义部加上一直驻守朝鲜本地的李聚也带着自己麾下近一万兵士随同出征。
朝鲜大地的护龙军,基本上是全部出动,总计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山海关。
……
洪承畴也探查到了护龙军的大规模调动,故而向崇祯皇帝上书道:
“贼势头强盛,求暂且退兵山海关,以宣大、大同一线防备之。”
洪承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麾下本来的二十万大军,被调去山东了六万人马,剩下十三万不到,其中真正能战的也就是自己的嫡系四万大军和孙传庭的两万秦军,但护龙军成立头就有近两万人马,再加上即将到来四万护龙军,加起来就是六万。
能够击败八旗军的护龙军究竟是怎样的战力?能够轻易击垮卢象升天雄军的护龙军究竟有怎样的战力?洪承畴自然清楚,正是因为清楚,他不愿意去和这样的护龙军去打野战,这样太被动。
一同附议的还有孙传庭,他也同样认为退守宣大大同一线,重新构筑防线和护龙军对峙才是最好办法。
然而,真正能决定大明帝**事最高动向的不是前线明军将帅,而是坐在庙堂里面明明根本不通军事却自以为军神附体的大明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见着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奏折,大怒,他可不想再给龙辰一个机会跑到自己京师上,上一次自己不也是命人在宣大、大同一线布防么,那龙辰不是朝阳能够穿插进来。
这种事情决不允许发生第二次,再说,朱由检认为洪承畴那边还有十三万大军,是护龙军两倍,难道还打不过吗?
打仗这种事情,绝不是谁人多谁就一定赢,还要考虑许许多多的方面,如果只是谁人多谁赢的话,那就不需要真的打仗了,每逢开战前,双方各自数人数,谁的人多算谁赢,这多好。但朱由检却一直这般想当然的将打仗看作了一场拼人数的游戏。
因此,朱由检在圣旨中指责了洪承畴和孙传庭一直打不下山海关,并且要求他们将护龙军击溃,不准让护龙军从山海关那边入关。
就这样,朱由检最终做出了决定,直接替这大明最后的军队jing华敲响了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