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掌柜娘子道:“真不知道!这客栈一直由我们夫妇经营,去岁就接了这生意,与永乐府钱知府约好的,将我们客栈包圆一个月。”
八方馆里多有商贾,因大家同为永乐人,为了支持家乡学子,由商贾凑了银子包下这客栈,并要求一日三餐,还要供茶水、点心等,甚至永乐府官衙那边还派了十名官奴过来照应跑腿。
坏人仕途,害人应考时拉肚子,这可是要遭天打雷霹的事。
客栈掌柜一听说这消息,腿都吓软了,要说与他们无干,可谁也不会信,二百名学子齐齐闹肚子,有轻有重,万一闹出了人命,他们家也得吃上官司。
张萍道:“他们是进贡院后,才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症,根据他们所说,在进入贡院的前天晚上,你们客栈给操持了一顿饯行宴,是你们客栈给预备的”
客栈掌柜道:“大人,我们不会害他们的,我们大东家也是永乐人,这客栈就是大东家的开的。我自己的兄弟、老母还在永乐府”
若是让老家人知道他下毒,这辈子,他也别回永乐府。
掌柜娘子道:“请大人一定要彻查清楚,否则我们可没脸回永乐府。”
“带我去瞧瞧罢!你们再说说,饯行宴都预备了哪些菜肴、酒,是从哪里买来的?”
菜肴,自是客栈掌柜亲自去采买的。
对他来说,家乡要是出几个官员,他面上亦有光。
所以,他亲自挑的猪肉、鱼、活鸡,又买了好些萝卜、白菜等物,仅是同行的小二都跑了四趟才运回家。
张萍检查了前几日没用完的食材,确实没问题。
“厨子呢?”
厨子生得中等身材,有些微胖,收了三个学徒。
“他亦是永乐府人氏,几个月前听说永乐府的同乡来要,很是高兴,有几个与他是同县同乡,他还请了他们吃饭。”
厨子一脸憨厚,出了这事,他也觉得愤慨。
张萍在厨房等处转了个遍,依旧没有查出任何端倪。
张萍又问:“这几日,你们客栈有没有遇到什么奇怪的事和奇怪的人?”
掌柜夫妇、几个小二、厨子、学徒,几乎全是永乐府的人,出了事,他们最恨的就是背后捣鬼的。
张萍道:“你们几个用完饭菜后,可出现异样?”
几人齐齐摇头。
他们都没闹肚子,却只有学子闹了。
“学子们吃过的饭菜,你们都用过?”
几人相互一望。
掌柜娘子当即道:“没有!酒,我们没喝,因是饯行宴,领首的莫九郎、莫十郎说,让我们买好酒,说钱不够,他再补上。”
娘子道:“因他说了这话,民妇就买了竹叶青酒坊的好酒。”
“竹叶青酒坊?”
掌柜的道:“这是一年前新开的酒坊,他家的酒一直卖得不错,不仅是我们家,城里去那里卖酒的不少。听说坊主是从长安过来的,贼子夺长安就逃了出来。”
竹叶青酒坊,这不是先投靠皇后,后又投了莫静之的商贾。
慕容忻夺城,他们就逃来了燕京。
在这里做起了制酒生意?
掌柜当即怒斥着:“你个臭娘们儿,怎不长心眼,我不是与你说了,让你去我们永乐人的酒坊买酒,你怎不听劝,这会好了,害得学子们闹肚子。”
罪人啊罪人!
这可是害人前途的大事。
掌柜娘子急得双泪翻滚。
“我我当时就想着买些好酒,让大家都吃顿好的,哪里想到”
张萍道:“竹叶青酒还剩下了么?”
第861章 巴豆制豆鼓()
张萍道:“竹叶青酒还剩下了么?”
“没有,我统共就买了一车,只得二十坛,一坛是十斤了,听学子们说那酒与我们永乐的状元红相比,也没多好喝,之后不够的,我就让小二抱了地窖的状元红补上。”
“用过了酒坛还在吧?”
“在!”
张萍带人去了放空坛子的地方,一名女捕俯身,连看了几只坛子,揖手道:“回大人,酒坛里没有发现异样,巴豆应该不是下在酒坛之中。”
这还真是奇了!
饭菜没有问题,也不是酒坛的原因,究竟出了哪一块。
定是有人针对永乐籍的学子,集体拉肚,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连两位丞相都惊动了,这显然是有人阻止永乐籍的学子入仕,至少不希望他们有太多人入仕。
张萍又到厨房转了一圈,“你们之前采买了那些东西,都列个清单给我。”
不多时,掌柜的就列了一个单子。
从吃的茶,到饮的酒,再到鸡鱼肉菜、素菜等。
然后,看到调味料时,她的目光锁在豆鼓上,折身回到厨房,再一一的检测。
“这是黄豆做的豆鼓?”
厨子挠了挠头皮,“我爱做回锅肉,做这菜就得加豆鼓。”
学徒忙道:“说到这豆鼓还真是邪门了,晌午时,师父让我检查厨房,我们厨房的豆鼓明明预备得足,却被客栈养的猫打番了豆豉罐。”
掌柜地道:“这事我知道,若在平日,我们挑挑拣拣,将干净的继续用来炒菜,可因是永乐府的学子,我还特意叮嘱,让他们把豆鼓用纸包了,送给乞丐们吃。”他一歪头,“这豆鼓是谁买的?”
另一个学徒道:“师父要预备饯行宴,小的见没豆鼓就出门买了,正要去杂货铺子,就碰到一个婆子挑着担儿叫卖豆豉,说是自家制的,我尝了一下,味儿确实不错”
厨子此刻没细瞧,炒菜的时候,就是取用一些,这一会儿越瞧越不对劲,当即大骂:“这哪里是黄豆豆豉,分明是巴豆做的豆豉。”
掌柜娘子俯着头一瞧,用手抓了几颗,“虽像黄豆,可真不是黄豆”她当即扯着嗓子大喊:“这杀千刀的恶贼,这是想害死我们啊!”
什么猫儿打番豆豉罐,恐怕不是猫儿打翻的,是有人故意溜进来打翻的。
张萍问那采买的学徒,“你可记得那卖豆鼓的妇人?”
“记得!当时买的时候,她还与我好一番夸口,说是她自家制的,我想着不比杂货铺的差,就买了五斤回来。”
张萍点了一下头,“掌柜娘子也莫哭了,当下之急,还是寻着凶手,否则你们就得背上骂名,且让这小哥跟着我们走一趟,在城里转转,看能不能寻到那妇人。”她顿了一下,“你们要装成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样子,以防打草惊蛇,算计你们的人所图非小。”
张萍令女捕带着小哥在城里转了三天,别说是卖豆鼓的妇人,就是有嫌疑的一个也未学到。
而另一边,左丞相带了御医进去,特意熬了一大锅防拉肚的汤药,给拉肚子的学子每人送了一大碗,连服三顿,拉肚的情形才好转。
这日,张萍正坐在案前看卷宗。
一个女捕奔进来,“大人,卖豆鼓的妇人抓到了。”
这人妇人生得微胖,瞧上去就是刁钻人。
“你可知自己犯了何罪?”
她今晨起来浣衣,就被人女捕给带走了。
她想撒泼大闹,女捕冷声道:“三月十一日晌午,你卖了五斤用巴豆制的豆鼓给城西沈记客栈厨艺学徒,你可知道,永乐籍的二百学子吃了你卖的豆豉,有一个因拉肚严重,已经病亡,还有七位学子因病情太重,被迫离开考场。”
出人命了!
这可是人命官司。
妇人吓得不轻,“不!不!那人说,只要我帮忙把豆鼓卖完,就给我五两银子的酬劳,他没说那豆鼓是用巴豆做的。”
张萍道:“你可认得那人?”
“那人说话的口音像长安人,可跟他一道的是太原学子。”
张萍道:“现在给你将功赎罪的机会,要么你帮着寻到幕后主使,要么你就是下毒害人的元凶。”
谁想当杀人凶手,这可吃死了人,还有七个人不能参加科考,要人命、又毁人前途,这可是要被指着凿脊梁骨。
就算她撒泼,但惹上了官司,不死也要脱层皮。
张萍亲自去找刑部尚书,禀报了毒害永乐学士案的进殿。
刑部尚书骂了声:“丧心病狂!这等刁钻法子都能想出来,本官会直接禀报二位丞相。”
女捕们换成寻常女子的打扮,带着妇人四下辩人,在城里寻了两天,没见人。
三月二十,参加春闱的学子们终于考完了。
听说又有不少人被抬了出来,连考九天,不少人都已经虚脱,几乎所有学子出来时都瘦变了形。
女捕们换上了女捕袍服,因元凶可能是学子,刑部派出了男捕襄助。
张萍更令人租下了贡院对面的二楼雅间,以便让妇人认人。
妇人看着一个蓝袍男子,大声道:“是他!他那日跟着给我豆鼓的人一处,他们认识!”
男捕们一听,当即奔出雅间,捉住了此人。
“我是应试的学子,你们凭什么抓人?”
捕快揖手道:“永乐学子中毒案,惊动朝野,现已查清,毒下在豆鼓之中,卖豆豉的妇人已经寻到,据她指认,说你便是让她卖豆鼓的人之一,她帮你们卖豆鼓,得了酬金五两银子。”
学子疯狂的挣扎道:“不是我!是莫往之与王道林弄来的豆豉,他们要做豆豉的生意,与小生无干。”
出来的学子里有永乐籍,听到这儿,“莫往之、王道林,他们是太原人氏,王道林更是太原王家的嫡公子?”
“他如果陷害我们,还有没有天理?”
有一人就因为中毒太深,发作太快,加上体质又弱进去第二天早上就咽气了。
早前大家还忽视拉肚子的事,可他们都拉了,这才引起了重视。
如果不是朝廷重视,又请了御医熬药,他们如何能考完。
病中应考,能与健康人一样。
永乐籍的学子这回都吃了大亏。
第862章 生事()
永乐籍的学子这回都吃了大亏。
有人顿时跳了起来,扑了过来,抓住那学子,“我认得你,你们太原府来了二十多个秀才,都是去年十月过试的,你们就住在沈记客栈的顺风客栈里。”
“这事真与我无干,我只知道莫往之与王道林二人做了豆豉生意,说是家里艰难,入京便弄了一些太原的陈醋、豆豉来卖。”
人群里,莫十郎笑出声来,“太原的陈醋、豆鼓运到京城售卖,哪个商人会做这样的生意?晋商在燕京做这块生意的可不少,都是在燕京建作坊酿陈醋、制豆鼓,为甚?就是路途太远,路资太高。”
莫往之,这不是莫家四房的嫡长子、莫五郎莫往之。
莫十郎兄弟三人知道他来了。
可苦了莫九郎,信心百倍来应考,考到一半,就因体力不支昏倒了,由主考官下令将他送回客栈休养。
这次病倒了,要等下次机会,又得两年后,今次可是恩科。
莫九郎最恨的就是下毒之人。
没想到,这里头竟牵扯出莫五郎。
莫五郎知不知道莫三舅的三个儿子都参加此次科考。
他是完全不拿他们当兄弟,亏得莫三舅还处处帮衬。
简直是忘恩负义!
永乐籍的学子又有陆续出来的,一看有人围在旁边,而人群里更有好事的大叫:“太原籍学子毒害我们永乐学子,卖了有毒的豆鼓给我们吃,今次赴考跑肚,就是他们干的。”
“可怜了杨柱,整个杨家都盼着他金榜题名,竟因中毒丢了性命。”
杨家在永乐府也小有名气,这一家子都善造林种茶,将不少的荒山变绿,成了果林、茶林。
“必须严惩!”
“抓莫往之、王道林!”
有人大叫。
王道林刚从考场出来,就被眼尖的人发现,大叫着道:“他就是王道林!”
他一脸蒙懂,“怎么了?”
有人挥起拳头,一拳就飞了过来,“心肠歹毒,害我们永乐学子中毒,以为这样,你们就能金榜题名。”
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可却闹出了下毒的事。
考场外头,立时乱成了一团。
其他地方的学子颇是不屑,是这太原学子心肠太狠。
又有知情的人道:“太原王家、莫家恨透永乐府钱知府。”
“这是为甚?”
“听说在永乐府回北燕之前,就有消息传出,朝廷会在永乐选贤才入仕。而此时,王、莫两家又闹着要去太原,钱知府就以核查人口为由,说主子一人罚金三百两,下人一人罚一百两。”
为了躲避战乱,可有不少人逃入永乐邑避祸。
直到现在,天下因未大定,每个月永乐府都会发布“邀贤帖”,邀请天下贤士、名匠、富贾、乡绅入住。因永乐府独有的条件,一旦进去,对后世子孙入仕有大益,永乐府取秀才、举人的名额数量可是照了燕京进行的,这是其他省府没有的优势。
永乐府有最好的学堂,听说如今更在建“白鹿书院”,这是北燕自燕京书院之后的第二大书院,只要是书香门第,就没有不盼进去。更有传言说,永乐府的郡主花园有天下最大的藏书阁,里头有最齐全的书籍,甚至还有天下最渊博的名士。
又有学子道:“给人下毒,阻人仕途,此举到底狠毒了些。”
就算永乐府的学子人数多,可也不能这样害人。
莫往之只听得外头闹轰轰,没听分明,刚出来,就被差捕给抓了。
贡院外头就是乱成了一锅粥。
主考官大人朗声大呼:“学子们,十年寒窗,只为今日,这件事已上达天听,皇帝陛下已经知晓,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为方便刑部办案,大家都散了吧,你们回去等着消息。”
因科考在北燕刚开始,章程定得很严谨,学子们议论了几句,各自散去。
永乐学子个个义愤填膺。
沈记客栈里,莫九郎听说罪魁祸首是太原莫往之与王道林,“莫往之,莫五郎?”
莫四郎悠悠轻叹了一声。
三天一场,他因自幼就不喜豆鼓,这种东西,北方人更喜欢些,并不大动。
莫九郎吃得也不多,可却病得最重,第一科未考完就被抬出来治病。
要问他最恨谁,最是恨下毒的人。
这会儿听说是莫往之干的,“他不知道我们三兄弟也要应试?”
莫十郎道:“九兄,你当他们会念我们是一个祖父的孙子?难怪祖母看不上他们,还果真无情无义之辈。我第一科可考得不好,就忙着拉肚子了。”
他娶的是沈氏女,因沈家是从北方迁往广陵,后又迁入永乐邑,他们有吃豆豉的习惯。因着妻子祖籍北方,莫十郎也吃得来豆豉、豆酱,且还吃了不少。
当他看到有人被抬出去,几乎是抱着拼命要撑下去的信念,这才多撑了半日,好是后来有御医送来汤药,他多讨了一碗喝,感觉才好些了。第二日,拉肚止住了,开始第二场,他答得甚是满意。
第一场考得不大理想,后来止住拉肚,状况转佳。
莫九郎可是第一场考一半就出来了。
从永乐府到燕京,这一路也吃了不少苦头,现在算是白来了。
侍从进了客房,“四爷、九爷、十爷,太原莫家二公子身边的姨娘来了。”
以前是唤郎君、公子,而今入乡随俗,侍从们亦照了燕京这边的称呼,换起“爷”来。
莫九郎气不打一处涌上头,“不见!”
侍从为难地道:“她说如果三位爷不见她,她就不走。”
“肯定是为莫往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