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唐传奇-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月命亲兵把李琬架走,他自己则走到大军前面,大声命令道:“所有都尉以上的军官,都给我出来。”
众军见主帅被抓走,一时不知所措,这时从两旁的树林内突然涌出大队骑兵,将李琬的部队包围起来,李月见军中无动静,便再次厉声喝道:“所有都尉以上的军官,都给我出来,否则军法处置!”
由于李月在军中威名显赫,本身为皇室,又受当今天子器重,李琬军中开始有军官往外走了,只要有人带头,很快,所有都尉以上的军官都走了出来。
李月见大势已定,便带着军官到一旁训话。
“各位将军,也许你们不知道,高仙芝大将军和封常清大将军已经率大军向荥阳出兵了,本来你们应是其中一份子,但你们却回到了华州,当然这并不能怪你们,但如果你们再前进一步,谋反之从罪将被坐实,阿布思叛乱,所有都尉以上军官都被斩,你们应该知道我所言非虚,我现在是在救大家,只要大家听我的命令,我就会让大家最终平安返家,怎么样!大家可愿听命于我!”
“我们愿受大将军调遣!”开始有人在军中大声喊起来,随着几百名军官也纷纷应和。李月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现在就由辛云京将军暂领大家,等圣上裁决后再定夺大家的去向。”这时候,有一骑赶来,说江先生有急事请大将军返城,李月答应,便把嘱咐了辛云京几句,率领亲兵押着李琬回华州城去了。
还没到行辕,就见江惊鸿匆匆赶来,他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唐军在荥阳西遇伏,前军三万人全军覆没,高仙芝和封常清赶去救援时,遭遇了安禄山亲率的大军,由于唐军兵少,再大败于安禄山,现唐军已败退到了洛阳,安禄山大军已追尾而来,洛阳极可能不保,李月见报,心中叹息,一切正如他所料的,看来高仙芝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但李月不知道,他的快信已晚了一步,在唐军被伏击后的第二天才送到高仙芝军中。这时又有急报传来,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洛阳再次被击败,只领不到一万人逃回了潼关,东都洛阳已被安禄山占领。
第九十章 荐才
华州行辕,李月和辛云京、段秀实、蔡明德、江惊鸿正在举行着秘密会议,商讨当前形势的应对之策。
“云京,那五万军安排得如何?”
“大将军放心!我已经收编了他们,并安插进去大量的中级军官,不过真是奇怪,这五万军中最高的军阶竟然只是一名中郎将,这样如何能指挥得动大军?”
“云京不知,那李琬之所以如此,正是担心这支军队不听指挥,所以才不配高阶将领,他的亲信是监门卫大将军陈玄礼,他带领二百多军官和一千亲兵赶来,本来是要来渭南和李琬汇合的,但已经被明德打了个漂亮的伏击,陈玄礼负伤逃回长安了,是吧!明德?”
蔡明德点点头,没有说话。
“云京,这五万军就暂由你率领,驻留华州,我以后会有大用,朝廷那边我自会去解释。现在大唐内忧外患,形势危机,我军决不能视同不见。江先生,你替我发加急快报到云州,命颜将军领骑、步军各五千,袭扰安禄山老巢范阳,要求他们不得和敌军正面作战,多造声势,同时在河北广举义军。另外让颜将军调五千军到朔州给张巡,让他务必守住朔州,保我云州军后路。”
江惊鸿飞快的记录着,很快便写好,交给李月审核,李月审核无误后,盖上私印,命即刻送出。
“大将军,那甄王如何处置?”
李月见发问的是蔡明德,便冷笑一声说道:“那李琬是这次唐军兵败的祸首,还未迎敌,就私调五万军入京,其心可诛!蔡将军,你马上用毒酒鸠杀李琬,然后报与我,说甄王畏罪自杀,你可明白?”蔡明德一呆,但还是毫不犹豫的遵命前去。
“成公(段秀实表字),我若离开,我手下众军就由你全权负责,要加紧训练,不得有丝毫懈怠!”
“末将尊命!”
唐军被击败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关中及长安都处于一片惶恐之中,在京中的各地商人纷纷开始返乡,物价一涨再涨,大家都在拼命囤积物资,尤其是米价,达到了大唐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谁都知道,洛阳一失,接下来就是潼关了,若潼关再失,长安便不保。
李隆基呆呆的坐在龙椅上,这两天,他的双腿刚刚有点知觉,正在高兴,但唐军大败的消息传来,一下子惊呆了这位执政了四十多年的大唐最高决策者。他至今也想不通自己的胡儿为什么要造反,难道真是自己用错人了吗?现在潼关的守军不到两万,怎么抵挡安禄山的十几万大军,还有北都太原,也被贼将史思明所围困,现在该怎么办?李隆基不禁焦虑万分。
这时,高力士急匆匆的赶来,他带来了李月的急报。李月报给他二个消息,一好一坏。
“先念坏消息吧!”李隆基阴沉着脸,他不知又有什么坏事发生。
高力士打开奏折念道:“甄王李琬领兵五万,私离前线杀奔京城,其意不明,臣在华州将其拦截,但甄王却命众军击臣,臣已将其军杀散,生擒甄王,不料当夜甄王畏罪服毒自杀!臣阻拦不及,特向皇上请罪!”
李隆基听罢,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从高仙芝的奏折中他已经知道,李琬带兵不知去向了,他也猜到了李琬的用意,自己的猜测最终被李月证实了,虽然哀痛儿子的身死,但也解决了这个隐患,他不由略略放下心来。
“好消息呢?再给朕念念!”
“臣担心安禄军攻打潼关,命云州颜杲卿将军举义军,从云州攻击安禄军老巢范阳,已烧毁其军粮数万石,杀贼将李钦凑,活捉贼将高邈、何千年。现安禄军驻军洛阳不发,围困太原的敌军北撤,太原之围已解,但义军势微,只能争取少许时间,望皇上早作决断,臣推荐朔方节度副使郭子仪将军为帅,拱卫河东。”
听了李月的好消息,李隆基不禁长长出了一口气,迫在眉睫的危机总算化解了,他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对策,想了一下,他大声说道:“传朕旨意,命太子、郯王、相国还有兵部尚书韦见素即刻进宫!”停了一下他又对高力士说道:“把消息传出去,就说甄王病故,还有再把边令诚找来。”
高力士见李隆基脸色不善,心里明白李隆基要借擅自出兵并兵败之罪杀高、封二人了,以掩盖李琬造反的内情,他不禁暗叹一声,急忙去找边令诚了。
郯王李琮已经从陈玄礼那里得到了李琬的消息,这几日他忧心忡忡,生怕李琬被解押入京。就在刚才他从宫内得到消息,李琬已畏罪自杀,他这才放下心来。这时宫内来人,皇上命他火速进宫!
李琮急忙赶到宫中,这时李亨、杨国忠、韦见素都已到齐。李隆基见众人都到,他便开口说道:“现在云州颜杲卿将军举义军袭击范阳,打乱了贼军的步伐,给我们赢得了时间,朕找大家来,就是想商量一下,派谁去守卫潼关?”
李隆基丝毫不提李琬之事,但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了一点内情,见皇上不说,谁也不敢提及此事。太子李亨首先说道:“何不让高将军和封将军直接守潼关?”
“他们二人大败于贼军,已被朕治罪了,休再提起!”
“那儿臣还是老话,推荐六率府大将军李月为帅。”
“朕还是认为李月守华州的好,他是朕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微臣也赞同皇上的话,微臣觉得应该派一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前往镇守潼关较为稳妥。”旁边的杨国忠插口说道。
李隆基点点头,便问韦见素道:“爱卿是兵部尚书,觉得派谁去合适。”
韦见素见问连忙跪下奏道:“微臣认为应兵发两路,一路北、一路东,镇守潼关的大将微臣推荐哥舒翰大将军。”路上太子早就给他说过,决不能推荐郯王一系之人。
“哥舒将军不是生病了吗?”
“他只是有腿疾,并无大碍。”
“好!朕就封他为兵马大元帅,领陇西、河西、关**四十万大军镇守潼关,另调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工部尚书,任朔方节度副使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副,率朔方军进军井陉,拱卫太原,此事甚急,三日之内要给朕办好!”
“臣等尊旨!”
“另外亨儿留下来,朕有话交代,。”
“臣等告退。”
待众人走后,李隆基摒退了左右,只剩太子和他二人。李隆基停了一会儿,对李亨说道:“琬儿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儿臣已闻琬弟病故,不胜悲痛!”
“他是咎由自取,服毒自尽了,不过此事关系到你我的脸面,切不可外传!”李隆基冷冷地说道。
“儿臣尊旨!”
“另外,这些日子朕冷落了你,你是否在抱怨朕。”
“儿臣不敢!儿臣只是觉得父皇要多注意保养身子才行,一些琐碎之事就交给大臣们去做。”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说道:“自从生这个病后,朕有时候变得糊涂,但有时候却很清醒,这次琬儿之事,让朕明白了一些事,朕就先给你交个底,等平了这次贼乱,朕就准备把这个位子传给你。”
第九十一章 相恃
李亨心中狂喜,他连忙跪下说道:“儿臣不敢妄想!只求父皇病体早日痊愈,带领群臣重振我大唐雄风。”
李隆基微笑着点点头:“你有如此孝心,朕心里甚是欣慰。你可知你数次推荐李月,朕为何不用他吗?”
“儿臣不知。”
“我太宗皇帝百年前就预言,此子将来会挽我大唐于危难,所以朕想把他留给你,成为你手中最锋利的宝剑。另外朕也知道,若关内兵调光,恐有人就会有不臣之心,留李月在,可保无恙,你可知道,李琬就是他所擒下。朕也知道他恐怕已经把李琬的兵拿到手中,这样也好,让朕多了一扇屏障,也可以心安一点。”
“那父皇何不直接将他调入京中守卫?”
李隆基淡淡地说道:“朕也知道此子可靠,但他毕竟年轻,若让他在京中独大,恐怕他也难以把持自己,听了别人的怂恿,犯下大错。所以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把他放在华州比较好。”
“那郯王怎么办?儿臣实在有点担心。”
“现在是非常时期,朝内求稳不求乱,等平叛以后,再处理不迟,朕谅他也不敢乱来。亨儿,现在朕交给你一个任务,当前民心不稳,对大局不利,你要务必将民心替朕给稳下来。”
“儿臣尊旨!”
第二天,唐军派哥舒翰为大将率四十万大军镇守潼关的消息传遍了长安,由此恐慌的民心逐渐开始平静下来,物价也随之跌落。
天宝十四年八月,李隆基以兵败为由,派监军边令诚于军中斩杀了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又派大将哥舒翰为兵马大元帅,调集陇西、河西、关**四十万大军镇守潼关。另派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主将,大将李光弼为副将,率朔方军进军井陉,拱卫太原。
安禄山占领洛阳,正欲乘胜取潼关,突然得报,范阳被云州义军袭击,涿州、檀州、妫州、平州四州已失,幽州被围,军粮大半被焚毁,常山留守大将李钦凑被杀、高邈、何千年被擒,安禄山闻言大惊失色,他深忧范阳安全,便改变了策略,不再西进,止步于洛阳,自己亲率大军从南路赶回幽州,又命围困太原的史思明,暂时放弃太原之战,从西路包抄义军后路。
由于安禄山大军返回河北,颜杲卿兵少,便放弃了城池,率军机动作战,四处袭扰叛军,屡屡得手,把安禄山大军拖在河北。史思明放弃太原,北上包围了朔州,太守张巡率五千军坚守朔州达两月之久,由于粮尽,张巡最后率两千残军突出重围,退守云州,颜杲卿得知后路危机,便领义军返回常山,与张巡遥遥呼应。这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已兵发井陉,击败了史思明留守在太原以北的部队,收复了太原周围十几个州郡,威胁到史思明后背,史思明便派大将蔡希德攻打常山,自己率军西进连克广平、巨鹿、上谷等郡,欲断唐军后路,但兵至饶阳时,由于饶阳太守卢全诚坚守城池,史思明军急攻不下,被阻于饶阳。
这时由于颜杲卿在常山保卫战中被流矢所伤,已昏迷不醒,全军被迫退回云州,和张巡汇合。蔡希德军遂占领了常山,安禄山再从洛阳发二万精兵给蔡希德军,命他回师支援史思明,又派大将牛庭介从范阳率一万军支援史思明,一时间饶阳势急。郭子仪几次上书要求暂时放弃太原,直取范阳,以解潼关和饶阳的压力,李隆基均不答应,并严令郭、李二人不得擅离太原,否则与高、封二将同罪。
李月接到云州急报,便悄悄离开华州,率五百人火速赶赴云州,命段秀实代己统帅大军留守华州。
路过太原时,李月特地去拜访了经年不见的郭子仪,郭子仪见到李月,不禁大喜过望,他紧紧地抱了抱李月,才将他领到自己的营帐。
“长虚现在可好?”郭子仪首先关心的便是他的这位先祖。
“师兄在上次和你见面后没多久便仙化了。”
郭子仪闻长虚仙化,不由有些伤感,又替长虚的解脱感到欣慰。
过了一会儿,郭子仪一拳砸在李月的肩窝,笑着说道:“我让你还俗后,就来军中找我,你如何不来?”
“我自然要先回家探望父母,不料后来的事就有点身不由己了。”
“幸亏你没来,否则你来我军中,现在最多也只是个都尉将军,哪象现在,居然当上了襄阳王,你的事情我一直在关注,毕竟你也算我半个郭家人,虽然我早就看出你决不是池中之物,只是没想到你小子飞黄腾达得这么快!告诉我,这次为何要来我处?”
李月笑笑说道:“你说得那么多,让我如何回答,我现在表字迎春,子仪大哥可直接呼我表字,我这次前来,只是路过太原,便想顺便看看大哥,同时还想向大哥请教一下现在战争的局势如何?”
听李月问到局势,郭子仪的眼光不由一黯,他长长叹了一口气,背着手转身看着营外,不再做声。半晌他才缓缓说道:“我劝皇上放弃太原取范阳,断安禄山根基,如果此计能行,叛军无民众支持,一年便可平,可惜皇上不纳,说现在优势在我,不用行此险计。虽然看似我军数量占忧,可迎春你是带过兵的,我唐军战力之弱,连区区的南诏都打不过,更不要说是训练多年的范阳军了,再加上安禄山手下人材济济,文有高尚、严庄,武有史思明、蔡希德、崔佑乾等,所以我并不看好唐军,唐军现在所恃,无非是潼关之险,若潼关一失,我朝危矣!现在潼关大将是哥舒翰,虽然此人倒也知兵,但实际的指挥权却在皇上手中,若皇上听信小人谗言,强令哥舒翰出兵,我军必败。”说到这里,郭子仪忍不住又长叹一声。
“郭帅分析透彻,言之犀利,只是皇上不听,奈何?”一个雄壮的声音在帐外响起,李月回头一看,只见门口走进一员大将,身材高挑,黑瘦而精干,李月一眼认出,正是当年他曾遇到的李光弼。郭子仪见李光弼进来,忙向他引见李月,李光弼盯着李月看了半天,突然说道:“我听荔非元礼说起你的事迹,确实让人佩服,荔非元礼说你我是旧识,我虽看你有点面善,但实在想不起我们曾在哪里见过?望大将军提醒我一下。”
李月微微一笑说道:“李将军的母亲可安好?还记得八年前的长安西郊之事否?”
李光弼想了一下,又仔细看了看李月,突然恍然大悟,他指着李月喊道:“你可就是那个小道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