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ICA博物馆的石头上刻着许多恐龙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图形,其中的一颗石头上刻着一幅图:一个惊慌的人被一只暴龙追着跑。这个暴龙跟我们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的暴龙是一样的,是一种站立的恐龙,后腿非常强壮有力,而前面的手很短,好像发育不良,看起来跟它庞大的体积很不相称。
由这张暴龙追着人跑的雕刻,我们想到雕刻这张图片的两种可能性:
我们现在知道恐龙的样子,是专家在挖掘出恐龙化石后,经过仔细地分类整理,然后以复原的方式拼凑出原来的骨架,再根据合理的推测而描绘出的。因此第一种可能性是:这些雕刻ICA石头的人,具备与现在科学家同等的知识,可以藉由复原化石,绘制出恐龙的形态。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当年的确曾经有人类与恐龙生活在一起!
不管哪一个想法是对的,得到的结论同样惊人。因为这些石头上雕刻的图画太令人费解,怎么会把恐龙跟人画在一起呢?
再看看另一块石头,上面雕刻的是一只三角龙。这种恐龙长得很像巨型的犀牛,以头部的三支角得其名。图里雕刻的是一个人骑在三角龙的背上,手里拿着像斧头一样的武器挥舞着。还有在另一块石头上,我们还看到一个人骑在翼龙背上。几乎比较著名的恐龙类型在这些石头雕刻里都有出现,而且还似乎跟雕刻石头上去的这些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仔细地比较这些石雕,会发现一个更令人惊讶的事实:在这些石雕中,人与恐龙的身高比例差不多少。以现在发现的暴龙化石为例,暴龙身高约有三层楼那么高,在《侏罗纪公园》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暴龙是非常巨大的,一脚可以把人踩扁。我们看所有的石雕里,恐龙虽然还是比人大,但比例并不悬殊,三角龙对于骑的人来说,好像是现在人与牛的比例。
首先我们再仔细量一量刚刚看过的暴龙追着人跑的石雕。根据资料,暴龙一般身长12米,按照图上这个几乎是直立站立的暴龙来算,它的尾巴占了1/3的长度,也就是说它的高度是剩下的2/3也就是8米。按照图上的比例,这个ICA人的身高应该有5米。我们也把现代人的身高放在旁边比较,是不是小了一号呢?
雕刻ICA石头的人是巨人吗
另一张骑着三角龙的战士图我们也可以量量看人与恐龙的大小比例。一般的三角龙身高4。5米。按照图上的比例,这个战士身高也有4米以上。以现代人的身高骑这样的恐龙是有点儿太大了。
除了雕刻在石头上的平面图之外,Cabrera博士也在ICA地区找到许多与恐龙有关的立体雕塑。在这些雕塑中,同样呈现出人与恐龙共处的情境,而且更生动地展现出当时人类与恐龙的大小比例。那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有可能在那个时代生存的人类是比较高大的,也就是“巨人”呢?
这样的想法虽然乍听之下有点难以令人接受,然而考古学家发现生活在二亿八千万年前的一种古蜻蜓,学名叫做Meganeuramonyi,它的双翼展开有70厘米宽。又比如说,恐龙时代有些蕨类的体型相当巨大,最大型的种类甚至比恐龙还高大,约30米。现代的蕨类大多是矮个子,只有树蕨类较高大,但高度却远不如它们的老祖先。过去在恐龙生活的年代曾有这么巨大的蜻蜓与蕨类植物,那么如果那个时候也同时存在人类,是否也会比今天的人类来的高大?
特大号的大腿骨及脚印
1950年后期,土耳其的山谷地区发现了许多巨大的骨头化石。经调查证实与人的骨头十分相似,只是比例出奇地大。其中的一个人大腿骨化石,长达120厘米。依照这个比例,这个“人”的身高有5米,真的称其为巨人一点也不为过。
巨大的脚印化石
各地的巨人传说另一个相似的发现在美国。印第安人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曾经有一种红发巨人族,身材十分巨大,也十分地凶悍,印第安人的祖先,经过了长年的征战,才把巨人赶走。这些巨人居住在美国内华达州垂发镇西南方35公里处,一个叫做垂发洞的山洞。这个传说人们起初并不重视,直到1911年,矿工在挖掘垂发洞的鸟粪之后,发现一具巨大的木乃伊,身高达2。2米,红色头发,才引起考古学家的兴趣。
这个发现揭露之后,学者们想到了印第安人古老的传说,并且开始调查。加州柏克莱大学与内华达历史学会派出人员前往调查,山洞已经因为开矿被破坏,劳德找到了一些印第安人的遗物。接着,垂发镇的采矿工程师李德与其他人员测量了挖掘出的一些股骨长度,发现股骨所属的那些人,身高可达2~3米。在同一个地方也发现了一些红发。这些骸骨直到现在还被内华达州的亨波特博物馆收藏。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是否有巨人存在过?如果说没有,那么在土耳其与垂发洞发现的巨大骨骸是怎么回事?如果有,后来他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088 难解的雪人之谜()
不论从高加索地区、帕米尔高原还是从蒙古高原、喜马拉雅山传来的信息,都说存在真实的雪人的活动,而且大多数信息都证明雪人属于人科动物。那么,雪人真的就是人科类野人吗?对此,英国女人类学家玛拉?谢克雷博士认为,雪人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这就是说,雪人介乎于人、猿之间。前苏联人类学家切尔涅茨基也认为雪人是尼人的后代,说尼人在与现代人的直接祖先智人的搏斗中,节节败退。其中的一支逃入高山雪峰,发展成雪人。
中国人类学家周国兴先生认为,雪人是巨猿的后代,巨猿不是人类的祖先,但同人类祖先有“亲戚”关系。他比较了雪人脚印和猿类脚印,认为雪人更像猿。传说中的雪人直立行走,受惊时也匍匐疾跑,这很像古猿类。他推测,古代的巨猿并没有真正灭绝,它的后代潜伏生长在欧洲东南部及亚洲的雪山冰峰之间,成为神秘的雪人。但它们并没有语言的功能,只会发出模糊的叫声。
也有学者否认雪人的存在,他们认为传说中的雪人脚印可能是熊的脚印,也可能是山上的落石在雪融化后造成的。锡金政府曾组织过专门的考察队考察据说是雪人频繁出没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山麓,可是一无所获。1959年,一支美国雪人考察队在尼泊尔境内考察了一个半月,也没有发现雪人的任何蛛丝马迹。那么,前述各国各地区有关雪人的报告甚或科学调查都是在撒谎吗?显然又不像。
总之,雪人之谜令人既难以置信,又感觉不好轻易否定。
关于雪人传闻和记录:
1889年,一位英国陆军中校在印度锡金东北部标高2500米的山上,发现雪人足迹。1898年他返回英国,便将这项发现写在著作中。这是最早的雪人纪录。
1921年,第一支圣母峰探险队在拉克帕拉标高6300米处发现了雪人足迹,消息立刻传回英国,从此雪人的存在渐渐在世界传开。
1925年,希腊摄影家托姆巴基在尼泊尔的塞姆冰河上标高4600米处目睹雪人,这是最早的西方人目击雪人事件,而雪人一词从此时开始使用。
1951年11月英国著名的登山者西普顿和麦克渥德医生二人在远征圣母峰的归途中,在标高6000米的一处冰河上,发现了巨大的脚印,长有45厘米,宽32厘米,有五根指头,三小两大,脚后跟平坦。
1986年3月,英国人安索尼在喜马拉雅山与传说中的雪人不期而遇。雪人身高约180厘米,全身长着黑毛。他立刻用相机拍摄下来,那时他只离雪人150米。照片的公布,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雪人存在的真实性大大提高了。
1942年5月,四名从西伯利亚俘虏营逃出的波兰人,在靠近不丹和锡金的千比峡谷发现两只雪人。据说当时雪人距他们只有100米,直立而行,体长越2米。
1952年11月21日,日本一勘查队员兼《每日新闻记者》的竹节佐太,发现了雪人的足迹。
1954年,英国某报社组成“雪人头皮”探险队,并发现多处足迹。
1959年,日本人组成雪人探险队,发现脚印。
1960年,首先完成攀登圣母峰壮举的韩德卿将一块雪人头皮带回英国。
1968年11月1日,日本人三瓶清朝在攀登喜马拉雅山时,发现了雪人足迹。
1970年,登山专家威朗斯在安那普鲁那发现雪人足迹,当夜看到月光下的雪人。
1979年,前苏联探险队在塔吉克共和国的山区发现雪人足迹,长约34厘米。
1986年6月,登山家拉因赫鲁德在喜马拉雅山看到雪人,当时他距离雪人只有10米。
089 动物的恩怨之谜()
恩怨分明是做人的准则,互敬互爱是人的本性。但是,在自然界的动物王国中,互助互爱、友好相处,以及有恩报恩、有怨还怨的事屡见不鲜,难道它们也有人的灵性?
在非洲,有人游动物园时,曾发现骆驼向它的邻居大象呼叫,游人站在一旁正纳闷呢,只见大象似乎懂得了骆驼的意思,它走到水池边,吸满了一鼻子水,然后将鼻子伸进骆驼的嘴里。骆驼惬意地把象鼻里的水喝光后,便不再叫唤了。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动物园里,一条小狗曾救活过一只乌鸦,它们成了好朋友。一天小狗失踪了,乌鸦焦躁不安。人们开始注意乌鸦的行踪,发现它总是衔着食物飞向陷阱,原来小狗6天来都靠乌鸦供给食物,才活得很好。
一名叫“杜克”的杂种狗在奔驰的列车车轮下,救出了一个仅6个月的婴儿。那天,母亲莫兰?史蒂文斯带着儿子和狗杜克到铁路边一个公园野餐,不久,她自己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婴儿慢慢在地上爬行,最后爬到了铁轨上。当时正有一辆火车向这边疾驰而来,火车越驶越近,正当火车轮就要辗上婴儿的千钧一发之际,杜克疾速跑上轨道,一口咬住婴儿的尿布,冲出轨道。说时迟那时快,车轮压断了杜克的后爪,婴儿却得救了。
婴儿的母亲呼叫着跑过来,发现孩子没事才放下心。当听说狗勇敢的举动后,她十分感动,在列车司机的帮助下,她迅速用布为狗包扎鲜血直流的断腿,并快速把它送往兽医院治疗。尽管狗流血甚多,但在各方面的全力抢救下,杜克得救了,可惜它只剩了3条腿!
兽医戴维德?萨伦称:狗在千钧一发之际知道自己该怎么干,并有胆量冲上铁轨救出婴儿,这真是了不起,真是不可思议。
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报复之心。燕子是我国北方人最喜爱的益鸟之一。每年它都要随着春天的脚步飞回北方的故乡,在屋檐下重寻旧巢,修筑破巢。它们如果发现温暖舒适的巢穴被懒惰的麻雀占了,就会约来许多同伴,将占巢的麻雀封死在里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座荒岛上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的人鸟大战。一天夜里,美军为了建一个情报基地,派一个小分队悄悄地登上一座荒岛。岛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信天翁,它们被这些不速之客所惊动,像有指挥似的,排着阵式,一路吆喝着向岸边冲来,把登陆的侦察兵一个个挤下海去,侦察兵只有灰溜溜地回到营地。
第二天,侦察小组再次冲向小岛,可是还未靠岸,铺天盖地的信天翁俯冲下来,用嘴啄、翅膀打、爪子抓,一齐猛攻,弄得这些美国侦察兵只好又乖乖地退了回去。
他们向美军司令部报告了所发生的一切,司令部感到情况严重,专门拟订了一个向信天翁“开战”的作战计划。首先派出大批飞机对小岛实行地毯式轰炸,再派大批部队和战车迅速登岸,但由于鸟尸成山,难于开进。更出人意料的是,由于狂轰滥炸,激怒了附近几个岛上的信天翁。它们一批又一批地飞到岛上来增援,与美军战士搏斗。美军只好被迫使用毒气来对付“敌人”。一场毒气战之后,岛上鸟尸遍野,美军只好又调来推土机,在高射机枪掩护下推走鸟尸。
之后,美军在该岛上修起了机场和公路,但信天翁这些顽固的对手还不断地制造事端。它们有时会落满整个跑道,阻挡飞机起飞,有时会舍身撞坏螺旋桨或发动机,使飞机坠毁。直到二战结束,岛上打鸟的枪声仍然不断。
信天翁为什么会拼死保护自己的家园,不惜牺牲来增援它们的同类呢?科学家们曾提出过很多种解释,如好群居、恋家园等等,这些似乎也有道理,但动物的那种恩怨分明、嫉恶如仇、矢志不渝的精神,不能不说是一个谜!
090 动物自杀之谜()
动物界昆虫类的自杀事件似乎不是很多,但这些低等动物的自杀原因往往令人不解。
动物学家发现,无论是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在实验条件下,蝎子对火都畏若神明。如在野外遇火,便躲在碎石下、树叶下或土洞中不出,要是大火把它们团团围住,便只见它们弯起尾钩,朝自己猛刺一下,然后便软瘫在地上,抽搐着死去。有人认为蝎的这种自杀行为是在进化中形成的,是古代蝎子恐火的脾气传给了后代的缘故。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解剖学家和生物学家证明蝎子并不是死于自己的蝎毒。也有人认为,蝎子天生习惯阴暗、潮湿的环境,一旦见到光明,便本能地弯起尾,假装自杀而死,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自己。事实究竟如何尚未揭示。
在欧洲北部挪威的高寒地区,生长着一种奇怪的小老鼠。它们黑褐色的皮毛夹杂着白斑花点,短小的身躯不过成人手掌那么大,由于它们有迁移的习性,人们叫它北欧旅鼠。令人不解的是每隔三四年,人们就看到这种鼠大批大批地集体在挪威海岸投海自杀。从最早的目击者记录至今已一百好几十年了,这种现象至今仍然有增无减地继续有规律地发生。这种现象虽然早已吸引了有关专家的注意,但至今仍无令人信服的权威性答案。
有人认为迁移是旅鼠为求得生存而采取的手段,早在一万多年前,它们就有规律地跨越波罗的海和北海到对岸的陆地另觅乐土,那时海峡尚窄,泅渡到对岸很容易。后来,由于自然界沧桑更移,波罗的海和北海海面越变越宽,海浪越来越湍急,而旅鼠对这一切都无所知,依然按老习惯兴致勃勃地企图游过海到达对岸,一旦它们毫不犹豫地跳入海中就由于无力抗击海流的巨大冲力而整批葬身大海了。对持续这么久的周期性大规模自杀现象,以上的解释无法回答人们进一步疑问:“难道旅鼠们就不能从一次又一次的惨败中吸取教训,再寻路线?”
还有人认为旅鼠的投海行为是动物界“计划生育”的手段,这种鼠繁殖能力极强,一只雌鼠每年至少可以生10只小鼠,而鼠仔6周后性成熟,又进入繁殖期。若每次繁殖有一半是母鼠,则每年之内可由一只母鼠发展到三四千只。由于“鼠*炸”造成居住地食物供不应求,破坏了这种鼠界的生态平衡,为了维护其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它们当中许多不适应生存的成员,便明智地选择了自杀。当真如此的话,人类该对一百多年来英勇为同类捐躯的旅鼠们的壮举示以敬意了。多么希望人类能早日揭开这则谜底。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鸟类都是些活泼开朗、能歌善舞的乐天派,那么它们又怎能自寻死亡呢?
很久以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印度北部有个小村庄的一伙村民,正打着火把,焦急地寻找一头失踪的水牛,忽然发现大群的鸟儿迎着火光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