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方2
【药物组成】 谷维素60毫克,维生素B1
60毫克,*5毫克,654…2注射液10毫升。
【用法】 将谷维素、维生素B1
、*共研细末,用654…2调成糊填充肚脐,然后用药棉吸附剩余药水覆盖在药糊上,上盖塑料薄膜,四周用胶布封闭后,用热水袋热敷20分钟(最好在睡前用药),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主治】 失眠症。
【出处】 王秀兰。 安神灵敷脐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及护理。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9
26。 汗证
处方1
【药物组成】 五倍子。
【用法】 干燥粉碎,过80目筛,每取3克分别装入密封塑料袋中备用。每晚睡前先将患者脐部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取五倍子粉3克,用适量陈醋调匀,稍等片刻,待呈褐色膏时,塞入患者脐部,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4日为1个疗程。
【主治】 自汗,盗汗。
【出处】 李虹。 五倍子敷脐治疗汗证200例。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10
处方2
【药物组成】 五倍子、黄芪、山莨菪碱注射液。
【用法】 取五倍子、黄芪各等份,研成细末备用。用时将患者脐部擦干净,然后取药粉适量,加入山莨菪碱注射液10毫升拌匀,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调成糊,外敷脐部,用医用粘纸外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 盗汗。
【出处】 张运峰。 中西医结合敷脐治疗盗汗48例。 中医外治杂志,2006,15(6):14
27。 糖尿病
处方
【药物组成】 五灵脂10克,红花3克,穿山甲3克,生甘草10克,石菖蒲10克,白术10克,牛膝10克,菟丝子10克。
【用法】 艾条隔药灸。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加入面粉10克,水60毫升,做成30个直径约25毫米、厚度约4毫米的湿药饼,其上用针灸针扎6~7个洞待用。患者取卧位,将药饼放在脐上,持艾条在药饼上采用温和灸法施灸,待脐部有热感后,采用雀啄灸法,每次治疗30分钟。
【主治】 2型糖尿病。
【出处】 王翠平。 艾灸蒸脐法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2009,28(7):547
28。 运动性疲劳
处方
【药物组成】 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黄芪15克。
【用法】 将上药按比例研成细末后装瓶备用。先洗净并用乙醇消毒受试者脐眼及四周,然后将药粉用蜂蜜调成糊状药膏摊在油布上外敷脐部(以脐眼能被药膏盖住为准),再用纱布和粘膏固定。外敷后可进行正常活动及训练,每日换药1次,1周内休息1天。
【主治】 运动性疲劳。
【出处】 丁利荣。 脐部外敷健脾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中医研究,21(10):29
29。 慢性疲劳综合征
【药物组成】 白人参、丹参、苦参、黄芪、紫草、败酱草各30克,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郁金、茯苓、白术各15克,陈皮10克。
【用法】 将上药干燥、粉碎,过100目筛。贴药前用温水洗净脐部,再以75%乙醇棉球檫拭,取药0。3~0。5克,用2%氮酮3~5毫升调成糊填满脐窝,外用麝香膏固封24小时,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 慢性疲劳综合征。
【出处】 张越林。 敷脐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2例。中医外治杂志,2000,9(1):14
30。 骨质疏松症
处方
【药物组成】 补血益精穴位透皮贴剂:以四物汤合左归丸为基础方(按膜剂工艺制成药贴)。
【用法】 补血益精穴位透皮贴剂直径约2。5厘米,厚0。5厘米,每贴含药量相当于生药15克。隔日贴于神阙穴,每次保留24小时后摘下,治疗6个月。
【主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出处】 艾双春。 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 中国针灸,2003,23(1):17
1。 痛经
skbshge
二、妇科病症()
处方1
【穴 位】 隔物灸神阙、关元。
【用法】 先将纯净干燥食盐填于神阙穴中,使之与脐平,再将备制好的新鲜姜片(直径约3厘米,厚约0。3厘米,中间针刺数孔)分别置于神阙、关元穴,然后上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轻度4壮,中度6壮,重度8壮。共治疗3个疗程(月经周期),第一个疗程于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3日;第2、3个疗程均于月经前3日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6日。
【主治】 原发性痛经。
【出处】 孙立虹。 隔物灸神阙、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PGF2α
、PGE2
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26(2):108
处方2
【药物组成】 丹参10克,延胡索1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 上药加水煎1小时,过滤去渣后加黄丹适量(总药量的1/3)煎至成药膏备用。经前3天或经期疼痛时用75%乙醇消毒脐周皮肤,取药膏适量加温软化后敷于神阙穴,胶布固定, 24小时换药1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主治】 原发性痛经。
【出处】 张春英。 中药敷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7):47
处方3
【药物组成】 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20克,没药20克,延胡索10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益母草膏调成糊,于经前3天或痛经时敷于脐部,以伤湿止痛膏固定,热敷更佳。1 日换药1次,至经来痛止后停药,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主治】 原发性痛经。
【出处】 吴冬红。 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 中医外治杂志,2007,16(5):9
2。 慢性盆腔炎
处方1
【药物组成】 红藤、透骨草、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丹参、鸡血藤、香附、茯苓、萆薢各20克。
【用法】 将以上诸药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并在铁锅内炒热后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消毒纱布一块,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
【主治】 慢性盆腔炎。
【出处】 马鸿雁。 中药敷脐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26例。新疆中医药,2004,22(6):67
处方2
【药物组成】 败酱草、红藤、桃仁、延胡索。
【用法】 隔药灸。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0克用醋调捏成饼填敷于肚脐上,直径约4厘米,厚0。4~0。9厘米,大艾炷置于药饼中央点燃,连续施灸3~5壮,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向下腹扩散为佳,每日1次,14日为1个疗程。
【主治】 慢性盆腔炎。
【出处】 金兰。 药饼灸脐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51
3。 月经不调
处方
【用法】 微波照射法。应用 WFL…Ⅲ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患者于月经周期或诊刮术后第五日开始灸疗。病人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微波输出功率为15~20瓦,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上下调节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灸疗15分钟,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 月经不调(肾阳虚证)。
【出处】 陈丽文。 灸疗神阙穴治疗肾阳虚月经不调临床疗效观察。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4):16
4。 闭经
处方
【药物组成】 鹿茸6克,巴戟天30克,肉苁蓉30克,紫河车30克,熟地黄30克,益母草30克,黄芪40克,当归30克,人参30克,山楂30克,鸡内金30克,香附30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细末,瓶装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克,以酒调和成团,纳入脐中,外盖纱布,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 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 闭经。
【出处】 庞保珍。 信通丹贴脐治疗闭经122例。 中医外治杂志,2004,13(4):42
5。 不孕症
处方1
【药物组成】 五灵脂、白芷、川椒、熟附子、食盐、冰片等。
【用法】 隔药灸。将药物超微粉碎混合,密封备用。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脐部,用75%乙醇常规消毒脐部,以温开水调和面粉制成面圈(约长10厘米、直径1。5厘米),将面圈绕脐1周,先取少量冰片置于脐部,再将上述制好的药末填满脐部,将大艾炷置于药末上,连续施灸20壮,约3小时,灸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部,2日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 不孕症(排卵障碍性)。
【出处】 郭闫萍。 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374
处方2
【药物组成】 益母草30克,制乳香30克,制没药30克,红花30克,炒穿山甲20克,延胡索30克,川芎30克,柴胡20克,干姜20克,肉桂20克,小茴15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细末,瓶装备用。用时取药末10克,以酒调成糊,涂以神阙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不停药。
【主治】 不孕症(输卵管炎所致)。
【出处】 庞保珍。 通管胤嗣丹贴脐治疗输卵管炎致不孕症130例。 中医外治杂志,2005,14(1):53
6。 *内膜异位症
处方
【药物组成】 水蛭30克,炒穿山甲30克,蜈蚣4条,延胡索30克,制没药30克,制乳香30克,生大黄35克,炒桃仁30克,红花20克,川芎25克,木香25克,肉桂20克,淫羊藿30克,菟丝子30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细末,瓶装备用。用时取药末10克,以温开水调和成团,涂在神阙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30次为1个疗程。
【主治】 *内膜异位症。
【出处】 庞保珍。 消异种子丹贴脐治疗盆腔*内膜异位症113例。 吉林中医药,2004,24(6):22
7。 更年期综合征
处方
【药物组成】 生地黄、肉苁蓉、菟丝子、吴茱萸各等份。
【用法】 上药共研为末,加入等量食盐备用。将药盐填脐,填平后再填成厚0。5厘米左右、长宽约3厘米×3厘米的范围,以高1厘米、直径0。8厘米、重0。1克艾炷置于药盐上点燃,施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度,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
【主治】 更年期综合征。
【出处】 李芳莉。 灸脐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4,24(10):689
8。 盆腔瘀血综合征
处方
【药物组成】 细辛、艾叶各30克,红花、肉桂、丹参、白芷、乳香、没药、当归、三七各12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粉,加入樟脑1克,麝香0。1克混匀,装入自制脐疗袋内,夜敷脐部,14日为1个疗程。
【主治】 盆腔瘀血综合征。
【出处】 牛国英。 温经汤配合蠲痛散敷脐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76例。 陕西中医,2009,30(7):787
9。 妊娠呕吐
处方1
【药物组成】 丁香15克,半夏20克,鲜生姜30克。
【用法】 将丁香、半夏烘干,研成细粉,将细药末装瓶备用。再将鲜生姜切细末,取汁调药末为膏,将药膏敷于脐部,敷贴固定住,每日换药1次,7日为1个疗程。
【主治】 妊娠呕吐。
【出处】 张宏伟。 丁香半夏姜敷脐止妊娠呕吐34例。 齐鲁药事,2009,28(8):500
处方2
【药物组成】 公丁香、砂仁、半夏各20克,鲜姜50克。
【用法】 公丁香、砂仁、半夏研成细末;鲜姜打成姜汁,以姜汁调和上述3味药,然后用文火熬成膏备用。常规消毒脐孔,取备用药膏适量敷于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 妊娠呕吐。
【出处】 王彦。 中药敷脐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妊娠恶阻80例。 新中医,2008,40(2):3
1。 小儿腹泻
skbshge
三、儿科病症()
处方1
【药物组成】 吴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
【用法】 上药研末,每次用药末1。5克,陈醋调制成糊,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出处】 吕勤。 中药贴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5):168
处方2
【药物组成】 干姜、黄连、丁香、肉桂、苍术、五倍子各等份。
【用法】 上药研极细末,每取6克,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做成约2。0厘米×2。0厘米小饼敷脐部,伤湿止痛膏(小婴儿剪取冰箱保鲜膜加纸胶布)贴紧,每日换药1次。
【主治】 小儿真菌性肠炎。
【出处】 高慧。 中药敷脐配合推拿治疗小儿真菌性肠炎25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37
处方3
【药物组成】 炒五倍子10克,吴茱萸6克,公丁香3克,莱菔子3克,干姜3克,肉桂5克,苍术3克,藿香5克。
【用法】 各药研干粉分为6份备用。同时取1份醋调外敷患儿肚脐,用纱布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日为1个疗程。
【主治】 小儿秋季腹泻。
【出处】 李七一。 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中医外治杂志,2010,19(1):12
处方4
【药物组成】 胡椒粉。
【用法】 将胡椒粉直接纳入脐窝,填满脐窝为度,以胶布固定。
【主治】 婴幼儿风寒泻。
【出处】 刘百祥。 胡椒敷脐治疗婴幼儿风寒泻59例疗效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2):190
处方5
【药物组成】 干姜、黄连、藿香、五倍子、肉桂,吴茱萸(4 ∶ 4∶ 4 ∶ 2 ∶ 2 ∶ 2)。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用量:6个月以下用1。5克,6~12个月用3。0克,大于1岁用3~6克,敷脐。先常规消毒脐部,取药粉加温醋(将米醋加热),调成软膏,均匀敷于脐上,外以纱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置于纱布上热敷约1小时(以温热为度),每日用药1次,5日为1个疗程。
【主治】 婴幼儿慢性腹泻。
【出处】 张惠鸣。 干姜黄连方敷脐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51例。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8):543
处方6
【药物组成】 生大黄粉5克。
【用法】 温水适量调匀,放置纱布上,敷于脐部即可,每日更换1次,连用3~5日。
【主治】 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出处】 谢艳红。 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护理。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8):112
处方7
【药物组成】 艾条。
【用法】 温和灸。患儿取侧卧位(最好于睡眠状态),以肚脐为中心暴露腹部直径约8厘米左右,点燃艾条,待其燃烧均匀,医者用左手触摸患儿腹部,轻轻揉摩,右手握住艾条,在距离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