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脑中风用药知识与防治-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缺氧后产生的自由基连锁反应,可使细胞膜发生过氧化损害,从而导致脑水肿和微循环障碍,所以应清除自由基。常用的药物,如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类、维生素E、维生素C、氯丙嗪、甘露醇等。地塞米松具有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作用,抑制花生四烯酸从细胞膜上释放,从而抑制自由基对脑血管壁的损害,研究中曾发现地塞米松可促进消化道出血,尤其合用醋酸香豆素(新抗凝)片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时显增高。故应慎用。

    对较大面积的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治疗,如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2~4次,有心律失常者或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此外,可选用10%甘油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该药作用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且无反跳作用。

    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每4~6小时1次,可和呋塞米40毫克静脉推注交替使用。输入后4小时内如尿量少于250毫升,要慎用或停用,检查肾脏情况。

    50%甘油盐水,按每千克体重1克/口服,每4小时1次,或首次给服100毫升,以后60毫升1次,每日4次。或10%甘油静脉用制剂500毫升,静脉滴注。

    skbshge

7。 脑梗死急性期抗凝治疗的应用() 
7

    。 脑梗死急性期抗凝治疗的应用

    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即被动的使机体增加肝素或类肝素含量,以加强抗凝过程,阻止凝血或血栓形成,在理论上讲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个体对抗凝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差异较大,因此每个人治疗剂量应是不同的,治疗过程中应定时监测全血凝血时间及(或)凝血酶原时间。另外,治疗前应做头颅CT肯定排除脑出血、内脏活动性出血,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绝对禁忌证。严重高血压者舒张压大于100毫米汞柱也应慎用。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做凝血检测。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肝素12500~25000单位,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缓慢静脉滴注,通常每分钟15~20滴。24~36小时达应起的作用后,视病情掌握使用。

    也可应用藻酸双酯钠,又称多糖硫酸。藻酸双酯钠是一种新的类肝素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并能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血脂降低,延长血小板的聚集时间,抑制血小板黏附及改善微循环,可用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用量每千克体重2~4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分钟20~30滴,每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或口服每次0。1克,每日3次。肝素钠,静脉给药作用快,多用于紧急状态(如脑梗死)起病的头1~2天,静脉给药6000~12500单位,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静脉滴注,20滴/分钟,8~12小时1次。

    skbshge

8。 脑梗死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 
8

    。 脑梗死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

    (1)阿司匹林:为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为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关节痛。其实阿司匹林还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就是预防血栓。阿司匹林为什么能预防脑梗死呢?原因在于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脑梗死。究竟服用多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为预防血栓的理想用量呢?

    阿司匹林是经济、实惠、安全及最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每日50~75毫克。急性期可增加剂量至每日300毫克。总的来讲,中国人用量较欧美等白种人的用量要小,目前国人用于预防血栓的阿司匹林用量以每日75~100毫克为宜。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肠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

    (2)噻氯匹啶(抵克力得):为另外一种强效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较阿司匹林更强,但不良反应较大,少数患者可引起粒细胞减少,主要用于脑中风的二级预防。噻氯匹啶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每日125~250毫克,进餐时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及出凝血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出血时间延长,溃疡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3)氯吡格雷: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其抗血小板作用及预防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与噻氯匹啶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主要也是用于缺血性脑中风的二级预防。氯吡格雷75毫克与噻氯匹啶250毫克的疗效相同。

    (4)双嘧达莫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生理特点,在生理上有助于止血和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在病理上可促进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肠溶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的很多功能,故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肠溶阿司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双嘧达莫25~50毫克,每日3次,口服。

    skbshge

9。 脑梗死急性期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 
9

    。 脑梗死急性期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

    常用的扩张脑血管药物有*、碳酸氢钠、桂利嗪、尼莫地平、环扁桃酯等,可促进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

    对血管扩张药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认为这类药不能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发病后两周以内),因血管扩张药可引起“脑内盗血”现象,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危险。但多数学者认为血管扩张药可用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极早期(起病3小时以内)或多用于脑中风康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对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时间,应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脑缺血症状较轻,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CT扫描证实病灶较小,无梗死后出血,起病后即可应用;而对中重度脑梗死,入院时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者,CT显示脑梗死面积大,占位效应明显者,必须先行脱水治疗,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方可应用,一般可掌握在发病2~3周。

    临床常用血管扩张药:*90~12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500毫升或5%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烟酸200~30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skbshge

10。 脑梗死急性期大脑保护药物的应用() 
10

    。 脑梗死急性期大脑保护药物的应用

    (1)钙拮抗药: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利嗪和桂利嗪等。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有保护作用。现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常用于临床的药物有尼莫地平,口服,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尼卡地平,口服,每次20毫克,每日3次,3日后可渐增量,每日量为60~120毫克;或0。6~1。2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15~30日为1个疗程。桂利嗪25毫克,口服,每日3次。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每次5~10毫克,口服,每晚1次。

    (2)胞磷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3)其他药物:维生素E、维生素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

    skbshge

11。 脑梗死患者要慎选降血压药() 
11

    。 脑梗死患者要慎选降血压药

    由于脑梗死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很容易想到降血压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因为脑组织储备氧和能量的能力非常低,短时间的缺血就会使脑组织功能受损,而脑血流量的维持有赖于血压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如果血压过度下降,脑血流量也会过度下降。高血压患者往往年龄偏大,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并发脑梗死时,如果一如既往地服用降血压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降低幅度较大,脑血流量也会很快下降,此时反而会加剧脑梗死,不利于脑功能的恢复。

    事实上,在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压会有所升高,可能是人体为维持脑梗死后血流量不致下降所为,对患者有利。因此,脑梗死急性期不应盲目降血压。如果血压超过180/120毫米汞柱,对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或有血管破裂的危险时,才需降压治疗。在降压过程中,还应注意降压速度不宜太快,降压幅度不宜过大。现在主张将血压降至脑梗死前的水平,或降低当时血压的25%左右。

    此外,降压药物中,可乐定、甲基多巴、利舍平对脑组织有抑制作用,会加重神经系统的症状,影响医生对患者实际情况的评估,故不宜服用。胍乙啶也不能用,因为它会使脑血流量显著降低,还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加重脑缺血。

    治疗合并脑梗死的高血压病,应首选钙拮抗药。此类药物不减少脑血流量,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且有些钙拮抗药还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譬如尼莫地平,既能降低周围血管,又能明显而持久地扩张脑血管,常用剂量为每次20~40毫克,每日3次。此外,某些长效钙拮抗药如氨氯地平,属于平稳而持久的降压药物,能避免血压骤然降至过低或忽高忽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福辛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如科素亚、代文等)也不影响脑血流量,可以选用。以上降压药物不仅适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也同样适用于脑梗死康复期的治疗。当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skbshge

12。 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治疗() 
12

    。 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镇肝熄风汤加减。本方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中怀牛膝归肝肾之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代赭石、龙骨、牡蛎相配,降逆潜阳、镇肝熄风;白芍、玄参、龟版、天门冬滋阴柔肝熄风;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三味,配合牛膝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肝气之郁,有利于肝阳之平降潜镇;甘草调和诸药。如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心烦甚者,加栀子、黄芪以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痰热较重者,加胆南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大秦艽汤加减。本方以祛风通络为主,兼用血药气药以调里,使风邪外解,气血调和,则手足健运,舌本柔和。方中以秦艽祛风通络,羌活、独活、防风等辛温之品祛风散邪;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养血活血,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气能生血,以助生化之源;黄芩、石膏、生地黄凉血清热,以防风邪化热。如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去地黄,加半夏、胆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风痰,通经络;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星蒌承气汤加减。药用胆南星、全瓜蒌、生大黄、芒硝4味。方中胆南星、全瓜蒌清化痰热;生大黄、芒硝通腑导滞。如药后大便通畅,则腑气通,痰热减,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本方使用硝黄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控制在10~15克,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以免伤正。腑气通后应予清化痰热、活血通络药用胆南星、全瓜蒌、丹参、赤芍、鸡血藤;如头晕重者,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若舌质红而烦躁不安,彻夜不眠者,属痰热内蕴而兼阴虚,可选加鲜生地黄、沙参、麦门冬、玄参、茯苓,夜交藤等育阳安神之品,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碍于涤除痰热。

    (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 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如半身不遂较重者,加桑枝、穿山甲、水蛭等药加重活血通络、祛瘀生新;言语不利甚者,加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手足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薏苡仁、防己等淡渗利湿;如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术、山药以健脾。

    (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大定风珠加减。本方用味厚滋补的药物为主以滋阴养液,填补欲竭之真阴,平熄内动之虚风。方中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熄内风;地黄、麦门冬、白芍滋阴柔肝;龟版、鳖甲滋阴潜阳;五味子、炙甘草酸甘化阴,以加强滋阴熄风之功效。如偏瘫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龙、蜈蚣、桑枝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加丹参、鸡血藤、桃仁、土鳖虫等以活血祛瘀;语言不利,甚加石菖蒲、郁金、远志开音利窍。

    skbshge

13。 脑梗死患者活血化瘀制剂的应用() 
13

    。 脑梗死患者活血化瘀制剂的应用

    复方丹参、三七等对缺血性脑中风均有疗效。中药川芎嗪、补阳还五汤加减临床应用也较多,且较安全。

    (1)丹参的主要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丹参中含有丹参酮,此成分可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当心肌梗死时,可很快地缩小其病变范围,以利于坏死的心肌细胞在短时间内恢复。丹参的抗凝和促进纤溶作用,可降低血液和肝脏中的三酰甘油,防止动脉硬化,减少心脑中风的发生。事实证明,丹参还有较强的抗菌、镇静、安神之功效。

    (2)三七的主要功效: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②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③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④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⑥止血、活血化瘀。⑦保肝、抗炎。⑧延缓衰老。⑨双向调节血糖、血脂,抑制动脉硬化。

    skbshge

14。 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制剂() 
14

    。 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制剂

    (1)灯盏花注射液:用灯盏花单味草药制成,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功效,对脑梗死及冠心病有一定作用。本药能扩张脑血管、冠状血管、外周血管,使血流增加,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