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警中剑-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一般,当然就不凡。
由此,姜山侦破水平和工作能力蒸蒸日上,每年侦破的漂亮案件在大队领导班子里最多。
好在有自知之明,内心里一直憋着气,较着劲,比着干,争着先,百尽竿头,更进一步。
姜山清清楚楚知道自己优势所在,更懂得“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从事办公室工作,累年养成,保持着善于总结思考和学习借鉴的良好习惯,一年一大步,提升很快。
刑警大队,历是藏龙卧虎之地。资深侦查员较多。
青年民警凭着一腔热血,挤身进刑警大队。
从头学起,达到一定高度,年龄偏大,就仅凭经验,思而不学,所以再提高就难了。
另一原因,在刑警一线时间过长,有的人产生职业倦怠感,失去兴趣和激情。
当走向事物的反面时,就会返朴归真,越来越顽劣,甚至认死理。
这起不大不小的案子,虽是疑难案件,引发了上访。
姜山却私下认为是“先访上,再上访”。
一般规律,当事人拜会“访问”了上级,上级再过问,案件就有了转机,至少可以变通处理。
案件一点也不复杂,只是牵涉到的背景有些复杂。
起因,一名副大队长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刑警,好把“死马当成活马医”挂在嘴巴上。
他接手案件,破案心切,并立下军令状,限期十天全案全结,消除隐患。
他打对案件背景考虑过于简单,当成一般的刑事案件,感到小菜一碟。
他直接采取了三堂会审的猛人办法,三下五除二,将涉事人群全圈了去,管吃管住,还管茶。
他们吃的是鲜美羊肉,热气腾腾的火锅,当事人非常配合地按照他先入为主的想法,提供了充分的证人证词。
他利用充分的证人证词,马上将所审讯出的“犯罪嫌疑人”拘留,案结了事,顺利交差。
他没有想到,这名“犯罪嫌疑人”进了监所,马上翻供。
而且,倒打一耙,向检察部门检举副大队长“刑讯逼供”,身上还故意弄出些伤来。
检察院调查来,调查去,尽管没法证明副大队长动过手,但是用美食诱惑,算得上“诱供”,马上放人。
案件半途夭折。
“犯罪嫌疑人”也不依不饶,四处“访上”,各级要结果。
局里为了息事宁人,责令那位副大队长自己想办法。
他想来想去,没有了办法,灰头土脸的,骑虎难下。
“犯罪嫌疑人”的庞大家庭背景,如同一架大机器,一旦运转起来,破坏力惊人。
终于,惊动了与他们家世交的大人物,亲自过问此案,做出批示:“诱供”问题很严重,也是变相的刑讯逼供,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及负责人的责任。
局里权衡再三,终难敌挡上级的问责。
在局长“从大局出发,忍辱负重,忍痛割爱”的苦口婆心说服下,党委动议,将副大队长免职,遮人耳目。
如此,平息了上级大领导的火气,算是消除了口舌之患。
尽管大家心照不宣,不议此案,却深知已经给自称尖刀铁拳的刑警大队重创,给公安局脸上抹了黑。
另一名当事人,仍旧在上访。
案件没有铁证,难以平息。
第3章 转型()
第三章转型
此类疑难案件,行内私下称“乱毛窝”,择拔不清,费力不讨好,花费的精力,不少任何重大案件。
同时,可动用的资源也有限,更不可能立功受奖。
能够摆平,悄无声息,就算是高水平了。
更多的个中高手,只有把功夫花在案件之外,息事宁人,用时间来“消肿止痛”。
结果,“风水轮流转,今天到你家。”摊派到姜山头上。
他临危受命,成为专案组组长。
被免职的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是个本分人,夫妻双方的亲戚全是农村人。
他当兵转干,带老婆随军转非,后转业到家乡,好不容易靠实干提拔成副大队长,享受副科级侦察员待遇。
副科级待遇,虽然不入品,但在副大队长的家族里也算大官了。
他被免职后,家里的老老少少炸了锅。他却是愉快地接受组织安排,随遇而安地到看守所工作去了。
临离开时,他跟姜山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让姜山心理上产生了很长时间的震荡与共鸣。
“实在是干够了,整天面对着悲哀与凶残,伤人心啊。”
姜山知道警察职业对人的摧残,成年累月面对社会阴暗面,面对凶残邪恶,对心理都或多或少地造成伤害。
暗示与引诱,让很多的侦察员心理变态扭曲,难以察觉。姜山隐隐有些感觉,可具体上又难以表述,日常也无感觉。
刘韬辉的偏执,抑郁,最后自杀,曾让他们黯然,警觉,紧张了一阵。
但物是人非,事过境迁,时间的“杀猪刀”很快就剔除了刚刚冒芽的警觉。
职业的过度忙碌,连轴转,很快就有新的伤神事情替代,谁也没有空闲,再去深思。
姜山牢记着同学好友对警察的共同评价:“你们干公安的都不拿正眼看人。”
他曾经的一位女友,评价更狠辣,“你把我们家的人都当成犯罪嫌疑人了!”
姜山当时笑笑,没当回事。
可心里埋下这么颗种子,他到派出所联系工作也好,在同事接待群众时也好,经过观察,还真发现了“所言极是”。
警察这个行当“练达”人,入行不几天的女民警也是这样子。
瞪着眼球斜视,用眼角冷冷地瞥,眼神里自觉不自觉地间杂着审视的警觉,流露出不屑与怀疑。
就是当警察的细看了,也会被激得心里发毛:“我怎么了?”
久而久之,职业传染,成了职业病。
警察都将遇事“不动声色”作为一种成熟的体现,话音里也透着冷冰的刺探。
笑容更是难得一见。
老民警的挡箭牌就是,“你刚看过那些悲惨的一幕,心里还疙疙瘩瘩的,一转脸,你能笑得出来吗?”
姜山也曾经尽量克服,避免自己的脸成为“扑克脸”。
姜山刚从机关到刑警大队工作时,还不太适应,渐渐也就见怪不怪了。
习惯了面对“扑克脸”,冷漠,无情,少有笑容。
他看到老警们对刚逮进去的犯罪嫌疑人毫不吝啬,用最冷酷、最严厉的声音故意制造成紧张气氛,直到胆小的两腿颤抖,嘴角才弯成弧度。
他从开始感到过分,到习以为常,也发现了管用。
有位警校实习学生,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的表现,给了他新的启发。
一名老扒手,被群众抓住扭送到派出所。
老警见是“熟客上门”,了如指掌,不屑于费口舌。
审讯扒手,本不该是刑警大队的事,但是派出所的老警对初出茅庐、尚不知天高地厚的警校实习生看不惯,想给他点颜色看。
于是,老警装作写字不好,用戴高帽的办法,哄骗刑警大队的新人,让警校毕业生主审,自己站了一边聊天。
警校毕业生新人热情正高涨着,此时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不由端坐威严,按照警校老师教授的套路,开始了义正言辞的审讯。
他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一通法律教育和思想开导,结果,犯罪嫌疑人把审讯当成在劳教所里的管教上思想政治课,一边点哈腰地应着,一边念念有词地感谢政府,半天没切入题。
一起简单的扒窃案,他把作案过程讲天书一般讲了半天,弄得警校毕业生记得眼花缭乱,厚厚一打,却没法当材料用。
姜山见状,气不过老警冒坏水,忍不住就帮了帮同为校友的警校毕业生。
他上前,对自己手下的老侦察员说“你来,让他见识见识厉害,侦察员不是吃素的。”
老侦察员见姜山解围,就拿足了劲道,朝惯扒阴沉沉地喝斥了一声:“蹲下,别当是叫你来当客吃饭的,说不清楚,有你受的。”
他边说边把一张椅子狠狠地墩放在惯扒的面前,自己坐了上去,很夸张地把手中的本子拍在惯扒的背上。
“啪!”声震耳聋,惯扒浑身一哆嗦,声大却不伤人。
然而,接下来会是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惯扒吓得一下子跪在地上,连连叩头,“我老实交待,我老实交待,政府饶了我吧,政府饶了我吧。”
本来油腔滑调地应付警校毕业生的惯扒,被吓得跪在地上,两腿颤抖。
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再不好好配合,这种表面看不出伤来的手段就会动用,自己面对非人的折磨,而且有口难辩,不留伤情。
明智的选择,只有向老警老实交待,争取好态度,让老警满意,少受折腾。
警校毕业生见状,忍俊不禁,回头掩嘴而笑。
姜山见他这样不争气,气得两眼直冒冷光,恶狠狠地瞪视警校毕业生。
警校毕业生见状,被姜山的眼神杀伤至极点,一张小脸惨白,马上冷冰起来,变得面色铁青。
情绪传导极快,现场教学!
后来,姜山出于爱惜校友,又给他吃过多次“小灶”,刻意强化,很快也成了一把好手,一张脸冷起来,阴沉可怕,极端无情。
此人,再后来被同事戏称为“冷面杀手”,与姜山的刻意培养有着莫大的关系。
不知不觉中,姜山倒成了这方面的最强推波助澜者。
他还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体会到,审讯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战,一种短兵相接的个人心理素质战。
尽管警察占着强势位置,但凡敢以身涉险,能够犯科作奸的,都不是傻瓜,智商较高,情商也不低。
他有心理素质不比警察低,智商也同样。
因此,要在心理上压倒心理素质不比自己低多少的犯罪嫌疑人,不琢磨透他,不从一点一滴、一举一动去把阵势、火候拿足,极难得手。
他的心理防线不垮,是不会坦白交待的。
姜山从开始的大动干戈,一直练就阴沉可怕的冷脸,刺到灵魂的眼神,杀人的舌箭。
再后来,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气场。
只要进入青年民警按照他授意布置的“局”里,他的出场,对被审的犯罪嫌疑人,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明显效果。
在警察对立的阴暗圈子里,姜山的名头也就立了起来。
据传闻,先是为了与张姓分辨开来,称作“俩角姜”,再后来有受过他打击又恨之入骨的,称他为“姜老道”,“羊姜”。
他既没有否认变相体罚的作用,但坚持尽量不去依赖它,从营造足够强大的气氛入手,开展“心理战”是必须的。
姜山就这么由青涩,到成熟,并渐入佳境,成功转型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刑警一线老侦察员。
第4章 疑案()
第四章疑案
姜山带队上案,青年民警私底下也有着争抢,不过能跟住他节奏的渐渐也就固定在几个人的身上。
那些跟着上案,受不了他疯狂“熬大鹰”的也就自动地打了“退堂鼓”。剩下的自然就是精英了。
跟着姜山中蹲守的王渐进,就是其中之一。
姜山接手这起疑难案件后,经过精心谋划,该做的工作大大部分做过了。
细算起来,案子的几个转承起伏情节,按照计划部署,各方面基本上都有新进展。
今天,如果顺利,一举将这个蹲守目标拿下,其它几个疑难情节就可顺藤摸瓜地解决掉。
在办案过程中,姜山跟着老侦察员们学会了忍耐。
案件不到火候,不交底。
分析案情,拿不准的从来不说出来。
胡乱猜测,只会让领导和同事低看一眼。
办案子不能全靠猜测,推理也是建立在查证基础之上。
多年来,姜山作为警察群体的一员,深以这个职业自豪,同时也为身陷水深火热的同行们担忧。
他体会最为深刻的,有的同行价值取向越来物化,心态越来越扭曲,将职业的权力极度私欲,又极力最大限度地演绎、运用着这些权力,攫取个人私利。
以私欲为核心的价值观一旦占有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的就是各自权力弹性的便利,互惠互利,互不侵犯,各自为政。
执剑者,受到侵蚀越甚,手腕也就越软。
有的还会为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惜精心布局,动用权力,去制裁侵犯者、忤逆者。
一位老领导对姜山被评为上级功模后表示祝贺,在个别交谈时,送了姜山一句令他终生难忘的忠告。
“别看不起他人,有些人尽管不学无术,但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善于琢磨人,骨头里挑刺是一顶一的。他们尽管说不对,但说的多了,也就成你的毛病了。”
有时真是“舌头底下压死人”啊,三人成虎也就这样了。
姜山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不露锋芒地做人,竭尽所能地做事,当然先做好份内之事。
接手这起案件,让他为难堪了很长时间。
上级的命令,不能不接受。更重要的,还需要顾及同事的脸面,毕竟是一个锅里摸勺子。
上级压重任,看似轮派责任,实际上也是一种考验。
考验就会有所奖掖,面对这种微妙的机遇,姜山更为小心。
自己不想与他人一样应付了事,那不是他的行事风格。
但是,又坚决不能让人看出来自己太能,如果你太能就会伤及他人。
显得他人无能,就是厄运的开始,时不时你就会碰个钉子什么的。
有时,他们暗中下的药,真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伤亡。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着血的教训。
公安系统里,有多少红极一时的人,到最终一件事情败北,就从此一蹶不振。
其中很多人,就是中了同行妒忌之“药”。
姜山一直保持着沉稳,尽量避开雷区,做事情既保证对社会有益,又不会伤及他人。
此次,他无处可逃,面对着这样一起看似简单、却因为背景关系错综复杂而变得扑朔迷离的案件,真是绞尽脑汁。
他首先向大队提出要求,原班人马上案,再就是将自己用顺了手的王渐进带上,没声张地调阅了案卷材料,亲自参与办案的侦察员逐个谈了话,征询看法。
组建专案组时,他首先肯定了前期的工作成绩,只要求重新梳理案件材料,进一步搜集证据。
自己当面全体办案人员的面,戏称是继承先烈遗志,坚决为刑警大队争回脸来。
借着这股热乎劲,利用晚饭,他带着办案人员,到自己同学的企业食堂里,放开喝了个痛快。
然后唱歌说笑,出气放松,算是扫除晦气,重新开始。
在专案组中,姜山只不过听他们说,看他们写的材料,重新对自己感到有疑点、不太扎实的情节进行具体的核实,对他们说的都是感到困难重重、压力太大的话。
经过数天的工作,虚实结合,姜山终于寻到案件的突破口,当然是将此案办成铁案的重要环节,或者说是将此案澄清的关键证据。
他清醒地知道自己面对的强大背景,其中的势力强横,不是自己轻易能够撼动的。
但是,剑在手,不能“拔剑四顾心茫然”。
执掌正义,箭在弦上,却不能发。
姜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