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罗辑思维-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例子都说明,人类是试图控制世界的,只要依据我们掌握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会踏实,就会觉得我们控制了世界。事实上,那个因果关系是存疑的。

    公共政策的很多失误

    我们再说几件大事。这种因果关系的倒错,也导致了很多公共政策的失误,人类支付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举个例子,是我从书上看来的。199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等离子物理实验室,风传要被国家关闭,国家再也不拨款了。这家实验室是研究什么的呢?核聚变能源。国会感觉这项研究前途无望,所以就决定把这笔预算给砍掉。

    这实验室的领导人霍尔特教授一看马上要没活干了,就回家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ppt,到处去演讲。他的结论是:能源使用越多,这个国家的人寿命就越长,不信请看数据。所以,国家要鼓励能源的探索、发现、科研,以后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才能活得长;老百姓活不长,全赖政府砍了这些预算。

    他在数据上造假了吗?没有。看起来就是板上钉钉的因果关系,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扯淡。我们也可以换句话讲,垃圾产生得越多,这个国家的人寿命就越长;被车撞死的人越多,这个国家的人寿命就越长;吃垃圾食品的人越多,这个国家的人寿命就越长。为什么?因为发达国家都会出现这些现象。

    所以,把两个分支的、互不相关的现象用因果关系连在一起,试图通过公共政策的建立,把它变成某个国家行为,去拨款几十亿美元来干活。你看,这就是因果关系的错乱要付出的代价。

    阿斯巴甜:隐藏很深的因果关系

    霍尔特教授的这个小诡计是很容易识破的,但是下面这些就没那么容易识破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有一帮科学家,都是正牌的精神科的科学家,他们吃惊地发现,有一个万恶的东西,正在戕害美国人的健康。什么东西呢?阿斯巴甜,一种代糖,吃着很甜,但它不是蔗糖,不含卡路里,现在很多糖尿病人的食品中都有。

    他们发现,阿斯巴甜的销售量直线上升。与此同时,美国人得脑瘤的概率也在直线上升。于是,这帮有良心的科学家就四处大声疾呼,说一定要禁止阿斯巴甜在美国的销售。一时间,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始反对阿斯巴甜的销售,理论依据就是这一次科学发现。

    可是,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真是那么回事吗?我承认,科学家们没有造假,阿斯巴甜的销售量和脑瘤的发病率是正相关。可是在这个阶段,正相关的数字有多少呢?比如说美国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在上升,里根政府的财政拨款在上升,ibm公司的营业收入在上升,你甚至可以说汤姆克鲁斯的影艺事业也在上升。如果阿斯巴甜要对脑瘤负责任,那么里根总统要不要负责任?汤姆克鲁斯要不要负责任?这样得出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可笑的。

    但是直到2009年,美国还有一个州差点通过一项法律,禁止阿斯巴甜的销售。可见这个因果关系虽然极其可笑,但要把它想明白是多么难。

    我们可以信的因果

    我们再来考察一个问题,请问吸烟有害健康吗?是个人都会说,废话,当然有害健康,不信可以看数字: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的人高10倍。这是一个被反复引用的数字。我们承认这是事实。但是请问,这能得出吸烟危害健康的结论吗?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吗?

    还有很多数字,比如吸烟的孩子比不吸烟的孩子抽毒品可卡因的概率要高50倍,吸大麻的人比不吸大麻的人自杀率要高3倍,等等,这些可怕的数字在各种期刊上泛滥。

    但是用我们前面讲的因果关系再反思一下,还能得出这个结论吗?我们假设存在一个基因特征,有这个特征的人,容易吸烟上瘾,与此同时,也容易得肺癌。虽然表面上看来,正相关性就是吸烟和肺癌,但是根本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基因特征。

    我们随便举个例子,穿高跟鞋的人比不穿高跟鞋的人涂口红的概率高10万倍,这能说明什么呢?什么都不能说明。穿高跟鞋跟涂口红,毛关系都没有,真正的原因是:这个人是一个女人。

    我当然不是要为“吸烟有害健康”翻案,虽然确实有“吸烟有益健康”这种说法。我想说的是,无论吸烟有益健康还是有害健康,都是根据这种并不牢靠的因果关系得出来的结论,本质上都不可信。

    有的人就反对说,那世界上还没有因果了?有因果,但是请注意,我们可以信的因果是什么?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排除了一系列的其他变量,只剩下一个变量的时候,得出来的实验结果。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阿斯巴甜会不会导致脑瘤,怎么实验呢?让一堆人在一模一样的环境下生活,他们有一样的性格,吃一样的东西,想一样的事。把这些分成两组,一组吃阿斯巴甜,一组不吃,看哪群人当中得脑瘤的概率高。这个叫科学研究结果。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现实生活中去哪儿找得到一模一样的人?所以说,针对人这么复杂的东西,想在医学和健康方面得出一个因果关系的结论,是何其困难啊。

    这些都只是小概率事件

    有人可能会说,在复杂现象面前就没有规律可以把握了吗?比如说巴菲特,在投资理财这条道路上过关斩将,成了大富翁,你罗胖得服吧?

    我服,但我还是得告诉你,这只是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中有没有规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个规律你把握不了。要不信,我告诉你一个骗局。这不算教唆,只是一次普法教育。

    有骗子是这么干的:找一万个邮箱号,第一天给其中的5000人群发一封邮件,说明天哪只股票要涨,然后把这只股票要跌的消息发给另外5000人。第二天,如果这只股票跌了,那收到要涨的邮件的5000人就不信你了,可是另外5000人就信了。可以再发一封邮件,换一只股票,告诉其中2500人要涨,告诉另外一半人要跌。第三天,股市一开盘,就又淘汰掉一半人。就这样淘汰来淘汰去,过些天,其中就有一小部分人发现,哇!竟然全预测对了,简直就是股神啊,否则那么多只股票,怎么可能天天都对呢?这时,骗子的邮件又来了:现在往我账户里打钱吧,我来帮你炒股。你把钱一打给他,他就跑了。

    这个骗局就是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在互联网时代,很容易通过这种方式复制出来。所以你看见的那个成功者,他也许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并不意味着他就掌握了规律。

    你可能又会反驳:别扯了,我们生活中明明就有一些事情,相互之间就是有因果关系的,而且不是小概率,屡试不爽。我给你讲三个例子:有一个人经常背疼,一旦疼得受不了,就去找一个心理医生,医生不管跟他说点啥,第二天他的背疼就减轻了;有一个人是高尔夫球运动员,一旦某次比赛中他觉得自己打得不好,就回去找他少年时的启蒙教练,那个教练跟他谈谈心,纠正一下他的动作,第二场就会打得好一些;有一个股市的交易员,一旦大市不好,他就会跑到厕所跳一种自创的舞蹈,他管它叫“雨舞”,他发现每次跳完之后,股指就会好起来。这三个可不是小概率事件,那请问,有因果关系吗?

    我告诉你,没有因果关系,这叫正常的回归平均值的活动。

    第一个人,他背疼得受不了的时候,也就是达到了这个平均值的峰值,他这个时候不管去不去看心理医生,疼痛值都一定会往回弹,就不那么疼了。

    高尔夫球运动员也一样,他的表现已经不正常到了一个极点的时候,他才会开那么远的车去找他童年的教练。不管他找没找这个教练,第二场比赛的表现都会回弹。股市交易员那个例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道理就这么简单。所以,中医界有这么一句话:“倒霉医生看病头,走运医生看病尾。”此时治不治,你都该好了,未必就是你想的那种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就是说故事

    我其实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观察到的因果关系,即使你确信无疑,在进行一些公共政策实施的时候,你也会陷入一个失控的陷阱。

    举两个小例子。早年法国殖民政府在统治越南的时候,发现鼠害成灾,怎么办呢?杀老鼠啊,这个因果关系不能再明确了。于是,法国殖民政府发布悬赏令,号召百姓杀鼠,杀一只老鼠给多少钱。

第102章 今天我们该怎么活(9)() 
结果呢?越南的老鼠进一步泛滥了,为什么?谁会笨到天天跑去大街上逮老鼠?老鼠繁殖得很快,干脆抓来一公一母在家里养着,然后养大了直接到政府那儿去领钱。

    再比如说,1947年,西方有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叫死海古卷。这一年,有一个小孩在死海附近的山洞中发现了一些羊皮卷,这些羊皮卷后来被证实是一些用希伯来文书写的早期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经文。当地的考古队就想,看来散失在民间的这种古羊皮卷纸应该还有很多,就贴了一个告示悬赏。

    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当地的农民果然把大量的死海古卷都给送来了,但是因为你是按张数来付钱的。如果你有一大张,那最理性的方法是什么?没错,把它撕成尽可能多的小张送去。所以,这个保护文物的举措,最后恰恰残害了文物。

    换句话说,当我们人类基于自己所理解的因果关系,试图控制外界的时候,即使这个因果关系确定无误,也许你干的也是一件不理智的事情。

    今天,罗胖飞起一脚,把因果关系这个摊子给踢飞了。你会问:“这是你独创的歪理邪说吗?”还真不是。话说18世纪的时候,英国有一个哲学家叫休谟,把这事已经干完了。他就说:“哪有什么因果关系?无非是外在世界一堆相关联的事物而已,是在人的脑子里把它拼成了因果关系,就是说故事嘛。”

    “说故事”这三个字就道出了因果关系的本质。

    国王死了。几年后,王后也死了。

    这句话就没意思,仅仅是一个片断的历史记载而已。

    国王死了。几年后,王后也伤心地死了。

    这就有意思了吧?因为它是故事,它戏剧化了,其中构建了因果关系。于是,我们就能迅速地接受、理解并记忆下去。

    读点经济学作品的必要性

    因果关系既是人类过去的思维方式,可能再往后很多年,我们还不得不这样思考。那你就会问了:“那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在休谟之后,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叫经济学。你不要以为经济学就是教你怎么挣钱的,它实际上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今天如果我们想摆脱思维误区,想做一个明白人,读一点儿经济学的作品,还是有必要的。

    举个例子。现在有一份商学院的招生简章摆在你的桌面上,负责招生的人告诉你,有大量数据证明,读过商学院的人比没读过商学院的人,在退休的时候财产平均要高40万元以上。就是说,你今天交给我10万元,30年后至少能收获40万元。那请问,你是读还是不读呢?

    如果按照商学院的这个因果关系来看,似乎是很划算的,应该去读。但是如果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再来看,就未必是这么回事了。

    经济学当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成本。我们通常会这么理解这个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背后都是有成本的,每一份免费午餐的背后肯定有阴谋。但实际上,“成本”在经济学理论中不是这个意思。

    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顿免费的午餐摆在你面前,即使别人什么都不图,甚至说只要你来吃这顿午餐,再倒贴给你1000元钱,你也是有成本的,你一定要放弃一些什么东西,才能获得这个东西。

    请注意,在经济学里,不是说你为得到这个东西花了什么,而是说你为得到这个东西放弃了什么,这个东西才叫成本。

    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成本叫会计成本,经济学上的成本叫机会成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两条。

    第一条,经济学从来不承认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的成本。

    比方说,我罗胖今天来到演播室录像,成本是多少?你可能会帮我算,打车去多少,摄像师一天工资多少,演播室的租金是多少,等等,加起来就是成本。错,这都不是成本,真正的成本对于我来说是什么?是我今天放弃了什么来到这儿录像,那个东西才是我的成本。假设今天有人给我50万元钱,让我主持一个活动,那今天对我来说成本就是50万元钱。

    所以,没有客观的成本,只有根据具体人、情况来定的成本,这是经济学上成本的概念。

    第二条,是经济学中的成本永远是往前看的,不往后看,所有过去的东西都叫沉没成本。

    比如今天我罗胖饿了,到一个饭馆,花10元钱点了一碗面条。面条热腾腾端上来,我吃了一口,太难吃了。如果现在我放弃吃这碗面条,我的成本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10元钱嘛。但是经济学会告诉你,不是那10元钱的事,因为那10元钱跟当下的决策毫无关系。我已经吃了一口,饭馆也不给退了,所以那10元钱已经跟我无关了。

    现在咱们讲成本,就是我不吃这碗面条,成本是什么?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我吃了这碗不好吃的面条,生病了;第二种可能,我没吃完这碗面条,我浪费了东西,结果被雷劈死了。

    这个时候,我面对的选择有两个:不想生病付出的成本就是要被雷劈,不想被雷劈的成本就是生病。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永远往前看,是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所以很多人在讲成本、收益的时候,往往就是利用老百姓不懂经济学这一点来糊弄大家。

    举个例子,某国企的董事长说:“今年我们为国家创造了多少多少利润,证明我是有功劳的。”但是在一个经济学家看来,这叫屁话。你创造了多少利润,那一定是正的收益吗?不见得。未来多少种可能之间的替换,才能衡量出你的价值。

    换句话说,你现在掌握着国有资产,你掌握着垄断资源,你挣了这么点钱。那换柳传志来干,看他能挣多少钱,如果他能挣100个亿,而你今年只挣了20个亿,那你就是欠国家80个亿,你的价值是负的。所以不管是成本还是收益,经济学都是另外一套思维。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第一,它是在多种可替代的可能性的对比中来思考事物;第二,它永远不看过去,而是看未来。

    放开视野,面向未来

    说到这儿,我不知道你明白点儿什么没有。我们所批判的因果关系,其实就是试图把你控制在两个地方。

    第一,狭窄地看世界,告诉你因果,因为这样,所以才能那样;不这样,你肯定就得不到那个果。

    经济学从来不这么看问题,就像有的政府官员为了要盖一座楼堂馆所,就会跟老百姓说,盖完楼堂馆所就有多少多少好处,试图把你的思维局限在这个小范围内——有这个因就有那个果。

    而有经济学思维的人就不会这么想,他们想的不是你盖这座楼堂馆所的好处是什么,他们想的是,如果不盖这座楼堂馆所,盖一个医院、盖一个学校呢?甚至盖一个火葬场,没准儿收益都比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