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罗辑思维-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知道当代哪个大物理学家?有人会回答,霍金。对,霍金是大物理学家,可是在整个物理学家族中,除了霍金所在的天体物理学,物理学还有很多大分支,经典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物理等,这些门类里面的宗师级人物是谁?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

    而霍金之所以有名,跟他特定的经历和形象是分不开的,所以霍金出名其实是一个传播学现象,他那本时间简史有无数中国人买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读懂呢?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20世纪后半叶居然没有大科学家出现?是不是我们可以获得另外一个解释:大科学家发明属于他的科学成果,是人类的一个阶段性现象。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诺贝尔奖出问题了。

    诺贝尔奖就是这种认知的产物——所有的科学发明都可以归到具体的科学家的名下,所以接下来就讲点诺贝尔奖的故事。

    胰岛素:班廷和麦克劳德

    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个加拿大学者,一个叫班廷,一个叫麦克劳德。这两个人都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理学系的教授。

    为什么要颁给他俩呢?因为他们发现了胰岛素。在没有胰岛素之前,糖尿病病人只能在饥饿中受尽煎熬而死,而有了胰岛素,算是有了一个可以暂时缓解病情的特效药。

    胰岛素是怎么被发现的呢?首先应该归功于班廷。班廷虽然是教授,但他只是个普通教授,他的系主任就是麦克劳德。

    班廷刚开始提出,看能不能从动物的胰脏中提取出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的时候,麦克劳德觉得这个想法挺奇葩的,不是特别支持,但是大家同事一场,天天磕头碰脑地要见到,也不好意思不满足他的要求。

    而且,班廷提出来的条件非常简单,一共四条:给我买10条狗的经费,给我一间实验室,给我配一个助手,给我8个星期的时间。麦克劳德大笔一挥,就满足了他的条件。

    这10条狗是干吗用的呢?首先分成两组,一组五条,让其中一组的狗得上糖尿病,然后从另一组狗的胰脏里面提取出来一种东西(就是后来的胰岛素),然后给第一组的狗服下去,看其糖尿病的症状是不是得到了缓解。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实验,他带着一个21岁的助手,就开始干了。

    很快,8个星期过去了,实验好像没有什么进展。21岁的小助手就跟班廷说:“你也没法支付我的薪水了,因为系主任不会再给你批经费了。这么着吧,万一这个实验有成果呢,你就把薪水还给我。如果没有也就算了,我认倒霉。”俩人就接着干。

    没狗了怎么办?跑到屠宰场去找牛的胰腺,接着提取。一来二去,这个事居然靠谱了,发现有一条狗的糖尿病居然好了。那是不是对人也有用呢?于是,这俩人又开始拿自己做实验,然后又找一些得了糖尿病的同事做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麦克劳德根本没拿这个实验当个事,甚至跑到欧洲去搞学术活动去了。等这边突然报来消息,说胰腺提取物可能有效,麦克劳德才精神起来,开始管这个事,然后掺和了一下。比如,更进一步提纯,把这种胰岛素的生产工业化等,然后把这个成果报到诺贝尔奖委员会,最后批下来了。

    于是,1923年诺贝尔奖的殊荣就落到了两个人的头上——班廷和他的系主任——什么活也没有干的麦克劳德。

    后来,这两个人都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于是,班廷把他的一半奖金分给了那个21岁的小助手。麦克劳德也觉得太轻松了,把自己的一半奖金也分给了自己的助手。这就是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

    宇称不守恒定律:杨振宁和李政道

    我们再举一个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例子,华人最早得到诺贝尔奖的是两个物理学精英,一个叫杨振宁,一个叫李政道,都是大科学家。这两个人现在都是90岁上下,一个住在清华大学,一个住在北京大学,算是邻居。

    这两个人,一个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出生在上海,远赴美国留学的时候,又在同一个系,毕业后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还是邻居,关系能不好吗?

第19章 创新,升级认知的工具(5)() 
当时,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是奥本海默。这个人在当时美国学术界的地位可不得了,他是主持“曼哈顿计划”的人,也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当时岁数也不小了,看着这两个小年轻打心底里高兴。他讲过一句话:“在普林斯顿大学,看见这两个中国年轻人坐在草地上探讨学术问题,简直就是学校的一道景观。”

    这两个人的学术水平确实非常高,年纪轻轻就开始合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可是发表论文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谁的署名应该排在前面呢?按照英文世界的惯例,应该按照姓名首字母在字母表里面的排列,谁在前就在前。李政道是l,杨振宁是y,所以应该是李政道在前。

    但是,杨振宁觉得,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规矩,应该谁年纪大谁在前,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而李政道出生于1926年,相差4岁。发表第一篇论文的时候,杨振宁就提出来这个观点,李政道忍了,就这么发表了。

    但是,排第一和排第二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别人祝贺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所以,发第二篇论文的时候,李政道就说:“要不咱们换过来吧,按照国际惯例,我应该排在前头。”这次,杨振宁忍了,所以又颠倒了一下。

    但是,这两个人从此就留下心结了,有好多年都不再合作,但是天天还能遇到,还要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渐渐地又开始合作了。时间一长,渐渐地就出现大成果了,就是他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宇称不守恒定律。

    这个成果得了诺贝尔奖,两个人到底要怎么署名呢?还是那个老问题:按照英文世界的惯例,李政道应该在前;按照中国人的惯例,杨振宁应该在前。但是,到瑞典去领奖的时候,总得有一个先后次序。

    据说,杨振宁当时说:“我把我老婆带来了,我老婆应该走在第一个,因为是瑞典国王陪着进场;而我岁数比你大,我应该站第二个,是瑞典的皇后陪着进场;你就屈居第三吧。”李政道当时心里也不舒服,但在现场还是忍下来了。

    后来,诺贝尔奖颁完之后,美国杂志纽约客来采访他俩,要写一篇稿子。这个时候,杨振宁再一次提出来,所有的排名都应该在李政道之前。李政道可就没法忍了,两个人的矛盾开始大爆发,大吵了一架。后来,李政道彻底离开了普林斯顿大学。

    两个人的关系从此再也无法复合了。据说,那个非常珍惜这两个年轻人的奥本海默教授就对李政道说:“你要是这么处理问题,你这辈子就不应该再搞物理学。”然后,对杨振宁说:“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这话见于李政道传,作者是季羡林先生的公子,也是一个物理学家,所以我相信他不是胡扯。

    这一件旧事提出来,并不是想说杨振宁、李政道到底谁是谁非,他们俩闹掰了到底怪谁,只想说明一件事:即使我们穿越回20世纪50年代,站在普林斯顿大学,全程旁观这两个人讨论问题的现场,可能都没有办法判断,这两个人谁对宇称不守恒定律的贡献比较大。

    功劳到底应该属于谁?

    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史研究者莫顿说:“诺贝尔奖把每一个科学成果归因到一个人,这是诺贝尔奖的一个结构性的缺陷。”

    我们貌似是把诺贝尔奖黑了一下,但是请注意,我们举的这个例子可不是孤例,越往后,诺贝尔奖中这种争议就越多。比如,2015年,中国的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就有各种各样的争议。有人说她是贪功,将功劳占为己有,霸占了她的合作伙伴的功劳。

    这个现象说明,把一个人的功劳从整个协作网络中切割出来,几乎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难道诺贝尔奖设错了吗?没有错,它是人类创新、创造活动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就是要把功劳归于个别人。此前没有这个现象,此后也会越来越难。就像烧一锅开水,这锅水被放到火炉上之后,刚开始仅仅是平均升温,我们看不到什么气泡现象,但是在一个特定阶段,我们会看到一个一个灿若星辰的小气泡开始冒出来。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气泡就连成了一片,再也分不清楚泡和泡之间的界限在哪里了。

    在人类科学时代到来之前,我们真的搞得清楚哪个创造发明属于谁吗?强烈建议大家看一看文明是副产品这本书,它驳斥了我们很多认知。

    科学时代来临的时候,某些杰出的创造者用自己夺目的才华,从那个普遍不创新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星空中灿烂的星辰,所以我们都认得他们。但是越到后来,这种创新活动就越来越连成了一片,再也分不清楚谁跟谁了。

    比如,我们读历史的时候分明知道电报是谁发明的、电话是谁发明的,但是电视是谁发明的,你说得出来吗?真要去查书的话,会找到一个人名,贝尔德。但这是后人追认的结果,在贝尔德发明电视之前,电视的很多相关技术,全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人在为它做准备。

    继贝尔德第一次用电视播出图像之后,还有很多人在继续丰满它。发明电视的年份是1926年,但真正能够播出电视是1928年的事情,甚至还有人与贝尔德同步发明了电视。

    所以,如果不是我们这个认知框架一定要为一个东西找出一个发明者,贝尔德也会在茫茫人海中沉下去,再也没有人把发明电视的桂冠戴在他头上。

    说一个更近的例子,你什么时候听说过手机有发明人?它实际上是人类创新、创造网络在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的产物。现在,抬眼四望我们身边的东西,比如,洗衣机是谁发明的?空调是谁发明的?冰箱是谁发明的?再也找不到一个光辉灿烂的名字。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现在已经放弃了这个努力,不再把一项创造归功于某个人。当然,要想全人类把这个认知都改变过来挺困难的,而且需要一点时间。

    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创造?

    197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把物理学奖颁给了两个工程师,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的微波背景辐射。这个词听起来很高大上,简单说就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提出来一个假说,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宇宙大爆炸假说。

    整个宇宙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猜是一个点,起名为“起点”,然后发生了大爆炸,变成了一个温度极高的大火球。火球在慢慢冷却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星际物质开始远离它的爆炸中心。

    如果这个假说成立的话,我们今天观察到的宇宙,仍然处于持续的爆炸中。

    这就需要找到一个证据,证明现在宇宙空间的温度不是绝对零度,因为既然是在冷却的过程中,多少就会残余一点温度。这个温度如果找不到的话,宇宙大爆炸学说就不成立。

    但是,天体物理学家死活就是找不到。最后,谁找到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个工程师歪打正着找到了。这两个人在接收一个卫星信号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信号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好像就是宇宙中一个恒定的信号。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俩也搞不清楚,但是既然发现了,就写了一篇论文发表了。

    远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看到这个论文后,发现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证据吗?于是,把它作为一个成果呈报到了诺贝尔奖委员会。197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就把这个奖颁给了这两个工程师。

    整个事件好像挺无厘头的,因为发现这个微波背景辐射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发现了什么。而普林斯顿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好像发现了这个重要的发现,但是他们一直都没找到,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别人的发现,所以功劳好像也不应该属于他们。

    这个例子最贴切地说明了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创造。我们谈互联网的时候经常提到一个词——涌现,就是指很多宏观现象其实和构成它的微观个体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水,水分子里面是不包括波浪这个现象的,只有把一大堆水分子搁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涌现出一个叫波浪的宏观现象。

    创造和创新活动也一样。每一个科学家和工程师面对的都是他眼前那个最具体的问题。即使解决得很漂亮,也谈不上有多伟大。只有放眼于整个人类的创造之网,独具慧眼地发现很多小创新之间的关系,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才是伟大的创新。什么是重要的革新和创造?它是一堆小革新、小创造的中间关系。

    越到现代社会,构建这种中间关系的人就越伟大,但是很可惜,他们一般得不了诺贝尔奖。比如创造这本书的作者阿什顿,号称“物流网之父”。社会认不认咱们不管,但是他确实做出了一个对现在的物流网络,甚至是物联网络有重大贡献的小发明。

    他年轻的时候在一家超市当售货员,他发现这个超市对货品的管理只有三个状态,就是进货、销货和存货。对于一个传统的超市来说这就够了,但是有一次宝洁公司的一款口红特别好卖,刚刚放到货架上很快就会断货了,大家就搞不清楚这批货到底是在货架上还是在仓库里。

    阿什顿就提出来,给所有货品加一个纬度参数,这样就能找到它到底在哪儿了。就是在货品上安装了当时非常便宜的芯片,来标定这个货品的位置。要知道,超市原来对物体的管理是没有位置这个参数的,就是因为阿什顿这个小发明,现在整个物流网络全部被激活了。

    我们现在在网上买了一件物品,可以通过手机清楚地追踪到它的物流流程,过程清清楚楚,这就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和此前的物流有什么区别?就是每个货多了一个位置的参数而已。这是一个连接型的创新,阿什顿就做了这么一个小贡献,但是我们能说它的意义不大吗?

    从可口可乐看现代创新的两个维度

    我们现在再来看人类的创新图景,会发现它呈现为两个面向。第一是在时间维度上,它是在一棵创新之树上慢慢长出来,最后结成的果子。第二个是空间维度。而在空间维度上变成了一张创新之网,它是各种节点连接到一起后涌现出来的总体现象。

    为了说明这两个维度,再举一个大家天天都见得到的例子——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每天在全球要销售7000万罐左右,可以说20世纪工业化最好的一个成果就是可口可乐,它就是时间之树上长出来的东西。

    可口可乐不就是糖水吗?动物都需要喝水,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在没有任何文明的时候,只好贴近河流居住。后来,出现了一点文明的时候,我们发明了储藏水的工具,比如兽皮、葫芦、陶器,这个时候就可以远离水源生活了。

    这只是第一步,打井大概是一万年前出现的事情。再后来,很多人发现往水里面放一点花花草草或者水果,有草木茶的感觉。可乐的祖宗不就是草木茶吗?各民族、各地都有,没有什么稀奇的。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一个药剂师在配药的时候配错了,把一种治疗头疼的糖浆和一种苏打水混到了一起,就搞出来这么一个东西,还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