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非常道-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远点点头,和常开泰一起将十二生肖按照地支摆放在凹槽内。
“吱!”没有开门,斗室的地上却开了四个两尺左右的圆形地洞。
“嗯?莫非还要选择路?”常开泰也有些挠头。
“唰唰。。。。。。”四个地洞此时却忽然发出了响声。
“啊!蛇!!”女孩子对这种爬行动物是天然无抵抗力的,胡素一见地洞中开始一点点往外“冒”蛇,忍不住大叫起来。
“这是赤练子,剧毒!快,快拿东西堵上!”常开泰脸色大变,想堵洞口却左右寻不着东西,一发狠,索性用军用背包加刘远的藏风囊和他自己的那袋东西堵了洞口。
此时地上已经有二十来条一米多长的小蛇四处流窜,常洋和胡素早缩成一堆,看着刘远和常开泰将跑出来的小蛇一条条的踩爆了脑袋。
“三爷爷,这个生肖相的位置不对!”刘远说道。
“不按照十二地支摆,还能怎么办?”常开泰也急了,眼瞅着堵洞口的包袱就要被顶开了,这他娘的哪是斗,先是盲虺,接着又是赤练子,这就是个蛇窝啊!
刘远也急得满头是汗,这种阵,他也从来都没见过,怎么解?
怎么解?
刘远一遍遍在脑中过着可能有关联的东西,盲虺,赤练子,爨氏,云南。。。。。。
云南!
“三爷爷,快把鼠像蛇像换个位置,再把马像和龙像也换过来!”
刘远说着,已经冲出去,将蛇鼠像做了个对调,常开泰也不慢,将马像和龙像也换了过来。
“吱!”四面的包裹又安静了下来,看来洞口又封上了。
“小远,你是怎么看出来这其中的道道儿的?”喘了口气,常开泰一边问刘远,一边将几个包裹重新归拢起来,挂在包上的赤练蛇也被常开泰甩在地上踩死。
“三爷爷,我这也是赌了一把。您听过‘蛇种图腾’么?”
“蛇种图腾?”常开泰看来并没有听过。
“从上古时期,以正宗自居的中原人经常将川滇等地居民称为‘蛇种’,认为蛮民多为蛇化,并逐根溯源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而川滇地区的人,也将蛇类看作是最神圣的物种。
三爷爷,‘雷师公’您听过吧?就是现在苗族还存在的、以蛇为神的巫师。至于龙,在云南那边,也被当作是蛇的一种进化,所以,以蛇为尊,崇拜蛇龙,是古川滇一直保持的风俗。
如果这果真是云南爨氏墓,那么子午两主位肯定是留给蛇和龙的,所以我才有这样的猜测。”刘远将这“蛇种图腾”解释给常开泰听。
“原来是这样。”常开泰也受了回“教育”。
“幸亏你急中生智,不然三爷爷我这回可就闯祸了。”老爷子也有些不好意思。
“可是三爷爷,这生肖位置摆对了吗?为什么还没有门打开?”胡素说话的声音还有些抖。
没错,这是个问题。为什么门还是没有开?
常开泰和刘远互望了一眼,也有些一筹莫展。
“再四处找找吧,如果没有别的机关,就可能还得从这十二生肖上做文章了。”
又是盲虺又是赤练子,常洋和胡素本来胆子就小,再加上这一地的蛇尸,两个人连迈步都困难,只好让他俩先休息下缓一缓,刘远和常开泰两个人开始四处查探。
“三爷爷,来这边!”没多久,刘远冲着常开泰喊了一声。
常开泰走到刘远身边,只见刘远身旁的墙壁上,一个圆形的浅槽,下面是一只叫不出名字的鸟类阴刻。
“这个可能是机关。不过这中间肯定是缺了什么东西。”刘远说着,又开始四下里寻摸,看看有没有符合这个浅槽的东西。
“嗯。。。。。。这个机关有名堂了,叫文采印,是唐末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机关。用一句古诗将这幅画描绘出来,通常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常开泰不愧是倒斗泰山,能难倒他的东西真不多。
“古诗?这古往今来的古诗也有万儿八千了,哪想去啊!”刘远又郁闷了。
爷孙俩“半文盲”就站在那大眼瞪小眼的开始憋古诗。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有鸟呢!”
“两只黄鹂。。。。。。”
“三爷爷,就一只。”
“这他妈什么玩意儿,倒个斗还得整点儿雅的,真他妈的!”“老文盲”显然是有些恼羞成怒了。
“三爷爷,会不会是?”小脸吓煞白的胡素已经躲着地上赤练蛇的尸体小心翼翼的挪了过来,弱弱的说了一句。
“嗯?”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子归镜!”爷孙俩顿时眼睛一亮。
子归镜,是自汉朝流传至今的一样法器,可将怨魂定身使其无所遁形,直至散了阴魄。三国魏主曹操启用摸金校尉大肆盗墓时,将此宝自汉墓挖掘出来。
关于子归镜,还有一个稗史流传的典故:相传徐庶老母被程昱自颍川骗到许都,打算胁迫徐庶投曹时,不仅假修书一封,告诉徐庶你老母我被逮起来了,若是不从了他们让你过来,便则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让你徐阿福(徐庶本名徐福)从此变孤儿,还让程昱将此镜递于徐庶,取“子归”之意,意思是不管咋,老娘也想你了,就过来吧。
巴掌打了甜枣也给了,这方把徐庶给骗入了曹营。
此等神器若重见天日,该当是如何轰动啊!
不过爷孙俩好一通翻腾之后,眼神又黯淡下来,除了胯下的正疼的蛋是圆的,这都是里连个圆东西都没,更别说是镜子了。
“这真是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啊!哪有子归镜!这鬼道人究竟能整出多少鬼名堂!小丫头,是不是你猜得也不对啊?”常开泰颇为泄气。
“我也不知道呀!”胡素终于缓过劲儿来了。
“三爷爷,或许这子归镜,不一定是铜的呢?”刘远突然来了一句。
爷孙俩又一对望,眼神再次变得贼亮。
把军用包倒腾开来,拿出在生门里得到的那块玉璧,两个人小心翼翼的把玉璧放了上去。正正好好,嵌在了浅槽之中。
“轰~~~”面前的石壁缓缓升上去,四条甬道出现在四个人的面前。
“好家伙,原来这子归镜是块玉啊!乖孙,这东西你带着,别的东西能卖,这玩意儿千万得留着。”
刘远也很兴奋,虽然依旧是前路漫漫,不过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还是让他倍加舒坦,加之得到这么一件稀世珍奇,顿时觉得危险归危险,这个斗还是值得一下的。
再一次燃起了司南符,四个人进了正对西南的那条甬道。
第三十三章 封魂棺()
“祖太爷爷,你说这鬼道人到底是不是爨家的后代啊?我感觉就是。”四个人继续前进,常洋估计是在找一些话题,让自己紧绷的神经舒缓一下。
“我看就未必,这鬼道人究竟姓什么叫什么已经没法考证了。而这个斗,我觉得在考史上也是无法借力的。
首先,我曾经多方考证过一次,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郭威的嵩陵,因为郭威的尸身并没有在前几年的那个嵩陵中找到,而且在已知地域内,将棺椁藏于陕西的宋前墓葬,有这么大规模的并不多。
不过进来之后,门前的铭文竟然是,那么可能性也就多了一种。这种斗入门的铭刻通常都是作为一种歌功颂德的奠文的,而出现在这里,很可能证明这斗是云南爨家的陵寝。
但是这样判断的话,又有一个问题。当时从云南到安康,路途遥远,为什么要将祖坟从云南放到这里?以那个时候的尸体保存手法,送到这边来是很费周章的,更不用说出滇蜀的路有多么难行了。
从陵寝的风格来说,这么大范围的使用石砖,肯定是唐以后的墓了,而爨家是在唐天宝之后消失的,郭威是五代时候死掉的,从年代上,并不能确定;从明器上来看,也是以唐代明器为主,不过在这一点来说,是嵩陵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爨氏应该是有比较强烈的西南风格的,虽然有那个‘蛇种图腾’,但是墓葬里也不应该全部都是唐代明器;从防范的手法上来看,目前见过的所有机关阵法与鬼怪东西,自上七辈儿到下七辈儿的活儿全都有,要通过这两种方式来确定,也是毫无头绪。
在鬼道人的绝笔信里,并未提到自己究竟是谁的后人,连具名也只是留的道号,直到死都没有透露自己姓甚名谁,所以不到开棺,根本没有办法断定这个斗是谁的,所以我还是认为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云南爨氏墓,要么,就是后周郭威嵩陵。”常开泰将情况如是分析。
“现在这方面的考证意义不大”,刘远说道,“无论是爨氏墓还是嵩陵,既然只能在最后一刻才能揭开谜底,那么还是得先考虑究竟如何找到棺椁。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见到哪怕是陪葬的副棺,现在手里面已经有了东西,也算没空手。我只是想尽快找到无常真身,然后把小吴给找出来。”
“远哥,你也别着急,就像你说的,既然他们想利用小吴,肯定就不会一直放着不让他出来,咱们只需小心,不要让小吴伤到,然后想办法把他救出来就行了。”胡素说道。
四个人沉默了一会,继续向前走。
开门的甬道跟前三门的甬道有很大的不同,墙壁上有很多的飞天浮刻,也有让几个人快要作呕的、面目可憎的龙蛇,还有一些刘远也叫不出名字来的东西,鬼怪神人都有,虽然墓道昏暗,用手电并不能看清全貌,虽然仅仅是惊鸿一瞥,虽然蛇很讨厌,但不得不说,这壁刻真的是极富美感。
“好漂亮!”胡素一边用手抚着墙壁,一边赞叹道。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确实无论从欣赏性还是艺术性,都要比现代的强上很多,无怪乎古董越来越值钱了。”常洋也上前边摸边看,跟着赞同。
“啊!”胡素忽然又是一声惊叫。
“怎么了?”刘远现在一听她叫,简直都有些神经崩溃了。
“这壁画,是,是软的,好像皮肤一样!”胡素惊魂说道。
“嗯?”刘远颇有些诧异,走上前,摸了摸刚才胡素摸过的石刻。
就是岩石的硬度,并没有什么胡素所说的柔软。
“没有啊,素素,你是不是出什么幻觉了?”
胡素一听,也壮着胆子又上前摸了一把。
“咦,不对啊,刚才明明是这里,真的感觉软软的。”胡素咕哝着,“那有可能是幻觉吧。”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刚才还说棺呢,这就出来了。”常洋一拍掌。刘远正安抚胡素,眼前已出现一个厅状的地方,周围是明黄色的帐幔,时间虽久却丝毫未见褪色。
而大厅的正中,摆着一个巨大的木棺。
“这有长明灯!”常洋说道。
刘远将火机取出来,点燃了四壁的长明灯。有了灯光,虽然还是昏暗之极,不过毕竟感觉安全了不少。
“这回就能看看,到底是谁的墓葬了。”胡素说道。
“你们在后面等着,我上前看看。”常开泰说着,提了收棺挺,走到木棺前面。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棺上还钉着铜楔。”常开泰仔细看了一下说,取了羊角锤,一点点将铜楔拔了出来。
“很漂亮的楔子啊,这楔子也能卖上不错的价钱。”
常开泰把羊角锤放在棺上,楔子递过来给刘远看。
刘远向前走了一步,却觉得脚下有块凸起被自己踩下去了。
“趴下!”刘远一声疾呼,率先倒在地上。
这他娘的肯定是机关啊!
众人也都赶忙趴在地上。
过了能有一分钟。
“不对啊,没有什么反应。”刘远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见没有什么事儿,大家也都站了起来。
刘远将手电调亮,从新观察了一下刚才脚下踩过的地方。
只是普普通通的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将手电向其他地方探射了一下,还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这才放下心来,仔细看了看常开泰递过来的铜楔子。
楔子长三寸左右,钉头刻以叫不出来名字的古代生物,楔身是从来没见过的花纹,有些类似于古字,铜色赤黄,确如三爷爷所说,极为漂亮。
可是,刘远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轰!”地上原本平坦的砖地,忽然有一些砖石凸起来。
“我操,这是封魂棺,不能开!”刘远一声疾呼。
封魂棺,是一种很古老的道法工具。相传刑天因炎帝与夸父族弃离而独战黄帝一族,败风伯、雨师、陆吾后,于常羊山战黄帝,被黄帝砍下了头颅,而刑天却不得死。最后担心巨力的刑天将头颅复位而活,黄帝在常羊山中设阵立棺,把刑天的头颅封在其中,这就是封魂棺的前身。
而到了汉朝以后,因古法残缺,封魂棺的设立已经变得非常之困难,需要采二十八星宿,定之以封魂诀,最后以人祭为印,将不可消灭的东西封于其中。
以自身性命为引,可见里面封住的东西绝非什么善茬。
刚才凸起的砖石,不用看,肯定是二十八块,合二十八星宿,而这铜楔子上也不是什么花纹,而是封魂诀,这棺,定是封魂棺无疑。
“嘭!”
“嘭!”
让刘远心悸的声音传来。
几个人回身望去。
胡素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封魂棺的前面,冲着其他人一脸邪异的笑着,手中的羊角锤轻轻砸上几下,然后一使劲,便将另一枚铜楔子起了出来。
刘远一个箭步冲上去打算把胡素控制住。
忽然,意识里仿佛一声尖叫,震得刘远头都要炸开来。
“快!阻止她,别让她把楔子取出来!”刘远只好喊其他人。
“咚!”楔子已经完全取出,被胡素丢在了地上。
常开泰速度快,终于冲过去,一把将胡素抱住。不曾想此时的胡素力大无比,双手一挣,竟将老头合拢的双臂又重新分开来。
“咚!”
见情况不妙,胡素极用力的一锤子砸在第三枚楔子钉住的棺角上,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那么大力气,竟然将整个棺角都给砸碎了。
这时候,也顾不得胡素了,常开泰使出看家的绝活,两手生生将胡素的双臂给摘了扣。
也正是这时候,胡素却忽然一些趔趄,软绵绵的倒在了地上。
“吱~~~~”只剩下一枚铜楔子还起作用的棺盖,仿佛如同有轴的门一样,缓缓的移开了。
“去你大爷的!”刘远冲上去,使劲儿想把棺盖复位。
“三爷爷,快帮忙!”
里面的东西力气比刘远大很多,他根本阻止不了棺盖的移位,只好喊常开泰来帮忙。
老爷子也冲过来,两个人拼命推住,让棺盖一点点又回复原位。
“常洋!快把楔子钉回去!”
常洋已经吓坏了,听见刘远叫他,哆哆嗦嗦的举起羊角锤,然后。。。。。。
邪笑着开始起最后一枚铜楔子!
“我去*你*妈的!”刘远也管不了什么常洋不常洋的了,攥住羊角锤一脚将他踹出老远,捡起地上的铜楔子,几下将楔子重新钉了回去,又将已经被常洋弄活动的那枚楔子重新钉死。
“咣咣咣咣!”似乎感觉可能要出不来了,封魂棺里的东西突然开始强烈的挣扎。
“小远,快!”常开泰整个人都坐在棺盖上了。
捡起还剩的一枚楔子,将右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