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猎境者-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陈志的说法,他和周彦虽然在网上因为观点不一样经常争吵,但两人并没有因此交恶,更奇怪的是,到后来周彦开始放弃自己的观点,去接受陈志的一些说法,不再坚持任何神秘事件都是与外星人有关,也开始找周易之类的书来看,试图研究其中的奥秘。
唐舍算了下,周彦开始发表关于镜子、失踪这些关键词的主题时,恰好是任夕芸和任夕鹏父母失踪之后,
唐舍问:“你们后来见面了?”
陈志道:“是呀,实际上,他是我在无垠协会线下所见的第一个网友,比张娴静还早,他在网上说话滔滔不绝,打字又快,谁知道见面之后,我发现他这个人特别文静,而且很干净,白衬衫,黑裤子,小白鞋,穿着打扮不像是我们同龄人,倒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
唐舍道:“我知道,后来无垠协会某次聚会,他来参加了,你当时好像是住院了吧?所以来没,我对周彦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他在论坛很活跃,但聚会的时候很安静,说话还有点结巴,所以,我对他印象很深,你们都聊什么了?”
陈志喝了口水:“聊了一件怪事,他说,他有一个朋友的父母离奇失踪了。”
唐舍第一反应就是任夕芸和任夕鹏的父母,他立即问:“他有没有说那个朋友的名字?”
陈志道:“说了,但我记不清楚了。”
唐舍道:“是不是叫任夕鹏?”
陈志想了想:“好像是,我真的记不大清楚了,他说,先是他朋友父亲失踪,然后是母亲,原本他觉得是被外星人抓走了,后来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唐舍问:“为什么?”
陈志却问:“诶,舍哥,我多嘴问一句,你为什么会对他那么感兴趣?”
唐舍道:“以后再告诉你。”
陈志道:“那咱们可说好了,以后你得告诉我。”
紧接着,陈志就将周彦所说的他那个朋友家的怪事复述了一遍,这件事周彦还记在了自己的笔记当中,不时会拿出来看看,所以记忆犹新。
按照周彦的叙述,他那位朋友,应该就是任夕鹏。
至于他为何会与任夕鹏认识?周彦并没有说明,而唐舍的推测是,周彦发现了任夕鹏不断在发帖求助,于是私下联系了任夕鹏,任夕鹏在唐舍这边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却与周彦联系上了。
为什么任夕鹏会去无垠协会的论坛上求助呢?
原因很简单,那个时代,无垠协会的论坛绝对是当时研究各类神秘未知事件最权威的网络场所,因此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根据周彦所说,任夕鹏的父亲是在他大三那年放假的第五天失踪的,而且失踪的地点就在他老家德阳乡下的一间祠堂内。
在四川,除非是保留完好的古镇,其余乡下地方很少有祠堂留下来,所以,任家的祠堂算是德阳中江继光镇锁子村的一个特色,虽说是特色,但从不对外开放,因为那是任家祭祀祖宗的地方。
任夕鹏的父亲回老家前,与母亲大吵了一架,起因是因为任夕鹏的母亲觉得父亲一直呆在工厂里,那点工资不够养活孩子的,不如学学其他人,辞职离开,去干点别的,哪怕是开出租车也比当工人赚得多。
任夕鹏父亲认为受到了侮辱,愤而离家,返回老家。
任夕鹏母亲则在家里开了个假期辅导班,赚点外快,谁知道,任夕鹏的父亲因此再没有回来,任夕鹏母亲慌了,回老家去询问,听亲友说任夕鹏的父亲回来那天喝了很多酒,一个人坐在祠堂里哭了好久,当晚就睡在了祠堂内。
第二天清晨,任夕鹏父亲买了很多东西,送给亲友,又去给自己的父母坟前拜祭,随后就不见了,但有人亲眼看到任夕鹏父亲走进了祠堂。
任夕鹏母亲和任夕鹏却没有在祠堂内发现父亲的踪迹,只得报警,警察调查询问后,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那就是任夕鹏的父亲在失踪前所做的一切,像是在与这个世界告别,他们担心任夕鹏父亲已经自杀。
警察和村民找了一个月,没有任何下落,而且守祠堂的那个老头儿,一口咬定,任夕鹏的父亲就是进了祠堂,而且没出来。
可是他的话只是作为参考,虽说祠堂只有一扇门,但是不代表着就无法离开,可以翻墙可以上房顶。
不过,任夕鹏父亲没有任何必要故意进入祠堂,又悄然离开,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他也不用花钱买礼物,给所有人做出一副要告别这个世界的样子。
所以,任夕鹏坚持认为,父亲就是在祠堂内失踪的,在祠堂内出了什么事。
任夕鹏的母亲因此精神变得有点不正常,毕竟他们夫妻的感情确实很好,可怪事又再次发生,任夕鹏的母亲忽然有一天告诉任夕鹏,他父亲好像回来过,可紧接着又改口说,没有回来,她只是看错了。
不到一个星期后,任夕鹏的母亲留下了自己的所有积蓄之后,也失踪了。
同样的,那个守祠堂的老头儿也告诉警察,任夕鹏的母亲也是走进祠堂内再也没有出来过。
警察再次调查祠堂,依然什么都没有查出来。
唐舍听到这问:“你后来和周彦有联系吗?”
陈志道:“有呀,我们一直有联系,昨天周彦还给我发消息说,约我去三星堆博物馆呢。”
唐舍一愣:“什么?昨天周彦联系过你?”
陈志道:“对呀,怎么了?”
周彦不是死了吗?难道说死的那个周彦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周彦?
唐舍问:“你可以约周彦出来吗?”
陈志道:“我们明天就去三星堆博物馆呀,舍哥,要不,你也去吧?”
唐舍迟疑了下,点头道:“好,我也去。”
唐舍和陈志约定了时间之后,驱车返回易家大宅,刚进客厅,就看到严九思、詹天涯、贺晨雪和贺连山坐在桌旁,看样子是准备吃饭。
不过贺晨雪却是立即端起碗,拿起筷子道:“我们都吃一会儿了,你才回来呀?”
唐舍看着桌上没动的饭菜,还有严九思一脸的不快,以及带着浅浅微笑的贺连山,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严九思一脸不快,这说明,严九思想吃饭,但贺晨雪却坚持要等唐舍回来,亦或者只是保持沉默,这让严九思心里不爽,觉得自己在贺晨雪心里没师父重要,吃醋了。
严九思也隐隐感觉到贺晨雪对师父抱有好感,他也有强烈的危机感,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严九思知道,自己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无法与唐舍相比。
贺晨雪虽然在等唐舍,却在唐舍回来的那一刻,嘴硬说已经开始吃了,说明她虽然在生气唐舍之前的不领情,可心里还是想让唐舍第一个吃自己做的菜。
唐舍衣服也不脱,直接坐下道:“对不起,久等了,开始吃吧。”
贺晨雪冷冷道:“你不是说在外面对付一口吗?”
唐舍笑道:“菜可是我点的,我不赶回来吃,那也太对不起你了吧。”
贺晨雪笑了下,马上又收起笑容:“洗手,脱外套,我们等你,快点。”
等唐舍洗完手,换好衣服,落座后,詹天涯立即问:“有什么收获?”
唐舍吃着饭,将见陈志后得到的消息告知。
詹天涯听完放下筷子道:“这么说来,死的那个周彦,不是这个世界的,而是另外一个世界的。”
贺晨雪问:“照这么说,这个世界的周彦没有陷那么深?而那个世界的周彦却加入了他们的团伙,最终被杀,可是为什么要杀死周彦呢?理由呢?动机呢?”
唐舍摇头,夹了一块牛肉塞进嘴里:“嗯,这牛肉真好吃至于动机和理由,我得明天见了那个周彦之后再做判断。”
詹天涯端起贺晨雪盛的汤:“我总觉得我们是不是遗漏了什么,哪儿不对劲。”
贺晨雪道:“对了,你没问关于那个祠堂的位置和具体的情况吗?”
唐舍将手机递给贺晨雪:“祠堂的照片和周彦当年调查后画的平面图都在手机里,是陈志回家后在笔记上拍下来发给我的,你们看看。”
贺晨雪拿起手机的时候,詹天涯凑过去看着,严九思也立即起身,站在贺晨雪后面看着,虽然他什么都看不懂。
从照片上来看,任氏祠堂是绝对的川西民居风格,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
詹天涯边看边说:“祠堂以中轴线布局,采用的是穿斗式结构,墙体是竹片,应该说是篾笆和泥土混成的,屋顶是青瓦坡式,目的是解决屋顶的排水问题。”
贺晨雪接着道:“庭院式设计,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院,院内和屋后都有通风天井,风水设计上很平常,没什么奇特的。”
唐舍喝了口汤后,不忘记夸一句“真好喝”,贺晨雪知道他是有意的,只是笑了下。
唐舍道:“我看照片后,发现这院子有个特点。”
詹天涯问:“什么特点?”
唐舍道:“聚水。”
严九思纳闷:“聚水?我知道,师父,水既财,聚水在风水里就是聚财的意思吧?”
唐舍点头道:“对,我们中国人对水有特殊感情,认为聚水就是聚财。”
第六十三章:磨镜()
中国不仅认为聚水就是聚财,还讲究四水归一。
四水归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也就是说,四面八方的雨水汇聚下来都得流向中庭的位置。
而在任氏祠堂的中庭内,摆着一个巨大的铜缸,铜缸周围还有各种水道,铜缸里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如果遭遇火灾还能用其中的水灭火。周围的水道就可以将水引入地下。
唐舍道:“任氏祠堂的屋檐都特别长,主要是利于排水,四川是多雨地区,屋檐伸出去越长,雨水就洒落得越远,避免落在墙壁上,久而久之破坏墙体。”
詹天涯点头道:“对,这和广东一代的建筑不一样,广东屋檐短,为的是避免遭遇台风的时候,屋檐被掀开。你看,屋檐下还有长廊,将周围的屋子全部连在一起,下雨时可以随意通行,不需要穿过中间的天井。”
贺晨雪翻看下一张照片的时候,发现是祠堂正大门的照片,上面牌匾上写着“任氏宗祠”四个瘦金体大字,门口两侧的四根柱子上,从右至左写着一首诗——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严九思见状道:“七言绝句!”
贺晨雪慢慢抬眼看着严九思:“你是不是连小学都没毕业?你数数,每句有七个字吗?”
严九思无比尴尬,唐舍也不敢去看他,他知道现在严九思对自己抱着怨恨。
詹天涯道:“是骆宾王的咏镜。”
贺晨雪道:“奇怪了,为什么祠堂门口有这么一首诗呢?”
唐舍道:“咏镜的意思是,铜镜对着月亮,反射出来的光线中却找不到月宫桂芳的影子,对着太阳的时候呢,投影中却有花菱的图案,如果对镜子进行打磨,用这种镜子照人,还不如水面清晰,反而如冰面照人一样无比模糊。”
严九思落座,低头吃着饭,心里很是委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在旁人跟前丢脸就算了,在自己喜欢的女人跟前丢脸,还被她嘲讽,无论哪个男人都受不了。
贺晨雪继续往后翻找着:“这里有一面铜镜,好精致呀,不像是一般的工艺品。”
唐舍道:“任家祖上就是磨镜的。”
贺晨雪道:“原来任家祖上是制作镜子的,难怪有那首诗。”
唐舍道:“不是制作镜子,而是磨镜。”
贺晨雪疑惑:“这不是一回事吗?”
詹天涯摇头:“在唐朝以前,制镜和磨镜的确是一个行业,但在唐朝晚期,宋朝初期,磨镜就变成了一个单独的行业,唐代诗人贾岛有首诗叫黎阳寄姚合里有写‘新诗不觉千回咏,古镜曾经几度磨’”
詹天涯刚还没说完,贺晨雪又看向严九思道:“这才是七言绝句。”
贺晨雪这番话让严九思更加尴尬,唐舍瞪着贺晨雪,贺晨雪反而有些诧异,因为站在她的角度,她没有恶意。
詹天涯又道:“所以,从那首诗里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已经有磨镜这么一个行业,磨镜与制镜时的开光处理镜面是两回事,因为到唐朝,特别是晚唐时期,铜镜的铜质有了变化,不像早期的铜镜,不需要特别的处理,而需要不断对镜子进行上光处理,由此磨镜变成了一个新兴的行当,在异道十二地支中,有一个门派,就与早期的磨镜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贺晨雪道:“画尸匠?”
詹天涯道:“对,就是画尸匠。”
唐舍道:“这个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师父也没有跟我细说关于画尸匠这一行的来历。”
詹天涯道:“你们嵍捕和画尸匠有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拜轩辕,画尸匠之所以拜轩辕是因为‘黄帝磨镜’的典故。”
唐舍道:“你是怀疑,任家也是异道中人?”
詹天涯摇头:“只是猜测,还没有达到怀疑的程度,而且你不觉得奇怪吗?任夕鹏的父母先后在祠堂里失踪,警察翻来覆去找了好多次都没有找到,原因是什么?”
贺晨雪看着照片:“这面铜镜这么小,就算可以通过镜子穿梭到另外一个世界,这尺寸撑死能钻过去一只猫吧?”
唐舍道:“詹先生,你能详细讲讲磨镜这一行具体的兴起吗?”
詹天涯道:“晚唐时期兴起磨镜这一行业之后,但并没有达到鼎盛时期,因为早期的铜镜一律采取的是‘范铸工艺’制作,宋代晚期,铜镜开始大面积普及,也没有那么多铜和锡给你制造镜子,所以制作的铜镜不再以精工铸造,以砂型代替了泥模,其中的锡含量大大降低,相反铅含量提高了,也就降低了成本,由‘范铸工艺’变成了‘砂型铸造’,也使得铜镜表面粗疏,色泽发黑,不过坚硬度倒是提高了,也经得起摔打,不过却需要定时磨镜上光,上光的时候还需要特定的材料,磨镜这一行当由此进入了鼎盛时期。”
贺晨雪道:“可是我记得我父亲说过,画尸匠最早是从斥候中分出来的呀?都是一些探子,专门查探地形,以及记录战场情况,是一群画师。”
詹天涯道:“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一开始画尸匠就是磨镜师,有段时期,部分穷凶极恶的犯人在被斩首之后,因为迷信的关系,担心死后报复,便请画师将其死后的模样画下,通俗点说,就是将其魂魄封入画中,可画师不能直接看着尸体作画,只能趁着午时,以铜镜映照其尸体后,按照镜中的模样绘制。”
唐舍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詹天涯道:“迷信的说法就是铜镜可以过滤邪恶的灵魂吧。”
唐舍想到这,忽然间想起了什么,又打开电脑,在之前筛选出来的那堆链接中寻找着,然后打开一条周彦发过的主题道:“你们看,这个主题帖子里,就是周彦收集到的关于古代制镜和磨镜的资料,很详细,字数就有好几万,而且还有很多图片,部分都是他在古董市场上拍的。”
唐舍往下拉动着,忽然间,贺晨雪道:“停下!你们看。”
贺晨雪手指着一张图片,那图片正是唐舍手机里那张任家宗祠所摆放的铜镜,只是角度不一样。
下面还有一行字,写着此古镜拍摄于四川德阳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