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公主监国-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底是长孙姒那个疼爱妹子的阿兄,不待见他们在一处,迎面一个下马威打得连他都不知所措。
汉王府的家仆远远地站着,不敢靠近也不敢抬头,他觉得高高在上就是种悲哀,没话找话,“不过到底是太上皇赐的东西,弄丢了真要问起罪来,汉王殿下也是不好消受。除了安置世子牌位的小佛堂没有搜,也是差不离了。”
话刚说完,脑门上就挨了一记。他回头,烟官给南铮行了礼返过身递了两张微热的胡饼来,这一早上的怨气在饼子的香气里都散个干净,再看只能用一杯清茶祭奠五脏庙的南铮,忽然有种苦尽甘来的豪迈之气。
当然,这种意气风发也没有维持多久,伺候的家仆齐整地跪下时,长孙姒正拎着圆鼓鼓的食盒笑眯眯地踱过来放在南铮跟前,他一肚子的幽怨更盛了。
第125章 芝焚旧辛(一)()
长孙瑄抓壮丁的意图很明显,从来没有到旁人家做客,主人丢了物件自己高堂安坐,指使客人跑断腿的情况。
结合昨天晚上长孙瑄语重心长的一番,长孙姒多少猜到他这是在给南铮使绊子,惩罚他悄无声息领走了他妹子。
这种惩罚无伤大雅,两个人各自又乐见其成,她也只能默默地看着。当然了,送点粮草这种偏帮南铮的事情更是无伤大雅。所以,她来的路上脚步一转去了厨房,顺了大盒早点来。
四个人坐在汉王府晨间的热闹里安然地享用早膳,长孙姒仍旧对着一盘透花糍感兴趣,若是把里头的灵沙臛挑出来做成珠子,也是赤红的模样
她止住了自己这种可怕的胡思乱想,抬起头来问道:“一大早你们就出去了,翻来翻去也没见到一颗么?”
赵克承喝了一盏茶顺了口气才道:“能翻的地方都翻了,除了小世子的佛堂,方才请了人在超度,过会才能去。”
长孙姒点点头,丢珠子这事也急不来,又问道:“京城和泸州可有消息?”
赵克承从袖子里掏出来三封信,挑出一张递给她,“这是慕祭酒的回信,上头有一张慕府花园的钥匙图样,”又选了一张放在几上,“这张是王侍郎从绛州派人送来的,有陀哥儿交的账本和慕祭酒在京中给您的信的比对。这最后一张是从泸州发来的密信,我没敢看,估摸哗变之事解决的不是太顺利。”
长孙姒从兜囊中翻找的手一顿,翻了半晌才拿到陀哥儿从坟地里刨出来的钥匙,“怎么个不顺法?”
赵克承面色有些不好,默默看了南铮一眼才道:“泸州府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滕越只身游说叛军,和高家旧属一见如故,心心相惜,细谈之下发现同为高家旧人,成了叛军一员;第二种说法虽同为高家旧人,但是滕小郎不为名利所动,极力劝说然而无果,身陷囹圄。”
所以,无论哪一种,滕越是高显这件事情最终还是暴露了,而且在他不知所踪之后大做文章。赵克承颇为心虚地辩解道:“我,知道他是高显”
长孙姒哀哀地扶住了额头,这厮都知道了,旁人要是利用这点简直易如反掌,手里的钥匙和图样一模一样,几乎也不能叫她高兴起来。拆开了信不过是州府官员同她商议如何解决滕越这个失踪的叛徒,对待哗变之军却心有戚戚,大约在过些日子都要倒戈投降了。
她看完了信才道:“什么时候失踪的,随着去的人就准备叫他一直失踪下去?”
“到了泸州不出三天,派去说降的三拨人全被叛军头领给杀了挂在城墙上示众,滕越觉得再这样下去也没有意义,决定只身前去说降。约定第五日进城,也就是初一,至今都没有消息传来,叛军也踞城不出,又回到原先的模样,快一个月了毫无进展。”
同去的人说来也都是明哲保身之辈,没有谄媚投降已然是万幸,长孙姒拆开王进维的信对他道:“接着找人,再过三天若是还是没有消息,渝王叔不是回来了么,调军攻城。”
赵克承清了清嗓子打量她,低声问道:“然,然后呢?”
长孙姒觉得他聒噪,嫌弃地撇他一眼,“叛军就地坑杀,留着做什么?”
他怯怯地再不敢说话,她才得以把信看完,南郭深给慕崇远的信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那四人在途中究竟如何私吞了款银,但是查出端倪的日子和账本中的记录一般无二,看来陀哥儿献出来的陈年旧账多半是真的。
她把信件在炭盆里烧干净,嘱咐道:“给王进维带话,渭川的事情不太平,连汉州都传的沸沸扬扬。仔细那账本,往后翻案总有一日用的上。”
赵克承忙不迭去了,临走前还顺走了大快朵颐的烟官。一直默不作声的南铮放下茶杯,拈起搁在手边的月白巾子,长孙姒歪着头看他矜贵地净了手才笑眯眯地道:“阿铮,你就是受累的命呐,在京城被三哥奴役,到汉州五哥也不放过你。”
方才她拎了食盒来就猜到她这么想,他对这个话题也不意外,给她顺了顺翘起的幞头软脚低声道:“倒是没什么,只算作微不足道的聘礼。”
长孙姒:“”
聘礼,果然到了汉州之后,身边的人都不大正常么?
南铮起身递来只手,沉声道:“去小世子的佛堂么?”
指骨修长却又没有执刃之人的戾气,微微地蜷着像是儒雅的文人,不疾不徐等着她给一个答案。
长孙姒觉得今天的日头无与伦比的好,晒得她有些头晕,就看见自己默默地把手放了上去,然后温和地被握住,一路走得飘飘然。
小佛堂只剩了两个女史在洒扫,廊下端坐的管事嬷嬷刻薄的声音才把她震的缓过神来,“手脚利索些,都是年纪轻轻的还不如一个死了的老乞婆。她不长眼睛,关不住嘴,你们死是用不着了,合该卖了去”
她絮絮地说着不入流的话,两个洒扫的女史又羞又怕,手脚都哆嗦起来,又惹来她一顿训斥。
长孙姒清了清嗓子,那婆子翻着白眼转过身来,哼道:“是哪个不长哎哟,殿下,殿下恕罪,老婢陈氏不长眼,老婢不知道是您,殿下恕罪”
长孙姒垂下眼,冷笑道:“嬷嬷嘴里那个不长眼的老乞婆,是谁?”
那婆子哆嗦了半天讪讪地笑道:“没,没谁,老婢随口一说,府里一个下贱的奴婢,不劳殿下挂心。”
长孙姒抬手指了那两个跪在前头的女史又道:“问你就说,是她们之前在这里伺候的?”
婆子磕了个头,低声道:“是,叫卫氏,原先是大王身边的老人,后来世子去了就来这儿伺候着。不是老婢故意欺瞒,只是这卫氏是府里的罪人,恶意中伤大王王妃,才被杖杀了去。”
南铮牵着长孙姒慢吞吞地往小佛堂踱,穿过了大半园子才叫跪着的陈氏起身,长孙姒又问道:“怎么中伤的?”
陈氏养尊处优,谁也没给她这般罪手,正叫苦不迭,听这话唬得一个激灵,连连道不敢说,“那卫氏就是因为胡乱说话才被杀,老婢着实不敢!”
长孙姒哦了一声,“你不说,那我现在就送你去死,如何?”
陈氏扑通一声又跪下,吓的脸都白了,涕泪横流,“殿下饶命,卫氏自从在六年前世子夭折那日后,也不知得了什么怪病,疯疯癫癫地说世子是个鬼胎,浑身通紫不说,还少了一只眼睛,血盆大口能吃人,哪里是去了,是大王一剑杀了他。后来又逢人就说大王和王妃是亲生兄妹,世子如此都是天道轮回的报应,您说这样的人留在府中岂不是白白给人添堵,所以就被打杀了。”
长孙姒瞠目结舌,实在没有想到这里头还有这等样惊悚的传闻,她好奇道:“卫氏为何编排起主家来了?”
陈氏苦着一张脸说她约摸是疯魔了,“王妃诞下小世子,老婢就在跟前伺候,王妃有身孕之后身子就不大好,世子不适郎中也提醒过。所以打出世后就通体青紫,没过许久便去了,哪里就有她说的那般缺了眼睛,血盆大口,简直是无稽之谈。还有那劳什子兄妹,不过是大王和王妃夫妻间的称呼,卫氏是个没有规矩的,满嘴胡吣罢了!”
崔持仪唤长孙瑄为阿兄,本来夫妻间么,再亲昵的称呼都很寻常,可如今被她这般怪异的说法,未免叫人脊背发凉。
方才两个洒扫的女史不知道去了哪里,小佛堂里除了他们空无一人,这厢飞檐颇高,日头还没有挪过来,早春的寒意四伏,她揣着袖子眨巴了几下眼睛又问道:“后来呢,卫氏在这伺候了多久被打杀的?”
“过了一年,魔怔越来越严重,半夜还出来吓人,大王实在无法才杀了她。”
“她家里还有什么人么?”
“有,她老不死的郎君。”陈氏极为鄙夷,“姓许,是个说书的,出了王府往北第一间茶肆里头,靠浑说度日。”
“说过王府里的传闻么?”
陈氏眼睛一立,蛮横道:“他敢!大王饶了他是心慈,他是个机灵的,不像他婆子。”
说没说过,谁还有能耐堵得住悠悠众口么?反正昨儿在酒肆里就听别人说过一嘴,虽不至于如卫氏说的那样,但颇有几分趋同。
南铮倒是对这件事置若罔闻,迈步进了佛堂。屋子不大,一眼就能看遍。地上对面铺着三张蒲团,迎面一张香案,明黄的布帛低垂,上头是汉王世子的牌位,烛台是新供的,左右各有长生牌和往生牌,匾额下垂着经幡,经幡下是佛龛,香烛袅袅。
屋子左右两厢五尺宽窄的空地搁着三张矮榻再无他物,长孙姒叹道:“阿嫂不清醒,五哥也随着她,要是叫人知道佛堂里这般摆设,又不知道惹来多少非议。”
南铮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她好奇道:“你觉得卫氏说的有几分可信?”
他说不好说,“即使传谣言也需有风影得以捕捉,突然凭空捏造总有原因。”
“那你是指小世子是鬼胎还是说五哥和阿嫂是兄妹,”她顺着他的视线把佛堂看遍,又道:“或者说二者兼有?”
他不置可否,“陈氏既然指了一条路,不如就去听听。”
说书的许老头儿?这位陈嬷嬷倒是精细得很,说了来龙指了去脉,矮身一跪再没她什么事情了?
第126章 芝焚旧辛(二)()
虽说只是来小佛堂找寻丢失的珠子,但是得知的消息太过出乎意料,反让人觉得不可置信。
自佛堂里转了一圈出来,陈氏仍旧安分地跪在地上,听着脚步声把头埋得更低了,长孙姒想起方才那孙氏,停了脚步问道:“王妃身边的孙嬷嬷,你识得么?”
陈氏点头说知道,“是王妃的教养嬷嬷,从渝州王府陪嫁来的。”
她又问道:“这么说,当年小世子诞下,她也在场?”
陈氏说是,“还是她抱了小世子出来,给大王看了一眼。过后不久小世子便夭折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她身上的戾气太重,冲撞了神明!”
由她嘴里毕恭毕敬说出来戾气太重,这孙氏往日的行为多半可以称得上令人发指了,她啼笑皆非,“惩治过你么?”
陈氏讪讪地笑了笑,说有,“大王宠爱王妃,她身边的嬷嬷可不就嚣张起来?老婢因为护着几个不经事的小娘子曾和她顶撞过几句,因此受了牵连”
她自顾自给自己长脸,丝毫不觉得陈日闷在这暗无天日的小佛堂作威作福何等样的悲哀。再抬起头来,那两人早出了小佛堂走远了。
长孙姒倒不认为一个余生困在佛堂里媚上欺下的老嬷嬷能翻出来多大的浪,对他们的说的话不管夸大多少,大概都是受了谁的指点,守在那里搬出一桩王府旧事。至于目的,她想和醉心草的出现可堪称珠联璧合。
南铮笑她想的太多,只不过凑巧罢了。长孙姒收了收马缰,转脸看他,“就是我想少了,才会把滕越陷在泸州,回头阿妧问起来我可怎么交代?”
他道:“日久见人心,如今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坏事。”
她觉得他处境优渥,不知道那两个天各一方的苦楚,“知晓了心意是好,可滕越终归下落不明。不过话说回来,他如今肯再为了朝堂之事和游说高家旧属,这份人情是还你的救命之恩,你不可不领。”
南铮道:“当年他被高复岑关在回舟台里,受尽折磨,与高家恩断义绝,但凡不利于高家之事他多是同意去做的。”
长孙姒一时间没缓过神来,“高复岑把他关在回舟台?那可是他的亲生骨肉,也要用来炼药么?”
他说那倒不是,“高应承认替身高显时,不是说高显当年气得高家太夫人晕厥,高复岑才将高显额角敲了个坑?便是滕越同太夫人说起高复岑利用流民杀人炼药之事。后来高复岑将他送到神策军,又在汉王殿下身边当差,可滕越仍旧对这件事耿耿于怀。高复岑担心他走漏了风声就把他关在回舟台,让他时时见到杀人炼药的场景消磨他的意志,即便不能为他所用也不至于走漏风声,所以才有高应代替他成为高显的事情。”
高复岑走火入魔她是领教过,被处斩前还叫嚣着诬陷,但是对滕越做这样的事情是她没有想过的,她有些疑惑,“高复岑如此执着于这件事情,只是为了撑起百年望族的一个空壳子这么简单?”
南铮扶着她下了马把缰绳交给殷殷的茶博士,意味深长地道:“还有什么复杂的么?”
“比如说,南郭先生这桩案子,高复岑也是亲历者之一。”
他笑道:“所以,你认为高复岑做下这等勾当和旧案有关?”
这是个不老实的人,分明是个知情的还要来逗她,她双手托着腮撑在矮几上凑近了道:“先不要问我是怎么认为的,倒是说说你。你救了滕越,他对你又推心置腹,回舟台的事情你不可不知道,那么你早些年为何不借机除掉这么个害人的去处,又为什么不揭露高家的嘴脸?你是个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的人,不会袖手旁观,能说说你的原因么?”
长孙姒是个聪明人,她不问不代表她不知道,如今忍了大半年,若是再不给她个确切的答案只怕今日连王府都回不去了。
南铮掂量了措辞才开口,“救滕越也不过是机缘巧合,高复岑把他关了五年,他想尽办法要逃,最后只能装死。他约莫是身子骨到了尽头,高复岑没有发现端倪,所以派人把他埋进了棺材,我碰巧遇上就把他接进府里。那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说话和进食,对任何人都有一种敌意,惹怒了他还会杀人咬人。”
他见她皱了眉头,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他养了约莫大半年,身子才有了起色,可还是对任何人都不信任。重新开口说话已经到了应和三十年世宗驾崩之后了,又搁了许久才同我说了回舟台的一切,誓要报仇。那时候太上皇新登基,忌惮安州的势力,得知了这件事便吩咐我好生调查,一举扳倒高家。又以赏男宠的名义将他赐给你,一方面方便行事,一方面掩藏他的身份。”
长孙姒恍然大悟,冷笑了一声,“所以一切都是你们商量好的,阿岩被高家人追得走投无路,在大街偷了我的丝绺,通过他给了你们一个很好的动高家的借口。但长孙氏又不适合这么堂而皇之地出面,就把这件事推给了我,强行让李家牵制高家,三哥他就兵不血刃地处置了一个老奸巨猾的佞臣,你们思虑的很周全啊!”
她约莫是生气了,南铮清了清嗓子解释,“也不完全这样,太上皇早就想着退位让你监国,趁机也是立威,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她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