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枭臣-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嘣剖菔俏颐前涯源鹪谘锨阑乩吹模饷创蟮墓停偌揖兔桓霰硎荆俊�
欧阳珣和李纲再次见识到了武将的粗鄙,这种非常直白的要好处的行为,作为士大夫的他们无法接受,也很不理解。
第七九四章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不过这也正中欧阳珣下怀,他来的目的就是听听武将们的条件,只要肯开口那就好办,京城避免战火的希望就多了几分。
李纲想的更深一层,同时心里也松了口气,现在看来信安军的将领们没有改天换地谋朝篡位的想法,只要恪守住这个底线,保证大宋不乱,一切都可以谈。
杜壆也不客气,张嘴就是狮子大开口,拿出了早就写好的东西递给欧阳珣。
欧阳珣看完之后脸色都快变成了菜叶子颜色,拿着纸张的手禁不住发抖。
他想过这些跋扈的武将们会提出过分的条件和要求,但纸上所写也太过贴边了,他觉得新君赵桓根本不能答应。
杜壆可不管欧阳珣怎么想,为了达到更佳的恐吓效果,他带着欧阳珣和李纲欣赏了一下信安军的操练,那哪是操练,分明就是攻城演习。
信安军骑兵战阵的气势,火炮轰出在京城城墙上留下的痕迹,还有那轰天巨响,无一不挑动着欧阳珣和李纲的神经。
都说大宋强兵在西军,欧阳珣和李纲没见过西军如何勇武,但信安军的确不是京城禁军可以比拟。
按照眼前看到的这个势头,信安军攻下京城也不是不可能,之前设想京城坚守一年半载等待各地兵马勤王,似乎是过于乐观的估计。
旁观的不止李纲和欧阳珣,京城城头上原有的一些禁军,还有新招募的禁军士兵也看在眼里。
起初还只是眼花缭乱信安军骑兵的花样,但随着实心弹轰击城墙,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恐惧。
有些为了银钱卖命的新招募的禁军士兵,当即扔下刀枪做了逃兵,银钱再好也得有命才能享受到,城墙上的青砖都被轰碎了不少,他们的脑袋可没有砖头结实。
信安军耀武扬威了一场,这才把欧阳珣和李纲放回京城去,也没有趁机发动攻势夺下城门,让欧阳珣和李纲悬着的心放松不少。
金銮殿中,赵桓第一次坐上了龙椅,李邦彦因为从龙拥戴有功,成了名副其实的宰执,耿南仲和白时中为宰辅,再加上吴敏,徐处仁,唐恪,欧阳珣,这就是现在的政事堂诸公。
至于蔡京蔡太师,依旧还是太师,只是被赶出了政事堂去做专职的京城防御使,再也不复前时的权倾朝野,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这被诠释的明明白白。
除此之外,李纲,王孝迪,赵野,蔡懋等人的官职也不低,由这些人构成了赵桓如今的全部班底,怎么解决城外的麻烦,都得这些人商量着办。
欧阳珣没有一开口就把杜壆的条件要求亮出来,而是先给众人尤其是赵桓吃了一颗定心丸。
“陛下,李茂李相公的确是被武将们挟持,那些武将也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只是觉得他们收复了燕云旧地,朝廷反而诬陷构陷他们谋反,心气难平,这才带兵南下讨个说法。”
赵桓等人闻听此言,无不松了口气,身上的压力起码被搬掉了一半,至于李茂有没有谋反现在不用下结论,先把那些武将安抚住才主要。
欧阳珣见赵桓脸上的神情放松,这才把城外的要求抖搂出来,“陛下,那些武将如狼似虎不说,还提出了非常过分的要求,除了讨要官职,还要三百万贯劳军费,还要朝廷加封李茂为王”
欧阳珣这话还没说完,朝堂之上已经炸了锅,收复了燕云旧地,武将加官进爵乃是情理之中。
但是索要三百万贯银钱,还要封李茂为王,这如何使得,和列土封疆有区别吗?
耿南仲,王孝迪,赵野先后抨击咒骂李茂和信安军武将得寸进尺,至于李茂立场如何已经不重要。
现在的李茂俨然成了信安军武将们手里的一块招牌,打着李茂的名义索要官职钱财,把李茂捧上王爵,那些丘八更好把持北地五州和燕云旧地,端的扒拉一手好盘算。
李邦彦见赵桓没有说话,他揣测赵桓现在只想快刀斩乱麻,先平息京城危急局势,八成会答应信安军武将的要求。
“陛下,神宗皇帝亲口说过,收复燕云者封王,这都记在起居注里,天下人皆知,不如顺水推舟加封李茂王爵,也好堵住悠悠之口,只要李茂和那些武将接受了封赏,那他们就还是大宋的臣子,稳住了他们,找寻合适时机一网成擒诛灭九族,这才是彻底解决兵乱的办法。”
李邦彦的确会揣摩上意,这些话说到了赵桓的心坎里。
赵桓仓促登基,里里外外都还没有理顺,说白了屁股下面的皇位并不稳当,太上皇赵佶去了京兆府,什么时候回来说不准,一旦赵佶回来,太上皇如何安置?更要命的是如果赵佶不回来了,赵桓又该如何应对?
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兵乱平息,没有外部的压力,才能沉下心思想办法解决自家的乱摊子。
不过封王乃是大事,而且封的还是异姓王,有偌大封地那样的藩国,这个口子不好开,弄不好就会酿成唐末的藩镇之患,背负上万世骂名。
耿南仲认为李邦彦的权宜之计不错,不过他和赵桓想到了一起,加封李茂为王,有利有弊。
最大的祸患便是北地藩镇做大,迟早会成为朝廷社稷的心腹之患,五代十国才过去多久?大唐是怎么被朱温给灭的?赵匡胤又是怎么得的天下,在场的人谁不知道?
“陛下,李大人言之有理,稳住李茂和信安军是当前要务,但也不能什么都由着他们,老百姓还知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呢!他们提出的条件,朝廷不能照单全收,还得有来有往,若是轻易答应这些要求,他们再提出苛刻的条件怎么办?答应还是不答应?”
众人深以为然,城外的武将们提出的要求现在就答应,难保不会变本加厉,但是继续谈谁去?真把那些武将丘八们惹恼了,张邦昌的下场可摆着呢!
奸佞如李邦彦,耿南仲自然不想把自己的脑袋送到刀子下,众人的目光又落在了欧阳珣和李纲身上。
第七九五章 拐弯儿骂人()
一个是名满天下的文学大家,一个和李茂关系不错,既然已经去了一次,不妨再去第二次,想来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李茂虽然被武将们挟持,但还有几分颜面在,能跟武将们说得上话,可保欧阳珣和李纲无恙。
欧阳珣倒也知道这个差事还得落在自己身上,谁让他毛遂自荐过呢!
李纲就不用去了,回来的路上李纲已经跟他提过,哪怕李茂是被裹挟,李纲也不想夹在中间为难,李夔的后事还没有操办妥当,丁忧被夺情,总不能不让李纲处理后事吧?
哪曾想赵桓没有让欧阳珣再出城,而是点名让耿南仲去和李茂谈,出乎了欧阳珣的意料,同时也把耿南仲吓的不轻。
金殿上,耿南仲没有推诿的可能,惊惧过后耿南仲琢磨出了一点门道。
他可是赵桓的心腹近臣,赵桓没道理让他去送死,这里面可能还有赵桓别样的考量。
散朝之后,耿南仲没走,等了一会儿果然有太监来传赵桓口谕,他和李邦彦,白时中,徐处仁前往艮岳见驾。
赵桓在艮岳喂鱼,小湖里的鱼儿争相抢食,在水面上泛起点点涟漪,看到耿南仲等人到来,随手把剩下的鱼食全都抛向湖面。
“希道,知道朕为什么让你去见李茂和那些作乱的武将吗?”赵桓一边说一边示意耿南仲等人去凉亭叙话。
耿南仲迟疑一下,“陛下料想李茂和那些武将们不会攻打京城?去了也不会有危险吧!”
李邦彦和白时中,徐处仁没言语,他们和赵桓隔着一层关系,别看耿南仲只是资政殿大学士,签枢密院事,论和赵桓的远近,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希道只说对了一部分,主要还是李茂知道朕和你的关系,能让李茂那边的人放心,欧阳珣和李纲第一次去,只是试探信安军的意图,现在信安军的武将们提出了要求和条件,自然再也没有了为难朝廷大臣的理由。”
李邦彦拍马屁道:“陛下英明,料事如神,只是耿大人去是去,必须要有一个章程,否则对陛下英明有碍啊!”
赵桓头疼的正是这件事,刚才金銮殿中人太多,他不好说的透彻,这才召耿南仲等人来艮岳详细说。
耿南仲脑子转的飞快,他不如李邦彦善于揣摩上意,但伺候了赵桓多年,对赵桓非常了解。
很快把摸到了赵桓因何为难,寻思了片刻道:“陛下,封王这一条件必须要答应,这是神宗皇帝的许诺,只是封什么王,封地在何处,可以斟酌一二。”
李邦彦的反应更快,紧跟着说道:“陛下,伐辽收复了燕云旧地,不妨把燕云十六州作为封地赐予李茂和信安军,否则看现在的情况那块地盘朝廷也没法接手。”
这就是慷他人之慨,反正那原本就是辽国契丹人的地方,用来做李茂的封地对朝廷没有损失。
耿南仲瞥了李邦彦一眼,继续说道:“陛下,大名府以北已经被李茂和信安军实际控制,让他们吐出来不太可能,再加上河北河东多个州府,这些地方连起来,恰好是古时燕赵之地,不如就加封李茂为中山王。”
燕赵之地却封李茂为中山王,在场的都饱读史书,耿南仲的小心思瞒不过他们。
赵桓眉头一皱,中山王?李茂可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出身,岂能不明白这个册封的王爵是什么意思,但他明白耿南仲的苦衷,加封李茂为燕王,赵王都有些不妥。
李邦彦嘴角抽搐,暗忖耿南仲还真敢说,这是不想从李茂的大营回来了?
子系中山狼,得知便猖狂,加封李茂为中山王,那不是骂人吗!
“陛下,不如加封李茂为辽王吧!燕云十六州毕竟原来就被契丹人侵夺,给李茂一个辽王的封号,更好把其和信安军跟大宋割裂开,也可以让契丹人琢磨琢磨,将来动了刀兵,也好师出有名。”一直没言语的徐处仁突然开口说道。
赵桓眼前一亮,辽王这个封号太妙了,耿南仲,李邦彦和白时中也频频点头。
耿南仲倒不是想以中山王的封号恶心李茂,而是在赵桓面前摆明立场和态度,他的才思不是很敏捷,没想到辽王这个封号很正常。
接下来耿南仲提的就是信安军武将们的其他条件,银钱最多只给五十万贯,这个数目刚刚好,京城之内凑一凑能拿得出来,再多就不好办了。
至于官职封赏,都已经册封李茂为辽王了,那些打着李茂名义裹挟李茂的武将怎么封赏,是李茂头疼的问题。
李邦彦嘴唇抖了抖没说话,他本来想建议加封那些武将郡王国公之位,分化瓦解信安军。
但想想一个王爵就够头疼的,再加封几个郡王,国公,将来也是麻烦事,那些武将丘八哪懂得礼仪,如果开口就要俸禄,郡王和国公的俸禄可不少,又是几十万近百万贯,朝廷给不起。
凉亭之内文房四宝俱全,耿南仲执笔拟了封王诰命,赵桓命太监加盖玉玺。
让李茂和信安军退兵回到封地的正当理由有了,但是怎么解决银钱?光有名头没有实惠,那些武将们可不会答应啊!
李邦彦和白时中先前都是依附蔡京或者王黼,二人深知蔡京等宰辅的家底儿。
蔡京就在京城内,王黼虽然跑了,但家当没有来得及带走,朝廷有难,社稷危急,身为臣子的他们自然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另外贪名在外的童贯家财何止万贯,凑一凑弄个五十万贯应该不费劲儿。
这个由头是白时中提出来的,他当初为了做京官没少给童贯送银钱,前后加起来好几万贯呢!
“白卿家所言甚是,这件事就交由白卿家去办,务必在三天之内筹集五十万贯银钱。”赵桓做太子的时候就听说过童贯和蔡京贪财,王黼也不甘落后,这些人可以说富可敌国,搜刮一下估计国库都会充盈不少。
白时中笑着应声,赵桓没有说抄家之类的话,但弦外之意再明白不过,蔡京等太上皇的旧臣,不拿出大把的银钱,结局可就不是贬斥地方那么简单了。
第七九六章 第二套方案()
京城内乱七八糟狗屁倒灶的事情暂且不提,耿南仲领旨后带上宣旨的队伍,上百人极其隆重的前往信安军大营。
李茂仍旧做傀儡的样子,全部事务皆有杜壆应付,但李茂必须居中而坐扮演招牌。
看到耿南仲,李茂等人皆是一愣,没想到朝廷“临阵换将”,来的不是欧阳珣和李纲。
耿南仲晓得自己的项上人头能否保住,李茂的态度至关重要,因此一见面便是拜年话,“可喜可贺,李相公还不快快接旨更待何时?”
耿南仲一边说还一边朝李茂挤眉弄眼。
杜壆冷眼瞥了瞥耿南仲,走到李茂和耿南仲中间,一伸手把圣旨夺在手里抖开观瞧,将武将的嚣张跋扈表现到极致。
耿南仲可是一点脾气不敢有,随时关注着杜壆的脸色。
杜壆看完之后哈哈大笑,把圣旨给其他武将传阅,回头对李茂说道:“还不错,朝廷看来没有忘记我等的苦劳,更是加封相公为辽王殿下。”
李茂颇感意外,他判断赵桓等人即使顾及赵氏天下,不加封他为赵王,也应该加封燕王之类,弄了个辽王的封号,明显不伦不类啊!
李茂给杜壆一使眼色,杜壆心领神会,知道李茂暂时不会答应的如此痛快,自然要上第二套方案。
杜壆身边的一员虎将突然呼喝一声,“不对吧!李相公封王不是应该吗?但还有人应该封王啊!”
“汤隆,你聒噪什么?”另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刘唐呵斥着汤隆。
汤隆撇嘴道:“我就是实话实说而已,童太傅当年在西北的时候对我们西军上下皆有恩情,带着我们打了不少胜仗,这次伐辽童太傅还是主帅,相公都封王了,怎么能落下童太傅?”
几个出身西军的将领大声附和,纷纷替童贯抱打不平,顿时把耿南仲架了起来,不知道如何回答。
因为童贯这件事他们都没有考虑过,现在怕是被白时中给抄家了吧?
汤隆咋呼几句,直接动了真格的,也不鸟杜壆等人,招呼身边的将领口口声声要去攻下京城,给童太傅讨个公道。
耿南仲急忙劝阻,“诸位将军且慢,此事是我考虑不周,我这就回去与官家商量,必然会给童太傅一个公道。”
汤隆的演技不过关,只能本色演出,一挥手就在耿南仲的脸上抽了一巴掌,把耿南仲抽的眼珠子乱转,金星直冒,险些当场昏厥过去。
杜壆咳嗽一声,眼神阻止了汤隆继续下手,第二套方案可不是这么演的,真把耿南仲打死,事情就不好办了。
吴用等人拉开汤隆,刘唐,但嘴巴没有闲着,除了给童贯讨要王爵之外,还七嘴八舌的叨咕朝廷的不是。
什么燕云十六州本来就是我们打下来的,北地五州原本也是李相公的治下,合着朝廷除了给个空头王爷,一毛不拔啊!
更让信安军将领“气愤”的是朝廷竟然只打算给五十万贯银钱,和他们索要的相差甚远,而且官职爵位也没落实,反正就是挑毛病呗!
耿南仲听的耳朵嗡嗡响,但是大概意思明白了,首先李茂本人对被加封为辽王没有不满,是那些武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