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枭臣-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茂微微一笑,王甫注定是跳不出他掌心的棋子,告诉王甫实情又何妨,“我乃大宋金紫光禄大夫,北地五州经略使,领大宋河北东路两路军事。”
王甫哦了一声,“你就是那个连中三元,平灭了西夏的李茂?”
李茂倒是奇了,没想到王甫居然知道自己,“你听谁说的?”
“宋使路允迪,傅墨清,他们来开京宣读大宋皇帝的诏书,其中提到了您一战灭西夏的功绩,没想到灭亡了西夏,又来到了高丽,大宋果然是要对高丽用兵,吞灭三韩吗?”
李茂摇摇头,“这不是大宋官家的意思,否则也不至于把你推上王位安抚高丽军民,嗯!你可以把我当成是大宋的李子谦,明白了吗?”
王甫脸色瞬间煞白,随即又释然,不管李茂有什么目的,都不是他可以左右。
“我不是嗜杀烂杀之人,你老老实实的当你的高丽国主,即便将来被废黜,也承诺给你荣华富贵,所以不要有其他不该有的想法,只要你配合,保住性命一生无忧不是问题。”
王甫再次躬身施礼,“我本落难王子,朝不保夕,能平安一生足矣!只求李大人能多多体恤高丽百姓,不要把百姓视作奴隶和牲畜,如此将国器送与李大人,日后身死也不会愧对列祖列宗。”
李茂并非理想主义者,对王甫的话也就是随便听听。
迁来党项羌人,今后还会有唃厮啰人,辽人,乃至汉人迁徙而来。
等到百年之后,又哪还有高丽,那时已经过去几代人的时间,或许融合成一体也说不定。
第七一三章 打个预防针()
又是一年冬雪时,开京下了好大一场雪,第二批迁徙而来的党项人正在冒雪登陆,下船的还有成群的牛羊马匹。
党项人对天寒地冻有来自骨子里的耐受力,而且这是他们的新生,所以并无远行迁徙的哀愁。
因为临行前经略府的公文说的清楚明白,来到新的安居之所,不但有一年的口粮,还有很多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处。
比如分发土地,牧场,几年间的颠沛流离,终于有了可以生活一辈子的落脚之地,党项人对此非常期待。
一个半月时间,登上高丽大地的党项人多达二十五万,分配土地牧场,以及过冬的粮草,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幸好有朱武总览全局,方翰和裴宣辅助,一切进行的井井有条,高丽军民也没有太大的反弹。
尤其是高丽底层的百姓,甚至非常欢迎这些党项人的到来,因为王宫之中传出的旨意是免除明年一半的农税,这是高丽亘古未有的利民之策。
王甫这个被李茂推上台的高丽国主,已经被推崇为明君了。
一直到过年的时候,逃往西京的王楷君臣也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似乎默认了与弟弟王甫划江而治。
但是信安军的斥候却发现掌兵的大将崔卓,权秀蠢蠢欲动,而王楷在西京也不怎么理政。
不禁让李茂猜测逃往西京的王楷,是不是也被臣下给架空了,果真如此的话王氏兄弟还真是同命相连啊!
年夜饭,李茂和吴用,朱武,卢俊义等人济济一堂,有不好美色的如卢俊义和吴用,对付着杯中酒水,而好这一口的朱武,刘唐,危昭德等人,身边都有美丽宫人伺候。
刘唐左右伺候他的就是王楷抛弃的两个妃嫔,李子谦的两个女儿,明眸皓齿有七八分姿色,只是二女战战兢兢极不自在。
其他宫人也谨小慎微,她们在宫城内,自然看的明白,这些聚在一起的人才是王城乃至高丽的实际掌控者,同时也掌握着她们的生死。
李茂的目光落在仁多德章身上,“德章,你能随党项人前来高丽国,这是明智的选择,我给你一年时间,明年这个时候,我要两万党项精锐步骑,能办到吗?”
仁多德章脸上已经没有了对未来的迷茫,剩下的都是干劲儿,那些整日里在矿山开矿的族人,终于迎来了新生,可以恣意的再次纵横马上。
这一切都是李茂的承诺,李茂做到了,那他代表党项羌人,也必须拿出应有的姿态。
“相公放心,一年之后必有两万信安军精锐送到相公面前,若是办不到,仁多德章提头来见。”
李茂见仁多德章口中说的是信安军精锐,知道仁多德章终于开始尝试融入到信安军这个团体中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丹增麾下的唃厮啰人,明年也可以扩编到一万人,希望你别被他一直压着,当然了,适当的别别苗头可以,但不要忘了你们都是信安军的一份子。”
仁多德章长身而起,随后又双膝跪地,“愿为主公效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茂笑了笑,“行了,表忠心看的不是嘴皮子,而是要见真章,我就看你以后的表现。”
李茂身边也有一位佳人伺候,而且还是前高丽国主的女儿柔宁宫主,但李茂没有丝毫乱七八糟的心思,转首问吴用,“高丽科举的事情制定的怎么样了?”
说到这,吴用顿时来了精神,他可是这次高丽科举的出题人兼主考官。
“按照大宋的传统,二月之后就开始春闱,高丽的贵族使用的都是汉家文字,崇尚汉家儒学,报名参与科举的有二百多人,大多是以前郁郁不得志的贵族,或者家道中落的门户,其中只要有三分之一能通过科举,让他们取代之前的高丽旧臣问题不大。”
李茂不可能把北地五州的人才充实到高丽国,只能就地取才,还好这些高丽落魄的贵族们也想出人头地,与李茂一拍即合。
有了这些人,等于给高丽国来一次大换血,将中层和基层官吏替换掉,使信安军掌控高丽国更加得心应手。
“三月份之前,开京城,高丽国的事情必须步入正轨,危昭德,你那边可以准备了,过了三月就继续向东,去倭国转一圈,本相公带你们去发一笔大财。”
李茂所说的发大财,指的就是还没有开始开采的石见银矿。
此时的倭国正处于平安京时代,还没有开始后世被人吹捧的日本战国时代,拿下石见银矿的所在地没有太大困难。
一想想石见银矿的储量,李茂的嘴巴就合不拢,火中取栗占据了高丽国一半的疆域,收获只能说平平。
而石见银矿一旦开采,起码在五十年之内,信安军不会再受到银元不足的困扰,大大夯实信安军的财政经济基础。
吃吃喝喝中把来年的事务部署完毕,李茂微醺的返回寝宫歇息,柔宁宫主一路垂首相随,原本是金枝玉叶的宫主,此时却做着丫鬟嬷嬷的活计。
因为喝了点酒,之前的克制和节制有些松动,柔宁宫主似乎也时刻准备着自荐枕席,李茂的心猿意马稍微放飞自我,结果可想而知。
时间进入到二月底,信安军对高丽国的掌控进一步加强,韩安仁被李茂找了个借口诛杀,文公美继续回到江华岛蹲监狱。
此时围绕在傀儡王甫身边的是精挑细选的文臣近侍,有那些看出王甫就是傀儡的高丽文臣,主动向信安军投靠。
明面上是同僚,实际上以臣下自居,这样的人诸如郑知常,尹彦颐都得到了重用,和信安军共同维系着高丽国开京城的平衡。
党项人迁往高丽国的人口增加到三十五万,同时登上异国土地的还有数千工匠,而带队的就是李清照。
高丽国内资源贫瘠,但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些,而且还有几个铁矿有开采价值,李清照带着几千工匠主要就是来搭建各种工坊的框架,培训当地的工匠。
第七一四章 跑偏了()
李清照本想一解相思之苦,可惜却和李茂失之交臂,在她进开京的前两天,李茂已经带着信安军水师出发向东航行。
李清照只好把精力都投入到开设工坊中,希望等李茂回航的时候不要错过了。
四艘风帆战列舰航行在大海上,途径木浦,穿过海峡,在釜山港口停靠补给。
此时高丽国南部已经基本上被信安军任命的官吏统治,蔚州知县还是李茂有过一面之缘的王博。
蔚州釜山作为高丽东部最大的海港,与其隔海相望的就是倭国对马岛,当地也有不少熟悉海况的渔民,信安军重金招募了一百多渔民,询问信安军此行的目的地,石见的情况。
石见银矿位于后世的岛根县境内,此时还不为人所知,正式开采还是日本的战国时代,利用灰吹法才使开采大规模施行,当时的银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支撑了当时的经济贸易发展。
李茂提前打石见银矿的主意,相当于捡漏,但是想把石见银矿据为己有,也得讲究方式方法。
和高丽国不同,山阴地区离高丽国远,离信安军的大本营更远,即便有风帆战列舰这等海上无敌舰队,兵力的投送也始终是个难题。
所以此次信安军的策略是以谈判为主,实在没得谈再跟倭国真刀真枪的干一场。
高丽国和倭国早有经贸交往,各种情报就夹杂在这些经济往来中被圈出来。
李茂对高丽国的历史都不熟悉,更别提此时的倭国,只知道倭国此时处于平安时代。
天皇是哪个,倭国内部的具体情况一概不知,听了真真假假的情报,总算对倭国如今的状况有了一些了解。
倭国皇族现在没什么实权,大权被掌握在摄政关白手里,此时的关白就是指藤原北家。
还有一个有趣的情报,倭国的一位天皇最近退位了,李茂想象就觉得可乐。
好像高丽国和倭国都在配合他,王俣死了,倭国天皇退位,颇有太公在此,诸神退避的味道。
旗舰内,李茂完善了一下自己绘制的地图,卢俊义等人才知道李茂所说的银矿,实际上是一座山,而这座名为石见的山脉就位于倭国的出石见国内。
因为不了解,信安军也不深究倭国内部的过细情报,只知道倭国从奈良时代开始出现令制国,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区域划分的方式,和州县类似。
李茂用笔将出云国这一带画了一个圈,“不管倭国内部的情况,我们的既定战略是拿下这里,并且守住,抵达石见山附近后,先跟那些倭人谈谈,谈不拢就刀兵相见。”
吴用指着地图上的隐岐岛说道:“相公,这个岛屿的位置类似于开京城外的江华岛,想把石见银矿掌握在我们手里,必须先拿下隐岐岛。”
危昭德等人见李茂点头,立即请命去攻打隐岐岛,谈判是一回事,但信安军必须有个合适的落脚地。
“那就这样,危昭德率领两艘风帆战列舰去攻打隐岐岛,估计岛上也没什么人,余下的人随我登陆出云国,去会会倭国的地方实权派,看看他们识不识时务。”
舰队在掠过对马岛的时候兵分两路,又航行了近二百里才看到海岸,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
刘唐哈哈一声,“诸位,这好像什么都没有啊!连个人影都看不到,难道此地比高丽国还要穷?”
阮小二放下望远镜,“的确很荒凉,不过林木非常茂密,而且海岸以内可见的地方都是山峦,估计我们没找到码头,否则起码会有渔民或者猎人。”
刘唐闻听也拿出望远镜瞭望,嘴里咋咋呼呼道:“还真让你说对了,真有人,怕不是野人吧?”
在信安军将领纷纷瞭望的时候,两艘风帆战列舰终于找到了可以停靠的地方。
刘唐自请为先锋,带着五百步卒精锐登陆,小半天时间才抓到十几个倭国土著,结果谁也听不懂这些倭人说什么,连随军的翻译也没辙。
吴用无奈道:“还听说此地有先胡肃慎,靺鞨,狄人的后裔,看来也多有失实之处,把这些人都放了吧!他们不是野人也差不多少,继续向内陆搜索,总会遇到本地的地方贵族。”
刘唐悻悻的继续向内陆搜索,斥候派出了近三十里,才找到几个穿着打扮不像野人的本地人。
其中一个祖上做过遣唐使,能说一点汉话,磕磕巴巴总算可以交流了。
李茂好吃好喝好招待,总算弄明白了他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原来是跑偏了,虽然挨着石见国边上,但更接近出云国。
有了带路党,李茂亲自登岸带着卢俊义,刘唐等一千步卒前往石见山一带,不是不想骑马,而是地势根本不利于骑马。
沿路所见皆是森林,阮小五和阮小七亲自去砍伐了几棵古树,确认可以用来做造船的木料。
当即提议在这个地方建一个造船厂,风帆战列舰造不了,但是造海上商船没问题。
往内陆前进了近百里,终于看到了有人生活的村落集镇,大多是低矮的茅草房,见到的人衣衫褴褛,脚上都没有鞋子,即使在这样的天气里也在辛苦的劳作着。
那个自称遣唐使后裔名为昭夫的人告诉信安军上下,这些都是农民,而像这样的人连名字姓氏都没有,每年辛辛苦苦累到死,也仅仅勉强可以糊口。
李茂和吴用等人面面相觑,尤其是李茂,在他设想中此时的倭国不应该是这样的。
那是农民?大宋京城里的乞丐活的都比这些人好吧!
昭夫以自己是遣唐使后裔为荣,更因为有自己的名字为傲,正因为有祖上传下来的知识,他的眼界比较开阔。
主动给信安军带路,未尝没有搏一把的打算,详细的把石见山一带的情况讲述给李茂,直接把一千信安军带到了石见国的国衙所在地,而且毛遂自荐请李茂委任他和石见国国衙的交涉权。
李茂眼下就昭夫这么一个人可以用,当即予以任命,等昭夫去了石见国衙,他转首对卢俊义说道:“列阵,拿出信安军的精神气,随时准备战斗。”
第七一五章 多多良红熙()
信安军严阵以待,弓上弦,刀出鞘,然而当对面出现了倭人的军队后,信安军上下都充满了疑惑,那是军队吗?
五十几匹马,马上的骑兵穿着类似藤甲的甲胄,后面一溜小跑跟着二百来人。
衣衫倒还算齐整,但武器多以唐刀为主,背上背着的也是很原始的角弓,除此之外没有看到其他武器。
这一支人马在信安军百丈外停下,如果此时李茂下令进攻,估计一波神臂弩齐射就能把对方消灭的干干净净。
但很显然对方不是来打仗的,为首的那人身上衣甲最为光鲜,打马前出来到信安军十丈外。
作为交涉大使的昭夫和此人说了什么,等此人点头后跑到了李茂面前。
“大人,对面那位便是周防国的国衙权介,嗯!权介相当于令制国的长官吧!他叫多多良红熙,祖上是百济时代圣明王的儿子琳圣太子,当年渡海而来在多多良靠岸,后人便以多多良为姓氏,如今是周防国境内最大的地方豪强,石见山现在就被多多良氏,贺阳氏,日置氏,清原氏共同掌管,四家豪强为了争夺石见山一带的土地正在厮杀,得知大人渡海而来,多多良红熙想借助大人的人马对付其他三氏,他们愿意支付报酬。”
李茂和吴用相视一笑,这种情况无异于打瞌睡有人给递枕头,但是信安军没有给人当雇佣兵的想法,报酬只能是石见山。
“多多良红熙会说汉话吗?你让他过来自己谈。”
李茂听说对方是周防国的代理长官,实际上的身份是地方豪强,拉拢一下不是不可以。
毕竟多多良红熙表示出了善意,信安军刚刚登陆倭国,人生地不熟也需要一个这样的傀儡势力。
多多良红熙祖上是百济王朝的太子,在李茂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