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说,都说吐蕃就是羌。如今的藏族,和历史上的羌人有一个大异点。便是藏族是“一妻多夫”,羌人是“一夫多妻”。然则为什么历史上“一妻多夫”的种族,不把他算做藏族的祖宗,反要拉一个“一夫多妻”的羌人呢?
如今的海藏高原,在地文地理上,可以分做四个区域。
(1)后藏湖水区域。其地高而且平。
(2)前藏川边倾斜地。雅鲁藏布江以东,巴颜哈喇山脉以南,大庆河以西,诸大川上游的纵谷。兼包四川云南的一部。
(3)黄河上游及青海流域。
(4)雅鲁藏布江流域。喜马拉雅冈底斯两山脉之间。
(2)(3)都是羌族栖息之地。(4)是吐蕃发祥之地。(1)就是藏族的居地了。藏族见于历史上的,凡三国,都有“一妻多夫”的风习的:一是嚈哒,一是女国,《唐书》作东女(对于西女而言之。“西女,西北距拂菻西南际海岛,……拂菻君长,岁遣男子配焉。俗产男不举。”亦见《唐书》),又称苏伐刺駑瞿咀罗(《西域记》同)。《西域记》又云:其地在大雪山中,北距于阗,东接吐蕃,正是如今后藏之地。女国的结果,《唐书》本传不详,《南诏列传》南诏给韦皋的信,有“西山女王,见夺其位”两句,可见女国系为吐蕃所灭。一是《唐书·南蛮传》中的名蔑。原文云“其人短小,兄弟共取一妻。妇总发为角,以辨夫之多少。”而嚈哒最大。
嚈哒的事迹,中史阙略,西史也不详,但约略晓得西元五世纪中,是嚈哒的全盛时代。他的疆域,西至波斯,东至天山南路。都城在吐火罗,就是如今波尔克。《北史》把吐火罗嚈哒,分做两国,是误谬的。据丁氏《大唐西域记考证》、《南史》“滑国,车师别种”,《北史》“大月氏之种类,亦曰高车之别种”,都是误谬的。嚈哒盛强的时候,曾征服西北两印度。五二二年顷,北印度乌苌国,有超日王出,把嚈哒逐之境外;而突厥亦兴于北方,攻击嚈哒;嚈哒腹背受敌,五六二年顷,国遂分崩,突厥代领其地。
以上是葱岭以西的情形;葱岭以东,从后汉以后,诸小国就开了一个互相吞并的局面,其兴亡不甚可考。到唐时,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五国较大。高昌,就是汉朝车师之地,其王是中国人。详见《晋书》和《北史》,兹不备举。也役属于西突厥。唐太宗时候,对于高昌、焉耆、龟兹三国,都用过兵。初设安西都护府于高昌,后来徙治焉耆。这时候,葱岭以东,要算绥服,到六五三年,高宗灭掉西突厥,把西突厥的属地,都分置羁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对于西域的威声,这时候要算极远了。
skbshge
第85章 印度阿利安人入藏()
如今要说到吐蕃了。讲吐蕃人的历史,自然要以吐蕃人自述的话为据。《蒙古源流考》一书,是蒙古人既信喇嘛教之后,把旧有的《脱卜赤颜》,硬添上一段,算是蒙古人系出吐蕃王室的。参看第三篇下第二章第一节。拿来讲蒙古的历史,极不可靠;却是其中述吐蕃王室的来历,都是吐蕃人自己说的话。据原书:原书文理极劣,且全录太繁,所以加以删润。
巴特沙拉国乌迪雅纳汗生一子;善占之“必喇满”占之,曰:此子克父,必杀之;而锋刃利器,皆不能伤;乃贮以铜匣,弃之恒河中;外沙里城附近种地之老人,见而收养之。及长,告以前事;此子遂向东方雪山而去;至雅尔隆赞,唐所有之四户塔前,众共尊为汗;时岁次戊申,戊子后一千八百二十一年也。是为尼雅特赞博汗。胜四方部落,为八十八万土伯特国王。传七世,至智固木赞博汗。案“赞博”,都是“赞普”的异译。为奸臣隆纳木所弑。其长子置特,逃往宁博地方。次子博哕咱,逃往包地方。三子布尔特齐诺,逃往恭布地方,一本作恭博。案这个人,就是后文硬把他算做蒙古的始祖的。隆纳木据汗位一载,旧日数大臣诛之;迎立博啰咱,是为六贤汗之首。六贤汗后,又传衍庆七汗,妙音七汗,而至名哩勒丹苏隆赞。名哩勒丹苏隆赞,以丁丑年生,实戊子后二千七百五十年。二十三岁,己丑,即汗位。
名哩勒丹苏隆赞,就是《唐书》的弃宗弄赞。即位之年,岁在己丑,是唐太宗贞观三年。六二九年。生年丁丑,应当是隋炀帝的大业十三年。六一七年。这一年是戊子后二七五○年,则尼雅特赞博汗始王土伯特的戊申,是周赧王的二年了。三一三年。《源流考》的世次年代,固然全不可据。然而这所谓土伯特,如今西藏人自称,还是如此。异译作唐古特,图伯特。土伯二字,就是吐蕃的对音。“蕃”读如“播”。“特者,统类之词”,见上节引拉施特《蒙古全史》。所谓恒河、雪山喜马拉雅山。都在印度地方。和如今研究“西藏学”的人,说“西藏地方的贵种,是印度阿利安人,由喜马拉雅山峡路,迁入西藏”的话也相合。然则所谓土伯特,就是我“上节所说藏族”的名称。至于吐蕃的王室,自出于巴特沙拉国,并不是土伯特。
然则藏族的藏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说这就是羌字。“羌”、“藏”,古都读如“康”。到“羌”字的读音改变,就写作“藏”字;“藏”字的读音又变,就又写作“康”字了。土伯特本只占领后藏高原的地方;从印度迁入的阿利安人,和吐蕃王室同族。更只占领雅鲁藏布江流域。自此以外,前节所举的(2)(3)两个区域,都是羌人分布的地方。汉时的所谓羌人,据地本在青海和黄河上游流域,已见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这一带地方,到晋朝时候,为鲜卑、吐谷浑所据,吐谷浑是慕容廆的庶兄。和廆不睦,西徙附阴山。后来逐渐迁徙,而入于如今的青海地方。他的子孙,学中国“以王父字为氏”的例,就把吐谷浑三字,做了国名。详见《晋书》、《南史》、《北史》。羌人都被他征服。其独立的部落,还有宕昌,《北史》:“在吐谷浑东,益州西北。”邓至在平武(如今四川的平武县)以西,汶岭(岷山)以北。党项东接临洮(如今甘肃的岷县)、西平(如今甘肃的西宁县),西拒叶护。——指突厥的辖境而言。都是在岷山以北的。其岷山以南,诸大川的上游,则有嘉良夷,附国,薄缘夷等。《北史》:“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有水,阔百余丈;井南流,用皮为舟而济。”应当是如今的鸦龙江和金沙江。“附国西有薄缘夷。其西为女国。女国东北,连山绵亘数千里,接于党项,往往有羌。”女国在如今的后藏,女国东北的山,应当是长江、怒江之间的山了。此外《北史》和《唐书》,所载琐碎的名字还很多,今不具举。都在“深山穷谷,无大君长”。所以吐蕃强盛以后,就都为所役属。
从印度侵入的阿利安人,因为做了土伯特王,就改称土伯特(吐蕃),而他种族的本名遂隐。吐蕃王室强时,羌人都被他征服,和中国交涉,都是用吐蕃出名,羌字的名词,就暂时冷落。但是羌人毕竟是一个大种族,他所占据的地方也很大,这羌字的名词,毕竟不会消灭的。到后世同中国交涉,就又用羌字出名。
但是这时候,羌字的读音,已经改变了;就照当时的口音,把他译作藏字。到后来,藏字的读音,又改变了,于是藏字又变作地理上的名词,而向来“译做羌字藏字的一个声音”,又照当时的口音,译做康字。于是把西藏一个区域,分作康、藏、卫三区,而康字藏字,遂同时并行,变作地理上的名词。如果推原其始,则有“一妻多夫的风习”的这一个民族,应当正称为土伯特(吐蕃),不得借用藏字。从印度侵入的这一支人,更应当加以区别,或称做“吐蕃王室”,或称做“阿利安族”;现在一概称为藏族,不过是随俗的称呼,学术上精密研究起来,这种笼统的名词,是不能用的。“现在的所谓藏族”,依我剖解起来是如此,不知道对也不对,还望大家教正。
羌族和土伯特所处的地方,都是很瘠薄的;所以文明程度不高。吐蕃王室,从印度侵入,他的文明程度,自然要高些;所以就强盛起来了。吐蕃的信史,就起于名哩勒丹苏隆赞,以前的世次,都是不足信的。唐太宗时,吐蕃因求“尚主”不得,曾经一攻松州,如今四川的松潘县。太宗派侯君集把他打败。但是旋亦许和,把宗女文成公主嫁他。这位文成公主,和吐蕃的开化,大有关系。如今西藏人还奉祀他。文成公主好佛,带了许多僧侣去;弃宗弄赞又打破泥婆罗,如今的廓尔喀。娶了他一个公主;这位公主,也是好佛的;吐蕃从此,才信奉佛教,而且派人到中国、印度留学,定法律,造文字;也都见《蒙古源流考》。弃宗弄赞,可认为一个热心文化的人。后来吐蕃和中国构兵,都是弃宗弄赞死后,专兵权的大臣所为。弃宗弄赞对中国,始终很为恭顺。看《唐书》本传自知。
因为和吐蕃交通,而中国的国威,就宣扬于印度,这也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这时候玄奘,游历到印度,对乌苌国的尸罗逸多王,陈述“太宗神武,中国富强”。尸罗逸多便遣使交通中国。一四八年,尸罗逸多死了,其臣阿罗那顺自立。中国使者王玄策适至,阿罗那顺发兵拒击。王玄策逃到吐蕃边境,调吐蕃和泥婆罗的兵攻他,生擒阿罗那顺,下五百余城。中国和印度,发生兵争的关系,在历史上就只这一次。
skbshge
第86章 唐朝和朝鲜 日本的关系()
从隋炀帝东征失败以后,高句丽就格外骄傲;联合百济,屡侵新罗,新罗无法,只得求救于中国。唐太宗初时,也无意于为他出兵;到六四二年,高句丽大臣泉盖苏文弑其主建。建号荣留王,是婴阳王的兄弟。立其侄宝藏王臧。太宗以为有隙可乘,想趁此恢复辽东,就出兵以伐高句丽。《唐书》载太宗谓臣下:“今天下大定,惟辽东未宾。……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可见得这一次用兵的动机,全不是为新罗。
太宗的用兵,自然和隋炀帝不同;然而这时候,中国用兵于高句丽,有种种不利之点;所以以太宗的神武,也犯了个“顿兵于坚城之下”的毛病,不能得志。太宗以六四五年二月出兵。四月,渡辽河,克辽东;进攻安市;在如今盖平县境。破高句丽援兵十五万于城下。然而安市城小而坚,攻之遂不能克。九月,以辽左早寒,遂班师。这一次,虽然没打败仗;然而兵威的挫折和实际的损失,是不待言而可知的。太宗深以为悔。
御驾亲征,手下的人把这件事看得太隆重了,用兵就不觉过于持重,不能应机,也是失败的一个原因。所以反不如偏师远斗的利害。六六○年,高宗因高句丽、百济攻新罗益急,遣苏定方自成山在如今山东的文登县。渡海攻百济,破其都城。百济王义燕降,百济人立其弟丰,求救于高句丽、日本。六六三年,刘仁轨大破日本兵于白江口。如今的锦江。丰奔高句丽。百济亡。六六六年,泉盖苏文死。三子争权,国内乱。明年,高宗遣李伐高句丽。六六八年,也把他灭掉。于是朝鲜半岛,只剩了新罗一国。唐朝在平壤设了个安东都护府,以统治高句丽、百济的地方。这时候,中国对东方的声威大振,日本和中国的交通,在此时也称极盛。
skbshge
第87章 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
以上所说的,是东西北三方面的情形。还有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方诸国的交涉,也得大略说一说。中国的海岸线,是很长的。闽、浙、广东,当时且兼有越南的一部分。曲折尤富。南方的国民,在海上所做的事业也不少。可惜中国历代,都注意于陆而不注意于海;就是盛强的时候,国力也只向西北一方面发展。这许多冒险的国民,做了国家的前驱;不但没有国力做他的后盾,使他的事业发扬光大;连他们的姓名事迹,也都在若有若无之间了。现在且根据着历史所载,把当时南方诸国的情形,大略说一说。
案当后汉时,中国交州的境域,大约包括如今越南的北部。从广和城以北。分为交阯、九真、日南三郡。三国时,分为交阯,新兴,武平,九真,九德,日南六郡。晋初因之。晋初,日南的南境,据地自立,这个便是林邑;其都城,就是如今的广和城。唐至德以后,谓之占城国。林邑的南边,就有扶南,在澜沧江下流临暹罗湾。真腊,如今的柬埔寨。赤土;如今的地那悉林。这都是后印度半岛较大的国。其顿逊、毗骞、诸薄、马五洲、自然大洲,却是因扶南而传闻的。《南史》:扶南,“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羁属扶南”。“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毗骞国。去扶南八千里。”“又传扶南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诸薄国。国东有马五洲。复东行涨海千余里,至自然大洲。”顿逊,当在马来半岛的南端。毗骞,似在苏门答腊。诸薄国,马五洲,或者是婆罗洲。自然大洲,或者是巴布亚。史称扶南王范蔓,“作大船,穷涨海,开国十余,辟地五六千里”。想是因此而传闻的。……范蔓是中国人。
此外当南北朝时候,通贡于南朝有:
诃罗陀。
诃罗单。《宋书》说他都阇婆洲,怕就是阇婆达。
婆皇。
婆达。
阇婆达。《唐书》:“诃陵,亦曰社婆,曰阇婆。”《地理志》:海峡(如今的马六甲海峡)之南岸为佛逝国,佛逝国东,水行四五日,至诃陵国。则当在今苏门答腊的东南端。
盘盘。据《唐书》,在哥罗西北。哥罗在海峡北岸,则盘盘当在马来半岛南境。
丹丹。《唐书》说:“在南海,北距环王,限小海,与狼牙修接。”亦当在马来半岛南端。
干陀利。
狼牙修。如今的苏门答腊。
婆利。如今的婆罗洲。
当隋朝时候和中国有交涉的,又有一个流求,就是如今的台湾。此外见于《唐书》的便有:
甘毕。在南海上,东距环王。(环王即是林邑)。
哥罗舍分。在南海南,东距堕和罗。
修罗分。在海北,东距真腊。
僧高。在水真腊西北。武令、迦乍、鸠密。这三国当与僧高相近,故(唐书)以其名连单。
富那。和鸠密同入贡的。
投和。自广州西南,海行百日乃至。
堕和罗。在投和之西,亦名独和罗。南距盘盘。自广州行五月乃至。
昙陵陀洹。都是堕和罗的属国,昙陵在海州中。陀洹,又名耨沱洹,在环王西南海中,和堕和罗接。
罗越。在海峡北岸。
赡博。《唐书》说北距兢伽河。(恒河)当在今阿萨密附近。
堕婆登。在海岛上,在环王之南,东距诃陵。
宝利佛逝。在海峡南岸。
罗刹。在婆利之东,与婆利同俗。
诛奈。在环王之南,泛交阯海,三月乃至。
甘棠。《唐书》但说居大海南,无从知为何地。
诸国的种族,大抵分为两种:一种裸跣、黑色、拳发、垂耳的,是马来西亚种。仍有食人的风俗。参看第一篇第六章第五节。一种深目高鼻的,是印度西亚种。宗教文化,都属印度一系。其和中国交通,从晋到唐,大概没有断绝。可惜历史上的记载,只有宋文帝、梁武帝、唐中叶以前,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