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翔-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炎咋舌道:“射得好远,和床弩差不多了。”
魏昌道:“这火龙出水射程虽远。不过方向性太差,射出之后只能听天由命。”
杨炎道:“能不能用大些的竹简,多装几支火箭,发射时集中起来一起发射,如果是对上大批敌军,到是很有用的,射不准到没什么?”
魏昌搔了搔头,道:“回去我到可以试一试。”又将突火枪递给杨炎,道:“这突火枪是在突火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可以远及两百步。不过也是只能一支使用,用一支少一支。我记得在绍兴二年(1132年)陈规守德安府,就以火炮药造下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用两人共持一条,派六十人持火枪在西门城楼上,焚烧攻城的金军所架的天桥。”
杨炎对突火枪兴趣最大,接在手中,仔细观看。其实就是一个五尺左右长的大竹简,口被封死,只有一根引线露在外面。道:“如果用铁制枪管,是不是可以反复使用数次?”
魏昌摇了摇头道:“以前也试过用铁铸枪管,但是不行,不但枪管容易爆裂,而且发射完一次之后及为烫手,一刻钟之内跟本无法再使用。”
杨炎遗憾的摇摇头。
一边的辛弃疾笑道:“世间不如意者十常八九,现在能有这突火枪用就很不错了。何况自古打仗以人为主,武器的优劣到是其次。”
杨炎笑道:“辛先生说的是。”
后记
《宋翔》第三卷《北伐》也终于写完了;按照惯例应该总结一下了。
在这一卷里关于战争的描与占了很大一部分;战斗的方式也多种多种;包括大军团战;偷袭战;伏击战;遭遇哉;运动战等等。前半部份是顺沿第二卷继续宋的北伐过程;以及金的对应。后半部份则是杨炎的远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杨炎也终于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将才。而在金国方面;也推出了自己的双壁:完颜长之和完颜陈和尚。这样在小说中宋和金的格局以经大体形成了。
在设计远征的情节的灵感来自己陈庆之的那一次白袍军远征的传奇经历;左小说中很多地方也刻意的强调过一点。三渡黄河的情节设计是参考了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的精典战例。还记得我第一次读关于四渡赤水的文章时;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确实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庀此也表达我对他老人家的敬意。
远征最后的海边一战是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觉得写得最满意的一次战争过程。一方面是对于战斗气氛的营造;我刻意让这一战在大雨中进行。一方面是在战争中夹杂了单人或数人的对战;尤其是最后杨炎;赵月如VS四僧的那一场;斗智斗力。
我对主角杨炎的定位并不是无所不能;将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无所不能。因此在杨炎风头正劲的时候给他当头来一棍。要让他败一次;否则老让杨炎蠃也就没有意思了;同时也能确立完颜长之和陈和尚以后作他以后的对手;在小说中的地位。
这次远征的结局绝不是有惊无险;而是死里逃生。因此海边一战的设定是以金军惨胜;但宋军惨败逃走结束。既然是惨败;那就不可能不死人;因此这一回宋军里面跑龙套的角色基本都死光了;其中还包括这次远征的副总指挥虞公亮和几位女兵MM;这以经是宋军一方能接受的伤亡极限;剩下除了杨炎和并列的女一号外;其他的人到后来都是重要的角色。不可能在现在就死掉。
而惨胜的金军一方;也必须死伤惨重。完颜长之和陈和尚在后面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和杨炎演对手戏的角色;因此只能重伤;不能死。徒单合、大怀忠、耶律元宜、阿撤四个人都是跑龙套的角色;份量太轻就是全死光了也无足轻重。只好安排四僧中的一个挂掉。国师的弟子;金军主将的师叔级;这个份量足够了。呵呵!
说一下关于虞公亮的话题。
这个角色的原形参考是《天行建》里的甄以宁(文候的儿子),对他的设定是在二、三卷里一个综合能力和杨炎差不多的青年将领,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完颜长之和陈和尚还没有出场;不想让杨炎太突出而使整个小说围着主角一个人转,才安排了这样一个角色;另一方面也是他能被选定为赵月如的驸马必须要有不差于杨炎的能力。才说得过去。
但设定虞公亮这角色时我就以经确定了他在第三卷未尾战死的结局。虞公亮的死在小说里有三个作用
一突显了海边一战的激烈程度
二他的死对杨炎的政治前途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这一点在第四卷里就会提到
三当然是为了给杨炎腾出位置来。
在人物介绍里我应该说明;并且在前三卷里,我在很多地方暗示了赵月如最终将会和杨炎在一起。这是在一开始构思这部小说则时就设定好了的。不过杨炎和赵月如;赵倩如两人的情感经历都很曲拆,绝不会一帆风顺的。小说到现在大约进行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还有足够的篇副来写杨炎和赵月如;赵倩如之间的情感经历。
因此也只好对不起虞公亮了;为了成全男女主角而光荣牺牲;这也是男配角的宿命啊。呵呵
不过其中我感觉最难写的还是水战。一方面我对于古代水战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另一方面可供借銎的资料也很少。我翻阅过一些二战时精典海战的战例;但由于作战方式上的差异汰大;只能提供一些叁考价值;实际的作用并不大。其他的小说中大体也只有黄易的'翻云覆雨'里有一些关于水战的描写。
因此写这一段水战时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写完之后仍觉得不是十分满意。在小说的情节设定中后面匹会有大规模的水战场面出现;争取把后面的水战写得更好一些。如果那位书友们有这方面的资料也欢迎能给我提供一些。
另外在第三卷的战争中也出现了火器的使用;小说中出现的火器基本都是符合当时的历史状况的。
在第四卷中;小说的中心舞台将转到南宋的首都临安。
杨炎回到临安以后;金军大军压境;南宋的大臣们为是战是和争论不休;而就在皇帝赵也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时候;在宋的南方;摩尼教乘机叛乱;一时间;大宋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
而另一方面杨炎和赵倩如的婚事也终于确定了下来;两人的感情与曰俱曾;但随着婚期的临近;阴谋也在杨炎的身边展开。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宋翔》第四卷《临安》。
第四卷 临安
一 返回临安1
临安,德寿宫。
赵构道:“官家是大宋之君,国之基石。岂不知‘千金之子,不坐危楼’的道理。这一次何以要亲冒弩石以身试险;趟若有所闪矢,岂不动摇大宋的江山社稷。让朕与太后但惊受怕不说,他日于地下又有何面目去见我大宋的列代先帝呢?”
自回临安之后,赵稍事休息之后,便立刻到德寿宫讫见太上皇赵构,请安问候。他虽是赵构的养子,但对赵构心存感激,始终视为亲父一般,竭尽孝道,礼仪从未有失。不过父子相贝,自然免不了谈到了这次北伐,以及这次赵的御驾亲征。
赵构自登帝位之后,虽有数次号称亲征,其实不过是到达建康一线督战。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也只是安坐在澶州城中。像赵这样亲身到第一线战场督战的宋朝皇帝除了当年的太祖、太宗皇帝之后,还没有一个人。
见赵构问起,赵恭恭敬敬道:“战场凶险,儿臣岂有不知,只是我大宋南渡久了,朝中大臣大多都心存安逸,不思进取。儿臣受禅,以恢复为己任,自当以示表率,纵是以身涉险,若能唤起大宋臣民的同仇敌忾之心,也是值得。”
赵构心里有些不悦,道:“当初朕禅位于你,正是看你贤明英毅,宽宏仁厚。现在国泰民安,金国也无心进犯,就这样两国相安无事,百姓无刀兵之苦又向乐而不为呢?官家又何为时时想着北伐?”
赵沉声道:“靖耻之耻,桓古未有,两帝北狩之恨不共戴天,此仇岂有不报之理。自古天无两日,民无二主。金国岂是无意侵宋,并非不欲,只是因为实力不济。何况自古以来南渡偏安一隅的王朝,如东吴、东晋、南陈、南唐有那个能得长久。儿臣既然做了大宋的皇帝,纵不为祖宗报仇,也当为我大宋的后代子孙着想,为他们开创一个好的局面,为我大宋的万世基业努力。”
说着赵起身,跪在赵构面前:“儿臣的皇位原是太上禅让于儿臣,若是太上以为儿臣不堪此位,儿臣愿意让位,另选他人,绝无怨言。”
两人沉默相对,半响无言。整个大殿都静悄悄的,待从、宫女早被赵构打发走了,只有他们父子两人。过了好一会,赵构才道:“你先且起来说话。”赵向赵构磕了个头,这才起身。
赵构缓缓叹道:“朕既以将皇位禅让于你,就绝无更改之理。你有意恢复中原,也是为我大宋的万世基业。其用意也是好的。其实朕当年又何偿不想收复失地呢!今日既然只有我父子两人,朕也就和你推心置腹,绝无忌禁。”
赵躬身一揖,道:“儿臣愿听太上详言。”其实赵心里也一直不解,当年赵构朝中,文有李纲、张浚、赵鼎、朱胜非,武有岳飞、韩世忠、张俊、刘琦、吴、吴兄弟,都是可担大任之人。而自己受禅以来,朝中的能臣名将大多都以雕零,无几可用之人,每次想起当年赵构朝中文武齐备,人材济济的盛l况,都令赵羡慕无比。却不知赵构为何毫无恢复中原之意,不仅纵使秦桧杀死岳飞,闲置张浚,韩世忠,还不惜对金国称臣,割地纳币。
赵构道:“其实就在绍兴十年(1140年)朕如果不下十二道金牌招回岳飞,岳飞一定能收复东京,黄河以南之地也将尽归我大宋所复。”
赵点点头,那时候的局势确实对宋朝及为有利,连完颜宗弼都以打算放弃汴梁,撒回黄河以北去。纵使赵构不原北伐,但将防线扩大到黄河沿岸,对大宋来说也是大为有利之事。但不知何为赵构却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而所得的州城,竟一概放弃,以至岳飞悲叹“抗金十年之功,毁于一但。”
赵构双眼直盯着赵,道:“官家应该知道,在这次岳飞出兵之前,朕己命李若虚传令: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但李若虚假传召书,才有岳飞出兵之举。”
赵点点头,这件事也是知道。当时赵构遣李若虚为使,见岳飞执《御札》全文是:金人再犯东京,贼方在境,难以召卿远来面议,今遣李若虚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机御敌之事,卿可一一筹画措置,先入急递奏来。据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设施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盛夏我兵所宜,至秋则彼必猖獗。机会之间,尤宜审处。遣亲札,指不多及。
并要李若虚带口旨: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其实就是要岳飞按兵不动,不要出击。
但李若虚深知岳飞的恢复雄心,又见岳家军诸部将既已率兵分路进发,连岳飞本人也已经抵达德安府。深知机不可失,岂容一误再误的道理,便概然道:“事势既此,当然只能有进无退,那就照旧进军罢。矫诏之罪,当由我承当。”于是才有后来岳家军的一系列大捷。
赵构道:“如果那时岳飞收复了东京,那么这东京留守的职位也只有他能但当。而如果要继续北伐的话,除了岳飞,还有谁才能但任全面指挥北伐的任务。那样一来,大宋的所有军队,都将置于岳飞一人的指挥调度之下。这是我大宋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朕只怕尾大难掉啊?”
赵到有些不己为然,道:“岳飞忠义过人,其背后刺字尽忠报国,世人皆知。太上难到担心岳飞一但兵权在握就会反叛我大宋吗?”
赵构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岳飞或许并不会存心造反,但若是他手下的将士为求富贵,建立功业而逼他造反呢?到了那个时候,只怕也是由不得岳飞自己作主了。当年太祖皇帝对大周又何偿不是忠心耿耿,但皇袍加身的时候,自己又何偿能够控制得了呢?”
赵听了,也不禁默然不言。
赵构又道:“比如那个李若虚,他原是岳飞的幕僚,但做了朝庭命官后,却仍在为岳飞着想。奉朕之命传召,却帮着岳飞抗令,还说什么‘矫诏之罪,当由我承当。’这岂不可怕吗。”
终宋一朝,文臣抗命,或是驳回皇帝诏书的事都屡见不鲜,皇帝对此大多也都十分宽容。但少有武将不尊调令的,尤其是文臣和武将联合起来抗命,这是任何皇帝都十分忌讳的事情。
赵构接着道:“如李若虚者,若是在朝中为官,最多不过是到待郎、尚书,或是为一路转运、制置使。如果能他能拥立岳飞称帝,就可以立即为平章、参政,执掌朝政。如张宪、牛皋、王贵等人,在岳飞部下最多也只能到都统制,如果拥立岳飞为帝,就可以立刻建节封候。这样大的富贵在眼前,谁又能不动心呢?”
赵却盯着赵构道:“因此太上才防范于未燃,纵使秦桧杀了岳飞?”
赵构沉默半响,才默然道:“当时朕也是听了秦桧的蛊惑,一时激愤。后来也颇为后悔。岳飞确实是有大功于国,其实当时将岳飞罢职闲置即可………只可惜这一切都己无法挽回了。你一受禅,就立即为岳飞召雪,这很好,很好……”
两人又都沉默了起来。德寿殿中又是一片寂静。
好久之后,赵构才开口道:“你比我有雄心,有作为,有意恢复,原是不错。但切记想要恢复大宋的江山,就必须倚重武将,这一点却不能不防。一定不能将他们置于可以谋反的局势中。”
赵对赵构深施一礼道:“太上的教悔,儿臣当谨记于心。”
赵构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又道:“朕听说这次北伐,是杨沂中的孙子立下了大功。”
赵道:“儿臣正要对太上说起,他叫杨炎,在这次北伐所立的岂是大功,简值可算是首功。”于是便将杨炎率军远征黑阳山的经历说了一遍,他虽不知详情,但也听了不少,真的假的都有,却说眉飞色舞,最后道:“当日他必会成为我大宋名将,这一次朕定要重重加封于他。”
赵构道:“杨沂中还有两个儿子吧,好像官职都不低?”
赵道:“其实杨郡王有三子,长子杨朝光官封签书抠密院事,并刚刚任命为利州西路金州制置使,金州御前驻军都统制,马上就要去上任了。次子杨朝亮现在是工部侍郎。杨炎的父亲是三子,不过早己过世多卑了。”
一 返回临安2
赵构点点头,道:“好啊,杨沂中以是位及人臣,两个儿子现在也是朝中大臣,现在连孙子也己建功立业。一门三代都将是朝庭重臣,可谓显赫一时啊。”
赵有些愕然道:“太上莫非觉得有此不妥吗?”
赵构摇摇头道:“杨沂中天资忠孝敢勇,宿卫出入四十年未偿有过,是绝对可靠之臣。他的两个儿子虽说是靠了父亲的恩荫,但也实有功绩,并不为过。这一次杨炎以数千之众,深入金境数千里,出生入死,也是为了解官家之围,功高莫如救驾,论功第一,实在不算过誉。纵是封官加爵也是应当的。不过如此一来,杨氏一门三代都将成为朝庭重臣,难免遭人所忌。当年狄襄武的教训不可不防。更可怕的是把他们逼到不得不反的道路上去。”
赵默默点头,狄襄武就是狄青。是宋朝在岳飞之前最有能力的大将。并以武将的身份但任枢密使,顿时朝野舆论大哗,就连名臣韩琦、范仲淹都担忧狄青有可能功高震主,篡夺皇位。并盛传狄青家夜有怪光冲天,狗头生角等言。结果置使狄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