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温婉宜人-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景王府是绝对不能这样的。
所以方婉直接叫她不要去宫里见袁太妃。
袁太妃现在如何,方婉通过段双儿悄悄透露的那两句话,心中已经有了一点儿谱了,所以才急着请萧重回来,免得他毫无心理准备,乍然去了后宫见他娘。自己都那么惊讶,萧重会怎么样,就难说的很了。
因为他太受宠爱,皇上宠爱他的时候,固然能容他,可皇上是皇上的时候呢?就如袁太妃此时,万一不容他了呢。
方婉不得不想的周全一点。
白石洲在内务府经营多年,果然人头很熟,果真把话递到了萧重跟前,萧重回来的时候,还是满脸带笑,走路扬尘带风。
方婉在那亭子里远远看见,便站了起来,萧重今日进宫谢恩,穿了正式的四爪金龙的王服,头戴金冠,腰围玉带,十分的玉树临风。
韩九跟在他身后,到了亭子跟前,就退到了一旁,萧重笑道:“你今日不是也进宫谢恩了么,母亲没留你用饭?”
萧重的话里,不是不带着一点得意的。
那一日他去见皇兄,虽然没有提过继的事,却是说了他要娶方婉的意思,萧重当然是多少仗着一点儿皇兄对他的纵容,甚至还有一点方婉愿意妥协的恼怒。
皇兄是皇帝,按理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可就算是皇上,也不是没有妥协的时候,他从小儿在御书房混过来的,小时候不知道,半大的时候也旁听了许多政事,当然知道,很多时候,皇帝也是不得不让一步的。
萧重觉得,皇兄要他出继其实不要紧,先给他赐婚了,再出继,镇南王就是不很满意,那也不算很打脸。
而且这本身也就只是一个面子问题,凭镇南王府,其实妻族的用处就不那么重要了,甚至有时候,还有拖累的可能。
人的野心,总是会膨胀,欲望总是无穷无尽。
皇兄当时还不肯答应,只是口头上略微松动了一点,没想到,转头竟然想通了。
对比萧重的得意,方婉的神情就不是那么轻松了,她仰头看着萧重,轻声说:“我进宫谢恩,各处都走了,却没见到太妃娘娘。”
萧重脸上笑容一滞,方婉的神情和语气,都显得事情有点不对了,萧重便坐下来:“娘娘怎么了?”
方婉是特意说了那句话便停下来,让萧重适应一下的,这时候她也坐下来,倒了一杯茶给萧重,才说:“太后娘娘说,太妃娘娘有些不自在,暂时不能见人。”
“但是。”方婉接着道:“我出来的时候,段姑娘也过来送点儿东西给我,趁着没人在跟前,悄悄的跟我说,前儿晚上,太后娘娘突然去了长春宫,处置了长春宫伺候的下人。”
萧重皱眉,母后和母亲不睦,他当然也知道,但多年来,母亲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太后娘娘也常是睁只眼闭只眼,不理长春宫的事,算得上是多有容让的,这一次怎么会突然出手?
方婉又说:“段姑娘还说,皇上脸上带出了一点儿伤。”
萧重一震,随即长叹一声。
方婉安静的看着他。
萧重没有说话,只是端着茶盅喝茶,仿佛在出神,方婉也没有催促,只是又给他的杯子里续了茶。
过了好一阵子,萧重才说:“很早之前,当时太后娘娘还只是因为生了皇子而封的才人,皇兄还不算出息,她老人家的处境,你应该能猜得出来,她依附的纯嫔娘娘的殿里,除了她老人家,还有一位宋才人,没有子嗣,但年轻貌美,皇上来纯嫔娘娘的殿里的时候,多数是招她。”
方婉不知道萧重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到这样久远的往事,但她只管耐心的听着,并打算打断他,不管他是想平息心境,还是有别的想法,她都能听下去。
短短两句话,其实已经拼凑出了那日发生的事了,太妃冒犯了皇帝,被圈禁起来了,这还算是慈悲,冒犯龙颜到了带伤的地步,那应该是被赏毒酒或者白绫,其实不该有什么说情的余地。
皇上把伤掩住了,是因为这是丑闻。
这就是皇室做事的风格了,很多时候处置是要处置,却不能用真实的理由来处置,比如那位礼嫔。
啊对了,礼嫔这一次进宫了,她的名号,就排在慧嫔之后呢。
方婉这样想了一下,就赶紧转回来了,萧重心中显然跟她一样的清楚,所以长叹了一声。
萧重接着说:“那位宋才人,有时候会拿太后娘娘的东西使,却常常忘了还,太后娘娘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这样过了四五年,那位宋才人拿东西就慢慢的拿成了习惯,更忘了有还那回事。那年正月里,皇兄读书得了父皇赞扬,父皇命人给太后娘娘那里赏了两匹衣料和一根宝钗。正月十五元宵大宴后,这位宋才人被阮皇后命人带走了,从此宫里再没有她这个人了,因为她偷盗御赐之宝。”
方婉点了点头。
萧重还是补充道:“就是皇上赏的那根宝钗。”
“这件事其实我知道很久了。”萧重说:“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
或许在那之前的四五年里,当时还是李才人的太后娘娘有很多机会,可以揭发出宋才人偷拿东西,但太后娘娘却是一言不发,因为这个罪名还不够重,就算她揭发出来查实了,宋才人被打了板子,大约会恨死她,李才人根基浅,或许随时会踩在雷上,死无葬身之地。
她一直沉默的等着,等了四五年,等着常在河边走的宋才人终于毫无警惕心的湿了鞋,等她的罪名够重了,太后娘娘才把她给抖出来,就让她再也不能翻身了。
太后娘娘等宋才人等了四五年,等袁太妃却等了足足二十年,等到袁太妃终于有一日失手伤了皇帝,平日里不管长春宫的太后娘娘当晚就处置了长春宫的下人,软禁了袁太妃。
就是皇帝还念着旧情,不愿意处置袁太妃,可太后娘娘来了,他也保不住袁太妃了,这本是应该处死的重罪,太后娘娘只是软禁袁太妃,就是给皇上脸面了,也是给萧重脸面,如今是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来,甚至萧重还得感念太后娘娘的恩德。
可是如果太后娘娘真的不管长春宫的事,怎么可能在那一晚立刻就出现在长春宫处置呢,那个时候,有皇上在,事情本来是闹不出来的。
方婉也好一会儿没说话,以前她就曾觉得自己小看了这位出身市井,不懂朝事的老太太,这一回,她又觉得了,而且感觉特别深刻。
朝廷的大事她老人家或许不懂,但生存之道,她比谁都懂的深刻。
她上一世小看的人中,还有多少是这样的呢?
“那太妃娘娘那里”方婉小心的问,其实她骗不过自己,当她知道太妃娘娘被软禁,且大概近几年都或许不可能出来之后,她是很松了一口气的。
萧重道:“母后已经是网开一面了,且还给我留了体面,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只能等等看,看今后能怎么样吧。”
若袁太妃真是以冒犯皇上被执,萧重也得辞去王位,只是说是这样说,萧重的神情还是有一点黯然,他想,大约是因为皇兄将要过继他的事,母亲知道了去找皇兄说,可谁能想到,母亲竟然大胆到这样的地步呢!
恼了竟然就冒犯了皇兄。
连萧重都只能叹口气,太后只是他的嫡母,能这样手下留情,大约一则是这样的事说出来,皇上的名声也不太好听,二则,也是给萧重体面,这叫他根本升不起怨恨的心来。
方婉越发觉得太后娘娘厉害了。
萧重叹了气之后,转而还安慰方婉:“你别怕,母亲虽然出了事,皇兄只怕还想着我心里过不去,大约不会出继我了。”
方婉僵了一下,我怕什么?
方婉甚至还在想,自己松了一口气,皇上的心里,会不会也悄悄的松了一口气呢?在皇上知道了一点儿袁太妃的野心后,他老人家出手给了袁家警告,却没有给袁太妃警告,是不是也是在等着这一天?
不过看这样的情形,皇上心中不管怎么想,大概是真的不会出继萧重了,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赐婚了,不管怎么说,出继皇子控制云南,对于皇上,甚至对于下一任皇帝,都要更好一点。
这会儿的萧重自然是不太欢喜的,连赐婚带来的喜悦也荡然无存,居然还想着安慰自己,方婉特别感动,便留在景王府陪他用饭。
吃了饭,萧重说:“横竖闲着,我带你看看库房去,有些东西要用,我叫人送你们那边去。”
“不用了。”方婉感叹:“我如今住的还是你的宅子呢,搬过去今后还不得搬过来吗?咱们别费这事了。”
然后她笑道:“不过看看也好,今后那就是我的了!”
萧重:“”
方婉这是有意逗他笑呢。
袁太妃被软禁的事,很快的从种种渠道散播开去了,宫里因为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来方婉这里打探消息的人就不少,袁太妃今后必然是数年不会出来了,瞒是瞒不住的,须得有个过得去的,又掩得住体面的说法。
是以方婉有意的把萧重出继的事与这件事连在了一起,于是就变成了袁太妃不愿意自己唯一的儿子出继,虽然去见了太后,终究不敢抗旨,便郁郁的病倒了,醒来之后有点行动不便。
这话说的像真又像假,里头五分真五分假,涉及到太后二字的时候,更换成了指代,显得不敢说的样子,加上有人打探到了长春宫伺候的下人都被处置了之后,更觉得此事蹊跷,都往太后那边猜,真正的真相反而没人往那边想了。
寿宁宫也得到了外头的消息,太后娘娘听了好几个版本,笑了笑:“很好,就这样吧。”
无形中,太后就与方婉连了一次手了。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袁太妃类似于被打入冷宫;这给景王殿下的赐婚蒙上了一点阴影;很多人家都不好亲自上门恭贺;只有方家的姻亲们;算是名正言顺的出入不成问题。
因为他们的身份都不够高;达不到太后与太妃那样的层级;反而不需要忌讳。
方家正好借着方婉的事;把家里适龄的两个哥儿三个姐儿的亲事都基本订下了,喜事算得上一件接一件。
同时,齐郡王巡查河道;又因夏讯,有些地方决堤了,圣上批复命他就地筹款赈灾;安抚民众;安排流民,是以到现在;已经进了九月了还没回京来;方婉听说;当地士绅纷纷开仓设粥棚;又乐捐银钱;赈灾一事进展的非常顺利。
这大约是因为三殿下奉命查叶正成一案;齐郡王感觉到了危机吧。
皇上没有嫡子,懿仁皇后虽然生了两个儿子,都没养大;第一个本该是大殿下;却还没序齿就没了,是以才有现在的大殿下齐郡王,第二个是二殿下,在八岁的时候没的。
既然底下的儿子们都不占嫡,那贤字就很要紧了,三殿下旧年刚刚赐婚开府,今年就巡查四郡,并奉命查这样的大案,很自然的让齐郡王以及群臣都看出了皇上的意思,既然都是儿子,自然个个都要有差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看谁有本事坐到那个位子上去。
今年四殿下、五殿下都赐了婚,宫外也在督建王府了,想必很快也有差使要给他们了,京城就要更加不安宁了。
齐郡王府当时把方家召进京来,自己反而奉命出京去了,方家等得,可颜侧妃等不得了,九月初五,颜侧妃产下一子,母子平安。
这是皇上的第一个孙子,皇室顿时喜洋洋的起来,不管是真心欢喜的,还是不真心欢喜的,面儿上也都欢喜的很,宫里的徐淑妃那自然是真心欢喜的那个,连忙去小佛堂给菩萨上了一注香,出来又吩咐拿东西赏颜侧妃。
当然也没落下齐郡王妃。
旁边微微躬着身听着的伺候姑姑,把徐淑妃吩咐的东西都复述了一遍,见淑妃娘娘没有别的吩咐了,犹豫了一下才提醒道:“方家那边,是不是也该赏东西去?”
“我怎么就忘了他们!”徐淑妃立刻就笑道:“那可是功臣,必是该赏的,你把上月老大送进来的新花样颜色的缎子拣四匹,加四盒香料,四盒茶叶,两套文房四宝,还有笔锭如意的金锞子一盒子,赏方家。”
九月中就要开秋闱了,徐淑妃也不知道方家有没有人要下场,总之先送上,不至于失礼就是了。
徐淑妃吩咐完了送礼的事,又笑道:“给老大写封信去,叫他安心办差,他府里的事,我自会替他照应着,不必忧心家里,也不必惦记我。只要实心办差替皇上分忧,就是他的孝心了。”
自有伺候笔墨的人上去写信了,徐淑妃出身不高,家里也没要姑娘读书,一手针线倒是做的极好,开始在潜邸伺候,还常要做些针线,后来皇上登基,她自也进了宫,有那造化做了宫中主位后就没了用武之地,反是学了些字,认得不少,只是写信还不太行。
徐淑妃当然是赏了齐郡王妃的,同时也赏过去四个宫里的嬷嬷,从颜侧妃诊出来有身孕起,就赏过去的,颜侧妃孕期见红保胎,那四个嬷嬷被拖出去两个,后来又补进来两个,那一阵子,颜侧妃住的那小院子周围都清净许多,府里的下人宁愿绕一绕路,都要绕着那小院子走。
徐淑妃正安排着事儿,外头宫女回禀:“五爷来了。”
五殿下萧文也是徐淑妃的儿子,徐淑妃生了三子两女,养大了两个儿子一个公主,今年选秀,五殿下和三公主都已经赐婚,眼看明年大概就都要出宫了。
萧文是个俊秀挺拔的少年,进门儿给母亲请了安,就递上礼单回话道:“大哥府上添了侄儿,儿子也拟了一份儿礼单,请母亲看一看,有什么忌讳的,要增减的,等妥当了,就请母亲一块儿递出去罢。”
接着又补了一句:“三妹妹的礼,我也替她预备了。”
萧文就是在自己亲身母亲跟前,说话也是一板一眼,仿佛御前奏对,徐淑妃觉得这是儿子大了,竟然也觉得再也不好如小时候那样,拉他来摸摸头摸摸脸,问他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了。
萧文规规矩矩的坐在徐淑妃跟前,腰板笔直,徐淑妃只得与他说:“你如今也赐婚了,明年就要出宫,娘跟前有两个人,是我早就挑好了预备给你的,过几日就叫她们去。以前你大哥也是这样的。”
萧文安静的听着,后宫妇人显然都只会说这些琐事,小事,徐淑妃又笑道:“若是你有看上的人,也可以来跟娘说,出身低些不要紧,今后养了儿子,还是可以赏侧妃的。”
萧文迟疑了一下,摇了摇头,他眼前浮现出一张又清丽又娇媚的容颜,上挑的眼中波光潋滟,站在毕胜斋的那个院子里,仰头看着那颗结满了垂累果实的桃树,然后转头对着一边的两个人笑着说了一句什么。
她光彩照人。
虽然他站的远,听不到她说话,可是她说话时的那种神情,却深深的印在他的心里,不是如同母亲这样习惯性的温柔谦恭,或是一脸慈爱的对着他絮絮的说着一些琐事,她在小皇叔和邓五面前,一颦一笑轻松自若,他们在那个院子里说的,必定不会是母亲这样送一份儿礼,挑两个人这样的事吧?
她在与小皇叔说话的时候,没有低头,她仰着头,看着小皇叔笑,看着小皇叔说话,她在那样笑的时候,眼睛弯起,像一弯小小的月牙。
那一个晚上,萧文无论如何也克制不了自己不去想,如果她是站在自己跟前,这样仰着脸看他,对他笑,跟他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