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昭华-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收购山货这种,当然不是半斤八两地收购,一收必然要以百斤论。这些货郎收购了极大数量的山货,自然不会傻到一股脑全卖出去。他们也有策略,新核桃新枣儿下来的时候,价格自然便宜,他们只卖出去总数的三分之一给商铺。等到三五个月后,商铺再一次来找的时候,他们就能名正言顺提价格了。
张升从货郎那里能买到新核桃,就是这些人存在地窖里准备提价格卖出去的东西。由于保存得当,核桃皮甚至还十分坚硬。
看张升摊在桌上的三瓜两枣,张昭华就知道应该是那些货郎们随意从库藏里抓得几把——绝对也不值几个大子,但是让她好奇的是,张升是拿什么换回来的这些东西。要知道,家里的母鸡已经十几天没下蛋了,王氏已经商量着要宰了,张升是用什么换的这些呢?
第十四章 爆锅()
“你拿什么换的核桃?”张昭华气愤道:“家里又有什么东西叫你给偷了出去?”
看张升得意的神色,张昭华想来想去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拿家里什么东西换的——鸡蛋是不可能了,藏在老墙根下的窝已经被王氏搜刮干净了,粮食什么的张升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去换,棉衣棉被什么的这个时候也能换东西,但是王氏每天都在给他收拾床铺,不可能不发现。
张昭华忽然想到一种可能,她道:“你是不是把娘给蓝蓝织的布抢来卖了?”
家里有一台纺织机,是极珍贵的东西,因为王氏四到五天能织出一匹四尺二丈二的布来,也是家中一项极为重大的进项。不光是因为纺织机不是每户人家都有,在这里约莫是十户人家才有一家有一台纺织机,而且王氏的这台纺织机和村里其他妇女使用的不一样。
王氏还在山西土地主家里待字闺中的时候,正碰上全国各地的移民纷纷攘攘往山西躲避兵灾,她爹也就是张昭华的外祖父收揽了一批流民,男的做佃户,女的收了两三个,有两个会做饭的,剩下一个是从松江流徙来的。
就是这个松江来的老妈子,有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手艺,她会织布——当然不是一般的织布,棉、纱、毛、麻、丝她都会,而且还能絜出二十几种不同花色图案出来。
松江的妇女善织布,这不是偶然现象——因为五十年前松江出身的黄道婆从黎族那里学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回了家乡之后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家乡人。所以松江棉纺织业发展至千余家,所出的织物行销远近,这个地方很快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
这个老妈子倒也教了不少东西给王氏,可惜王氏那时候还是不爱学,如今时常叹息,她仅仅学会的松江那边的一种布料的织法,织出来的布叫做“标布”,纱支匀细,布身坚密、以结实耐穿的特点可以做成外套靴面什么的。
标布在松江那里也能算特产了,何况是河南这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子里,平常一匹棉布织出来能折银三分,王氏织出来的标布可以折银六分,也就是说,王氏织二十匹不到,就能换一两银子了。
但是织布真的是一项极其累人的活计。王氏不眠不休织上一百天才能赚来一两银子,还不算成本和劳力,头发都要熬白了不说,眼睛也昏花地不得了。
之前王氏因为张升欺负了马寡妇家的蓝蓝,心里过意不去,特地在马寡妇去邻村帮厨的时候把蓝蓝接到家里呆了几天,又在走之前送给蓝蓝两匹布,就算是补偿——
张昭华现在十分怀疑张升死性不改,又从蓝蓝那里抢回来了棉布,用这两匹上好的标布换了眼前这些山货回来。
王氏在灶下抽添着秸秆,被烟呛得连连咳嗽了几声,恰好这时候刚放进锅里的一把青菜上的水滴裹着油溅到了她的眼睛里她哎呦一声,跑出来舀了水洗眼睛。
本来就难受,再一看张升那顽劣的模样,王氏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劈手就在张升额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不成器的东西!你莫不是当真要变成吴老三那样的无赖,整日偷鸡摸狗要气死俺才甘心!”
“俺没有!”张升猝不及防被打得两泡眼泪憋了出来,道:“俺没有拿那死妮子的东西!”
“你还说——”王氏顺手抄起石磨旁边的掸子朝他抡去:“平日里叫你学好,话都听到狗肚子里去了!要不是你惹是生非,俺何必平白在她马寡妇面前矮一头!欺负人家绝户的人,你咋恁大本事呢!”
张升被打得嗷嗷叫,但是这回张昭华几个都冷眼看着没上去阻拦一把,也是因为张升实在是顽劣,也实在是该得到教训了。
刚开始张升还哭着喊着赌咒发誓自己没有拿蓝蓝的布换东西,但是后面也就不跑了,任王氏打了七八下,只定定站住道:“娘,以前是俺不学好,但是今天说俺这条,俺可不认!俺没有拿她的东西,你不能这样平白无故冤枉我!”
王氏更是气得没法言语,只管举着掸子往他身上招呼。张升再硬气也接不住了,抱着头就往外面跑。
王氏追了几步没追上,恰在这时候灶间传来一阵剧烈的噼噼啪啪的声音,王氏一听这声音就哎呀一声,道:“爆锅了!”
张昭华冲到灶下一看,刚才的秸秆烧得太厉害,把铁锅一半居然给烧出一层灰来,里面的青菜也吃不了了,气得王氏又是一阵骂。
锅底灰是百草霜,能治痢疾,所以不能浪费,王氏把这些结出的乌黑色粉末刮了下来,张昭华就拿着这些粉末去院子里细细过筛,清除掉杂质收进了小袋子里。
晚上的一顿饭吃的没滋没味地,张昭华看到院子里洒落满地的核桃桂圆,心里蛮不是滋味的。她忽然道:“会不会二哥真的没有拿蓝蓝的东西——他要是真拿了,打他的时候肯定第一反应就是跑啊。”
“他要是没拿,哪里去换来那么些的东西?”张昶往嘴里扒拉了一大口粥,道:“就算是没拿,算以前偷鸡蛋换东西的账也不屈了他。”
这么一说大家都心安了许多,倒也没人问张升晚上不吃饭不回来会去哪个地方——事实上,他长这么大,不少时间都是东家宿西家眠,小弟收了不少,敲谁家的门都有地方睡。
不过晚上王氏去地窖里的时候才发现她刚做好没几天的蘋婆酱少了两瓶,不用说也知道是张升拿去了,应该是换了这些山货回来——这么一来好像还真屈了他,拿了东西是真,但是没拿蓝蓝的也是真。
第二天张升还是没回来,等第三天中午张升依旧不见踪影的时候王氏就坐不住了,打发张昭华出去寻人。
张昭华已经从芳芳那里听到她弟弟和一群孩子在沟水头那里玩耍,也就打算直奔沟水头而去了。没想到刚从家走出没三五步,就听到闹哄哄声响,抬头一看,居然是一大群孩子要往这里来了。
张昭华就迎上去,十四五个孩子还没走到近前,她就全看了个遍,没有张升的影子,但是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面孔。
“端哥儿——”张昭华道:“你怎么也随他们耍了?你娘不是拘着你不让你出门吗?”
端哥儿看到她猛然眼前一亮,小小的身板也挺了起来,道:“我来找你,你这两天怎么不同我玩了?”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黄澄澄的珠子,交给了一个孩子。
这群孩子嬉笑着一哄而散了,张昭华急忙抓了一个问道:“你别跑——我且问你,你看到升哥儿了没有?”
“没有没有,”这孩子鼻子里喷出一个大白泡泡来,道:“好几日都没见着他了呢!俺们都说,他是被揍了,起不来床了!”
“你才起不来床了呢,”张昭华举起拳头在他鼻子下面晃了晃,道:“嘴里没好话,当心自己的挨揍!”
这小孩被吓得一激灵,他们这群孩子都怕张升,而张升却怕张昭华,张升在背后称呼张昭华叫做母老虎,这群孩子自然门清。
他一缩身子像个泥鳅一样从张昭华胳肢窝里窜远了,徒留一个看傻了眼的端哥儿张大嘴巴看着她。
第十五章 学商()
张昭华转过头来看到一脸目瞪口呆的端哥儿十分可乐,笑道:“你看我做甚!我还没问你呢,你刚给人的什么东西?”
端哥儿低下头去,从兜里掏出一把圆滚滚的珠子出来给她看,道:“我跟他们说,谁能带我去你家,我就给他一个。”
张昭华挑了一颗看,这珠子不知是什么材质的,对着太阳看有一层桔色的淡光。端哥儿又从另一个兜里掏出一把暗灰色的珠子来,道:“黄色的是黄玉做的,黑色的是河边的卵石打磨的。”
不管是黄玉珠还是卵石珠,摸起来都十分光滑润泽,端哥儿看张昭华喜爱,道:“这珠子都是用来玩弹珠的,你会玩弹珠吗——只要有空地就行。”
张昭华让端哥儿进了家门,王氏听到声响把棉线卷到一旁出来一看,见是端哥儿顿时眉开眼笑道:“端哥儿,你如何来了——别立在门口,快进来快进来!”
王氏热情的招呼让端哥儿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过端哥儿还是板板正正行了礼,问候了王氏然后才进了门来。
“娘,我问了阿达了,”张昭华道:“他说二哥没跟他们在一起好几天了,不知道是不是说的真话。”
“别管他了,”王氏道:“端哥儿不容易到家里来,你好好招待贵客是正经。”
“什么贵客?”张昭华小声嘟囔,她看一眼十分局促的端哥儿,忍不住捅了一下他腰间,道:“你就别进屋啦,把你弹珠拿出来,咱们就在院子里玩吧。”
王氏烧了茶出来,看见张昭华和端哥儿蹲在地上,呼哧呼哧地玩弹珠。她本来想上去让端哥儿进屋坐,但是见端哥儿玩得开心,也就没有出声打扰了。
玩弹珠是比较简单的游戏,先在地上画一条线段,在远处的地上掏几个洞来,玩的时候就将弹珠从画线处弹出。当洞里都有弹珠的时候,弹珠就可以去撞其他的弹珠。
张昭华小小的身体里毕竟有着不符合实际年龄的灵魂,自然觉得这样的玩法十分无趣,但是显然端哥儿是乐在其中的,张昭华陪他玩了两把,道:“让我看看你的兜儿,你有几个弹珠?”
端哥儿把的弹珠掏出来一数,两种颜色的各有十二个。
张昭华一看大喜道:“咱们玩个新的游戏吧,名字叫——跳棋。”
在端哥儿疑惑的目光中,张昭华在地上画了格子出来端哥儿在她所指的位置轻轻挖出浅坑来,最后数了数浅坑的个数,觉得差不多是后世跳棋棋盘的模样了,就把端哥儿的棋子放在坑里,给他说了玩法。
端哥儿小小的额头一蹙一蹙地,听到最后道:“这不就是格五的玩法吗?”
“格五?”张昭华惊讶道:“是什么东西?”
“也是棋戏,和六博的盘儿差不多,但是玩法却和你说的这个跳棋很像。”端哥儿道:“黑白棋子各五个,共行中道,一移一步,遇敌跳越,以先抵敌境为胜。不过在玩格五时,要先掷簺,掷黑白塞才能走;掷到五,则停止行棋。”
“规则上是挺像的,”张昭华道:“你玩过?”
“见别人玩过,”端哥儿道:“你这个跳棋还是和格五有点不一样的。”
“那就闲话少说,一决胜负吧——”张昭华决定在棋盘上碾压一把端哥儿:“三局两胜,谁输了要捏着鼻子喊三声我是小狗。”
端哥儿想了想,终于还是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结局自然是张昭华以压倒性优势赢过了端哥儿,当然端哥儿的进步也很明显,只是思路仍然没有完全打开,见到张昭华的棋子居然能倒退然后再前进,也是非常震惊的模样。
在跳棋上大显神威的张昭华心满意足地收了棋子还给端哥儿,道:“现在已经是酉时了,你要是再不家去,你娘就要生气了。”
看他不太自然的神色,张昭华道:“你不会是偷跑出来的吧?”
“我娘在灶上忙,我见没人就跑了出来,”端哥儿搔搔头道:“肯定都还没发现我不见了,要不然早就吵嚷起来了。”
“听你这话,好像是以前丢过的样子,”张昭华领着他往粮长家里走去,道:“听说城里有拐子,你小时候遇见过?”
“那倒没有,”端哥儿道:“不过我家有个老妈子,孙儿和我一般大,却在上元夜看灯的时候走失了,再没有寻得。”
怪道是岳氏看你如同眼珠子一样了,张昭华心想着,看前方粮长家里灯火都亮了起来,还有人在门口张望,急忙把他推出去道:“你快回去吧,别说是到我家耍去了,只说跟着村里孩子去沟水头捉蚯蚓去了!”
见端哥儿懵懂的样子,张昭华道:“你要是想来我家玩,就按我说的说——要不然你就再出不了门了!”
端哥儿再往前走了两步就被发现了,张昭华躲在一旁看到不一会岳氏就匆匆忙忙出来了,似是又气又急的样子,一只手把端哥儿提起来,隔着老远都能听到呵斥的声音。
可怜的娃儿,没的什么人身自由,张昭华感叹的时候就觉得生活在农村真的挺好,孩子都野疯了,上房揭瓦下河摸虾,大人都不怎么管的。再看城里的孩子,就享受不到这么多种的乐趣了,反而因为害怕拐子,重大的节日也不能尽兴。
拐子大都在城里便宜行事,在乡村地方反而不能施展手段,盖因农村相互串联,家家户户熟悉得很,一个村里见到外来的人自然印象深刻,拐子是难以下手的。
张昭华回去之后也就为端哥儿的命运担心了一会儿,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已经浑然忘了,因为消失了三四天的张升终于回来了。
回来第一句话是:“俺想好了,俺要学商。”
这话把张昭华和张昶惊得目瞪口呆,倒是张麒和王氏并没有太大的反应,看张麒的神色,好像是听到了一句戏言,看王氏的神色,好像是终于放下了一口气。
“你要学商?”张昭华道:“你学什么商?”
“让俺读书,没那个本事;让俺种地,俺又出不了那一把力气,”张升似乎想的很明白,道:“让俺东奔西走地,俺还觉得有意思。”
“这就是你想了几天的结果?”张麒道:“你觉得行商就是东奔西走吗?”
“你要学商,你知道商人就是那么好做的吗?”张麒道:“全部身家放在货物之上,经历风涛之险,受到官吏的刁难,受到行市的欺压,起早贪黑辛苦万状,也不一定有利可图,一不留心甚至倾家荡产——我说的这些,你都想过吗?”
第十六章 斩钉()
张升被问得满头大汗,但是依然很坚定道:“这几天俺跟着两个货郎去了一趟丁家集,看他们跟人打交道,虽然里头许多弯弯绕绕俺不清楚,但是俺看得久了也自然有学会的一天。”
“俺看他们辛苦,经过龙岗的时候还差一点被当做盗匪给抓了,”张升道:“后来俺就问他们说,你们也是流民,也能分到田,足够丁户的口粮,为什么还要行商?”
“然后他们说,因为以前吃过肉,就受不了如今只能吃菜的日子。”张升道:“如果没有经商,如果经商了之后赔了本,就不会明白为什么利之一字能让人竞逐而不顾一切。”
“俺是河南人,但俺也有一半山西人的血,”张升道:“俺骨子里不甘于平淡,就是一口草,也要蹦起来吃才高兴。”
看张升说的这般斩钉截铁,王氏忍不住嚎啕大哭道:“他爹,你就依了他吧。咱没来永城前,你不也在铺子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