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昭华-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是气候不同,”张昭华道:“我老家那里,也就是这时候,枣树都满枝绿了。”

    他们走出门去,张昭华站在台阶上抬头望望天,嘴里高兴地“呵”了一声:“瞧这天儿,看着就爽朗!”

    北平城冬天的乌云厚重,但是一旦褪去了,那天色就如同刚洗过一水儿的蓝宝,叫人看着心里头都振奋。也不必说“秋高气爽”是专指秋天了,似乎北平的哪个季节,都有秋高气爽这么个感觉。

    “今儿虽然暖和,”钱嬷嬷过来给她戴上了毛棉窝,道:“但是春捂秋冻的老话儿还是要听的,总得到三月底了,才能褪下来冬装。”

    回到了北平故乡的钱嬷嬷,好像连脸上多出的鱼尾纹都看不太到了,令张昭华感到惊奇的是,她身上似乎又多了明朗和跃然的气质,好像北平是她活力的源泉,也确实如此。

    当然北平的感染力,不止在钱嬷嬷这个久别重逢的人身上体现,连带着第一次来北平的含冬、含霜两个自小长在南边的小丫头,也都觉得这个地方是真的好。问她是哪里好,就说:“就是瞧着开阔,不比京城堂皇壮观,但是不是我们原来想的那样是个粗鄙的地方。”

    南京城是真的恢宏壮丽,这是张昭华亲眼见到的,北平城也是她拿自个儿眼睛看过的,这地方是格局大,但是没有精修过,一股子浑朴扑面而来,但是就是觉得大气,怎么说——其实南方许多地方有逼得人喘不出气儿的街市门户,非是为了别的,实在是人口稠密,不得不将居住逼仄起来,但是北平就好在大和阔上面了。

    就拿这已经住了一个月的燕王府来说吧,它也许不能称之为府,甚至可以说是城中之城。洪武三年燕王受封,建造府邸的时候就改元大都内殿为燕山府,元朝的皇宫虽然被徐达遵照皇帝的旨意放火烧了,但是还是留下了许多砖石和未烧净的宫殿,而燕王府就修在元朝内殿隆福宫的遗址上面,往北就是元朝皇太后的居所兴圣宫遗址。

    王府建了九年,直到洪武十二年才营造完毕。究竟规模有多大,一个月了才勉强算是把整个王府的角角落落粗略看过一遍的张昭华不由得感叹一声,实在是太大。

    王府是按照宫室来建造的,像南京的宫室一样,但是是缩小版的。既然是宫室,就有宫墙,城墙高达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河阔达十五丈。宫城周围三里多,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所有的宫殿门庑,及四城门楼都用青色琉璃瓦覆盖,因为只有皇宫才能用红黄琉璃瓦。

    韩国的景福宫就是青色砖瓦,上辈子有幸去过一次的张昭华觉得,朝鲜那个王宫可能还没有燕王府三分之一大。

    燕王的王宫有三大殿,前中后,和南京宫城布局一模一样,只不过南京的大殿叫奉天、华盖、谨身;燕王府的三大殿叫承运、圆殿、存心罢了。这两处的名字是相互呼应的,以“奉天承运”之意昭喻着朱明天下的长治久安;而华盖形制为圆形,故王府中第二殿以“圆殿”命名,最后就是“谨身存心”,前有“奉天承运”取意于天,后有“谨身存心”昭告于人——

    王宫的四座城门,南为端礼,北为广智,东为体仁,西为遵义,按照“仁义礼智”的古训而制定,护城河上还建有桥梁而设有“过门”,都以所处的方位命名,在体仁门前的称为“东过门”,在遵义门前的称为“西过门”以此推类。护城河上的甚至还有吊桥,军事防御特色十分突出。

    王宫所有宫室坐北朝南,以承运殿作为正殿,是燕王处理政务的地方,存心殿、圆殿是燕王日常休息所用,这是前殿;后寝就是王妃和王子们的居所,这样前朝后寝布设,秩序井然。

    王宫官署区与护卫区位于萧墙与砖城之间的一片广阔区域内,下设典簿厅、纪善所、良医所、典膳所、审理所、奉祀所、典宝所、工正所和典仪所等众多官署机构,以随时听候燕王差遣,为其日常生活服务。在官署之外,相应部门辖属人员也居住在这一区域,因而这一地区既是官署政务区,同时也是服务人员的生活区。

    整个王宫具体有多少间房子呢,先说四个城门那里,面阔五间,各有六间房;前门也就是正大门也是面阔五间,有门房十个,还多了廊房十八间。承运殿面阔七间,廊房八十二间;穿堂五间,后殿七间;家庙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门三间;书堂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前寝宫穿堂七间,后寝宫五间,廊房六十间;东三所西三所后房五间,厢房六间,还有多人房六连排,共四十二间。

    还有世子府一间,正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十六间,就是如今张昭华住的地方,也就是说张昭华住的这个地方就是后世一座三进的四合院——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其实只是说了王府主人一家子的地方,还没说其他仆人侍从居住的地方呢。

    就是说,宰牲亭、仪仗库、茶房、净房、典膳所、库房、马房、养马房、诚奉司、诚奉歇房、厨房、六局、内使歇房、禄米仓、收粮厅这些地方,还都没有算有多少间房呢,每一处地方至少都有两间正房和六间厢房,更别说马房三十五间,禄米仓二十九间这样的规模了。

    除了沿袭前朝后寝三大殿的格局,用以祷祝祭祀的的“山川”、“社稷”二坛东西相邻,位于宫城之右,用以祭祀先祖的“宗庙”则位于宫城之左,是为“左祖右社”。

    除了规模宏大之外,宫室构景也堪一提,宫里凿有两处池塘,其中一处在书堂后面,一处在后花园那里,遍植莲花,池塘中蓄养金色鲤鱼,在池岸上击梆作响时,金鱼就会跃出水面,争抢鱼食。

    据说这池塘水引自就是元朝后妃经常游乐玩耍的海子,所以不存在工程繁杂的问题,池塘后垒土石为山,池畔假山亭阁倒映水中,四周花树团簇,赏心悦目。

    说起来倒是好笑,在听说北平引水方便之后,远在陕西的秦王不服气了,不知道抽了哪根筋,也引龙首渠水引入秦王宫中,形成深三丈、宽五丈、周长超过五里的水面——这事情已经违制了,但是因为皇帝厌恶御史参奏诸王,御史们也就装作不知道这件僭越的事情,直到秦王世子在京师的时候,自己有一天说漏了嘴了。

    于是秦王辛辛苦苦建了一年还没欣赏一月的池子,哈哈,又被推倒了,还得了申斥,估计秦王世子回西安之后,一定被揍得连亲娘都不认识了。

第139章 随俗() 
张昭华和高炽不急不缓地朝王妃的寝宫走去,世子所和王妃寝宫离得不太远,走上一刻钟也就到了,每天早上起来,张昭华和高炽就结伴走,锻炼身体,还能进行愉快的聊天,而且徒步走这种行为,也被大家狠狠称赞了,认为是很大的孝顺。

    因为今日是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所以一路走来,都听到用长竿敲击房梁的声音,这是为了把龙唤醒,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习俗,比如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的才称为有福,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

    走到王妃的庭院中,张昭华就看到有仆妇在院中的空地上用柴灰细细地围着大小不等的圆圈,围好一个就往圈里面并放一把五色豆子,张昭华一问,才知道这个叫做“打灰囤”,就是今年一年仓满廪实的意思。

    “我们永城便没有这样的风俗了,”张昭华道:“各地过节日还是不太一样,比如北平这里在这一日是要剃头的,据说剃头有好运,但是永城那里,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北平也只许动剪子剃头,”高炽道:“也不许动针,说是怕刺瞎了龙眼睛。可见风俗也是相近的,你们永城吃熏虫吗?”

    “吃熏虫?”张昭华惊讶地长大了嘴巴:“难道北平还有这样的风俗,把虫子熏死了之后还吃掉?”

    “想到哪里去了?”高炽好笑道:“薰虫是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者用面摊为煎饼,名叫薰虫。”

    张昭华又问了是哪个“薰”,然后道:“我以为是烟熏的熏呢,永城是在今天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两人走进中殿,中殿其实不是一个殿,而是对王妃寝宫的称呼。进去之后,就看到徐王妃坐在椅子上,身边是永安郡主朱玉英,两人正说着什么。

    张昭华和高炽过去问安,徐王妃看到是他们,笑容满面,朱玉英便打趣道:“弟妹一来,母亲就开怀了。”

    “便是我天天来母亲这里蹭吃喝,”张昭华也笑道:“母亲取笑我呢!”

    “你来我这里,”徐王妃温柔道:“我岂不知道是你的孝心,你这样我只有更高兴的份儿,见到你吃地香,我也能多吃两口。”

    “这就是娶了媳妇的好处了。”高炽插嘴道。

    王宫中,其实饭是分开吃的,大家都有小厨房,可以随时随地地吃。吃饭的时候,都是各人吃各人的,不但各做各吃,连买菜的时候,都是由典膳所买来,把肉菜等等原料,分给各宫。每日某人应分多少,如猪肉几斤、羊肉几斤、鸡蛋多少个、菜若干斤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每日照单往各个王子郡主那里送。

    一家人吃饭,都是各人吃各人的,这话乍听,或者有人不相信。但是请想,每人单住一处,每人都有太监若干,宫女若干,难道管了王子郡主的饭,还要分开再做宫女太监的饭?况且此宫到彼宫,距离之遥远,也要过几个院落,一样的菜,聚齐了人,菜也就凉了。

    所以张昭华每日早上准时来陪徐王妃吃饭,能被人称赞为有孝心。

    张昭华一来做了名声,而来锻炼身体,不管刮风下雪,都和高炽走这么不远不近的路程,来到中殿一起用早饭。但是午饭的时候,她就和高炽回世子所吃了,因为王妃经常会去存心殿和燕王一起用膳。

    说到晚饭,这一点张昭华觉得太奇怪,北平这边没有晚饭,只有晚上饿的时候准备糕点面食之类的东西稍微垫垫肚子,根本不能算是一顿正式的餐食——这和永城和南京都不一样,她以为三餐是隋唐普及下来的,没想到两餐还是三餐跟地域文化、富裕程度有关,南方三餐、北方两餐,穷人可能一天一餐都困难,富者一天四餐、五餐都有。

    不过北平的糕点很合张昭华的心意,晚上吃一些也没问题,偷偷再问小厨房要上两碗面,也没什么问题,反正不会饿着。

    看到张昭华过来,王妃这边的小厨房就上了薰虫、刀削面、猫耳朵、拔鱼儿、焦圈儿,麻团儿,沙馅小馒头,油酥,松饼,麻酱烧饼和细丝酱菜卤鸡脯,甚至还有牛肉干和乳酪。

    这简直就是张昭华的最爱,她吃南方的团子糕点什么的,总是不能秀气地一点渣儿都不掉出来,吃多了糯米糕点,胃上也不太能适应。但是北平就好多了,油条,烧饼,馒头,跟家里头吃的一样。况且北平受金元影响,吃食上面跟南方截然不同,像张昭华在南京吃的最多的是鹅、鸭、虾鱼这样的水产货,一到北平来就换了她爱吃的牛羊肉,肉质还特别鲜嫩,南京也有牛羊肉,只是光禄寺自己养的羊,总有一股去不掉的腥膻,用韭菜喂养了也不顶用。

    这在北方就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北地的牛羊肉烹制出来,就是什么都不放,也没有那股膻味,况且府里做的乳酪,比后世的酸奶在口感上更胜一筹,没有添加剂,里面放任何水果都好吃,本来在张昭华没来之前,大家就这样纯喝,也没想着加水果什么的,张昭华来了,就做了榜样,现在大家都往乳酪里头加果干,再撒一把芝麻,白的黑的都好看,吃起来口感真是棒极了。

    而且北方还有最不能拒绝的铜锅子!

    这就是蒙元留下来的最可称赞的习俗了,大冷的天儿,不点个锅子吃,真的不叫北方人。锅子水烧得滚珠的时候,把那切得薄如蝉翼的羊肉,往黄铜锅里一涮,不一会就变成了褐色。捞出来蘸点泽蒜、香荽调的麻汁,送到嘴里,简直是无上的美味。这吃法南方也有,砂锅嘛,味道清淡,也不太喜欢辛辣的调味品,让前世吃惯了麻辣的张昭华总不得劲儿。

    张昭华胃口一向是好,她吃得不快,但是一直在吃,让徐王妃瞧着也是胃口大增。当然张昭华是个多么有眼力见的人,见王妃一碗粥喝完了,立马给她盛一碗,偶尔再说几个笑话,总能让桌上气氛愉快。

    这也就是王妃纵着她,按理来说,食不言,女官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王妃身后的女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她看来,能让王妃多吃东西的张昭华实在是有一片孝心。

    张昭华乐意逗王妃开心,遇到这样的婆婆是天大的幸事,张昭华也无数次感叹自己的福气——一个月前,张昭华还在想着如何能讨到婆婆欢心,结果发现婆婆比她亲妈待她还好,王氏还有顾不上她的时候呢,王妃倒是样样把她照顾齐全了。

    在她刚来王府的时候,因为乍从气候潮湿的南方过度到北方来,她手腕子上起了一个小小的癣,颜色是淡黄色的,而且有多小,也就半个指甲盖那么小,居然被王妃看到了,要知道别说是王氏,就是朝昔相处的高炽也没有留神发现到。关键是王妃不仅发现了,还给她药膏,让女官叮嘱她什么东西不能吃了,简直比亲妈还贴心。

第140章 乳花() 
这边用过了早饭,仆妇将桌子撤了下去,张昭华还捧着一碗乳酪吃得高兴,高炽其实也纳闷,指着她对徐王妃道:“在京里也循规蹈矩地,吃不甚多少,一来北平,真是撒丫子欢吃。”

    徐王妃和永安都被逗笑了,就在此时,王妃身边伺候的大丫头阿葳掀了帘子——其实也不能叫大丫头,因为燕王府实际上是王宫,所以宫里面服侍的人,也叫宫女。

    阿葳和阿蕤是王妃身边得用的宫女,还有四个宫女也算是有脸面,分别是织云、缀锦、采蘋、占梅,因为都有一技之长,所以和府里的执事一并管着细务。王妃身边还有一个老嬷嬷,据说原先是伺候孝慈皇后的,姓李,张昭华也就跟着叫李嬷嬷。

    阿葳笑眯眯进来,行了个礼:“娘娘,典膳所那边把桌张给搬来了,您过个目。”

    张昭华不知道什么是桌张,伸头去看,就见四个仆妇合力抬了个长三尺余,宽约二尺的方桌子进来了,这桌子上面一层一层垒了长条形的点心,一共有七层,整个呈一个三角棱柱状,最底下一层约摸平铺了百十来块点心,雪白雪白地,还冒着热气,似乎还能听到“嘶嘶”的声音。

    “刚做好的,”一个仆妇解释道:“七个大锅子一齐头蒸出来,摆了模样就送过来了。”

    “世子妃没见过这东西吧?”王妃先问张昭华。

    张昭华摇摇头道:“确实没见过,这糕点,不是给我们吃的吧?”

    “不是给你吃的,”高炽道:“这东西叫桌张,供享、神祇、祭祀、宗庙、筵宴,又如佛前供素,都用这个,也是从金朝女真人那里留下来的风俗,三层、五层、七层,最高的有十二层的,铺得越多、摆得越高,越显尊崇。”

    永安郡主也笑道:“北京单有厨行,平常无事,专揽婚丧寿事的大买卖,就做这种桌张。咱们宫里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