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昭华-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忽然想起来,早在牛氏出事的那时候,自己曾经出言试探过,她那时候不过是想给张氏造成心理的压力,在她压迫的目光下露出马脚的人多了,然而张氏却大大方方展现了对牛氏所作所为的厌恶,她现在想起来,觉得这种厌恶不是针对牛氏的,而是针对自己的。

    张氏似乎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穿了自己——而自己还在徜徉在张氏显露出的冰山一角中,而这一角,不过是人家施舍给你看的罢了。

    凭什么呢?

    马氏是不肯承认这世上有所谓的天命之人的,也不肯承认这世上有幸运儿;她只承认有比自己努力的,有比自己更用功的,因为心机是天生的,而城府是后天一点点堆积出来的。

    所以没有把握好这一局不是她不如人,而是对方比自己更用功。毕竟自己没有拿出十成十的全力,而对方却拼上了所有,这本身就不对等——马氏为自己找到了合理的理由,来解释这种这一局中她得到的失落感和危机感。

    马氏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她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也很难真正地获得满足和快乐。但是这也决定了她也不会真正被打垮,因为她会吞下伤痛不断奋起。

    最后的结果还是她赢了,她成了太孙妃,而不是那位永城张氏。

第107章 不均() 
谨身殿里,御案上摆放了一张名单,名单上赫然写着不久前刚刚选出的八位秀女的家世门第、籍贯姓名,还有这么多天下来,女官对她们的综合考评。

    殿里静悄悄地,似乎连一根针掉落了,都能听得见响儿。良久之后,御案旁边传来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在屏风旁边侍候的太监听到了,都低下头去,不敢发一言。

    谁敢发言呢,怎么发言呢,难道要胆大到上去问一声怎么了?别忘了洪武十年的时候,有一久事内廷的宦官从容言及政事。皇帝立刻将他逐出,遣还乡里,永不叙用。这个老公公伺候皇帝有十七八年了,早在皇帝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在身边得用。皇帝就是念及这么一点情分,才没有当场拉出去杖责。他能得到皇帝的姑息,可是其他宦官就不会有这样的待遇了,所以供职内廷的太监们,都无比小心,从不敢发一言在不该插嘴的时候。

    他们也许算是活的最窝囊最小心的一代太监了,有鉴于“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皇帝下令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臣衣服、帽子,官阶不得超过四品,政府各部门不得与宦官公文往来——这一系列禁令之后,皇帝仍不放心,又特地悬挂一块铁牌在宫门之上,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十几个大字,以示震慑。

    所以伺候在身边的几位太监虽然心里清楚皇帝在为什么犯难,但是仍然没有显露出分毫来。

    洪武帝正是在为皇子皇孙们的婚事发愁,他原先是不愁的,按他预想的是从这一届选秀的女子中,挑出家世清白、门第薄弱的秀女出来,平民女子最好了,低级官吏的女孩儿也行。这样配给皇子皇孙们,就杜绝了将来后妃甚至外戚干政的可能。

    他以为自己的安排是很好的,也以为他的儿子们都会理解他这个父亲的良苦用心——但是他偶然间听到了他的第十八子朱楩和他母妃的话。

    “大婚之后,”朱楩对他母亲周妃道:“儿就去封国了,再不能孝顺母亲,侍奉膝下,母亲勿要以我为念,安心自养,儿子此去千里,也会常常记挂母亲。且幸有松儿能替我照顾母亲——”

    皇帝心道,这个自己很少关注的儿子,倒也有几分孝心。

    却听周妃抱着他嚎啕大哭道:“我只有你们兄弟两个,皇上却把你们封地那样远,一个封地在甘肃岷州,一个在辽东开原!那种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皇上怎么狠得下心让你们就藩!只恨你娘没本事,不敢比皇后,也比不上惠妃宁妃这样伺候陛下的老人!让你跟你的其他兄弟,千差万别!”

    “母亲莫要乱说,”朱楩急忙道:“父皇封建我们,就是为了屏蔽帝室,以为磐石之安。秦、晋、齐、楚、燕虽然封号尊贵,但也责任重大,兄长们都要领兵出征,儿子虽然封地偏远了些,但好歹是王化之地,用不着陷于阵仗之中,这岂不是母亲的幸事?”

    “况且有几位兄长也与我的封国不远,”朱楩历数道:“肃王兄封地也在甘肃,平凉市离我的封国也就是数百里的路程;辽王兄在辽东广宁,离松儿多近呢——庆王兄在宁夏银川,宁王兄又在大宁,东连辽左,西接宣府,谷王兄就在宣府啊,大家离得这样近,相互有的照应!”

    “那是因为你父亲将天下的好地方都封完了,封完了!”周妃忍不住道:“好地方都封给了皇后、惠妃、定妃和宁妃的儿子了!你怎么不说说你那秦王兄,封地在西安;晋王兄,封地在太原;燕王兄,封地在北平;周王,封地在开封;楚王,封地在武昌;齐王,封地在青州;潭王,封地在长沙;鲁王,封地在兖州;蜀王,封地在CD湘王,封地在荆州;代王,封地在大同——从第十四子算起,你们这些未婚的皇子,便都没得什么好封地!”

    “一样的皇子,”周妃道:“他们封在膏腴之地,就算不是膏腴之地,也是古之郡邑;你们这些年岁小的,却都要去苦寒的地方,听都没听过的地方,不仅要建你们的王府,还要把那一个地方的城池也建了!听说你周王兄,建造的周王府,是在宋朝都城的地基上建的!开封那人口稠密的地方,有一辈子享不完的福!同样是兄弟,你不过比他小了十七岁罢了,难道你就不是皇爷的儿子了吗?为什么皇爷偏心至此!”

    “母妃,”朱楩道:“您别说了!”

    “我要说,为什么不说,”周妃道:“封地不如人家,这样也就罢了,好歹也是传世的藩王,可是为什么连你们的婚事,都要差你兄长这么多!”

    “看看你的兄长们,哪一个不是娶的国公、国侯的女儿!”周妃道:“怎么偏偏到了你们这些个年幼的儿子这里,就要娶了平头百姓家的女儿!在柔仪殿朝贺的时候,如何能上的了台面!”

    周妃这一通牢骚发完,心里舒服了许多,然而全都听到的皇帝却大怒,然而他也没有立时追究周妃的过错,在他看来,周妃不过是无知妇人,妇人斤斤计较也是正常,重要的是儿子朱楩最后并没有反驳他娘说的娶妇娶的不好这一观点,朱楩这么想,其他几个适龄的皇子心里未尝没有也这么想过。

    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啊,皇帝感觉自己的头发又要变白一些了,他毕竟老了,是个疼爱儿子的老人,最不想看见的,就是兄弟之间起了嫌隙,而这种嫌隙是由自己处事不公造成的。“不患寡患不均”的道理,看来是人人都知道,连周妃都知道,就觉得和自己疼爱年长的儿子,而不顾念年幼的儿子。

    皇帝也想了许久,他这么做,确实有利于长远,有利于国家,但是恐怕在当前也造成了年幼的儿子们的不满——

    那就给儿子们都娶高门女吧!

    他们恐怕也不是真的在乎女方门第高低,只是在乎是不是从自己这里得的平均。但是从一开始就不平均了,长子长孙会得到最先得到,而且得到最大的,其余的儿子不过得到是边边角角,将来甚至还要仰赖辈分比他们低的太孙而活。

    皇帝这么想,就觉得周妃说的没错了,这样确实很不公平。

    皇子的亲事,皇帝可以给他们找到家世差不多的二品官的女儿为配,虽然不是国侯国公之女,但是如今还剩几个国侯?国侯也没有几个适龄的女儿了,所以也就降低一等,配指挥使家的女儿,跟他们的哥哥们也差不了多少。

    皇孙是皇帝不能退让的,要在皇孙这里定下万世不变的规矩。

    给皇太孙定下的就是从四品文官的女儿,比他的叔叔们差远了,但是娶进来的好处却大大的有,最起码不会仰仗身份,骄纵凌人。想当年太子娶进来的常遇春的女儿,孔武有力,与太子口角时候甚至能将太子推翻在地上,这样的母夜叉,娶进来能干什么!白白给自己找气受!还有那个谁,秦王的次妃邓氏!她挑唆秦王干了些什么!把自己好好的儿子教唆坏了!皇帝想起这个女人,心中就有无尽的怒意。

    这就是娶进高门女的结果,不知道谦卑,不知道顺从。既然这是他们想要的,那就遂了他们的意,今后自己受着去吧!

    皇帝的笔尖落在名单上,勾出两个平民女来,一个是张氏,一个是吕氏。

    张氏,皇帝的耳朵似乎又听到了当日她唱的赶牛歌,这首歌勾起了他当年放牛的回忆。

    “好女子,好女子,”皇帝道:“当配我的佳孙——”

    皇帝又想起了皇孙朱高炽一本正经的样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又有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之言……在北平时候,每年春耕时节……途中未乘坐车轿,而是一路骑马前行,为的是可以看到沿途老百姓的生活情形,知道百姓生活的不容易……也曾一日走过五十里地,北平周边的县城,稼穑亩产……俱都了然于心。”

    皇帝的嘴角,渐渐挂起了一抹奇异的微笑。

第108章 徽命() 
暨皇太孙大婚之前,诸王馆其余秀女也迎来了一道诏书,一道决定她们终身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官宣读诏旨道:“《关雎》之化,始於国风;贯鱼之序,著於《大易》。用能辅助王道,叶宣阴教。龙楼内范,辅成元良之德;凤邸中闱,克谐乐善之美。自非门地兼茂,容则聿修,何以式副好逑,允兹华选。朕夙罹不造,茕茕在疚。佥以崇嫡明统,载在典谟,以建长秋,以奉宗庙。惟册尔指挥使孙继达,乐有两女,一为肃王楧妃;一为庆王栴妃;武定侯郭英女为辽王植妃,都督袁洪女为岷王楩妃,指挥使周泽女为谷王橞妃;指挥使张泰女为宁王权妃;往钦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欤!”

    令人惊讶——武定侯家两个女儿,只有一个做了王妃,还有一个,根本没有提要做配给谁;反而将指挥使孙继达家的两个女儿,全部配给了皇子。张昭华这么一想,忽然恍然起来,因为郭英的大女儿是嫡出,二女儿是个妾生子,是庶出!而指挥使孙继达家的两个女儿,都是嫡出!因为这个缘故,皇帝居然把第三轮就刷掉的秀女,又重新提了出来,还配给了皇子。

    不过皇帝一定还有其他的考究,比如说武定侯家如果出了两个王妃,着实算是权势过炽,门楣过盛了——皇帝到底是不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的出现的。

    紧接着中官又宣读了另一道诏旨,这里面终于提到了张昭华——

    “……二南垂范,王风之所基。惟册尔兵马指挥张麒女为燕王世子妃;兵马指挥吕贵女为周王世子妃。其敬之哉,可不慎欤!”

    张昭华第一反应是,她爹什么时候封了官,成了兵马指挥了?

    第二反应是,吕氏成了周王世子妃!成了周王二王子的嫂子了!

    第三反应是,燕王世子是哪个?

    等一等,燕王世子——燕王?

    此燕王,是彼燕王吗?是那个日后靖难功成,登上大位的那一位吗?张昭华顿时感觉一阵晕眩,皇帝把她指给了燕王的世子!她成了燕王朱棣的儿媳妇了!

    怎么看都觉得像是天方夜谭!

    张昭华这些秀女在女官的引导下接了旨意,之后被带到宫正嬷嬷那里听训。

    宫正嬷嬷给她们讲的是恩封的事情,说朝廷专门有一个机构,是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各指挥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四人,正七品吏目一人。凡亲王、郡王妃的父亲如果没有官职的,亲王妃的父亲授兵马指挥,郡王妃的父亲授副指挥。

    这是专门说给张昭华和吕氏听的,因为这里面只有她们两个的父亲是平民,可以得到这个恩封。

    这个指挥,和指挥使是大大不同的,不仅仅是一个字有没有的差别。最高是锦衣亲军锦衣卫指挥使,其次是都指挥使司,也是正二品,但是地方官。然后是京卫指挥使,正三品,再就是卫指挥使,再下来才是五城兵马指挥,正六品。总的来说,朝廷各卫的指挥使均秩是正三品,各省的军事长官都指挥使为正二品,要高于本省的行政长官布政使。地方各卫的指挥使也是三品官,千户所的千户为正五品,百户所的百户为正六品,按这个道理来说,张昭华的父亲张麒差不多是个锦衣卫百户了。

    郡王妃的父亲相当于锦衣卫百户,亲王妃的父亲就相当于锦衣卫千户了,这种恩封是很不错的,但张昭华和吕氏都很惶恐,都道:“家父升斗小民,从没有做过官儿,如今一跃成了正六品的指挥,哪里能胜任——”

    “这个职位不管事的,”宫正嬷嬷道:“要管也是小事情,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检验死伤及火禁之事。有如知县一般,不难做。”

    原来是追捕盗贼,打扫街道,每天打更防火的活计,张昭华心下大定,这个活儿确实不难做。

    “还要与你们说,”宫正嬷嬷道:“皇爷于前日在《祖训录》中增补了一些条目,其中有列亲戚之家,并与以亲戚之家优待。”

    说是“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馀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今将亲戚之家指定名目,开列于后:皇后家,皇妃家,东宫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驸马家,仪宾家,魏国公、曹国公、信国公、西平侯、武定侯家”。

    也就是说,这些皇爷亲自订下的所谓“亲戚”之家的人犯了法,有相当程度上的豁免权!

    除了犯谋逆的大罪,其他什么罪名,以轻重判别。犯了法的亲戚,只允许法司将罪名上报,等待皇帝的定夺,不允许法司擅自拘拿审问!

    连法司都没有权力拘留,周王家更没有权力拘留一位亲王世子妃的父亲了!张昭华的父亲终于可以从周王府这个囚笼里走出来了,算起来,燕王世子的地位和周王世子等同,周王的二王子只是郡王罢了,日后见了张昭华还得行礼呢!

    作为一名册封的亲王世子妃,张昭华其实已经算是特权阶级的一员了,从自己的名字在这份“亲戚”的名单上,从自己的父亲被恩封为“兵马指挥”这一刻起,张家就算是脱离了平民阶层,也可以依附制度而享受制度带给他们的红利了。

    “你们家在外省的,要搬来京师,”宫正嬷嬷道:“纳妃仪式上面,要见到你们的父亲。五日之后,会有中使去你们原籍之地,宣读诏书,并带你们的家人进京。”

    之后的日子,嬷嬷和女官们开始费心训导她们婚礼的全部流程。这样一遍遍地熟悉礼仪,竟然比有早课晚课的时候还要累人,尤其是厚重的礼服压在身上,跪拜、肃拜、兴拜,但凡有一点点没做到规范的地方,女官们就毫不留情地让她们重新来。

    她也听女官们私语过:“这日子赶得太紧,皇太孙月底大婚,一月不到就要亲王、亲王世子妃成婚,还有仪宾——听说都要在冬至庆成宴之前办完。”

    “今年冬至宴和庆成宴一起办了?”女官问道。

    “一起办啊,”另一个女官道:“听说皇爷准备在冬至前一天大祀天地于南郊,后一日办庆成宴,和冬至宴合在一起了。”

    “宫里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