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昭华-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士奇被带到太孙帐前,幼军要取下他的剑,却见他死死抱着剑不放:“你要拿走宝剑,先杀了我!”
“杨学士,”朱瞻基不由得道:“你从何而来?你跟那郭敬一样,深受我皇爷爷重恩,却背叛了他,另攀高枝!”
“殿下糊涂,”杨士奇道:“赵王在京畿虽然掀起滔天巨浪,但三大营岿然不动,赵王无兵可调,造反不成——反倒是你,无诏带兵威逼京城,已有造反之实!”
“我是为了解救皇爷爷,”朱瞻基跳了起来:“他被赵王幽禁了!赵王挟天子,难道你们不知道,还任他挟制吗?”
杨士奇道:“我们自然不会任他挟制。但殿下更不应该头脑不清,胡乱判断,私自带兵入京,到时候真正坐实了造反的罪名,即算是皇上醒来了,也包庇不得!”
“我皇爷爷醒来了?”朱瞻基一惊。
“谁说皇上昏迷不醒?”杨士奇反问道。
不光是朱瞻基,听到这句话的所有人都有如被雷霆震过一般:“可是皇上既然醒来,为什么不阻止赵王?”
杨士奇在看到皇帝清醒的那一刻,也是如此的想法,但他知道皇帝既然不曾被赵王控制,那赵王所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跳梁小丑,自以为是的表演罢了!不管他赵王拉拢了多少勋贵,只要这些人知道皇帝清醒着,那一定是拼死也要跟赵王撇清关系。
皇帝的清醒对杨士奇也是一次巨震,之前他一直忧危不已,以为碰到了他仕宦生涯中最大的危机,流芳百世力挽狂澜还是算不及人被打落尘埃,这是艰难的选择和筹谋——直到他再一次求见皇上,而郑和领他进去,这正是三天前的一幕。
“皇上……”杨士奇看到了满头白发、病态枯槁的皇帝,一下子悲痛不已:“臣无能啊……”
“郑和,”杨士奇伏地痛哭的时候,却听见头上一道嘶哑的声音:“扶他起来。”
杨士奇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他不可置信地抬起头,对上了皇帝威严而又疲惫的眼睛。
第二百一十七章 矫诏()
“杨学士,”郑和将杨士奇扶了起来道:“皇上无事,你不要哭了。”
“皇上、皇上,”杨士奇巨震:“您没事?”
“小声一些,皇上已经醒来的消息,还没有别人知道。”郑和比划了一个低声的手势,然后退到门口,警惕地注视着外面的一切。
“外头怎么样了?”皇帝神情还是很差,说一句话喘了几口气。
杨士奇赶紧收敛心神,将锦衣卫大肆诛戮的情况以及自己派人把太孙拦在涿州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赵王很快就会知道太孙没有去山西,陛下的印玺在赵王手中,届时……”
“是朕给老三的。”皇帝冷冷道。
“啊?”杨士奇一怔。
“虎符和印玺,他总要得到一个,才不至于狗急跳墙把他老子杀了。”皇帝眼中射出利箭一样的光:“你说是吗?”
杨士奇道:“赵王没有找到虎符,在宫掖之中大肆抄捡,说是有人镇魇陛下。”
他说着不由自主心虚了一下,因为这镇魇的结果是郭敬把张贵妃给禁足了,但杨士奇觉得如果不这么做,赵王篡位的步伐可就大大加快了。
“你做的很好,”皇帝似乎知道他做的一切:“张氏妇道人家,被蒙蔽了也不自知,朕不是跟她追究的时候——”
“皇上既然无事,”杨士奇只感觉全身的毛孔都舒坦了:“重掌乾坤,真是社稷之幸。还请皇上早日收拾残局,如果再由赵王折腾下去,恐怕人心不稳,天下倾危。”
“朕昏迷这几天,魑魅魍魉都蹦出来了,合演了一出好戏,”皇帝冷笑一声道:“朕还没有看够呢。”
杨士奇听这意思,似乎皇上还要继续装昏,也许皇上并不肯相信赵王会真的弑君弑父,他想看赵王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皇帝看到杨士奇默不作声,知道他心里的想法,然而皇帝并不是在等待赵王的终极大招,皇帝在等待一个宿敌的到来。
“你把朕的宝剑摘下来。”皇帝示意杨士奇将墙上悬挂着的天子剑取下来,低声道:“打开它……”
杨士奇捧着剑,心中砰砰直跳,他意识到了这宝剑里有东西,而且就是他猜测的那样东西——但他端详了半晌,却不知道从何打开。
“剑柄上有一个凸起的地方,在你握剑的虎口处,”皇帝道:“摁下之后把剑柄与剑身反向扭转两圈,再正着转一圈。”
“是。”杨士奇依言,将宝剑正反扭转了几下,一用力将剑柄拔了下来!就在剑柄掉落的一瞬间,一样黄澄澄东西从剑身中坠下,杨士奇眼疾手快接住了,定睛一看,果然是号令千军万马的虎符!
“这东西一共有二十一枚,”皇帝看着汗流浃背的杨士奇道:“二十枚阴面虎符,在京卫十七卫以及三大营指挥的手里,一枚阳面虎符,就是朕调兵遣将之符。”
“陛下,陛下,臣——”杨士奇愈发惶恐,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把虎符交给他。
“不是朕不信郭敬,”皇帝道:“但他不能持虎符……”
皇帝的谋算是正确的,郭敬的确忠心耿耿,但郭敬已经负责了他的护卫,若是再将虎符交给他,那郭敬就成了比赵王更具有篡位实力的人了,在这么大的诱惑面前,忠诚算什么?谁能保证郭敬永远不生异心?
皇帝一路从靖难开始,他就发现武将的忠诚度,根本比不上文官。除了平安、铁铉几个硬骨头,皇帝击败的南军将领,几乎都降了,而遇到的文官,舍生取义,一个个宁死也不肯与他合作。这种以前让皇帝无比痛恨的品质,现在成了他追思的东西。
“拿着虎符,去找太孙。”皇帝道:“朕相信你,一定能完成朕的嘱托。”
“皇上,”杨士奇来不及表达感激之情,他道:“赵王控制了东厂,他的人就在大殿之外,臣进出都要从上到下搜身,臣只恐虎符无处隐藏。”
郑和看到门外窥伺的人频频张望,知道时间差不多了,要是杨士奇再待下去,外面的人就要怀疑了:“杨学士,你快想想办法。”
杨士奇将虎符重新装填进了宝剑之中,悬挂在了墙上:“臣一定会想办法,将宝剑带出宫去。”
这就是三天前的一幕,杨士奇苦思冥想,最后终于在赵王眼皮底下将宝剑带到了太孙的身边。
“虎符在哪儿?”太孙浑身颤抖,失声追问。
杨士奇紧紧握住刀柄,左旋右转,刀身落在地上,深深插入泥土中,他举起那样东西:“兵甲之符,右在皇帝,左在京军!”
这右半边符,乃是一只昂首作行走状的金虎,一时之间,所有人屏息凝神战栗不已,看着杨士奇将这东西交在了太孙手上。
“这就是、虎符?”太孙脸色都胀红了,激动地难以抑制。不怪他如此激动,他从小长到现在,这是第一次看到皇帝的虎符,他虽然在英国公、成国公那里看到他们的虎符,但属于皇帝的虎符,却从没有让他瞧见过。
“皇上让臣把虎符带出宫,交给殿下。”杨士奇看着太孙迷醉的眼神,高声道:“殿下可持此号令京军,事机所在,间不容发!”
太孙一下子清醒过来,他看着帐中之人,豪气顿生:“皇爷爷把虎符交给我,是要我拨乱反正,平定赵王之乱!我要带着虎符去三大营,解救皇爷爷!”
此时的中都凤阳,张昭华和高炽已经躲过了第二波的刺杀了。
数十个武功高强的刺客,与祖陵驻军杀得尸横遍野,最后检查尸体的时候,却又什么没有发现。
“检查一下他们的脚底。”张昭华道。
尸体脚底,有一朵刺上去的莲花——这是白莲教的人,却又不是普通的白莲教。
“莲台省,”张昭华想起了这个机构:“这是白莲教最核心的机关,一直除不尽白莲教,就是因为莲台省这个核心未被伤及。现在他们终于走到台前来了,看来北京情势已经是万分凶险了。”
张昭华和高炽马不停蹄北上,在经过南京的时候,张昭华回到皇宫里,从坤宁宫匾额后面取下一个盒子,盒子里面装的是当年徐皇后留给她的东西。
“平江伯,”高炽见到前来迎接他的陈瑄:“辛苦你了。”
他们北上定然会遭到更多刺客的拦截,这刺客除了莲台省,恐怕还有赵王高燧的人,高炽和张昭华身边只有一百三十多人随侍,关键时刻是陈瑄带着水师来接他们,坐上大船一路入海,走海路从天津港登岸。
朱瞻基和杨士奇装扮成乞丐,混在人群中,然而却发现北平九门只有一门可以通行,而且门上守备森严,只进不出。而且进去的人似乎都有什么凭证,普通的百姓不允许进去。
“他们到底放了什么人进去?”朱瞻基越发紧张道。
杨士奇目力、耳力都超群,他虽然只是看到为首的人比划了几个动作,却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这是白莲教的人!他们用的是白莲教的暗语!”
杨士奇和朱瞻基经过城门的时候,杨士奇就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尖向上,划了一个弧,没想到却引来了守门之人的怀疑:“这人不对!”
杨士奇大惊,只见刚才通过的几十个人也都回过来把他们围住了:“你是谁?为什么要混入城里?”
杨士奇冷汗直流:“我们和你们一处来的,你们从哪儿来,我们就从那儿来。”
“放屁!”前面一个装成乞丐模样的人就骂道:“爷爷从军营里来!还愣着干什么,快把这两个白莲教妖人抓起来!今天收获不小,抓了二十四个了!”
杨士奇一听不对,再仔细一看这人,“你不是阳武侯的手下马麟吗?”
马麟被认了出来,嘴里嚷嚷道:“你还认得爷爷我!你——杨学士?你啥时候成了白莲教?”
“放屁!”杨士奇也忍不住骂了一句:“这馊主意是谁想出来的,你家侯爷差一点误了大事!”
原来阳武侯薛禄守着城门,他胆大心细,早就发觉了不对,这些日子把家将调出来,让他们扮作乞丐,然后装模作样在城门那里似是而非地比划,守门之人就把他们放进去,若是有人跟他们一样比划,而且比划地和白莲教手语一模一样,当场就被抓起来,这几天已经抓了一百来个了,全都被薛禄审过,都是各地奔赴京师的白莲教教徒无疑。
马麟是个五品的武官,当初和杨士奇有过几次照面,杨士奇看在阳武侯的面子上,给他行过一次方便。
“你家侯爷在哪儿?”朱瞻基忍不住问道。
“太孙、太孙殿下!”马麟不敢迟疑,急忙道:“我家侯爷……”
他话还没说完,只见又一队兵马过来,为首的那个朱瞻基定睛一看,不由得喜上眉梢:“大姑父!”
被朱瞻基唤作大姑父的人,就是永安公主的驸马,广平侯袁容了。而袁容看到了他,也是大吃一惊:“太孙?你怎么在这儿?”
“大姑父,你人在这太好了,”朱瞻基欢喜道:“皇爷爷命我火速调兵马至皇宫勤王!你快跟我去解救皇爷爷!”
“皇上有旨意?”袁容一听神色一变。
“皇上口谕,”杨士奇道:“有宝剑为证。”
“口谕?”袁容质疑道:“皇上刚刚下了旨,说太孙殿下未奉诏旨、擅自率兵来京,意图造反,怎么解释?”
“那是赵王矫诏!”朱瞻基急道。
“你说赵王矫诏?”袁容就冷冷道:“你怎么证明你不是矫诏?”
第二百一十八章 乱象()
“我当然不是矫诏,”朱瞻基就要破口而出:“我有……”
腰上却被杨士奇狠狠一抓,杨士奇上前一步道:“皇上亲口对我说,把兵调来,去见他。驸马把兵调来,跟着我去见皇上。要是见不着皇上,您就杀了我,如何?”
袁容哈哈一笑,眼中射出冰冷的光来:“杨学士急着死,却还要拉上本侯?你这个干预机务的内阁学士,岂不知道没有皇上的兵符,谁也不能调兵,否则视同造反这一条铁律吧?就算你不知道,太孙跟在皇上身边,也该知道这是三令五申的严旨,谁敢干犯天条,谁满门抄斩!”
杨士奇也冷冷一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是皇上的兵符丢了,难道就调不动兵马了?广平侯,你要知道,皇上确实是下了旨,我也把旨意传到了,你却不调兵,你往后见到皇上,自己担下后果。”
袁容笃定皇上是绝对不会给他们传旨的,因为他早都见过皇帝昏迷不醒的样子,他们哪里有什么诏书呢?
“皇上可不止派了我一人传旨,”杨士奇道:“也不止传了你一个人,到时候人家都带兵到了,你却还推三阻四,恐怕皇上对永安公主那一点情分,也没了。”
永乐十五年,永安公主去世了。她和袁容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而袁容为了传宗接代,有了两个庶子。皇帝不能说袁容什么,却撤销了袁容的俸禄,责令其搬出了公主府。
袁容神色变幻,却不想身后忽然冒出一个声音:“皇上还派人传旨了?那有没有给我薛老六的旨意?”
袁容神色一缩,薛禄来了!
只见薛禄金刀大马地跃下,双目灼灼地盯着杨士奇:“皇上有给我的旨意吗?”
“有,当然有!”杨士奇道:“皇上说,京卫十七卫,尽数入皇宫救驾!”
薛禄还担着京卫兴武、英武卫的指挥,他自然是要奉诏的:“皇上说的话,老薛我要听啊!那就请太孙、学士跟着我,去京卫调兵吧!”
“且慢!”袁容恼怒道:“薛老六,你疯了不成!没有兵符,你敢擅自调兵?你若敢擅自调兵,就是造反!本侯有权将你当场诛杀!”
“驸马说的对,要是我薛六擅自调兵,确实该死。”薛禄咧嘴一笑道:“可这不有传旨的吗?”
“他有何凭证?”袁容冷冷道:“侯爷再胡搅蛮缠下去,我只好不客气了!”
随着袁容这一句,他身后的亲卫举起了弩,对着那些弩箭,薛禄道:“驸马真是心急,你这箭难道要对着太孙射?你不就是觉着他们没法证明自己吗?他要是有法子证明,怎么办?”
“那自然没什么说的,”袁容面目狰狞:“本侯一定会依命行事。”
薛禄沉声道:“杨学士,皇上命你调兵,难道没有什么吩咐吗?”
“吩咐了。”杨士奇淡淡道:“皇上说,朕有令,天下莫敢不从!”
“怎么个莫敢不从?”薛禄就道。
太孙就掏出虎符来:“虎符所在,千军万马来相会!”
众人屏息看着太孙手上黄灿灿的东西,薛禄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袁容却面露惊恐,一时之间汗如雨下。
“半边虎符!”他大叫起来。
薛禄将手中的虎符和太孙手中的一对,纹丝合缝!
“这下还有什么好说的?”薛禄翻身上马道:“速速调兵吧。”
却没想到袁容神色变幻,最后化作孤注一掷的疯狂:“他的虎符是假的!薛禄造反!给我杀了他!”
“哟呵,”薛禄惊回首,舔舔嘴唇道:“大驸马,这回你真的是没救了啊!”
袁容的家将和私兵虽然听从他的话,但明明看到了太孙拿出虎符,而虎符不是造假,和薛禄的阴面虎符对上了,而袁容仍然驱使他们攻击太孙——都面面相觑,畏缩不前。
薛禄轻蔑一笑:“马麟,护送太孙和学士去京卫调兵!本侯陪大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