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昭华-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恰好方便了张昭华将公印取出来,她微服私访,没有叫几个人随行,也是害怕纪纲耳目侦察,所以她身边只有含冬和太监吕方,还有要去山东探亲的蒋廷珪夫妇。她当时想拿张麒张昶的印,但是那都是京卫或者锦衣卫的印,锦衣卫是不能惊动的,京卫是出了京城就不好使了。所以杨士奇的公印,在官场上是顶用的。

    至于御史高炜,张昭华从陈瑛的口中听过他的名字,其实是个很能直言的人,在都察院里也是多次顶撞陈瑛,陈瑛虽然刻薄,却爱惜他的才华,将他放到外面去做省道监察御史去了,这一次高炜也是从湖北被调到了河南,也恰好在周家口镇这边晃悠,才叫张昭华有了机会。

    “贵人,贵人,”赵老汉的婆娘就小心翼翼地叫唤了一声:“吃肉,吃肉。”

    张昭华夹了一筷子猪后腿肉,这肉并没有料理地干净,上面还有一根细细的毛,但是她还是送到嘴里,道:“味道不错。”

    后腿肉是张昭华买来的,一只猪蹄膀被买来,全村的人都伸长脖子看,张昭华见他们着实可怜,干脆买了一整只猪,让他们料理去了,现在弄得村里跟过年似的,刚刚还轰走了一群来道谢的人。

    张昭华吃得心不在焉,有一个一直萦绕在她脑子里的问题,那就是被粮长买去的孩子,究竟去了哪儿呢?什么时候起,粮长居然包揽了人贩子的活儿?

    能提出用孩子补足夏税秋粮的不足,这粮长本身罪该万死,而且他还是个知州,是官府的人——

    然而高炜没有随意处置任何一个官吏的权力,他只能参奏这些人,然后奏疏送抵南京,得到高炽的批准,才能将这些为非作歹之人一网打尽。她如今也不可能直接冲进知州衙门之中,逼问这些事情。

    “里长这一回不敢逼俺们了,”赵广胜其实还是放心不下:“他要是下一回,还是催逼呢?”

    “那不可能,这案子被高炜、高大人一往上报,”张昭华安慰道:“那就从知州到知县到里甲,都要问责,里长就该换人了!”

    “换人,换人也要催缴粮食,”赵老汉就道:“也要谎报数额,大斗进小斗出,俺们县里就这么多地,有五十顷的土地不交粮,多少税,只能平摊在俺们身上。”

    “什么五十顷的土地不交税?”张昭华道。

    “咱们县东头,最好的田是周王府的,”赵老汉道:“他们圈了那么多田,又不交税,所以里长才会在俺们身上加重税。”

    每个县根据鱼鳞图册来征税,但是周王府占了好田,堂而皇之地不交税,甚至将几千亩耕地从纳税清单上隐去。粮长不敢催收,只能将田赋平摊到这一县之地的小民身上,想想这一县的百姓,就成了重赋的实际交纳者。这王县令应该早就是一清二楚,他和河南的无数官吏一样,早就和周王府勾结起来,通同作弊,将负担转嫁到无地少地的贫困粮户头上,加重小民的负担。

    小户要交大户之税,百姓们负担了自己头上的税,还要负担周王府的税,甚至还要负担粮长、里长的加成收受,日受煎熬,难以负担,只能沦为流民。

    张昭华本来就对周王府没有一丝的好感,赵老汉的话勾起了她不好的回忆,令她愤怒不已。原想着周王兴趣在本草医药上,周王嫡长子温恭有礼,嫡次子有爋已经被流放去了云南,这在藩王之中,已经算是相当听话安分的了,没想到光在一个小小的商水县城里,就占有民田五十顷,商水县地方小,民田总共才二百七十顷——

    “周王府在其他县里有田吗?”张昭华就道:“也都不交税?”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周王府在其余几个县里,都有或大或小的土地,而且他们圈地的方法还特别令人愤恨,说是每年黄河决口,大水淹过的土地都是淤地,淤泥乃是第一等的田土,是相当好的土地,周王府的人就每年来寻这样的好地,管他是谁家的田,都占了,也都不交税。

    没想到的是,赵广胜道:“别说周王府将开封周围的好田都占了,那归德州的好田,不都叫张娘娘家里给占走了吗?”

    张昭华脸色大变,她筷子都差一点落在了地上:“哪个张娘娘,你说的是太子妃吗?”

    “那还有哪个张娘娘,他们永城那地方,出了个贵人,”赵老汉的儿子抹了抹嘴上的肥油,道:“别说永城,归德州六个县多少田地,都是他家的了,都不交税。周王府也让着她家呢,也不敢跟她家抢。”

    张昭华又气又伤心,她爹住不惯南京,一年之中多是往老家和北平跑,北平有地她是知道的,都是皇帝给的,但是老家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多了这么多土地,而且都还堂而皇之地不纳税,这让张昭华难以接受。她实在没法想象自己家里,也变成了和周王府比肩的、让人闻之色变且为民害的权贵人家,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像当初的自己一样,为求生而四处奔走,但是没有生路。

第一百一十七章 肝儿疼() 
张昭华蒙在被子里,气得肝儿疼,额头也是突突地跳,杨氏过来劝了一会儿,她是个口拙的人,话也说不到点子上,只好做了一点吃食,但是张昭华一口也吃不下。

    含冬看到她脸色潮红,又叫着说头晕,也吓了一跳,赶紧给她耳朵上扎了个眼,放了几滴血,才稍微算是舒服了一点。

    张昭华向来有个血热的毛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热内盛,小日子就不正常,这也就是为什么她遇到不能舒心的事情脾气就这么大的缘故,高炽也知道她这个病,很多事上也就不能太争执。张昭华只有吃盛寅的药是见了效果的,所以她常备的都是盛寅开的舒肝化瘀的药,便就着含冬的手服了四五枚下去,慢慢才感觉脑袋不嗡嗡轰鸣了。

    “至亲,至亲呐!”张昭华也不敢高声了,害怕屋子外头的赵老汉一家听到:“想当年我家没有起来的时候,就遭人压迫,死中求活,如今有身份了,就反过来开始压迫别人了!我还为河南的灾民操心,我丢死人了,我恨不能把头塞到炕洞里去,再不出来见人了!我说当时我见那河南的按察使,问家乡情况怎样,他就用那样的眼神看我呢说不定他在心底笑话我,我自己都笑话自己!我自己家一屁股烂账,我还出头露面给人家老百姓做主,假模假样地同情灾民”

    “气死我了!”张昭华怒道:“二哥做了这样大的生意,家里一天的花销,我都算过,怕也是中产之家一年的收入,我爹、我大哥还不知足,还抢夺老百姓的田地,那可是乡亲!有多少原本安居乐业的百姓,负担了张家的田税,六个县,一个州,这得有多少人要卖儿鬻女才能活,多少人交不起田税,只能连夜奔逃成了流民呢!”

    她这样说出来,倒还舒畅了一会儿,对劝解的含冬道:“你也别说跟我跟我没关系的话,怎么能没有关系,这倒不是败坏名声丢不丢脸的事情,我不是害怕坏了我的名声,名声算什么,我就是害怕张家居然成了周王府这样鱼肉乡里的人家!这太可怕了,你知道我当初为的什么进宫选秀的吗,这么多年我做的一切有什么意义!”

    她一轱辘翻起来,把吕方叫进来,吩咐他立刻赶回南京去,“你去我爹娘那里走一趟,把事情和他们说一说,且问问他们,是不是侵占了许多田地,是不是正大光明地不上税,两京多少田不够,还要在老家抢人家的地?”

    她根本也坐不住,等吕方走了,就收拾东西从周口镇出发,赶往归德。

    到归德要经过开封,开封往昔人口稠密,比之南京也不差什么,但是这一次黄河坏了开封城池,甚至淹到城内,现在河水稍退,但是城内城外还是一片萧索。

    他们一行人进入城中,发现里面有赈济灾民的摊铺,是官府开设的,专门给淹坏了田地没法收粮的老百姓提供的,张昭华亲眼看到施的粥能立住筷子,知道官府倒还算是尽了心。

    灾民都是四面八方赶来的,的确面黄肌瘦嗷嗷待哺,而且他们没有住宿的地方,只能蜷缩在街角上或者粥铺旁边,人都衣不蔽体,骨瘦嶙峋;甚至还有两三岁的孩子,被大人裹在怀里,目光呆滞地打量着来人。甚至就在张昭华的眼皮下,有一个妇人倒下去,四周的难民一拥而上,把她的衣裳扒光了,只留一具枯瘦的蜷缩在一起的身体,被大喇喇地扔到草堆里,很快就变得青紫了。而她身旁的筐子里头,还装着一个黑乎乎的娃娃,哭得像猫叫一般。

    张昭华还没有动作,旁边不知从哪儿窜出来一个男孩儿,个子也不高,倒是灵敏,将娃娃裹在了怀里,手上捏了一块黑糊糊的东西,一点点喂给孩子吃起来。

    张昭华看得难受了,就走过去蹲在了他面前,这男孩子也就是八九岁也可能十岁了的样子,满身泥巴,看到她来,警惕地往后面挪了几步,缩在了墙角里。

    “不要怕,”张昭华道:“不是坏人,你看看小孩,他妈妈是得了病死的,他可能也染了病,要大夫看病才行。”

    这妇女的尸体面色青黑,的确像是染了伤寒而死的,而他怀中的小孩似乎也不太舒服,一直发出微弱而又尖锐的叫声。

    这男孩考虑了一会儿,还是不肯将手里的孩子交给她:“您要是能发了善心,请大夫给他看病,那就是积了阴德福报了,或者给俺钱,俺可以带着他去看病。”

    张昭华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有一男一女两个灾民哭喊着过来,嘴上喊着乖囡,见到男孩手中的小孩就眼前一亮扑了过来。

    “俺的乖囡——”这女的伸手就要抢夺男孩手里的孩子:“这是俺的孩子,你快把孩子给我!”

    男孩轻巧地避开,“呸”了一口道:“什么你的孩子,这是俺弟弟,你这头上流脓脚上长疮生孩子没**的人贩子,再不走俺就报官了!”

    男的大怒,一巴掌就要派过来,被蒋廷珪捏住了手,狠狠地一搡,顿时后退了几步,看到张昭华一行人,露出了讽笑来:“原来你是要卖给她呀,你觉得这大户人家好,给的钱多,以后还能见上是不是,俺跟你说实话,他们还不如俺们呢!这大宅里头的阴私事儿,可多得是呢!”

    含冬也呸了一口,骂道:“我们没有买卖人,谁像你们这样活该千刀万剐了!”

    粥铺似乎有官员朝这里张望了,这一对夫妻才骂骂咧咧地走了,他们就是寻找灾民之中的小孩,直接拐卖或者问价买走——这是这个名叫大虎的男孩说的。

    “白天黑夜,有好几拨人来回晃悠,”大虎对张昭华他们似乎放下了一点警惕道:“不知道是不是一窝人,有的明着,有的暗着,就是盯上了难民里面的小孩,年纪越小的越好,没人管的就抱走了,有人管的就给一点点钱买了,还有一觉醒来孩子就不见了的,这半个月发生了好几次了。”

    张昭华就道:“开封城里,贩卖人口的牙婆、人犯多吗?”

    “以前也有,哪敢明目张胆,”大虎道:“最近这半年一年的时间,人就忽然多了,走失了许多孩子,官府也查了好久,查不到什么。”

    张昭华想起来汴里村的赵老汉也说过,粮长开始折色人口买卖也就是在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不知道这二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

    “走,”张昭华把男孩拉了起来:“先吃饭吧。”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贩子() 
小孩子被大夫看过了,说是没有大碍,就是饿得久了,一行人转入食肆之中,要了许多包子面条这样装肚子的饭来,这小孩子也能吃,可能也就两岁多的模样,居然呼噜呼噜喝了两碗小米糊糊,嘴巴还张得大大地,眼睛蹦着看锅里的糊糊。大的就跟能吃了,张昭华要了二十个包子,也就蒋廷珪和含冬各吃了两个,剩余的都被大虎吃了,还有两大碗面,也不知道是怎么装进他的肚子里的。

    张昭华就笑道:“你也不能吃太多,要不然肠胃作耗,消化不了。”

    这男孩倒也听话,虽然眼里还是恋恋不舍,但是还是把筷子放下了,道:“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也就是路过的人,”张昭华道:“不过开封也是我老家啊。”

    慢慢聊起来,这孩子倒也知道的不少,比如刚才所见的粥铺其实不是开封府官员所施,而是周王府的官员搭建的,官府的粮食不够,建了一个粥厂,没有维持七八天就开不下去了,反而是周王,因为他的王宫也被水淹没了几寸,他躲避的时候见到了逃难的灾民,心生恻隐,开的是私库赈济灾民。

    张昭华对周王府的不平之气稍微平息了一点,不过一想到他的私库里的粮食是怎么得来的,不由得又愤怒起来,而且她还怀疑人口失踪案,与周王府有关。

    藩王的权力有多大,她是清楚的,当年她在河南一省之地投诉无门,走遍了南京,连应天府尹都不能为之奈何,虽然在当今圣上手中,削夺了藩王的护卫,裁制了许多地方,但是他们依然像是土皇帝一样凌驾在地方,成为老百姓头上的阴影。

    周王府是有掳掠人口的案底在的,而且她还知道有些藩王不仅掳掠民女,还私阉童男,把好端端的孩子骗走阉割了,弄成太监进入王宫服侍。

    “我有个事情要你帮忙,”张昭华就对大虎道:“你是个伶俐人,看得出来,事情成功了,就是大功一件,你能过上好日子了。”

    张昭华把孩子放到了他的怀里,低声吩咐起来:“你就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样子,回到粥铺晚上有人回来劫夺孩子你就”

    大虎听得仔细,连连点头,道:“俺能行,一定把他们的老巢揪出来!”

    张昭华放了他离去,对蒋廷珪道:“你持帖子去拜会府尹,只说是走丢了一个书童,而且知道了线索,只求府尹派人协助抓捕,开封府明日封城一天,就这样。”

    第二天天不亮张昭华就起来了,出了院子就看到蒋廷珪果然带了不到二十名的捕快来,她就道:“各位差官辛苦,只因我家老爷丢了个书童,已知贼人下落,那衣服或者帽子兜巾上,若有五彩丝线的,就是掳掠人口的贼人。”

    张昭华叫大虎暗藏了针线,人贩子晚上必要趁夜黑来抢夺小孩,最有可能的是大的小的一起抢了,因为大虎的年纪也不过十岁罢了——大虎就趁这些人不备,将丝线缝在他们帽子或者前襟上,这和宋朝时候的王寀用的办法一样。

    全开封就开设了两个粥铺,都是周王府施的,这些捕快往里头搜寻没多久,果然就看到了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人,衣领上面有几道丝线,而他枉自不觉,还在灾民里面打量,被四面八方的捕快合围起来摁住了,带到了张昭华面前。

    “说,”张昭华就呵斥道:“你掳掠的人口在哪儿?”

    这男人起先装傻充愣不承认,但是捕快们很快给他戴上了一个六十斤的枷锁,摆出了一个老汉推车的姿势来,没撑过多久,这男人就冷汗直冒了,说了一个地名。

    张昭华拦住了想要去搜寻的捕快,道:“这一定不是窝藏的地点,你们去了什么也找不到,他是在给自己的同伙通风报信呢。”

    之后就是一通板子伺候,这男人架不住,这才奄奄一息地说出了地方,捕快们很快呼啸而去,张昭华对蒋廷珪道:“我看光有这些捕快不够,还要劳烦你去兵马指挥那里,问他要一些兵来。”

    天下的兵马指挥都是一样的,管得也都是一地的缉捕盗贼、洒扫街道、防火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