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昭华-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一再说明是写字磨出来的,但是张麒指着她冻皴裂的地方,还是心疼得紧。

    之后张麒就给她买了润面油和滚子油,一个是盒子装的,一个是棒棒模样的,还给她偷偷买了一盒猪苓,这三样东西的好用程度让张昭华惊讶,前两个抹起来比后世许多润手霜还舒服,而且脸上手上抹一点点就能能保持一两天都不干燥。后一样猪苓用了一两次之后,张昭华发现自己身上终于不掉皮了。

    晚上送走了帮工的乡亲们,一家人就坐在炭盆旁边商量事情。张麒打着算盘算了一遍迄今为止的造房的工费,似乎和预计的相比省出了一些,脸上露出了笑容来。

    王氏心不在焉地望着炭火,张昭华看她的模样,知道是在心里查算五天之后纳采的东西,便问道:“娘,还缺什么吗?”

    “花红、布帛、四色果子,”王氏默默道:“银二两。还缺响糖。”

    “升哥儿托人从城里带来了响糖,”张麒道:“明日就到了。”

    响糖是喜丧、年节所用的糖供,有人物、鸟兽、鱼虫、果类的各种形状,像个大拼盘一样摆成一桌,论桌而卖,只在城里有卖,用作纳采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王氏本来已经跟张麒说好了,让他去城里买芝麻的响糖,但是张升已然定下了今年新出的灌香糖,而且托人送了过来。

    纳采所用的酒牲果品是比较简单的,因为这象征着订婚,之后的纳征才是真正的彩礼。

    张昭华见东西差不多不会更改了,就执笔写了所有纳采聘礼,这也是规矩,纳采、纳征和请期,都要具书写明,呈送女方家。

    明代以前的婚礼一共六道程序,问名、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到了明朝时候就精简为四项:纳采、纳征、请期和亲迎。

    张昭华写明了聘礼之后,又着手写一份婚启,这婚启也就是婚书,有格式化的样本在,张昭华就抄录一份,大概就是“主婚某人,有女某地某人凭媒某人议定配某人为婚,受聘银若干、礼钱若干,择吉某日过门成婚,此系两愿,再无言说,今欲有凭,故立婚书存照。”

    这就是一般百姓用的婚书了,也有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格式,因为他们掌握了文学的技巧,所以可以把婚书写得文采斐然。

    这纸婚书就是结两姓之好的法律凭证了,上面会有主婚、媒人和男女双方的签名——张昭华写了一遍自觉字迹丑陋不堪入目,又从房里找来大字帖,一个字一个字对照了描了数十遍,一直写到深夜,才终于写出了一份能看得下去的婚书。

第42章 年末() 
洪武十八年的年末,是从未有过的繁忙劳累。

    张昶的新房快要建造成功的时候,却发现东面墙歪了,倒不是劣质工程劣质材料的问题,而是最下头的地砖没有压实,被上面垒的砖头碾碎成空的了,没办法这是最底下的一个,只能把这面墙推了重新做。

    偏偏除了逢三逢六要去听讲《大诰》之外,从府县又传下来一条政令,说是要重新丈量土地。这个事情要从粮长下达到里长甲长那里,所以整个村子又忙碌起来,挨个去粮长那里重新登记田土姓名。

    “这个图册和黄册有什么区别吗?”张昭华被粮长叫到他那里,记录土地的数据。

    “你自己看罢。”粮长指了指手边的图册,那是开封府下发的一个样式,严令各州县都要按照图册上面的规定绘图。

    “我们要画成这个样子的吗?”张昭华打开这一本图册,看到上面的绘图大小交错,状如鱼鳞,是一个小县城每块土地的简图,惊讶道:“这要花费好大工夫!”

    “咱们只需要按照要求从辖区东南到西北画出每一寸土地来,交到县衙那里,”粮长选了个极细的工笔蘸了墨,道:“县里有循吏会把图画拼接出来。”

    张昭华有些明白了,粮长把他所管辖地区的土地按顺序画出图形来,就像粮长现在做的这样,要标上字号,同时还要写明每块土地的尺寸大小,递交到县衙那里,县衙官吏文书会把这些东西汇总,用标尺缩略下来完成一个县的鱼鳞图册,每个县城的图册交到州上,州官再次编纂成图,再交到府上,再交到布政使那里,就算完成一个省份的鱼鳞图册了。

    “这就有了对土地的直观印象,一看就能明白,”张昭华比对道:“不像黄册只是记录了数据。”鱼鳞图册比起赋役黄册登记的土田更为缜密,黄册登记的土田,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让人很难想象,但是看图册的话,比如想知道一个县人口民生什么的,只需要翻开图册,比对图册上画出的土地多少和记录的人口基数,就能大致推测出这个县是贫瘠还是富有,甚至还能推测出人口增长和下降的比例幅度。

    “主要是两浙地方的富民,逃避徭役,隐瞒田产,皇帝很生气,”粮长皱着眉头道:“皇帝要丈量土地,但是不久前才杀了一批官,官员凋敝啊,据说浙西那里,一个州只有四个官儿坐在公署里,跑断腿也完不成。”

    “那怎么办?”张昭华道。

    “派了国子监的监生下来,说是巡视州县,”粮长道:“这回不是监督来了,就是帮忙画图的。”

    说着他道:“把张厂的四至图拿来,我看看——算了你给我念吧,桑树、榆树各是多少亩来着?”

    张昭华念道:“桑树二百一十五亩,榆树三百三十二亩。”

    张昭华因为有前世做审计的一些经验,各种数据标注非常清晰,她把每个村的土田归类好,土地优劣分开摆两边,在归类的时候就用红笔画出纸上标注的方圆尺寸数字来,最后登记的时候一目了然。

    她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很快就填报好一份永城及周边村镇详尽的四柱出来,粮长见她完工,又取过纸来细细比对,发现果然没有丝毫谬误。

    “填地好,”粮长赞道:“是个女诸生。”

    “也赖您教得好。”张昭华嘻嘻哈哈道。

    粮长把一张图画好,让张昭华放在炭盆边上微微烘一下,他还要再看。

    “听你爹说,你兄弟是准备娶妇了,”粮长道:“新妇是个好的,备下了许多妆奁来。”

    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张家往丁家集郑家送了纳征的彩礼。这次的彩礼备的是猪一头、羊一头,鹅两只、茶一合、枣三斤、布五匹、芝麻十方,四色糖四盒(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并送上纹银十两。

    聘礼送过去,就是催妆了。原先张麒和王氏都想着郑家家贫,应该没有什么妆奁,所以家里的家具、卧具枕席什么的,张麒已经开始做了,能在年前赶工出来——

    没想到郑家在聘礼送去第二日就把姑娘的妆奁送来了,不仅有卧具,前桌红橱,有花衣架、粗面架、硬褥、软褥,绣枕、子孙宝桶(马桶、脚盆、水桶)、沿边席、白绫卧单等等,甚至还送来了一台石磨。

    嫁妆送来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轰动了,这嫁妆别说是普通农户的姑娘了,说是大户人家嫁女儿都有人信,不光是张家村,从丁家集到张家村十几里路,一路都有村民闻讯来看,到张家的时候前后堵了百十来号人,都是来看嫁妆的。

    郑家的事情都有听闻,只是没想到郑家这个姑娘不吭不响地给自己赚了这么多的嫁妆来!原先嫌弃郑家孤女寡母是拖累的都悔青了肠子,直说瞎了眼,不知道这郑家姑娘是个金娃娃,如今也只能饱饱眼福了,这尊金娃娃被别人捧进了家。

    张麒和王氏商量娶妇的时候哪里会想到这些!也亏得张家厚道,在下聘的时候没想着因为对方家穷就偷工减料,反而体恤她家里不容易,多给了许多礼银——如今见新妇的嫁妆一台一台往家里抬,王氏喜得嘴巴都合不拢,连张麒都高兴的眼角见笑,说王氏会看人。

    更兼的新妇还把能生钱的石磨也拉了来,以后家里就多了进项,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做梦都要笑醒了。

    “阿爷,您不知道,我这个新嫂子是打算地万般周全了,”张昭华笑得眉眼弯弯,道:“原先说嫁娶必须带着老娘的话,其实都是为了试探真情假意罢了。果然吓退了许多人,都是嫌弃老娘拖累的,只有我们家是看上她的人了,答应她把老娘接到咱们张厂来。”

    结果郑氏姑娘把嫁妆送过去的第二天,到县衙过户十亩官田,恰好在丁家集后山下,把这十亩田捐给了丁家集,只求村人能照顾老母——当地里长甲长都承她的情,里长还指定了几家轮流供养她母亲,她就可以放心嫁过来了。

    这桩桩件件下来,安排地周到妥帖,张昭华对这个新嫂子更是十分喜爱,天天在嘴里念叨。

    说起来还有一件事特别有意思,自从郑氏的嫁妆送来之后,马寡妇家忽然宾客盈门人来人往了,上门的人明里暗里都在打听蓝蓝的事儿,马寡妇先时还不明白,后来知道了气得抡起扫把赶人,说她家蓝蓝才五岁,这么早打听婚事想怎么着,难道还要弄去做童养媳不成?

    “马上就到了婚期了,可惜您不做主婚。”张昭华可惜道。

    “我这把老骨头,哪里能站上两个时辰!”粮长哈哈笑道:“让庚哥儿给你家主婚,跟我是一样的。况且,我还有个大大的礼物要送你家呢。”

第43章 祭灶() 
一到腊月里,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地,一下子就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当然在过年这件最大的事情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日子,是腊月二十三,老百姓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是要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祭灶是在晚上的,但是白天的时候是要放炮的,一大早张昭华就兴奋地奔到后院里,拖出堆放在墙角下的鞭炮来,噼噼叭叭燃放起来,城里卖的烟花爆竹品种太多,别说用颜色、大小区分,只从制作材料和形态上进行区分:用泥包裹的叫“砂锅儿”;用纸包裹的叫“花筒”;用筐封装的叫“花盆”;只发出声响的叫“响炮”;能飞上天空的叫“起火”;飞上天空后发出响声的叫“三级浪”;在地上旋转的叫“地老鼠”。

    张昭华就最喜欢能在地上转圈的“地老鼠”。这种爆竹个头小但是火花足,燃起来就像是被咬了尾巴上蹿下跳的老鼠,以前每过年节的时候,张麒就带回来几个,但是都被张升囊走了,今年却没有张升来抢了,张昭华就乐得点了一个又一个。

    从早上开始王氏就忙着做锅饼,在永城这里是叫锅饼,但张昭华吃过之后就觉得这其实是面皮包陷,在平底锅浅油中煎熟的火烧,里头是猪肉馅的,王氏做这个很有一手,做出来的锅饼不仅圆还个头大,边厚里薄,中间隆起。而且王氏做出来的锅饼差不多都是一般大小,两面都熟透了而且还没有一点糊斑,吃起来肉嫩皮酥、越嚼越香。

    这个锅饼当然除了吃之外还有其他的用途,因为最先要拿来祭灶。

    每到祭灶前两天的时候,永城城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大家都争买祭灶锅饼,当然都是有钱人才买的,普通百姓就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制作,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祭灶除了用锅饼,还有灶糖。灶糖就是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张昭华虽然爱吃糖,但不爱吃这种麦芽糖,吃起来杂质多,一块就甜的人牙齿打颤,而且她害怕自己一口开始换牙的牙齿变成龋齿,就一块也不动。

    城里也有卖的,灶糖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脚骨、白交切、黑交切等各种名字,但本质上都是麦芽糖做的,只是红球就是加了红枣的,寸金就是加了蜜桔的,白交切是加了白芝麻,黑交切就是加了黑芝麻而已。

    张昭华以为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但是王氏说不是对付灶王爷,而是对付灶王奶奶的,灶王爷嘴巴老实不多说话,但是灶王奶奶嘴巴太碎,爱说闲话,家里大小事情都知道,为了对付她才用麦芽糖糊了她的嘴巴——这么一说张昭华觉得乡下的这些神明不再是庙里寺里那种威严高贵的模样,就好像是活生生的人物,而且还是有私欲的人。

    祭灶仪式在晚上进行,当然开始前要先请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这个时代每家每户祭祀灶王,但是祭祀的规格不一样,有专门砌出神龛的,像这样的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也有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便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张昭华家里头没有灶王龛,但是有灶王神像,要请出旧的灶王神像来,放在院中,然后挂上新的画像上去。晚上的祭灶开始时,张家一家就贵在灶王爷神像前面,张麒和王氏奉上祭品,张昭华就跪在后面怀抱一只大公鸡。

    据说这只鸡是灶王爷升天时候骑的马,所以王氏再三叮嘱了,在祭灶仪式上,不能说“鸡”这个字,都改成“马”。

    据说宋朝之前都是男子祭灶,女子拜月的,但是如今女子也可以祭灶了,因为连灶王都有了夫人,就更是该让女子也祭一下了。

    焚烧香烟之后,张麒就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张昭华仔细听来,无非是希望灶王保佑全家衣食丰足,日子好过,心道明年确确实实是个好年,因为早已有了兴旺的气象。

    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也没有跪多久,张昶站起来拿了酒坛子浇鸡头。怎样浇是有技巧的,因为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为了避免鸡头浇不动的情况发生,就需要张昶拿着酒坛,前半坛慢慢细细地浇下去,等鸡头被淋着冻过一场就会变硬,等后半坛子快速浇下去的时候,这鸡头就会发出像是掰冰柱那样“咔擦”的声音,这样就算是灶王爷享用了祭品了。

    张昶浇地丝毫不差,最后也如愿发出了“咔擦”的声音,张麒就大喜道:“子孙福禄,瓜瓞延绵!”

    张昶的脸很快红了起来,因为以往祭灶的时候张麒最后说的一般都是“阖家欢喜”、“大吉大利”、“家和万事兴”这样的话,但是今年却说子孙延绵,明摆着是在说张昶的婚事。

    王氏也欢喜起来,道:“自从聘了新妇,家里诸事顺利,连灯烛结的花儿,都比平常大许多,看来俺这儿媳妇,是带着喜气带着福气来的,咱家一定是要旺了,俺别的也没什么求的了,日后就等着享儿孙的福了!”

    张昭华在一旁抿着嘴巴笑,本来也想跟着打趣几句的,但是看张昶臊地不得了的样子,也就乐呵呵不说了,只抱着怀里的公鸡拍了一下,这公鸡便“喔喔”地叫了一声,张昭华便跟着道:“送灶爷骑马升天喽——”

    祭灶的肉锅饼今晚上是不能吃的,令有一锅素锅饼能吃,全家便一起享用祭灶糖和锅饼,王氏又煮了一锅面、蒸了一笼屉的馒头出来,祭灶的这一天晚上是要吃的饱饱地,据说这叫“填仓”。

    祭灶节后就是各家各户卫生大扫除的时间了,有专门的一天做“扫尘日”,打扫房间,清理垃圾。王氏和张昭华就承包了家里的洗刷工作,只留一个抬椅杂物和收拾地窖的活儿给张麒和张昶。另外,家中的所有床单被罩、所有的衣物等等,都要大洗特洗至干净为止。

    扫地抹桌子没什么问题,只是在要不要清理房梁上的灰尘的时候,王氏和张麒就有分歧了。张麒是觉得哪处的灰尘不是灰尘,是灰尘就该清理掉;但是王氏却说房梁屋角这样的地方出来的灰尘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