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昭华-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昭华只介绍了这短短一句,就对杨洪道:“我命你代郭翔职位,你告诉我,能不能平息叛乱?”

    杨洪斩钉截铁道:“能,只看娘娘要什么样的结果。”

    “那我就告诉你,”张昭华道:“第一,他们的要求,一概不答应;第二,若是三天之后依然顽抗,格杀勿论;第三,交出首恶并胁从,剩余人可免死罪。”

    “你持太子手令,京卫十七路兵马除天策卫,任你调动。”张昭华犹豫了一下,道:“你有专行之权,我只要事态尽快平息。”

    蹇义几个人都道:“娘娘,此事如何能绕过都督府——”

    张昭华嘿然看着他们,这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知她究竟意欲何为。张昭华将他们赶走,只留下黄淮并杨士奇两个,道:“纪纲怕是已经有密疏送去了北京,不用想,他也不会写什么好话。你们辅佐太子,如今正是比救危难的时候。”

    黄淮就道:“哗变之事,实在出人意料。虽说由于欠饷,其情可悯。只是皇上刚刚才离开,南京城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定会让皇上觉得,是太子无能,又或是德不能服众所致。臣等责无旁贷,定然要如实向陛下分说的。”

    张昭华长叹一口气道:“刚才太子还与我争,想要息事宁人,怎么可能呢?没有几颗人头落地,怎么向皇上交代?皇上总要看到太子的本事,若是连京营都管束不了,还怎么承托基业呢?”

    张昭华已然看到这个事情之后更深层次的情况,既然一开始没有办法避免,那么最后的处理方式就要让皇帝看到决心和能耐,高炽想要和京营妥协,补足粮饷甚至不追究责任的办法,都会叫皇帝觉得,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交给高炽是可惜了。

第四十七章 占役买闲() 
一黄淮对张昭华任命一个百户提调京卫兵马的做法十分骇然,他道:“娘娘,微臣不知道这位开平百户,究竟有何本事,怎能独掌十六路京卫?”

    张昭华自然也不是无的放矢,她道:“你们修纂实录,也该知道营阳侯杨璟吧?他就是杨璟的儿子。”

    杨士奇与黄淮同时倒吸一口气,想起了太祖实录之中有关杨璟的记载——洪武十五年,杨璟被追封芮国公,谥武信,实是诈死。他跑到了燕王那里,成了燕王的护卫,然后在灵壁之战中为救燕王被腰斩在阵前,燕王即位后,不能明着报偿杨璟,在实录中只能削方就圆。

    张昭华从北平来到南京的时候,专门去了天津看望施夫人,施夫人不愿南下,执意留在了北平,但是却派遣杨洪随她走了。杨洪来到南京,皇帝专门见了他,只赐了许多银钱宝钞,提他做了百户,却不能给他更高的赏赐了,但是张昭华却听到皇帝说了一句话,“将才也”。

    这话是他对着高炽说的,只不过张昭华也在侧,听得清楚。张昭华对皇帝看人的眼光深信不疑,光从内阁五个人的才华本事就能看出来,这些在高皇帝手上平淡无奇默默无闻的人,却在永乐皇帝手上大放异彩,实在是令人惊叹。

    张昭华虽然和诸位武将的夫人结好,但是对这些武将本人,却见得不多,在靖难时候共事过的只有五个,分别是顾成、李远、陈懋、谭广和薛禄,顾成在贵州镇抚,李远如今是安平侯,跟着丘福北伐去了;陈懋封宁阳伯,在去年三月佩征西将军印镇宁夏去了;谭广是大宁指挥使,薛禄跟着皇帝北巡,竟没有一个在南京城里的。

    虽然大部分的武将都跟随皇帝北巡,但是仍然有许多勋贵并他们的子侄兄弟留守在南京,但是张昭华一个也不敢用,一是因为这些武将早已旗帜鲜明地支持高煦,她心有芥蒂;二是因为这一次的哗变,她深深怀疑和这些人有脱不开的关系。

    “这次哗变看上去是怨气爆发,没什么事先征兆,叫人应付不及,”张昭华道:“但是可能吗?仅仅拖饷十七天,连一个月都还没到呢?要说没人指使,谁信呢。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勋贵子弟就算不是这次兵变的幕后主使,其中也有他们的影子。你们瞧瞧京卫指挥郭翔,他是英国公张辅麾下的!张辅一手提拔起来的!我叫他去平叛,他合着叛军跟我虚与委蛇,甚至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一个人没有抓不说,还叫我答应叛军的条件,到现在,叛军还大模大样地围着户部呢!有这么嚣张的叛军吗!”

    郭翔无疑助长了事态的恶化,这一次事变就算称不上张昭华口中的叛乱,也绝对是一次恶性哗变。

    黄淮是非常赞同张昭华的推论的,他道:“三千营之所以敢如此,或者说,这些奉天靖难的勋臣之所以敢如此,原因不外乎有三,第一,军饷不能减少,即使今年淇国公北伐,即使今年山东、直隶大饥,甚至湖广收成俱不如往年,都不能断了他们的粮饷,因为那是他们的财路来源;第二,如今天下算是承平,承平无事便是军队的大敌。七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将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腐化掉,就臣所知的占役的勋贵,就有六家,更别说是买闲的勋贵了。”

    所谓占役,是指将士兵私有化,随意指使,从事各种劳役。所谓买闲,是指吃空饷,花名册上士兵的名字,大部分不过是虚晃一枪,徒有其名而已。谁能这么干,自然是一目了然。

    张昭华之前也听说了几个公侯之家,注名支粮,卖放军人,虽有籍册,都辨识不出来。如今听黄淮说了,更是点头道:“我也深有感触,这才几年功夫,就堕落成这样了。”

    所以张昭华一早就断定,这些都督府中的勋贵,滥吃空饷,肆意克扣,不肯半分委屈了自己,即使几十万灾民嗷嗷待哺,只是叫他们缺粮十七天,都不行。

    “他们也并不相信户部拿不出钱来,”张昭华怒道:“他们是觉得,一个偌大的国家,不会拿不出三十万两银子来,国家的钱粮,在文官的手上,操控坏了,不是没有,而是不肯给他们发——事实上,国库确实是拮据到已经拿不出三十万两银子了。”

    除了今年的北伐、北巡,还有山东的饥荒,还有河南因为黄河改道而蔓延的水患,英国公张辅还陷在交趾的战场上,郑和刚刚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巡洋,还刚刚封出去高皇帝五六个年幼的藩王,还有正在维修的北京宫殿和南武当,国家哪里有多余的钱粮呢?夏原吉几乎把头发都愁白了,也幸亏有他,永乐皇帝才能维持自己一口气建立这么多功业的举措。

    所以黄淮认为,兵变一开始的时候,勋贵们的确是在引导,在放任,他们认为只要闹得不大,朝廷只能以安抚为主。但事态的发展很快出乎他们的意料,户部银库里果真没有银子,而此时竟然还闹出了人命,那毕竟是三品的侍郎,不是阿猫阿狗,说打死就打死,岂不是耸人听闻?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谁还能看不出来他们是玩火自焚了?然而可恨的是,这样的烂摊子还要朝廷来收拾,现在不止一批经手粮饷的文官要倒霉,而且甚至还要连累太子被皇帝责骂。

    黄淮道:“克扣军饷在前,煽动叛乱在后,娘娘召集这些勋贵来,如果不问罪,或者许他们戴罪立功便可抵消这责任,那日后天下的将领,还有谁会遵守朝廷法度?”

    “我意正是如此,”张昭华点头道:“须当严惩。”

    然而等黄淮和杨士奇退下,回到了文渊阁之中,黄淮执笔正要书写奏章的时候,却被杨士奇拉住了衣袖:“先不要写,写也要斟酌怎么写。”

    黄淮大为惊讶:“士奇兄,你是什么意思?”

    “你的意思我知道,”杨士奇依然不紧不慢道:“死去的黄国光、王勉两位侍郎,的确是十分凄惨,不这么写,皇上也不会对这批他亲手带起来的勋贵严惩。但是你想想这话怎么写,乱兵将二位侍郎捆绑凌辱,逼迫发饷,未遂后便手捶棍打,以致二位大人不幸身亡?”

    黄淮听杨士奇说完之后都觉得蒙羞,不由得道:“正是因为该为他们讨个公道,才要这般写啊!”

    杨士奇轻轻点了点头道:“这的确可以撼动一下看似不可摧破的勋贵阶层。”

    杨士奇和黄淮都是文官,文官虽然内斗不止,但是明显在面对勋贵武将的时候,是要抱成团的,因为他们即使抱成团,力量也远不如勋贵阶层大,特别是受到皇帝庇护的勋贵。

    “永乐五年,礼部侍郎李华愤京营弊坏,请汰老弱虚冒,被蒙面围殴至吐血,”杨士奇道:“事后只得了慰问和升虚衔,皇上根本没有追究幕后指使。永乐六年,都察院御史吴德明请操练京营,不如法及不娴习者,遭到罢黜。可是仅仅三个月后,吴德明就被人攻讦,说是私德不休,被贬谪出京。”

    幕后黑手是谁,黄淮和杨士奇自然心知肚明,这一次的确是个好时机,因为他们的奏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群臣的意见,而勋贵的确有极大的把柄被他们捉住了。当然北京应该已经知道此事,因为纪纲的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他的奏报虽然及时,但是一定只是单纯的描述事情的经过,或者加了几句对太子不利的描写,但是事情的详细经过,和更深层次的东西,一定在他们这一本奏章之中。

第四十八章 溯本究源() 
一  根本原因在哪儿、应对的措施是什么、主谋及首恶、胁从是谁,都在他们眼前这一本奏章之中。当然虽然如今南京是太子主政,但是面对这场乱局,即使已经平息下去,都要在奏章上称为是有了及时应对措施,而处理意见以及最后的定论,还在北京的皇帝手上。

    黄淮想要借此对勋贵发动一场战斗,就算不是为了两位无辜死亡的侍郎,毕竟这二位的死亡让他们所有的文官,都有了兔死狐悲的感觉——也要为了他们的阶层,为了权力斗争角逐。

    但是杨士奇却有另外的看法:“宗豫,这一次不行。”

    在杨士奇看来,二位侍郎的死亡,不仅损了朝廷颜面,也会让他们的家人蒙羞,让所有的文官蒙羞。而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皇帝迫于文官的压力,当真追究了幕后主使——但是如今正是北伐要紧之时,皇帝即使知道是他们下的手,但是如今要用他们,还会追究到什么地方去呢?

    皇帝既然不会实打实的追究,那么这些勋贵自然有了替死鬼,而无有分毫损伤。而最有可能的是,文官杀一批,因为他们的确没有供应上粮饷。武将可能也有处罚,但是不久之后就会官复原职,因为北伐胜了,肯定要封赏的呀!这一切叫所有的文官看了,会是如何想呢?

    “在高皇帝手上,文臣是犬马,”杨士奇坐在椅子上,慢慢伸了一下腿:“在今上手上,看样子是文武均隆了,但是武将是共患难的手足心腹,文臣在骨子里仍然是杀了一批还有一批的草芥犬马。”

    文臣一向是供皇帝驱使之人,虽然人人都瞧不起陈瑛,但是杨士奇知道,他们其实都是陈瑛。而这一次,感到兔死狐悲的文臣自然不愿变成下一个黄国光或是王勉,他们会聚合在一起,向皇帝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愿——这是皇帝想要看到的吗?

    皇帝会乐意看到自己手中的玩物有了主张见识,开始反抗他吗?当皇帝迫于文臣的压力处决这一批勋贵的时候,恐怕也是文臣要玩完的时候。

    “这些勋贵背后的靠山就是皇上本人,”杨士奇道:“在一定程度上,动了他们,就是触碰了皇帝。皇上之所以把文武分得很开,因为他见识到了建文帝手上,文臣的无用,甚至误国。他同样见识到了高皇帝因为剪除了武将,而造成的祸难。所以在皇上的心里,文臣可杀,杀多少都没事;但是武将,却不能轻易举起屠刀。所以在这样的情地下,文臣武将在皇帝的心里,永远都是高下立分,我们将自己和武将勋贵们放在这样一个天平上,不管给自己加多少砝码,都永远敌不过皇帝的偏心。”

    黄淮被他说得愣住,手中的笔头滴落了一滴大大的墨水,浸透了整页纸张。

    “士奇兄,”黄淮呆呆道:“我们已经得罪了勋贵了,太子妃什么打算,你也看到了,这还有回头路吗?”

    “太子妃很快就会反应过来的,”杨士奇转动了一下眼珠,微微吁了口气:“她与我们最一贯的主张是一样的,那就是保太子。太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是上天赐给大明的仁慈之君,我们不管牺牲谁,都要保住太子。”

    与此同时,张昭华见到了陆陆续续来到春和宫的勋臣子弟们。

    说是勋臣子弟,因为真正的勋臣都跟着皇帝北巡去了,留下的差不多是他们的兄弟子孙,这一帮人平素什么德行,张昭华是有所耳闻的,如果说他们的父兄还保留着一点靖难时候的勇武之风,那么这些人就是坐享靖难红利的人,都是彻彻底底的纨绔子弟。

    其中自然以英国公张辅的两个亲弟弟张輗和张軏为代表了,这两个的本事才能与张辅相比,当真是天差地别,但是因为父亲是河间王张玉的原因,张輗被封做神策卫指挥使,而张軏成了锦衣卫佥事。

    张輗是铁杆地支持汉王高煦,而张軏的态度就很微妙,似乎在观望。但是谢川曾经告诉过她,张軏的的确确是个聪明人。

    这些勋臣子弟是接到太子的谕令进宫的,但是见到的不是太子,而是太子妃。张昭华就坐在殿中的宝座上,冷冰冰地看着他们。

    “三五日来闹得这样大的事情,”张昭华道:“三千营哗变,叛兵公然围困部衙杀害官员,喧嚷鼓噪,至今未散,不知诸君知否?”

    十几位勋贵面面相觑,各有所思,张輗便道:“好叫娘娘知道,臣等惊闻哗变,坐卧不安,今日方才蒙召得见。三千营乃是皇上亲军,如此行径,的确目无法纪,不成体统。只是兵卒因为缺饷日久,才去户部衙门前鼓噪的,也算是情有可原。听闻娘娘已经派了人去安抚,想来不久就会息事宁人。”

    张昭华看着他们一张张貌似恭敬实则叵测的脸,不由得怒火高昂。都这时候了,这些人仍然虚与委蛇,有恃无恐。

    “看来是我会错了意,现在还不是和衷同济,共度艰危的时候?”张昭华道:“昨夜灯火通明,我仿佛像是回到了七八年前,想来南京城也是很久没有这样喧哗热闹了。这南京城不知道是多些热闹好,还是少些热闹好,也不知道是否是惊动了太祖陵寝?我实在是担忧地很,一早就派了人去孝陵看看,这人也回来了,说是一切都还安好,只不过大风拔木,将孝陵里头的几颗公孙树,给吹断了。”

    这话张昭华说得是半真半假,因为的确孝陵神宫监的人来报,说是南京因为季风猛烈的缘故,将陵寝内一颗公孙树的树根吹出了地面来,其他都无什么大碍。

    这十几个勋贵不是傻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不由得暗自吸了一口冷气,太子妃将此次的哗变,同七年前靖难,南京遭兵燹相提并论,还提到了太祖陵寝不安,实在是无异于当头一棒,将这些人都打得怔住了。因为如果真的牵扯出太祖神主不安来,这就是谁都讨不了好的结局,勋贵们之前笃定的很多事情,就全然不作数了。

    这些勋贵里头,就算有些人之前并没有领教张昭华的厉害,现在也约莫是知道了。空旷的大殿里顿时变得针落可闻。

    张昭华看到这些人渐渐开始皱起了眉头,神色忐忑起来,便叹息一声道:“南京是国家首都,四方观仰之所,竟然发生如此严重的哗变,还在皇上北巡期间,我等留守之人,罪责难逃。现在事情既然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