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昭华-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使焦炭燃尽,应设法及时除去其灰壳。张昭华让铁匠们试一试焦炭与木炭相比,哪个好用,这些人烧旺炉火后,用钳子夹了一件铁器,塞进炉膛内,等铁器烧得通红的时候取出放到铁毡上敲打,一阵火花四溅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指着焦炭,啧啧称叹。

    “这就是娘娘说的焦炭,”王铁匠高兴道:“顽于石,重于金铁,倒像是铜碛,比木炭烧炉子好用多了,火力猛啊!”

    一块巴掌大的焦炭,能烧三昼夜不绝,在冶炼金属的时候,就不用像木炭那样一直要抽柴添火了,张昭华见这方法管用,也十分高兴,下令加大开平的煤矿的发掘工作,军器局和宝源局里,开始推广焦炭这种新能源。

    “娘娘,”钱嬷嬷看着含冬给张昭华擦脸,不由道:“您和薛将军倒是有的一拼了!”

    张昭华在宝源局待了两天,头上脸上都是灰黑的了,她自觉煤矿工人、以及打铁工人辛苦,特别给他们假修时间,工作六天就能稍微休息一天。

    “薛禄那是真黑,”张昭华擦了把脸,就恢复了白净的肤色:“我这是冒牌的,哪能和他比呢!”

    她稍微坐着休息了一会儿,又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这书就是记载炼煤方法的宋人笔记,名叫《夷坚志》,此书取材繁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等,无不收录,全书按照完成时间先后,分为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又按甲、乙、丙、丁顺序编次,共四百一十卷。

    卷帙甚繁,所以散失不少,虽然有多种刻本、抄本行于世,但因蒙元为祸中原近百年,华夏典籍多有湮没,即算是燕王府中,也只不过收录了其中四成,然而这四成之中,就有关于焦炭的记载,张昭华又翻阅了许多,发现还有冶炼金属这样农工方面的记录,甚至可以和《农政全书》相提并论了。

    “这都是好东西啊,前人的智慧结晶,”张昭华感叹道:“怎么能在改朝换代中失传呢?”

    她打算征召北平六府之中,识文断字之人,后来想了想,还是从军器局、匠作局和宝泉局中,挑选出识字之人,将《夷坚志》并《农政全书》中记载的耕种之法、冶炼之法等等,全部抄录出来,为百姓和工匠宣讲。

    她有一日坐看这些人抄书,忽然猛地一震,有如被雷劈中,顿时跳了起来:“修书、修书——《永乐大典》是什么时候修的?”

    如今是永乐元年,皇上还没有下旨修书,甚至满朝文武震悚于惨绝人寰的瓜蔓抄,纷纷屏息凝神不敢有一言,而张昭华知道永乐一朝,会有一部煌煌大典传世,所谓盛世修书,正是此意。

    张昭华依然记得八岁的时候,站在社火堆里,说出的一番话:“杨阿哥可以搜集天下散落流佚的古籍,辑录百家,编纂成书,囊括古今,以为传世——”

    文治与武功并行,是每个帝王的理想。高皇帝也有修书之心,只是并没有修,而张昭华知道永乐皇帝是有决心且有这个资本修书的,而如果现在还未有人提出修书,自己作为首倡之人,不,是高炽作为首倡之人,不仅非常符合他皇长子的身份,而且这其实是一种转移注意的方式,将皇帝炽热的杀心,扭转到文治修书上来。

    如此一来,高炽在左班文臣的心中,会立刻上升一个高度。张昭华想到这里,立刻提笔,在奏疏上写道:“臣高炽谨奏……”

    高煦听闻了韦氏有孕,立刻复书张昭华,请她代为照料。张昭华将信件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又问从开平回来的亦失哈道:“高阳王在开平,做了些什么?”

    亦失哈回道:“高阳王在开平主管马政,又在审核军屯子粒田,功效卓著,而且一天都没有闲着过。”

    高炽不是主管开平一处的马政,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的行太仆寺,都归他管,而且还管着这些地方的军屯事宜,可见皇帝给了他和高炽并重的资本。

    洪武年间就在开平设立中屯卫。如今北平边塞卫所就是左屯卫于六合营、右屯卫于军台、前屯卫于偏岭、后屯卫于石塔这么个布局,据亦失哈说,高阳王在这些军屯的地方定下屯田赏罚条例,规定军士一岁食米多少石,同时开垦多少地。

    同时,高煦打算上书,请求在辽东开马市,他拟定开原、广宁两个地方,打算与海西女真及朵颜三卫互市。

    张昭华就追问道:“这奏疏,已经发往通政司去了吗?”

    亦失哈道还没有,张昭华连连问了两遍,确定高煦只是打算上书,还没有写他的计划,才算放下心来。

    她随即修书一封,请高煦百忙之中回来北平看往韦氏以及未出生的子女,尽一尽父亲的责任——

    同时立刻将自己手中关于请修大典和赈济灾民、填实北京的奏疏,走急递铺快马加鞭送往了通政司。

第四章 直沽建港() 
“没了十一艘船,”张昭华问道:“共计粮二十三万石?”

    漕运上的官员就回道:“从苏州发过来的船只,如今不能走漕运,海运险远,一遇到风暴就会沉没,这已经算是失亡最少的一次了。”

    会通河系元朝时候的交通要道,自山东济宁到山东临清共计四百余里,然而岸狭水窄,不能载重。从洪武年间,要运送粮草去辽东、北平,都是走的海运。这次赈灾的粮食,走海运送到直沽,沉了十一艘船。

    “看来运河北运河必须要疏浚,”张昭华沉吟道:“这样,我派几个官员去会通河,勘探一下河道,你再把往年会通河水文情况汇报给我,到时候拟一封奏疏上去,看朝中大人们,对漕运和海运是怎么看。”

    “娘娘,”这个官员就道:“若要疏浚会通河,则之后定要疏浚黄河。”

    张昭华一挑眉,道:“怎么说?”

    “自洪武年间,黄河决于原武,而元贾鲁河故道淤塞,”他道:“黄河南徙,河南受灾严重。如今要疏通黄河,使之南入于淮河,与会通河合,不仅能使河南水患平息,而且能使黄河多一个排泄口,为患少些。”

    张昭华点点头,如今黄河水道不稳定,是夺淮入海的时候,张昭华暂时也没有好的办法,因为现在暂时还没有剧烈的水患,她的手也伸不到北平以外的地方,所以只能先将此事压在心底,以待来日。

    她现在能做的,是提请疏浚会通河河道,保证漕运的顺利通行。

    而且,她知道直沽这个地方,拥有海河中比较长的一段较直的河道,完全能成为漕粮集中和转运的要地,而且天津港口必须要开通,作为海运通行的必要条件。

    她立刻召来直沽县令,与之同来的居然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是柳明骞。

    柳明骞如今是直沽的缙绅了,因为他得了一个国子监监生的名额,却没有去,张昭华记忆中的他,是一个落魄的,失去了所有身家的人,现在的他,并不落魄,然而从眼里透出心中的落魄来。

    张昭华就问他道:“洪武二十八年之后,再未曾见你,我曾说叫你来找我,你也没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柳明骞道:“这些年不敢劳烦娘娘,自己在外头南来北往地打拼了一点产业,靖难的时候,也没打到直沽来,都是皇上的恩德。”

    张昭华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再说什么,东安是她的心结,她不想一遍遍地打开。

    “你来,是为了——”

    “听说娘娘打算在直沽建城建港?”柳明骞问道。

    “这都是打算的事情,”张昭华道:“建城,就要先建卫所,建港,也要申报到皇上那里,得了允许,才能开港。”

    “皇上一定会同意的,”柳明骞道:“当年皇上靖难的时候,从北平发兵,从直沽渡河南下,那北码头和码头渡口,如今都喜气洋洋地贴了红布呢,这可是天子经过之渡口啊!”

    张昭华笑道:“你这么说,北京城里,上上下下都要贴红布了,都是天子经过的地方啊!”

    张昭华的想法其实和他一样,皇帝是肯定会同意在直沽建卫的,就是为了加强对漕运和盐场的保护,在海津镇筑城,防止外侵,这是题中之义。只不过论开港的话,可能不会,因为若是会通河疏浚之后,在运粮方面漕运比之海运,要稳健十倍不止。

    张昭华还是想要促成一下海港,为张家打算一下,张升最近刚刚建了七八十条巨船,比照着施进卿的巨船建的,因为北运河的河道狭窄、河水浅,所以这种海船只能出行大海,在镇江高资港试航了一下,北上来北京,说直沽建港是最好的地方。

    张昭华的奏疏很快送抵南京,永乐皇帝细细看了一遍,露出了微笑来:“高炽这奏疏,颇有先见,知道直沽这地方,是粮食转需的要地,请求建立卫所。”

    他又将十几天前另一封奏疏拿出来,“请修大典、赈济灾民、铸造农具,高炽桩桩件件,都做到实处上去了!”

    他说着又想起高煦来,不由得皱眉道:“高煦几天没有奏疏了?”

    马和道:“高阳王上一次奏疏,是一个月零七天前。”

    “他在忙些什么?”永乐皇帝似乎不太高兴:“是不是在开平马场里面天天跑马,不务正事!”

    马和就道:“高阳王并没有不务正事,韦娘娘如今不是有了妊娠吗,常回去看看,也是高阳王慈父心肠。”

    “总共在开平待了多少日子,天天往北平跑!”永乐皇帝依然不高兴:“全天下,就他一个快要当爹的,那还有多少为国守边的士卒,孩子长到七八岁了,都没有回家看过一眼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当初为了韦氏,跟我要死要活地,非要娶她,还做正妻!”

    永乐皇帝越想越气:“你说韦氏有什么好的,要家世没家世,要颜色没颜色,要才德没才德,乡野拙妇,不识大体,哪里值得他拿军功换!如今怀了孩子,勾带他一遍遍往北京跑,朕交代他的事情,全都混忘了!”

    “皇爷息怒,”马和劝解道:“高阳王是第一次当爹,您还记得世子第一次当爹是什么模样吗?韦娘娘肚子里的,也是皇爷的金孙呢。”

    提到孙子,永乐皇帝道:“要是个男孩,像韦氏那个性子,朕岂不是要被他气死!”

    “陛下的亲孙儿,肯定是随了陛下,”马和笑道:“皇长孙一般模样的,皇爷不喜欢吗?”

    提到椿哥儿,永乐皇帝不由得眉开眼笑起来:“还是我的大郎好,样样都十全十美。”

    椿哥儿如今养在乾清宫里,皇帝皇后爱他跟眼珠子似的,要天上的星星也都攀着梯子去摘。他虽然调皮,但是聪明伶俐,极是讨人喜欢,之前因为徐增寿被建文帝一剑捅死在阶前,徐皇后一直郁郁寡欢,但是椿哥儿就能引得她高兴,昨天还画了一个什么画,喜得皇后多吃了一碗饭。

第五章 文渊阁() 
张昭华坐在榻上,看着新送来的奏报——上面写着最近的朝中大事,一个是安南黎苍遣使奉表朝贡,一个是户部尚书夏原吉奉命巡视浙西,治理苏松、嘉湖水患。

    她摩、挲着玉镇纸想了一下,道:“将北平鱼鳞图册和富民籍册取来。”

    今年苏松并没有水患,尚书夏原吉以治理水患的名义去往苏松,张昭华认为,是准备施行“富民实北京”的政策,就是说,皇上准备徙苏杭的富民来填实北京了,这和当年高皇帝做的,徙富民填实南京是一个道理。

    富民籍册中要增加上万人左右,而这些富民的安顿甚至比从山西来的流民还要复杂一些,她的鱼鳞图册还没等到,却见等到了高炽准备发往通政司的一本奏疏。

    高炽如今所有的奏疏,统统都要在张昭华这里过一遍才能发出去,这一回也不例外。不过等张昭华打开一看,不由得摇头道:“这一本,就留在我这儿,不发了。”

    高炽写的什么,他写的是,请发流罪以下垦北京荒田。

    北平六府,人口其实不多,周边有许多荒田等待开垦。从山西来的几万人也不够,高炽这奏疏,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是,如今被派来垦田的,不是流民、罪民,而是山东的老百姓,其中以济南人最多。

    这些人没有罪,都是平民老百姓,他们不是山西的那群无田无业之人,在北平就定居了——他们每个人都有家有户,是作为民夫,来北平服役的。

    张昭华太知道这是为什么了,靖难之役的时候,皇上兵锋所至,几乎是所向披靡。唯独在山东,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还差点没命。上天眷佑,皇上生生辟出了一条捷径,攻占了南京都城,当了皇帝。他深恨山东百姓不肯依附自己,所有的民夫,都从山东抽调,而今年北平、山东、河南都是饥荒,北平早都免税五年了,河南也免税一年,山东却没有蠲免赋税,只是派人去赈济而已。

    这明摆着是皇上在泄私怨,这一口在山东济南憋下的气,终于在今天发了出来。你说高炽还如此不识相,居然敢提请发流罪来垦田,岂不是明摆着不满皇上的决策,要跟皇上对着干吗?

    这本奏疏要不是在她手上被拦住了,还不知道皇上看到了,要如何生气呢!现在是什么时候,唯恐不能表现地更出彩的时候,高炽此举简直是在给自己抹黑。

    果然如张昭华所料,夏原吉巡视浙西,不过一月就回。他在谨身殿向永乐皇帝报告自己在苏松的见闻,道:“不仅是苏州十郡,直隶州并浙江等富民,全部登记入册,请陛下检视。”

    永乐皇帝十分高兴,道:“夏大人,辛苦你了!”

    夏原吉道:“不敢当陛下一句辛苦,这都是臣本分之内的事情。臣在苏松一月,因为急着回来复命,没有再多停留。如今臣乞请再回苏松。”

    永乐皇帝“哦”了一声,问道:“为何要再去苏松?”

    夏原吉就道:“臣此次去,看到苏、松之水虽由故道入海,但是支流没有全部疏泄,白茆塘、刘家河、大黄埔这些河塘,淤泥甚多,臣查阅当地典籍,发现在前元时候,这些地方并未淤积,苏松农田全由这些地方的河水灌溉,臣想再去苏松,疏浚河塘,灌溉农田。”

    永乐皇帝非常高兴,连连点头,不过道:“爱卿,你才刚刚回来,马不停蹄又要去苏松,你不累,朕却要心疼啊!这样,你将浙江农田数目从籍册中抄录出来,与前元对比一番,写一本奏疏上来,朝议过后,朕再派你去。”

    夏原吉奏对之后,就立刻来了文渊阁查阅书籍,文渊阁如今有七位侍讲学士,在庑房之中办公,这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如今阁子里,只有解缙与杨士奇两个人东西相对而坐。

    夏原吉进去之后,两人迎上来,互相问好。

    “大人何来?”解缙问道。

    夏原吉要找前元时候的苏松籍册,他自然不如常在阁中的解缙和杨士奇熟悉这里,所以两人帮他找了出来,还未多说几句话,外头匆匆忙忙来了个太监,说皇上传召夏原吉。

    “一日三召,”解缙看着夏原吉走远了,感叹道:“恩遇隆重啊。”

    杨士奇微微笑了一下。

    如果说明朝后期,官员升迁途径放着京官和外官两条路可供选择的话,一般人一定会选择京官。新科进士出身,都想走入选翰林、调任六部之路,而不愿出任外官。因为一旦出京,沉溺州县几十年,一辈子差不多就只是个知县,少数人能熬到知府,至于升迁为巡抚、尚书的,寥若晨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